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十三五」以來,濟寧市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兒童福利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始終堅持「兒童優先」和「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不斷完善兒童福利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力度,提升孤殘困境兒童保障水平,努力讓孤兒、病殘、留守等特殊困難兒童共享陽光和溫暖,全市6695名留守兒童、13280名困境兒童全部納入動態監護範圍,2453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受愛滋病影響兒童得到基本生活保障,3483名重點困境兒童家庭享受生活補貼。
2020年全省兒童福利經驗交流會在濟寧市泗水縣召開,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1443工作模式」被民政部、省民政廳發文推廣,得到市政府通報表揚。汶上縣被民政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確定為「護童成長」兒童服務體系建設試點。
強化組織領導
事業發展基礎持續鞏固
堅持政府主導,把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作為市縣鄉政府重要工作內容,落實縣鄉屬地責任、有關部門監督指導責任,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濟寧市政府連續多年將兒童福利工作納入為民所辦實事項目和政府工作報告,市縣兩級全部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領導為總召集人、30多個部門單位為成員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了動態管理、關愛服務、兜底救助、財政投入、督查考核等制度機制,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在資金投入方面,給予重點傾斜保障,「十三五」期間市縣兩級財政累計投入7000萬元,用於各類困難兒童的基本生活保障、服務機構建設和政府購買服務,整合各相關部門工作資金,對符合條件的工作站、活動站給予經費支持。
在工作力量方面,著力發展基層隊伍,139個鄉鎮(街道)配備161名兒童督導員,所有村(居)配備6640名兒童主任,建立健全了兒童專幹人才全員培訓、定期獎懲、業績評價、監督管理工作機制,探索兒童主任津補貼制度,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服務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完善制度機制
生活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濟寧市先後出臺《關於建立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的意見》《關於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等10多個政策文件,涵蓋生活、醫療、教育、安全、司法、就業等多方面保障內容,全方位保障兒童生存發展權益。
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適度普惠動態增長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市重點困境兒童、社會散居孤兒、集中養育孤兒保障標準達到每人每月不低於980元、1400元、1960元,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227%、94%、63%。明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標準和流程,按照社會散居孤兒標準納入保障範圍。
把堅守兒童福利領域安全底線擺在突出位置,創新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機制,市縣兩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實現全覆蓋,對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受到家暴或暫時無人監護的未成年人實施救助,承擔臨時監護責任。
注重政策銜接和機制整合,將困境兒童優先納入慈善幫扶、臨時救助、醫療康復和教育資助體系,發揮政策疊加效應。
拓展服務陣地
成長成才環境日益優化
積極發揮民政部門牽頭作用,聯合教育、公安、婦聯等八部門開展「合力監護 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幫助落實家庭監護、強制報告、落戶登記、控輟保學等責任,基本杜絕了兒童無人監護現象。
積極推動市社會福利中心向「養、治、教、康」融合發展,成功開設特教班,評定為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新建大型兒童陽光房,建築面積約500平米,配置了海洋球池、多功能城堡、滑梯、蹦床等兒童遊樂設施,解決了陰雨天氣孤殘兒童活動場所不足問題。新建家庭式兒童公寓6所,配備家具家電等生活設施,用以開展居家式家庭寄養工作,給孤兒們營造了家庭成長氛圍。
開展「愛心媽媽」「牽手關愛行動」「四點半學校」等系列關愛服務活動,各類志願者結對幫扶留守兒童5.5萬人次,組織2500餘名兒童參加冬、夏令營和遊學活動,對29所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的72名心理輔導老師開展培訓,在14所留守兒童較集中的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成立市級心理援助協會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團2個公益性專業社會組織,成員300餘人,開展幫扶服務5100餘人次。
承辦全省「精準扶貧暖人心·傳遞大愛正能量」公益救助活動,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盡最大努力讓兒童享受有效的康復治療和同等的教育水平,累計1000餘名孤殘兒童從中受益。
統籌多方資源,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專人、有隊伍、有制度、有活動、有資料」標準,建設「兒童之家」1038處,為親子活動、課餘看護、心理疏導、幫扶支教等提供活動平臺。
鼓勵社會參與
專業服務供給更加多元
民政、財政、教育、婦聯等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實施意見》,通過縣級政府購買、鄉鎮政府使用的形式,大力推動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崗位,作為開展兒童關愛保護的專業力量。
強化項目運作,採取政府購買、政府補助、公益創投等多種方式支持社工機構研發和策劃服務項目,提供專業化、精準化、個性化的幫扶服務。孵化培育了泗水縣微公益協會、梁山縣大義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濟寧市運河義工服務協會等一批專業服務困境兒童的社會組織。
泗水縣微公益協會的「微愛1加N成長計劃」項目,被評為「全省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並獲得「中華慈善獎」提名,讓2138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受益。其中「帶你看世界」活動,通過研學遊豐富孩子們的閱歷和見聞;「微愛媽媽」活動,由志願者與孩子結對,通過課業輔導、親情陪伴、心理慰藉彌補孩子缺失的母愛。
梁山縣大義社工協會實施「社工一對一助力灘區兒童」項目,採取「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第一書記+扶貧幹部」的方式與2000餘名孤困兒童進行結對幫扶,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濟寧市運河義工服務協會開展了「五防」安全課堂、彩虹村助學等服務,組織56位講師,為80所學校、37所幼兒園、46個社區授課,通過防性侵、防拐賣、防校園暴力、防災害、防意外等知識講解,提升兒童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
(濟寧民政)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