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是湖北省宜昌市的一名優秀民警,55歲「高齡」的時候憑藉自己堅韌的意志和豐富的閱歷取得了國家導遊證和領隊證,從此踏上了導遊這個全新的崗位,在普通人光榮退休可以回家含飴弄孫的年紀,他卻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轉變。一轉眼十年過去了,今年已64歲的劉培昌,是宜昌峽州國際旅行社一名優秀導遊和經驗豐富的出國領隊,他完成了從警察到導遊的完美蛻變,讓生命在餘輝中發光。
以「技」從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劉培昌,前半生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民警,在退休之前,他一直在思索,剩餘的歲月裡該如何繼續為人民服務,隨著三峽大壩的舉世矚目,宜昌旅遊業的迅猛發展,他找到了自己新的人生目標——導遊。然而,要做一名好導遊並不容易,需要面對新的工作環境和全新的業務知識與技能,這對於即將退休的劉培昌來說不是易事,但他秉承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放過任何學習時間和機會。最終憑藉自身努力,在2005年取得了國家導遊證。
在遊客寫給劉培昌的表揚信中幾乎每封都有這麼一句話:劉導學者一樣淵博的知識,小品演員一樣的幽默詼諧,主持人一樣的精彩語言,給我們一種藝術的享受和一次難忘的旅行。為此劉培昌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寫了3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搜集整理創作了幾十篇有關景點景區的民間傳說,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認真鑽研旅遊業務,不斷提高自己的導遊技能。
在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面,提升綜合素質的同時,他還注重在技能上「傳」、業務上「幫「、工作上「帶」,對新來的同事,他更是手把手地教,毫不保留,特別在每年旅遊淡季,他總會利用自己休假時間義務為新導遊員進行傳、幫、帶,交流帶團的經驗。
以「精」服務,始終把遊客滿意度作為最高服務標準
沒有服務就沒有旅遊,遊客的滿意度是檢驗一名導遊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劉培昌牢固樹立遊客至上的思想,用他的一言一行溫暖著遊客的心。
十年來,劉培昌在帶團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他認為,導遊講解固然重要,但帶團過程中的優質服務更是重中之重。他一直對廣大遊客做到誠實、周到、熱情的服務,想旅客之所想,幫旅客之所需。年長的遊客當長輩對待,年輕的遊客當朋友看待,時時處處為遊客服務。同時,他在踐行文明旅遊中,從我做起,編輯了長達萬字的大陸遊客赴臺旅遊《文明旅遊安全注意事項》,提醒遊客在境外要劃清界限,做到「五不」,即不聽、不信、不接受、不攜帶、不傳播;出境證件的保管和進出邊境海關檢查和登機注意事項;如何兌換臺幣及人民幣的使用、乘坐交通工具、入住酒店、進餐的注意事項;通訊、團隊紀律、天氣、著裝、境外購買免稅商品所承擔責任風險及購物等注意事項九個大項68個小項。內容包含吃、住、行、遊、購、娛,遊客聽起來易懂,做起來方便,僅2014年就帶了13批286名客人環島遊。
劉培昌從不挑團,凡是老人小孩這樣沒有消費能力的特殊遊客他總是搶著上。2011年6月,劉培昌帶武漢東西湖殘聯組織的13名年均50歲以上的聾啞人遊覽恩施大峽谷,面對這群特殊人群,他悉心照顧,耐心講解,反覆交代安全注意事項。旅行結束後,遊客們發來感謝的信息:「離開您,我們非常不舍,將來有機會到宜昌再聯繫您,謝謝您關心聾啞人」。這些樸實的語言化作動力激勵著劉培昌將導遊工作做的更好。
2012年9月25日他擔任全陪帶團韓國八日遊,同行人員有武漢32名殘疾人員,在此趟行程中,利用一切時間幫助那些殘疾人,有的扶著輪椅、有的杵著拐杖、有的全靠他人牽著走,在每次就餐前,就到他們房前去叫他們,並幫忙推車、或攙扶他們到餐廳,下船時,幫他們搬行李,上下飛機時,主動幫他們清道,處處給他們以方便,團隊結束時,客人非常感謝這次韓國之行對他們的幫助,請他到武漢做客成為了朋友。
有遊客在寫給他的表揚信中親切的稱他為「三他導遊」,剛開始「懷疑他」,後來「信任他」,最後「敬佩他」。信中寫說:我們被不良導遊忽悠過,剛見到他保持高度的戒備,他卻始終時時刻刻的關心我們、照顧我們,不厭其煩的照顧我們團隊中幾位年近八十的老人,沒有鼓動、煽動、誘導我們購物。這時我們才相信我們遇到了誠實誠信的好導遊,我們開始理解他信任他敬佩他。
「良好的服務態度,親切的服務語言,高超的服務技術,科學的服務時間,準確的服務動機,針對性的對客服務和人際交流」,是他信守的服務理念。風風雨雨的十年導遊生涯中,每一次帶團,他都力求把每一個簡單的環節轉化成一個服務的理念,讓吃、住、行、遊、購、娛等方面的服務轉化成一根能動的鏈條,使遊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以「德」為先,用高尚人品塑造宜昌導遊的良好形象
劉培昌是可愛可敬的志願者。他是「禁毒志願者」,十年來,在禁毒工作中,為許多學校和單位宣傳講解「珍愛生命、遠離毒品」法制教育課。他是「消防志願者」,十年來,每逢「11.9」消防日期間,都會積極參加消防進社區活動。他是「防止愛滋病宣傳志願者」,十年來,每逢「12.1」國際愛滋病毒預防日期間,都會參加當地舉辦的大型防艾宣傳活動,並走進社區、機關、學校、農村及企事業單位宣傳預防控制愛滋病傳播。
2011年8月,湖北峽州國際旅行社成立黨支部,劉培昌成為了第一名導遊黨支部書記。他積極組織公司員工進行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各類社會公益活動。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期間,劉培昌在報紙看到有些傷員被安排在武漢武警醫院,他報名做一名災區志願者,也代表導遊業獻出愛心。他擔任其中兩位受災孤寡老人的陪護,他住在病房,起早貪黑,就像護工一樣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半個月過去了,兩位老人基本康復,他們拉著劉培昌的手流著淚說:「這麼多天你幫我們端屎倒尿,洗臉洗腳,就像我們的親生兒子一樣!」他只是笑著答道:「這是我應該做的。」災後,劉培昌和志願志們還帶領省武警醫院的傷民們參觀遊覽東湖風景區,讓傷民們感受到志願者們的熱情與關愛,讓他們感受美好,忘卻傷痛。
2013年2月,劉培昌得知每天上班要經過的水果店女老闆肺癌晚期,頓生念頭,在宜昌全城發倡議,並組織公司職工購買愛心水果,為癌症病人貢獻微薄之力。3月15日植樹節他組織員工及其子女參與栽樹活動,使大人和小孩都受到愛國、愛家園環保綠化的教育等等,公益之心源源不斷,公益事件隨處可見。
劉培昌更是一名「雷鋒式導遊」。2012年,他曾帶過一個廣西桂林-巴馬八日遊的旅行團,團內有一個83歲的袁祖珍老人,丈夫早年去世,兒子也在14年前去世,只有一個只會回家張口要錢的孫子,是好心的親戚籌錢讓老人有機會出來旅遊一趟。劉培昌隨團過程中對老人家很是照顧,看到老人鞋子底脫落,便默默給她買了一雙新旅遊鞋,老人沒錢自費遊覽的景點,劉培昌與同事商量著湊錢讓老人遊覽,這些都讓老人感動不已,也讓同行的遊客敬佩不已。
劉培昌始終想遊客之想,做別人不做的「小事」。他曾為患有肺癌晚期的78歲老人柯德華完成臺灣之旅的夢想出團費,圓了老人的旅行心願,他曾幫助殘疾人遊客出國旅行,他還曾幫扶過貧困學生……
作為警察出身的導遊劉培昌認為:當警察和當導遊,兩者有共同的地方就是都要用『情』,但導遊比警察更要學會用『心』。一種對遊客的『愛心』、『真心』、『誠心』。他常對新導遊說,我們做導遊不能一心只想著掙錢,我們還有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要做,工作之餘,要更多去回報社會。就這樣,劉培昌走過了從警察到導遊的完美蛻變,讓生命在晚霞的拼搏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