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據媒體報導,我空軍運-20戰略運輸機總師唐長紅在「2018中國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發展高峰會」上,作「領航科技 厚重實力」主題演講,他認為我空軍未來還會製造下一代的更大型運輸機,據介紹到,在完成運-20A運輸機任務後,中國還將在運-20飛機的基礎上研製更新型號機型,而按照之前軍事專家的說法,下一代運輸機將實現我國大飛機體積的巨大突破,按照現在的運-20來看,應該是一款300噸級的運輸機,最大運載量很可能提升到120噸以上,實際上。超過了美軍C-17A運輸機78噸的最大運載量,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124相當。而相對於我空軍現在的運-20(運載量為60噸級),這種最大運載量提升100%以上的運輸機確實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僅就我陸軍目前的各類武器裝備來看,實際上最合適的就是120噸級的大型運輸機,超大型運輸機所帶來的優勢遠遠超過了一般運輸機,尤其是運載量百噸級的運輸機,其運輸效率和對於陸軍作戰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大的。
有意思的是,3月份,在航空媒體一篇題為《什麼才是航空強國?想用就有!——運20總師唐長紅院士》的文章中,也曾提起一種更大型的運輸機正在研製中,軍事專家告訴記者,大型運輸機所提升的不僅僅是運載量,還有航程,80噸級的運輸機一般載荷僅有20到30噸,這種運輸機在滿載的情況下,最多只有5000千米左右航程,作戰半徑也不會超過2000千米,這種運輸機實際上根本無法執行大規模的戰略投送任務。因為僅就裝機、飛行、卸貨等一系列程序所耗費的時間,就很可能已經超過了汽車、火車運載所耗費的時間,而大型戰略運輸機就完全不同了,例如運-20型戰略運輸機,雖然就載重量而言,僅僅只有一般戰術運輸機的3倍,但其超過4000千米的最大載重航程以及超大的貨艙,讓這種運輸機的作戰能力遠遠超過了普通的戰術運輸機,這就是大型飛機的優勢。
如果製造更大的運輸機,實際上優勢還要更大一些,運載量120噸級的運輸機可以同時運載2輛99大改或者4輛新輕坦,也可以運載6輛輪式裝甲車或者至少4輛重型步兵戰車,並且在運載如此多戰車的情況下,依舊保證5000千米以上的航程,如果擁有200架120噸級大型運輸機,一次即可投送400輛99大改或者800輛以上輕坦/裝甲車,也可以一次性運載1000輛以上的輪式裝甲車,一次即可投送2個裝甲師或者4個快速反應旅的兵力。
正常情況下,這種部隊已經足夠輕鬆打垮一個中等國家了,僅就先進坦克而言,絕大多數中等國家的先進坦克數量都不超過500輛,即使是印度這種陸軍大國,其先進坦克數量也僅有2000輛上下,一次性投送800輛輕坦實際上已經接近其一半的兵力了,而這種裝甲部隊帶來的突擊能力完全可以輕鬆打穿絕大多數國家的防禦網。軍事專家告訴記者,軍用運輸機在研製之前一定要先問問「大客戶」——陸軍到底是怎麼想的,例如C-17在設計之初,美國空軍史無前例地與其他各軍種進行了緊密合作,對未來運輸機的性能指標進行了詳細分析,特別是跟陸軍的合作,因為事實上陸軍才是運輸機的最大用戶。在C-17之前,由於缺乏與陸軍的溝通聯繫,C-141已經在實際運用中被證明為一個失敗的設計,雖然從飛行性能等空軍最關注的方面來看並無不妥,但其過小的貨艙空間導致了經常無法滿載足夠重量的貨物,並最終導致了延長機身的大型改裝項目,不僅使得成本上升,而且改裝效果仍然不夠理想,這是美方交的學費,我們要認真汲取經驗。
大型戰略運輸機一旦研發成功,我空軍只需要裝備數百架大型戰略運輸機,完全可以在國土周邊5000千米內輕鬆投送大量部隊或物資,達到強悍的戰略投送能力。我空軍僅就作戰能力上比起美俄還有不小差距,而最大的差距就在特種機群,隨著運-20大量服役和下一代運輸機的研發,追上其他航空大國只是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