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生產背後的幕後英雄 上海船舶系統設備技術工人為十幾條生產線...

2020-12-12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特約通訊員 何寶新 記者 葉薇)2月中旬,中船上海船舶工業有限公司、上海市設備管理協會船舶工委組織協調上海船舶系統的設備企業,主動承接並圓滿完成了上海有關企業口罩專用生產流水線安裝調試等突擊工程,為疫情防控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圖說:黨員突擊隊隊員在安裝調試現場 採訪對象供圖

據了解,一次性平面成人口罩的生產從密閉式車間的建立、機器配件加工與裝備安裝調試,均需專業的機電工程技術人員協同完成。而且,這次突擊工程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為此,中船上海船舶工業有限公司、上海市設備管理協會船舶工委特別派遣上海船廠船舶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新舟勞務派遣有限公司、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滬旭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兩支綜合實力強的隊伍,投入突擊工程。

新舟公司是上海船舶系統造船設備製造、安裝和維修的專業企業,是全國設備管理先進單位。與江南造船、滬東中華、外高橋造船,以及中遠海運集團都有大量業務往來。他們克服自身生產保駕任務繁重等困難,先後為上海華翔羊毛衫有限公司、報喜鳥服裝有限公司、上海騰瑞製藥有限公司等安裝調試完成近十餘臺口罩專用生產流水線。

為了使首條流水線設備早日投產,他們積極與供應商協調,集中優勢兵力,並組織技術能手精準查難點,攻克了從部套安裝到單體調試,從系統整理到集成聯動等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在3月6日凌晨一時,使騰瑞製藥首條口罩生產流水線調試成功並投入生產。之後幾天,經過新舟公司能工巧匠們的精心「點撥」,騰瑞製藥原來四條還不具備安裝條件的流水線,竟然「起死回生」,被提前發往安裝現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上海滬旭則承擔著上海造船系統特種設備安裝維修、數控設備保養、動力設備運行管理,以及通用汽車動力運行服務等任務,是上海市設備維修企業50強單位。他們主動請戰,並將這次突擊工程作為企業的「一號工程」。上海滬旭領導掛帥,現場指揮協調。施工人員克服設備安裝圖紙、工藝,以及零部件不全等困難,群策群力,夜以繼日,搶時間、搶進度,出色完成了上海威尓遜三條口罩生產流水線等安裝調試工作。

3月4日傍晚,地處青浦上海威尓遜向上海市設備管理協會緊急求援調試平板口罩機。滬旭公司接到指令後,當天就組成7人突擊隊趕赴青浦。憑藉著高超的技藝和強烈的責任感,通過一夜奮戰,終於解決了機械位置尺寸偏移、精度不達標等一系列技術問題,於3月6日實現首條流水線調試成功,第二天開機投產。3月中旬,另外兩條生產線亦順利投入生產,為上海威尓遜解了燃眉之急。

相關焦點

  • 戰疫情|三天一條生產線 京城機電保障北京口罩生產線投產
    2月25日上午,順義一家口罩生產廠內,生產線開足馬力24小時加緊生產一次性口罩。在機器的轟鳴下,一隻只藍色的一次性醫用口罩下線了。2月25日,京城機電的工人在生產口罩。據了解,這條口罩生產線從調試到投產只用了兩天,其背後離不開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京城機電)技術人員的全力支持。2月25日,京城機電的工人將口罩進行包裝。截至目前,京城機電承擔起了本市9個區28條生產線正常運行及研製口罩生產線的工作,其中,23條生產線無故障總產能已達到每小時8萬隻口罩。
  • 上海金山張堰鎮這家口罩廠KN95生產線即將上馬
    3月8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升欣(上海)紡織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升欣公司)首條KN95口罩生產線正在抓緊調試,預計3月下旬開始可以批量上線試產。樣品檢驗合格後,投產產品將按市、區相關政策調配供應。
  • 摩天時代投產2條生產線 日產防護型口罩8萬隻
    一層無紡布、二層靜電過濾棉、三層熔噴無紡布……3月6日,在摩天時代智能終端項目新建廠房內部,除了正在趕製國際訂單的電子終端車間,新投產的口罩生產車間顯得更為忙碌。  「這是我們疫情之下緊急投產的新產業,現在已有2條生產線投產,日產口罩8萬隻。」遂寧摩天時代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陳杰告訴記者,新產業很重要、很及時。
  • 礦泉水生產設備和礦泉水生產線技術方案
    張家港市中吉機械有限公司和您分享礦泉水生產設備和礦泉水生產線技術方案礦泉水生產線工藝流程:供水系統→預處理系統→中空超濾/納濾→殺菌系統→灌裝系統→包裝系統礦泉水生產設備整套包括:吹瓶系統(製造瓶子)、水處理系統(過濾水和消毒
  • 口罩,鞏義這家企業正在開足馬力生產
    走進鄭州楓林無紡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個個身穿粉色工作服、面戴口罩的工人,正嫻熟地整理著從生產線上「飛」出來的口罩,然後快速打包、壓縮、裝箱等。「隨著全市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口罩需求量大增。我們的工作人員加班加點生產,多生產一隻,就能為大家多提供一分安全。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提供更多的口罩。」
  • 襄城縣一企業20萬片口罩生產線投產 8條生產線預計日產60-80萬片
    「我們原來有6條平面口罩生產線,日產口罩20萬片,是許昌地區產能最大的口罩企業。剛剛又上了2條生產線,一條是N95,另一條是N94,總投資1000多萬元。得知以口罩為代表的防疫物資供應非常緊缺時,該公司積極發揮公司優勢,主動引進口罩生產線,以「與病毒較量、與時間賽跑」的精神,從零起步,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完成設備購入、原材料準備、人員培訓、資金準備、報批手續、檢查驗收等流程,緊鑼密鼓地啟動口罩生產計劃,創下襄城的「舒萊速度」。
  • 口罩「心臟」生產核心技術,黃巖企業攻克了!
    作為全國擠出平模頭行業領軍企業目前,國內60%以上口罩防護服等材料生產模頭出自精誠時代集團3月5日,位於台州黃巖智能模具小鎮的精誠時代集團,陸續接到國家發改委和中石化的函件,要求緊急協調生產3.2米熔噴模頭,助力中石化熔噴生產線早日上線。
  •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受贈口罩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
    中新網湖南新聞5月22日電(通訊員 袁薇)5月20日,博眾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贈給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口罩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  據悉,該生產線是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與株洲新沃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千金衛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經友好協商,以博眾捐贈的此條口罩生產線為基礎,共同開展的基於口罩自動化生產線的校企合作項目。
  • 特事特辦 中國藥谷企業24小時「上馬」口罩生產線
    日前,位於北京市大興區的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北京普諾恆科技有限公司,為滿足一線人員防護要求,新組裝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口罩的故事,在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園傳為佳話。「我們已經拿到口罩生產檢驗合格證,接下來將爭分奪秒,生產合格的口罩產品。
  • 浙江偉星:生產線上工人少 智能製造效率高
    今年正值「兩抓年」,他們將繼續提升智造水平,推進新系統和新產品研發生產,營業額目標為52.5億元。  推進智能製造,打造數位化智慧工廠  浙江偉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在浙江臨海、上海、天津等地建有五大生產基地,產品廣泛應用於給水、排水、採暖、燃氣、防水、淨水等領域。
  • 日產7萬隻口罩生產線落地「中國藥谷」 24小時不間斷工作
    2月2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藥谷」大興生物醫藥基地獲悉,北京普諾恆科技有限公司建設3條電動生產線,開始試生產。目前,50名工人經過口罩生產專業培訓後,分2個班次24小時連續工作,日產口罩能達到7萬隻。
  • 信義玻璃應用向日葵遠程技術監控生產系統
    鍍膜生產線在運轉過程中,雖然不需要安排工人在現場實時監控,但需要安排專人實時監測工業控制系統,以確保鍍膜流水線中各腔室能夠根據產品需求更換或增加物料,達到智能控制的效果。  面臨痛點  鍍膜生產線無需工人在現場,監測工業控制系統只能通過遠程控制來進行。
  • 記者手記:中埃合作生產以緩解埃及口罩緊缺
    走進以白色為主色調的無菌車間,映入眼帘的是滿負荷運轉的生產線、穿著統一制服忙碌的工人以及一箱箱藍白色相間的成品口罩。合作項目分工明確:胡曉君的公司負責提供資金、生產設備以及口罩的輔料即鼻梁條與掛耳帶,奧馬爾的公司負責採購部分原材料並提供生產車間和工人。
  • 「盡最大努力幫助埃及抗擊疫情」——探訪首個中埃合作口罩生產線
    人民網開羅4月19日電(記者周輖)「依靠中國的先進自動化設備,加上中方對生產過程嚴格把關,我們生產的口罩品質在全埃及數一數二。」埃及Euromed公司負責人歐麥爾·阿卜杜拿起一隻中埃合作生產線上剛剛生產完成的口罩,向前來探訪的本報記者展示並自豪地說道。
  • 長榮股份全自動口罩生產線遠銷海外
    來源:紅刊財經在全球疫情加劇的情況下,長榮股份開發並投產的全自動口罩生產線MKmaskmatrix200成功實現出口。為支持海內外抗「疫」,長榮股份快速研發投產的平面口罩生產線受到當地政府和業界的高度好評。目前該設備已順利出口到馬來西亞、土耳其和阿聯等國家,並投入正常生產。近日,公司海外訂單持續增加並獲得客戶復購訂單。
  • 塞爾維亞中資企業轉型口罩生產 只收2塊錢成本價
    在塞爾維亞,就有這樣一家中資企業,在獲悉塞爾維亞面臨口罩荒的情況下,停下其他大部分生產,改為生產口罩,與塞爾維亞人共渡難關。五一前夕,塞爾維亞中資企業生產基地內,兩條從中國引進的自動口罩生產線正開足馬力,抓緊生產。 這家來自中國江蘇的中資企業,主業生產床墊,在塞爾維亞建立生產基地已近5年。
  • 「從0到100萬」——中國鞋都莆田口罩生產攻堅記
    (新華社記者魏培全 攝)   莆田是東南沿海製造業大市,鞋服等產業工藝完備,產業鏈完善,但全市沒有一家口罩生產企業。  1月底,在市政府直接指揮下,莆田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市鞋業協會,以及當地生產紙尿褲、製鞋等企業,共同組建「口罩生產攻堅小組」。在內部,大家戲稱為「口罩研究院」。
  • 人民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 浙江服裝天團集體轉產口罩
    將生產高端時裝的精品車間一舉改造成口罩工廠,位於嘉興秀洲區的雅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較早實現轉產的一家。「精品車間的工人技能水平相對較高,很快就學習、摸索出用縫紉機、粘合機等車間原有設備製作口罩的一整套流程。」
  • 揚州邗江助力陝西榆林,建成陝北地區第一條口罩生產線
    交匯點訊 日前,揚州市邗江區助力陝西榆林的口罩生產線正式落戶綏德縣產業創新園區。「3月17日,公司有望生產出第一批醫用口罩產品。」陝西省廣福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任火冰告訴記者。  任火冰的公司之前專門生產針管、棉籤等二類醫療器械,並不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市場上口罩一下子就吃緊了。因此,榆林市政府果斷決定,投資建成一條本土的生產線,解決防疫應急物資儲備不足的問題。
  • 上海老牌子三槍內衣緊急轉產口罩,帶你看看「三槍口罩」是如何生產...
    2月26日,浦東新區康梧路555號三槍工業城的廠房內,兩條「非醫用類、一次性普通口罩」生產線正24小時滿負荷運轉,產能達到每天10萬隻,而不久前這裡還是倉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口罩成了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市場缺口較大。在這種情況下,以生產內衣聞名的三槍集團緊急轉產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