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水產市場海鮮檔明碼標價。
黃沙水產市場海鮮檔明碼標價。
黃沙水產市場統一使用透明輕薄購物袋取代黑色厚重塑膠袋。
去黃沙水產市場買海鮮怕缺斤短兩?這樣的擔心可越來越少。11月9日,全國首個《水產市場誠信計量管理規範》(下稱《規範》)團體標準在廣州市黃沙水產市場舉行宣傳貫徹會,據悉,該《規範》團體標準是全國首個針對水產市場計量行為的誠信計量團體標準,已從10月1日起在荔灣區黃沙地區水產市場統一執行。
全國首個《水產市場誠信計量管理規範》團體標準在廣州市黃沙水產市場舉行宣貫會。
《規範》明確水產市場誠信計量管理部門及人員、管理制度等計量管理要求;提出經營用計量器具、公平秤、計量器具臺帳、計量檢查、檢定、校準標識管理等要求;對法定計量單位使用規範、稱重結算、明碼標價零售商品稱重和分裝商品的計量等作出規定;對計量責任協議、計量承諾、計量投訴處理、誠信計量信用分類監管、誠信計量示範和顧客滿意度等核心內容提出清晰的標準。如,黃沙地區水產市場在用的計量器具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配置、統一管理、統一檢定、統一維修、統一標識",並統一由廣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有限公司檢定或校準。零售檔口統一使用符合規定的透明輕便包裝袋,標註市場管理方名稱、電話及包裝袋淨重量,交易過程做到明碼標價。實行商品計量不足先行賠償制度,及時處理計量投訴,經核實短秤缺量的,要求經營戶按"退一賠三"賠償消費者,如有爭議,由市場主辦方先行賠付。對計量失信經營戶採取以下懲處措施:首次欺詐或短秤缺量的,作黃牌警告,並處罰款2000元,停業整頓七天;發現第二次上述行為,作紅牌警告,直接做清場清退處理。計量巡查頻率應每周不少於2次,宜每天1次。
廣州誕生全國首個《水產市場誠信計量管理規範》。
黃沙地區水產商會秘書長翁輝才在會上宣讀了《廣州市荔灣區黃沙地區水產商會誠信計量公約》。
黃沙地區各市場管理方遞交《誠信計量承諾書》。
據黃沙地區水產商會秘書長翁輝才介紹,整個市場有4個經營主體,此前各有各的計量管理、處罰機制,無法統一管理,顧客遇到缺斤短兩問題,維護權益也更費精力。"現在市場700多家商戶和市場統一籤署承諾公約,使用統一計量器和統一重輕便透明膠袋。"翁輝才表示,此舉大大便利了消費者,懷疑計量器作弊,消費者可到市場方設置的公平秤復稱,然後確認有問題,直接撥打膠袋上的投訴電話,膠袋上清晰記錄問題檔口屬於哪一經營方。此外,市場也會在中午11時到1時、下午5時至晚上8時這兩個交易高峰期進行巡查,消費者可以向管理人員直接反映問題。
黃沙水產市場對市場電子秤實行「五統一」管理。
黃沙水產市場統一使用透明輕薄購物袋取代黑色厚重塑膠袋。
市民在黃沙水產市場放心購買海鮮。
黃沙水產市場滿載而歸的顧客。
"不管其他檔口怎樣,我們十年來都是用市場監管部門統一的計量器,做到明碼標價、誠信經營,現在統一了,有利於提升市場的口碑,吸引顧客來,對經營者都是好事。"一家名為"四姐"的三文魚檔檔主表示。"以前擔心缺斤短兩,儘量都少買稱重的,買一些按個計價的,或者找熟人買,這兩年好多了。"一位顧客表示。
黃沙水產市場是國內經營輻射面最廣、交易規模最大的鮮活水產品專業市場和集散中心,歷來是荔灣區市場監管局局監管的重點區域。為了讓人民群眾買得舒心、吃得放心,荔灣區市場監管局從今年2月上旬至5月中旬,在黃沙片區水產市場開展了民生計量百日攻堅行動,連續100日無縫對接現場監管,累計出動巡查人員1178人次,檢查經營戶2437餘家次,檢查電子秤5737臺次,責令整改檔口210餘戶,從嚴從重從快查處計量和物價違法案件6宗。該局還積極引導行業自律,動員黃沙水產市場完善計量監督"硬"環境,對市場電子秤實行"五統一"管理,統一盛裝膠袋和標價牌,加設監控視頻,增設公平秤,設置"消費維權宣傳欄",回廠加封零售商戶使用的電子秤,100%強制檢定市場內所有計量器具。
"消費欺詐、價格欺詐、短斤缺兩"問題整治的成效顯著。據了解,今年以來,荔灣區市場監管部門收到的缺斤短兩投訴無一例涉及黃沙水產市場。"我們也常常翻看網絡點評,基本沒看到負面評價。"翁輝才表示。據悉,該團體標準實施以來,黃沙水產市場無一例因缺斤短兩而被罰黃牌、紅牌的案例。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多 通訊員 荔宣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視頻記者 廖雪明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