【壯麗70年.治蜀興川新成就】到2025年 德陽爭取建成古蜀文化名城...

2021-02-08 四川新聞網

三星堆博物館內部(圖由廣漢市委宣傳部提供)

  四川新聞網德陽8月14日訊(記者 周鴻)綿竹美麗的年畫村、廣漢的三星堆、羅江的龐統祠和中國西部戶外運動基地、旌陽的孝泉古鎮……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德陽文化旅遊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一縣一特色的旅遊格局基本形成。

  「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在四川新的旅遊口號下,2019年7月25日,德陽市召開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對德陽下一步文旅融合發展進行安排部署,提出了「爭取到2025年,把德陽建設成為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古蜀文化名城和旅遊特色精品目的地」的目標。

  以前:邀請外地朋友來玩都去成都

  現在:德陽也有很多好耍的地方

  「歡迎你到德陽來玩。」今年43歲的德陽市民楊先生在電話裡邀請外省朋友到德陽做客,「我帶你去看廣漢三星堆、綿竹年畫村和沿山旅遊、旌陽區孝泉古鎮、羅江白馬關……我們這好耍的多得很。」

  電話裡,楊先生歷數著德陽的旅遊景點,語氣中顯得頗為自豪。然而在2000年左右,他卻不敢這麼說。在他的印象中,朋友來了都是帶著去成都看看。

  楊先生回憶說,當時有個大學的同學要過來和他聚聚,問德陽的哪些地方好耍。結果想了一轉,都沒想出個好地方。「要說景點也有,但是缺乏設施,去也不方便,沒什麼看頭。」最終,楊先生帶著朋友去成都玩了一圈。

  但在現在,面對德陽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楊先生邀請朋友到家鄉做客也有了底氣。因為在德陽,看完數千年歷史的廣漢三星堆,就可以去羅江的白馬關感受三國文化;走過旌陽的孝泉古鎮,還可以順道去綿竹年畫村和沿山旅遊轉轉……好吃、好玩的,都可以在德陽體會到。

  數據顯示,近年來,德陽加快文旅資源的開發利用,已成功創建國家A級景區15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國家級非遺項目2個、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處。2018年,德陽市實現旅遊總收入385.3億元、同比增長35.2%,接待國內遊客4332.5萬人次、同比增長29.7%,增速均位列成都平原經濟區第一位。

古色古香的倒灣古鎮(圖由羅江區委宣傳部提供)

  震後的德陽

  旅遊迎來全面振興發展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讓德陽旅遊業陷入困境。德陽六個縣(市、區)均受到嚴重波及,綿竹、什邡受災最為嚴重。全市共有61個景區(點)、83家賓館飯店、1665家農家樂嚴重受損,旅遊行業直接經濟損失達89億元。

  為了振興旅遊業,德陽第一時間出臺旅遊行業災後重建優惠政策,第一時間編制災後旅遊重建規劃,第一時間啟動德陽災後旅遊市場……在援建省市的傾力支持下,德陽旅遊業浴火重生,實現了全面的振興發展。

  在綿竹,沿山鄉村旅遊帶快速恢復,出現了國際玫瑰博覽園、麓棠山溫泉休閒度假旅遊區、年畫村等;在羅江,結合「三國蜀漢文化旅遊區」的特點,打造了集「文化旅遊、拆遷安置、創業就業」為一體的旅遊景點——「倒灣古鎮」,同時還建成中西部戶外基地;在旌陽,一座嶄新的孝泉古鎮落地等……

  災後新農村的產業轉型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遵道鎮棚花村、馬祖鎮馬祖村、調元鎮百花村……一批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新型農村社區點綴在青山綠水之中,綿竹沿山鄉村旅遊帶、孝德年畫村、什邡馬祖、紅豆村等鄉村旅遊產品成為德陽旅遊新亮點。

  「平時周末,我們一家就在德陽周邊度過,用不著走那麼遠了。」德陽市民王楊說,現在最流行的就是一日遊,和家人自駕到沿山一帶走走,不累還能放鬆心情。

遊客在綿竹年畫村體驗年畫製作(圖據綿竹市委宣傳部)

  德陽旅遊新目標

  打造古蜀文化名城和旅遊特色精品目的地

  說起德陽旅遊,不得不說具有大流量的IP廣漢三星堆。「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這是四川新的旅遊口號,其中的「三」指的便是三星堆。

  據了解,從1986年發現玉石、青銅等文物開始,30年來,廣漢三星堆發掘的成果越來越多,在一、二號祭祀坑發現了大量的象牙、青銅、玉石、海貝等,之後還發現了東城牆、西城牆、南城牆和北城牆,三星堆古城遺址初步展現在人們面前。

  1992年8月,在一片田間,三星堆博物館在這裡奠基。1997年10月,三星堆博物館建成開放,全面展示三星堆文物。從此,這裡成為了眾多遊客們來到德陽必然前往的地方,好一睹數千年的古蜀國芳容。

  不僅如此,三星堆還開始走出省外、走向國際,曾到過法國、義大利、美國、日本、新加坡等眾多國家參加展覽,受到國外追捧。2019年9月3日至9月20日,三星堆博物館文物還將首次在非洲地區亮相。同時,以三星堆元素的電影等文創產品也不斷的湧現。已經播出的動畫片《風語咒》、《哪吒之魔童降世》、TVB電視劇《尋秦記》等都有三星堆元素在裡面。

  2019年7月25日,在德陽市舉行的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上,更提出「圍繞『一核、兩帶、五區』文化旅遊產業空間布局,爭取到2025年,把德陽建設成為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古蜀文化名城和旅遊特色精品目的地」的目標。

  據悉,「一核」指的是建設三星堆國家大遺址保護利用核心區;「兩帶」包括建設沿龍門山山地養生度假文旅產業帶和環龍泉山山地戶外運動休閒文旅產業帶;「五區」則是德孝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區、三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區、雪茄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區、年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區和以黃繼光為主的紅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區。

  未來的德陽文化旅遊產業,值得期待。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相關焦點

  • 【治蜀興川新成就】德陽:構建「7高8快9軌」成德綜合交通體系
    四川新聞網德陽8月12日訊(記者 周鴻 攝影報導)從以往的步行、自行車到現在自駕、動車,交通方式的改變,讓德陽市民感到受了這70年來的社會生活大變革,出行是越來越方便。2013年,成都與德陽兩市籤署了《成都德陽同城化發展框架協議》,內容包括在交通、教育、旅遊、產業等多方面推進。2014年12月,成綿樂動車正式開通運營,正式開啟了雙城生活的模式。如今,兩地動車列數已經達到了70餘列,最快23分鐘便能到達。「自己開車要1個多小時,現在最快半個小時就不到,實在是太方便了。」德陽市民小王切身感受到了成德同城化帶來的交通便利。
  • 德陽日報|文旅融合發展 德陽準備這樣幹!
    大會明確,要奮力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把我市建設成為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古蜀文化名城和旅遊特色精品目的地。大會發布了《關於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加快建設古蜀文化名城的意見》,並提出了「一核、兩帶、五區」發展格局。具體內容是什麼?
  • 燈會回歸 讓德陽年味更濃
    9日晚,時隔五年的德陽燈會在旌陽區德新鎮和海田園綜合體盛大啟幕。賞燈會、逛夜市、品美食、看表演、猜燈謎……感受濃濃的年味,留住溫暖的記憶。此次燈會將持續到2月16日。(1月10日《德陽晚報》) 隨著春節腳步臨近,德陽主幹道上喜慶的大紅燈籠、鮮豔的中國結高高掛起;翰墨飄香的春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每條大街小巷都充滿了喜慶祥和的氣氛。
  • 總收入385.3億元 2018年德陽旅遊增速位列成都平原經濟區No.1
    四川在線德陽消息(記者 薛偉光)7月25日,2019德陽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在綿竹召開。會議旨在貫徹落實全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精神,對德陽市文旅融合發展進行了安排部署。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德陽現有28處自然風景資源、88處歷史文化資源和6處民俗文化資源,雖然賦予德陽的名山大川等自然資源不多,但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條件和資源稟賦。
  • 古蜀之源,重裝之都,四川德陽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德陽又稱旌城,位於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東北部,地處龍門山脈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處,因「三線建設」國家布局現代大工業而建市,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被譽為古蜀之源、重裝之都。德陽是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人文景觀佔多數,自然景觀也不遜色。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四川德陽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 德陽市2020年川菜川劇文化周開幕
    德陽市2020年川菜川劇文化周開幕式現場。  9月28日晚,以「古蜀文化耀德陽·川菜川劇在羅江」為主題的德陽市2020年川菜川劇文化周在德陽文廟廣場開幕。  開幕式在大型歌舞「古蜀文化耀德陽」中拉開帷幕,演出通過特色戲劇節目表演、美食品鑑等方式,展現德陽古蜀名城的風採和羅江川菜川劇之鄉的魅力。據悉,本次開幕式在德陽市區文廟廣場設置了主會場,在德陽市羅江區設置了分會場。  開幕式上,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向德陽市羅江區授予「川劇傳承基地」稱號,羅江區新評選的十佳餐飲名店也在開幕式上集體亮相,並為現場觀眾送上消費券。
  • 玩轉古蜀之源,揭秘傳說中的傷心春卷,小柳帶你看德陽
    小柳今天非常開心,一是因為又能和大家分享有趣的內容,二是小柳的朋友給小柳推薦了好吃的傷心春卷,嘻嘻這麼特殊的名字,聰明的小夥伴應該能猜到今天要介紹的城市了,又被叫做旌城,享有古蜀之源美稱的德陽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製造基地,其實不難發現,蜀是四川的簡稱,德陽被稱為古蜀之源,能夠被稱為發源地,恰恰說明了它的地位之重。
  • 「壯麗70年 奮進新時代」雲南主題新聞發布會保山專場在昆舉行
    保山「六合」騰飛取得歷史性成就楊軍出席會議並作新聞發布8月6日,「壯麗70年 奮進新時代」雲南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保山專場在昆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楊軍出席會議並作新聞發布。70年來,保山實現了由低速增長向高速增長,進而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階段,取得了由總體貧窮到總體小康,進而邁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成就。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738.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8168元。改革開放以來,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9%。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 德陽:推進文旅融合 建世界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
    2020-11-06 09:46:07 來源:四川新聞網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周鴻 餘開洋)三星堆文化、三國文化、年畫文化……德陽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古蜀文化名城更是德陽「四大名片」之一。在中共德陽市委八屆十二次全會上,德陽將「推進文化旅遊全面融合,與成眉資共建世界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奮鬥目標之一。
  • 守護成都三千年,這裡是德陽
    ,晴朗天氣下的德陽,很容易看到西邊的龍門山脈。還是已經消逝或轉型的耐火材料廠、金鑫公司等1964年到1978年德陽被確定為三線建設重點地區」向「德陽智造」轉變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智造之都天府大道北延線建設熱火朝天從成都一路修到德陽
  • 「智遊天府走進市州」直播活動在德陽舉行
    活動中德陽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副局長肖勇表示,「智遊天府」平臺的上線,意味著文旅行業數位化發展邁上新臺階。▲德陽「智慧旅遊」建設項目據悉,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關於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發展重點文化產業、構建文化產業區域布局、打造特色文化產品、實施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 蜀與未來為德陽天立國際學校量身定製暑期精品研學課程
    兩年來,蜀與未來已獨立研發了數十個受歡迎的研學產品。在相對成熟的研學產品基礎上,蜀與未來又針對每個客戶的需求,將自家研學「產品宇宙」連接打通,根據客戶需要,打造個性化、專屬化的精品研學課程。這個暑假,蜀與未來和德陽天立國際學校合作,為高一年級的同學量身定製了暑期蜀文化精品研學線路。
  • 四川省「十大」文化旅遊品牌建設方案(2021—2025年)內附全文​
    川辦發〔2021〕5號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有關單位:《四川省「十大」文化旅遊品牌建設方案(2021—2025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上海到2025年要建成10萬畝無人糧食農場
    原標題:《駐滬專電》上海到2025年要建成10萬畝無人糧食農場   上海發布《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實施五大行動,到2025
  • 「古蜀之源 重裝之都」,一座流淌著小資情調的美食之城——德陽
    「古蜀之源 重裝之都」,一座流淌著小資情調的美食之城——德陽德陽有著非常厚重的歷史文化,他境內擁有著「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遺址,而也是一座重工業的城市,風景名勝也有很多,是一座不錯的休閒城市,是一座非常精緻的小城,而裡面的美食也流淌著小資的情調,是一座能讓人一眼愛上的地方
  • 中國雪茄文化名城·雪茄小鎮入選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
    中國雪茄文化名城·雪茄小鎮同成都武侯祠·錦裡、洪崖洞等知名地標一道,入選榜單。其中,中國雪茄文化名城·雪茄小鎮就位於四川盆地腹地的德陽什邡市。什邡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總工會主席向輝說,什邡有400年的菸草種植歷史,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雪茄之鄉」。近年來,什邡建成了國內最大的雪茄菸葉種植基地、亞洲最大的雪茄菸生產基地。
  • 《壯麗70年 時間都知道》收官 憶70年徵程話美好未來
    10月22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的大型通俗理論電視節目《壯麗70年 時間都知道》在北京衛視播出《中國文化何以自信》、《遇見一個更好的中國》兩個篇章,帶領觀眾從文化、社會兩個維度共同探訪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恢弘巨變。
  • 就是德陽
    三星堆古蜀文明遺址還記得它嗎?三星堆遺址出土了一千多件文物,這些文物都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在這批古蜀秘寶中,有許多光怪陸離、奇異詭譎的青銅造型,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6米的青銅神樹等,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流光溢彩的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
  • 到2025年 四川將培育20個「最美古鎮」和100個「最美古村落」
    新華網成都6月20日電(李潔)到2025年,四川省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統一實施建檔掛牌保護,培育創建「最美古鎮」20個、「最美古村落」100個,建立健全適宜新時代保護與發展需要的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進一步彰顯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的歷史、文化和生態價值,形成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態勢,將古鎮古村落古民居塑造成為鄉村振興的靚麗名片
  • 古蜀文化與古巴文化
    到了東周戰國時代,由於巴蜀兩大諸侯國並舉,以及四川盆地這一獨特的地理形狀,人們往往巴蜀並稱。實際上,在河南安陽殷墟以及陝西旬邑周原卜辭有關記載中有蜀無巴。因此,我們將這遙遠時代的區域文化稱之為古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