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225是世界上最大型的一款戰略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達640噸,最大商載250噸。該型運輸機本來是為了運輸「暴風雪」號太空梭而設計生產的,後來蘇聯解體後,安-225劃歸烏克蘭所有。除了安-225,前蘇聯還生產出多款大型運輸機,其中安-124最大起飛重量400噸,商載229噸,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安-124由位於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兩個飛機廠研製,目前已經生產出56架。
美國的C-5「銀河」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379噸,最大商載118噸,排在世界第三的位置。在航程方面,C-5僅為5526公裡,相比於動輒上萬公裡的安-225、安-124運輸機,C-5運輸機的航程只及三分之一。但在實際運用方面,C-5所創造的經濟價值與戰略價值要遠遠大於安式運輸機。緊跟美國C-5排在世界第四、五的是安-22、C-17運輸機。安-22與C-17都屬於200多噸級的運輸機,商載在70-80之間。兩款運輸機紙面數據相近,但在航程方面,美國的C-17要比安-22少一半,僅為4630公裡。
中國的運-20「鯤鵬」運輸機排在世界第6的位置。運-20是我國最新研製的一款大型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大商載噸,滿載航程7800公裡,高於美國的C-17運輸機。運-20的誕生,標誌著我國工業水平與科技能力上升了一個大臺階,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運-20不僅能用於國民建設,在運輸與救援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在軍事領域,運-20可以運載裝甲車與坦克車,將兵力快速的部署到一線,提高了部隊的戰略投送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與俄羅斯的運輸機所使用的都是國產發動機,而運-20裝備的是從俄羅斯採購的D30KP2發動機。至於國產WS-18與WS-20渦扇發動機,正處於研發階段,目前還沒有裝備於運-20。所以,下一步只有先解決發動機的問題,才能打破現有的技術瓶頸,生產出更加先進的運輸機。
大型運輸機是一個國家武器裝力量攻防戰略不可缺少的基本裝備,它可以保證在戰爭初期,軍隊依靠大型運輸機快速機動快速部署,是一個國家戰略投送的核心裝備。我國應該加大科技創新,加快研製生產出國產大功率發動機,只有解決了「心臟」問題,運輸機的命脈才真正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