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能硬得過一塊俄羅斯大列巴

2020-12-12 Vista看天下

一個需要用上鍘刀的麵包是什麼樣的?

習慣了麵包店那些軟軟蓬蓬、帶著甜香的小東西,我很難把它們與如此粗暴的工具聯繫在一起。

直到我遇到了全麥麵包。

注意,這裡所說的全麥麵包,不是超市裡那種灰褐色,除了裡面帶有一點顆粒之外與牛奶吐司毫無區別的那種。

而是能磨刀、能釘釘子、能碎石頭的那種真·全麥麵包。

如果你分不清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何區別,倒也不用費力研究配料表。

只需要記住一點——只要你覺得好吃的,就一定不是真的。

我第一次吃到這玩意,是在某個挺老貴的西餐廳。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小時候的童話書影響,我一直都對公主們吃的那種「散發著麥香味」的歐式麵包有著難以言說的憧憬。

在上菜之前,穿著西裝馬甲的服務生小哥優雅地捧上了一份精緻小巧、表面撒著糖霜和堅果的餐前麵包。

看那金黃的色澤,那芬芳的氣息,讓人仿佛置身於浪漫的法國鄉村。

直到充滿期待地咬下第一口,才發現那無與倫比的硬度和粗糙的顆粒感,讓人感覺仿佛生吞了一塊磚。

硬,是這類麵包給人的第一印象。

如果說普通的麵包像羽絨枕頭一樣柔軟,那麼全麥麵包大概是個大號鵝卵石。

有人說,當把一塊全麥麵包握在手裡的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家裡熱衷於做饅頭但水平一直不怎麼樣的姨爹。

當年姨爹每次出爐的饅頭都收穫「扔出去能把狗砸死」的評價,換成自己手裡的那塊麵包,能砸死的估計是頭狼。

然而年輕人總是沉迷於食物表面的浪漫氣質,卻對殘酷的真相視而不見。

德國麵包切片視頻像粉碎機、液壓機一樣被列入解壓神器,很多人光顧著享受屬於強迫症的快樂。

卻根本沒有意識到,一個機械大國專門為切麵包發明了一種機器,究竟意味著什麼。

切麵包如同切磚。

直到崩掉了自己吃麵包生涯中的第一顆牙,才會發現——

大多數歐式麵包表面的精細雕花,早已向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們暗示了它那金剛石一般的無敵硬度。

畢竟,只有最強韌的表皮,才能夠接受如此刀鑿斧削的洗禮。

堅硬的表皮並不是全麥麵包最致命的槽點。

因為正常人發現麵包的外殼硬到能砸釘子的時候,大多都選擇模仿烤紅薯的吃法——掰開吃瓤。

然而這種食物最弔詭的地方是,即使是經過精細的切片,它的口感依然無比粗糙,甚至讓人開始懷疑它的真實用途。

雖然最後大概率會發現,它的唯一用處就是讓你意識到,半夜想吃東西的你到底是饞,還是真的餓到不行。

吃不下全麥麵包,就不算真的餓了。

之前「法棍砸傷人」的故事風行時,曾經有人出來辯解,說新鮮出爐的法棍是外酥裡嫩,根本沒有傳聞中那麼可怕。

那麼我想他一定沒有試過全麥法棍,那才叫從裡到外都像一塊砂紙。

悲慘世界裡說到,那個年代法國某個貧窮地區會把一年的麵包做好,冬天時用斧頭劈開泡在水裡,這樣才能吃。

我當時還對這段描述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親口咽下一塊全麥麵包,才真正明白了當年那些勞動人民的苦難。

用個生動的比喻就是,「咽下去的那一刻,你的嗓子眼裡好像有兩顆鋼絲球在來回摩擦。那一瞬間,仿佛被命運扼住了咽喉。」

不過話說回來,人們對於全麥麵包的失望,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對它的過度想像。

作為一個精緻的都市青年,你大概已經被科普過無數遍,在歐洲國家麵包是主食而非甜點。

製作中基本上只用到麵粉、酵母和鹽,複雜程度甚至不及奶奶烙的蔥油餅。

仔細說來,其實相當於我們的饅頭,而全麥麵包既然是粗糧製品,大概可以和窩窩頭畫個約等號。

用冰淇淋的標準去說窩窩頭不好吃,顯然是不太公平。

但當人們以為全麥麵包這種要啥沒啥的食物,註定只能在中國人的飲食結構裡曇花一現的時候,事情卻發生了變化。

隨著年輕人對於健身以及低脂飲食的熱衷,全麥麵包作為「頂飽又不胖」梯隊的代表,浩浩蕩蕩地衝進了無數年輕人的減脂食譜。

無論是渴望練出腹肌的精神小夥,還是想要一個月瘦十斤的妹子,都多少經歷過「把白米飯換成全麥麵包」的艱難抉擇。

即便有人抱怨打半折的全麥方包,價格還是比普通麵包貴一倍

然而它從裡到外散發著「健康」的氣息,還是讓每一個管不住嘴的都市青年難以抵擋。

在這股潮流之下,一些早已被拋棄的麵包種類就此煥發新生。

最知名的就是來自哈爾濱的俄羅斯特產(?)——大列巴

幹透了能當頭盔,按扁了能防彈,掄起來比磚頭殺傷力還大。即使在全麥麵包圈子裡,它也算是非常粗獷的一位成員。

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是:大列巴和法棍打架誰能贏?答:這是一個有關矛與盾的問題。

堅硬的外皮,再加上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酸味,導致大列巴這些年來經常無人問津,基本只能作為旅遊紀念品存在。

直到它成為都市青年們的代餐。

我一個朋友前年到哈爾濱旅遊,就在同學和好友們的請求下,拎回來8個石頭一樣重的列巴。

當我諮詢他獨自扛回8個大列巴的感想時,他深情地回憶到:

「我半夜餓的時候吃過一次,配上白開水,來根酸黃瓜,感覺仿佛鬧饑荒了一樣。」

不過當他發現回程買不到坐票的時候,不禁感到欣慰。畢竟幾個列巴摞起來,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馬扎。

如果說我這位朋友只是短暫地愛了列巴一下,那麼都市麗人們對它可謂是情深似海。

你永遠都不知道,她們為了讓自己吃下這個列巴,能花上多少心思。

我本來覺得像這種直接裝在麻袋裡的大麵包,基本上只配單手拿起來啃。

然而在很多人的眼裡,列巴就仿佛一塊璞玉,只要你用心雕琢烹飪,就能化身為難得的美味。

根據一位不具名女性朋友的食譜:首先要用微波爐加熱40秒,去除掉它的酸味,然後加上溏心蛋、番茄片和黃瓜片。

如果還是覺得口感太糙,「把它裹上雞蛋液用鍋煎一下夾上培根會好吃些」。

煎??嗯……你們一開始吃全麥麵包是為了幹嘛來著?

不過,即使是不考慮熱量問題,列巴原教旨主義者也絕對不能接受這樣的改良。

當發現自己吃不完的時候,他們還有一個直擊心靈的終極絕招:

想像你是後勤早被切斷,在凜冽寒風裡飢腸轆轆的俄羅斯士兵。在餓得即將出現幻覺的時候,終於看到了一個大列巴——

一個臉盆大的大列巴!

如果說大列巴是憑藉「健康飲食」的東風完成了轉型,那麼全麥麵包中的終極王者——黑麥麵包的流行,就更加讓人感到費解。

隨著人們對於食材的挑剔進入白熱化,某德國品牌黑麥麵包以其絕對健康但又絕對難吃的特點,成為了新一屆麵包中的網紅。

它的網紅程度已經讓我不用說出它的名字,懂行的人就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有不少人久聞大名,躍躍欲試。然而在打開包裝的那一刻,卻都發出了一個靈魂之問:

「這玩意能吃嗎?」

說起來,這款名聲在外的麵包,外表看上去平平無奇,唯一的槽點可能是太緊實仿佛一塊板磚。

但當你小心翼翼地拆開它的外包裝,一股迎面而來的菸灰缸味就會提醒你事情並不簡單。

有人甚至跟賣家確認保質期,只是為了搞清楚,那若有若無的黴味到底是來自麵包發酵的過程,還是它根本就是壞了。

接著,從你把第一塊麵包放進嘴裡的那一刻,世界線就此發生了分裂。

每一個曾經嘗過它的人,都給出了截然不同,但全部讓人瑟瑟發抖的答案。

有人說,自己仿佛衝進了雞窩,與一眾公雞母雞徜徉在雞飼料的海洋中;

有人說,感覺自己穿越到了明朝,成為了皇帝的嘗藥小妹,正在一顆一顆地往嘴裡塞大藥丸子;

也有人稍稍殘存了些理智,分析出這款麵包裡面的成分是「膨韌土混合山楂」——膨韌土負責口感中的渣和澀,山楂承擔了酸。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嘗過它,才明白天天吃黑麵包的凡卡為什麼寧可回家給爺爺放羊。

也開始有人疑惑,自己為什麼放著甜甜圈不吃,買這玩意「花錢找罪受」。

如果說列巴還能通過油炸、蘸醬的方式拯救一下,那麼這款黑麥麵包那混合著酸與絲絲腥味的獨特味道,足以讓任何烹飪大師都甘拜下風。

有人試過泡牛奶、掰碎蒸蛋等各種花式拯救大法,依然無法做出可以下咽的味道。

於是也明白了它為什麼是減肥神器——吃一口緩一會兒,要一上午才能吃完一片啊!

最後,無論它此前經歷了多麼豐富的做法人生,最終還是被主人認命般地放進了冰箱的最深處。

直到放過了保質期,終於心安理得地扔進了垃圾桶。

說到這裡,我不禁感到疑惑:既然這麼多人不愛吃硬邦邦的麵包,這些產品都賣給誰了?

然而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

即使全麥麵包的味道讓很多人都開始懷疑人生,但這不能阻止它就此站上麵包鄙視鏈的頂端。

畢竟那些無糖、低脂、粗糧的標籤,對於隨時處於健康焦慮、人手一個熱量計算表的當代白領來說,天然就帶著不同於普通食物的光環。

雖然有不少專家都表示,全麥麵包的熱量其實並未比普通麵包低出太多。

而如果需要減少糖分和精糧的攝入,適當增加粗糧比例就好,真沒必要逼著自己去吃所謂「100%全麥」。

但脫離健康的領域來看,全麥麵包似乎又被賦予了其他的含義。

就像無糖奶茶、氣泡水一樣,與這些食物所捆綁的所謂高品質、彰顯身份的中產生活方式,是每一個都市青年都難以抵抗的誘惑。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們對於它們的熱捧,似乎又不止是「找罪受」「智商稅」那麼簡單。

如果一定要給他們找一個理由的話,那或許也可以說——

在如此緊繃而又瞬息萬變的現代都市中,大概只有「每天吃什麼」,才是年輕人唯一能獲得掌控感的方式吧。

相關焦點

  • 沒有什麼能硬得過一塊俄羅斯大列巴-虎嗅網
    切麵包如同切磚。因為正常人發現麵包的外殼硬到能砸釘子的時候,大多都選擇模仿烤紅薯的吃法——掰開吃瓤。然而這種食物最弔詭的地方是,即使是經過精細的切片,它的口感依然無比粗糙,甚至讓人開始懷疑它的真實用途。
  • 源於俄羅斯的大列巴,為何輸給新疆大列巴?因為加入了當地特色
    1898年俄國人在中國修建中東鐵路,大量的俄國人湧進哈爾濱,像大列巴這種俄羅斯美食也就隨之而來,如今也成為哈爾濱美食中的一種特色,哈爾濱的大列巴基本沿用俄羅斯大列巴的做法和口感,比較偏硬,而對於很多人來說,更喜歡吃新疆改良版的大列巴。
  • 俄羅斯人都在吃的大列巴:來到國內後,為何還是敗給了新疆大列巴
    導語:俄羅斯人人在吃的大列巴:一個五斤重,最後還是敗給了新疆大列巴俄羅斯大列巴:是俄羅斯人經常吃的一種當地麵包,一般呈圓形或者是橢圓形,橢圓形居多,體積相對較大,配料中主要有:麵粉、麥芽糖、啤酒、鹽巴、酵母粉、蔗糖,
  • 俄羅斯的主食吃什麼?看完戰鬥民族的米飯後,網友:我選擇大列巴
    說到俄羅斯,我們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高大的個子以及超強戰鬥力,只手揍熊那可不是說說就完了。但是說到俄羅斯的食物,除了麵包很少有人想到其他的,那麼俄羅斯的主食吃什麼?看完戰鬥民族的米飯後,網友:我選擇大列巴。
  • 俄羅斯人天天吃不夠的大列巴到底好在哪?網友:看了後我也想吃
    提起大列巴,大家首先就會想到的是俄羅斯。大列巴是俄羅斯的傳統美食,每個人都幾乎是天天吃,卻怎麼吃也吃不夠!很多人不知道大列巴是什麼?要知道,俄羅斯的大列巴可不同於我們中國的麵包,它在列巴的基礎上還採用了鮮牛奶和面,吃起來完全不會甜到膩。不過傳統的大列巴有點不好「啃」,為了保存方便,大列巴烤得又幹又硬,口味偏酸,直接入口吃的話不用容易下口,還是更適合俄羅斯人的口味。但是,新疆的大列巴便不一樣了!
  • 我的家在東北,吃過7種大列巴:最好吃的那種,到底是什麼味的?
    我的家在東北,吃過7種大列巴:最好吃的那種,到底是什麼味的?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大家開心每一天。現在為了追求健康,流行輕食材,其中有4種健康食品跟大家分享一下。②俄羅斯大列巴:列巴是俄語大麵包的意思。通常列巴都做得比較大,形狀為圓形或梭子形,表皮脆而硬,可以儲存很久。③吐司麵包:長方形的白麵包,切片之後呈正方形。吐司麵包鬆軟可口,加入火腿蔬菜之後即為三明治。
  • 俄羅斯大列巴和西方的麵包有啥不同?大列巴好吃嗎?
    俄羅斯不是一個盛產美食的國家,但是有三種俄羅斯食物在中國比較知名,分別是:羅宋湯、魚子醬和大列巴。不過除了魚子醬外,羅宋湯和大列巴都是漢化的俄羅斯食物,說白了,羅宋湯和大列巴都是經過中國人改良後的食物,和正宗的俄羅斯風味相差巨大。至於魚子醬,目前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魚子醬生產國。可以毫不誇張地將,羅宋湯、魚子醬和大列巴基本上都快成中國食物了。
  • 俄羅斯非常有名的「大列巴」,一個五斤重,最後卻被新疆列巴超越
    不過,並不是每隻野獸都能與俄羅斯人和平相處,曾經有兩位俄羅斯男子在公園露營,一頭熊誤闖了他們的帳篷,他們以為被壞人攻擊,二話不說就是幹,當警察趕到時,兩名男子輕微擦傷,熊被打成了重傷。對,你沒看錯,就是一個五斤重的大列巴。什麼是俄羅斯"大列巴""列巴"是俄國人的傳統食物,翻譯過來就是"麵包"的意思,這種麵包香味濃鬱,較硬適宜儲存。因為較大,所以中國人都管它叫"俄羅斯大列巴"。
  • 都是大列巴,5斤重的大列巴,俄羅斯特產,怎麼就輸給新疆大列巴
    關於大列巴有這樣一個段子:如果我去遠航,情別問我擔心,因為我有硬核的大列巴作獎。說起這個大列巴,可從來不玩虛的,扔在地上擲地有聲,比板磚還響。這紮實的材料可不是吐司能匹敵的。最硬的三大列巴,中國就佔兩個,另外一個在俄羅斯。
  • 俄羅斯美食——羅宋湯、大列巴
    >     羅宋湯        大列巴那大家一定很想知道羅宋湯都需要什麼材料、怎麼做都有哪些營養價值呢現在我就一一分享給大家羅宋湯    就中國人看來,羅宋湯不是很常見,然而在一些西餐廳卻經常可以喝到羅宋湯,因為羅宋湯出自於東歐國家,是當地特別有名的一道家常菜
  • 起源俄羅斯的哈爾濱特產,更好吃卻在新疆的大列巴,你嘗不嘗?
    起源於俄羅斯,卻成了哈爾濱特產,更好吃卻在新疆的大列巴,你知道嗎?列巴,是麵包的意思,大列巴,就是大麵包的意思。我是@賴心濯心,祝大家每天都開心。你是不是頭天晚上加班到很晚,第二天早上眼睛都睜不開,還不得不起來做早餐,簡直是忙得團團轉?好不容易做了早餐,營養卻達不到孩子長身體需要,上班的精力需要?
  • 俄羅斯十大怪,列巴大到太奇怪!風味獨特的大列巴吃過沒?
    俄羅斯十大怪,一個更比一個怪!第九怪:拉達跑得比奔馳快第十怪:俄羅斯列巴大到嗨列巴是俄羅斯麵包的音譯,這種大麵包大多為橢圓形,好幾斤重,比成年人的手臂還要粗,味道具有傳統的歐洲風味。大列巴最初由俄羅斯人傳入哈爾濱,經過改進,形成了哈爾濱著名的「秋林大列巴」,作家秦牧當年來哈爾濱,還有句「麵包像鍋蓋」的比喻。後來又傳入新疆,不過大列巴不太適合新疆人的口味,又幹又硬,味道還偏酸。
  • 又大又硬的大列巴製作~美味的營養早餐,戰鬥民族的最愛!
    只不過俄羅斯人的麵包做得又大又硬,中國人根據這一外形特點,就給它冠以「大」字,叫成了大列巴。麵包是俄羅斯人的主食,在他們的生活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蘇聯電影《列寧在1918 》中瓦西裡說:「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至今,這句話仍然讓很多人記憶猶新。大列巴麵包源自俄國,滿城飄香每一道工序都傳承俄羅斯工藝做法源自大自然賦予的味道
  • 用法棍錘大列巴,哪個先廢?
    如果要評選最難啃的麵包,俄羅斯大列巴一定榜上有名。畢竟不是每個麵包都大如鍋蓋,還敦實得像炸藥包一樣。沒有一幅鐵嘴鋼牙,你可能就要餓肚子。在歐洲的麵包店裡,還有專門的麵包自助切割機。emmm可就算硬得像石頭,歐洲人也把它們當做心頭好:法國人曾呼籲,把法棍加入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在俄羅斯文化中也有一句諺語:黑麥麵包是我們的親爹(Хлебец ржаной – отец наш родной)。但這些歐洲國民級「美食」,中國人真不一定能享受得了。
  • 吃過就忘不掉的麵包,新疆果仁大列巴,香甜好吃,零基礎也能做
    【吃過就忘不掉的麵包,新疆果仁大列巴,香甜好吃,零基礎也能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新疆果仁大列巴,長長的大麵包裡果仁飄香,吃過一次就忘不掉了
  • 我們學會了怎樣製作「大列巴」,原來大個兒的麵包叫大列巴
    這讓我多少感到有些意外,但仔細一想,這裡面肯定有什麼講究,我一時還真弄不明白,不過先不管這些,先嘗嘗再說!於是我接過來俄羅斯姑娘遞給我的大列巴條,沾了一丁點兒鹽吃了以後,嘿!味道還真是不錯,這種鹽與大列巴在口腔內充分交融後的味覺,的確有些妙不可言……品嘗完了大列巴,音樂便隨之響起,俄羅斯姑娘小夥子立即歡快的跳起了他們自己的民族舞。
  • 俄羅斯非常有名的大列巴,別具地域風味,究竟是什麼麵包?
    在俄羅斯有一種非常有名的麵包,它的名字叫做大列巴,這種麵包在哈爾濱也是非常出名的。這種麵包的形狀大多是圓形的,而且重量能達到5斤以上,無論是厚度還是體型都非常大,味道也具有傳統的歐洲風味。俄羅斯大列巴列巴就是俄羅斯語麵包的意思,作家秦牧曾經在作品中描寫過大列巴,他在書中寫到,麵包像鍋蓋。
  • 力壓俄羅斯,不讓烏克蘭:啤酒味新疆大列巴,到底有什麼奧妙?
    力壓俄羅斯,不讓烏克蘭:啤酒味新疆大列巴,到底有什麼奧妙?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大家開心每一天。俄羅斯大列巴,就是俄羅斯麵包,以個頭大、耐儲存、口味好聞名世界。大列巴是俄羅斯人傳統的主食,以其特殊的技藝和風情,聞名於世界。當年每個農莊只有一個麵包爐,每家每戶定期烤麵包,平常吃存儲的麵包,因此製作的麵包比較大,有半個籃球大小,吃的時候切下一片。在清代隨著大量俄羅斯人進入伊犁,由此把諸多俄羅斯食品帶進中國,俄羅斯師傅手把手地把麵包製作工藝教給了中國新疆師傅,並流傳至今。
  • 哈爾濱大列巴了解一下!
    還一個說得很多的詞就是列巴,這個詞在俄羅斯語裡就是麵包的意思。(俄語裡麵包讀音是「賀列巴」,也有說成黑列巴)。 受俄羅斯影響頗深的哈爾濱人,也酷愛吃麵包,大列巴的製作技藝甚至成為省級非遺工藝。 大列巴是什麼?
  • 俄羅斯大列巴最正宗做法,成本不超10元,做出40元的麵包,巨實用
    俄羅斯大列巴,單看名字就知道是來自俄羅斯的美食,它是俄羅斯一款比較有名的麵包。它的形狀長長的,粗粗的,不知道大家逛超市時有沒有注意到,麵包區域出售的又粗又硬的大麵包,一個價位大概在四十元左右,我第一次見到出售的這款麵包時,一看價格嚇了一跳,一個麵包也太貴了,就來知道是俄羅斯大列巴時,就不覺得吃驚了,畢竟它比其他的麵包的成本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