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漁業捕撈引英法「扇貝大戰」| 綠會關注BBNJ談判

2020-12-17 澎湃新聞

扇貝這種美味海鮮,向來飽受食客們喜愛。不過最近,一場由大扇貝引起的兩國「戰爭」,在著名的諾曼第附近海域上演了。

法國諾曼第的海域,歷史上就是深海扇貝產區。8月28日晚上,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搶「扇貝」打起來了。5艘英國漁船在英吉利海峽附近離法國諾曼第22公裡的公海上捕撈,很快35艘法國漁船迎面而來(註:國內有媒體報導是40艘)。

一段關於「扇貝大戰」的視頻被各國媒體廣泛報導。圖/網絡

最先,雙方的衝突從鬥嘴開始;然後變成法國漁民開船去撞英國漁船;然後憤怒的英國漁民大喊「你們這群海盜……」,並扔出煙霧彈和石頭進行反擊;然後,雙方相互扔石頭、金屬器具…… 最後英國漁船寡不敵眾、在被包圍後,黯然撤退。

據福克斯新聞報導,憤憤不平的英國漁民很不服氣,他們批評「皇家海軍根本沒有履行保護漁船的職責」,他們還呼籲政府派遣皇家海軍出擊,以保護他們在「扇貝戰爭」中免受法國對手的傷害。

上圖:2018年8月29日(星期三),在蘇格蘭西部蘇塞克斯郡肖勒姆的碼頭上,停泊著一艘蘇格蘭船

  Honeybourne III號。船頭一瞥。圖:Andrew Matthews/AP。

第二天,也就是8月29日,英國政府和漁業協會與法國方面緊急磋商,避免衝突升級。

此次引發雙方衝突的目標資源,是大扇貝,法語中叫做「Coquille Saint-Jacques」,中文裡面也被稱為聖雅克扇貝、法國扇貝。在法式烹飪中,它是聖誕節的必備。常言道,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銀行」,深深地沉澱在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的各種文化和習俗中,這種扇貝何嘗不是如此。

小編發現,對於這次事件,西方媒體多帶有看鬧劇的玩笑色彩。此次英法「扇貝大戰」,裡面折射出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其實,是公海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2018年8月28日,英法船隻之間的「扇貝大戰」。圖/CBS

公海(High Seas)是指超越國家管轄範圍的全球海洋區域,涵括國際海域、國際海洋水體與國際海底,是超越國家管轄範圍的全球海洋區域,包括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最不受保護和最嚴重威脅的生態系統。               

公海,佔了全球海洋總面積的64%,佔了地球表面45%的面積。其生物多樣性保護非常重要,對於那些海洋遷徙物種來說尤為如此。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海洋荒野(wilderness)已降至13%。筆者作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荒野專家組委員,對這一數據下降的趨勢深感擔憂。

此次事件發生地點——也就是英國漁民捕撈的地方,正是公海(衝突發生在海上超過12海裡),而英國沒有「禁漁期」的規定(法無禁止即可為);而法國比較重視可持續漁業,而且法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之嚴謹是舉世矚目的。在這個事件上,法國法律規定:本國漁民只能在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5月15日期間捕撈扇貝,其他時間要求休養生息。而且法國約有1200個家庭靠這片深海扇貝產區為生,因此對於英國漁船「超期」、「越界」捕撈這種「蠻不講理」之舉,法國人非常氣憤。

實際上,由於漁業資源搶奪打架,早已歷史悠久。

在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在冰島水域捕魚權問題上,產生了一系列的爭端,被稱為是英國和冰島之間的「鱈魚大戰」。曾經,37艘軍艦被派到爭議水域。甚至冰島船隻發起猛烈碰撞,試圖去阻止英國的拖網漁船。如今這次「扇貝大戰」中,英國漁民對本國軍艦不滿,此事也折射出一定的歷史情緒:冰島在冷戰高峰期威脅要離開北約後,英國做出了讓步,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國家的恥辱和經濟災難。

而扇貝爭奪戰,也不是第一次。過去15年來,英國和法國漁民在這個問題上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最終導致了「扇貝戰爭」的激烈爭端。由於英國、蘇格蘭和愛爾蘭的船隻大幅增加捕獲量,這個問題在過去15年中變得更加嚴重。在5年前,英法扇貝捕撈業就發生過類似爭執。

扇貝是法國諾曼第的旗艦產品,也是一個關鍵資源。扇貝問題,向來高度敏感,此次事件中,法國人指責英國人消耗了大海中的扇貝「庫存」,並希望英國人遵循同樣的規則——要撈扇貝,可以;但是,請等到10月1日之後。現在才8月份呢!!更讓法國漁民氣憤的是:英國人使用的拖網漁船更大——398英尺,甚至更大——大約是法國漁船所用的兩倍大!

【國家管轄海域外生物多樣性養護與可持續利用協定(BBNJ)談判:正在進行時】

今天是9月3日,在聯合國總部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即將開始關於公海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國際條約的談判。其首要任務,是達成一項新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並在國家管轄範圍以外的地區提供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有力保護措施。這就是國家管轄海域外生物多樣性養護與可持續利用協定(BBNJ)國際協定談判。

BBNJ國際協定以海洋資源、海洋空間利用和海洋活動為調整對象,涵蓋海洋遺傳資源獲取及其惠益分享、包括公海保護區的劃區管理工具、海洋環境影響評價、能力建設和海洋技術轉讓,涉及科技、政策、法律、經濟、軍事等領域,是當前海洋資源開發與環境管理領域的重大前沿問題。

可以說,BBNJ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生效以來的最重要的國際海洋法律制度形成過程,BBNJ將對現有的國際海洋秩序產生重要影響。

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中國綠髮會高度關注的領域,綠會目前正在與公海聯盟(High Sea Alliance)保持積極溝通。前段時間,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綠會秘書長周晉峰會見了有關方面的代表,就如何推動公海生物多樣性保護進行了探討。相關進展,請關注中國綠髮會官微(ChinaGreenExpress),將後續持續播報。

文/Linda  核/花花  編/Angel

【參考連結】

CBS:Drama on high seas as France-U.K. "Scallop Wars" escalate

https://www.cbsnews.com/news/scallop-wars-british-french-fishermen-clash-english-channel-normandy-coast/

FOX News:British fisherman call on Navy to protect them from aggressive French rivals in 'Scallop Wars'

http://www.foxnews.com/world/2018/08/30/british-fisherman-call-on-navy-to-protect-them-from-aggressive-french-rivals-in-scallop-wars.html

NPR:Off The Coast Of Normandy, Britain And France Are At War Over Scallops

https://www.npr.org/2018/08/29/643062079/off-the-coast-of-normandy-britain-and-france-are-at-war-over-scallops

三論BBNJ-------政府間談判前瞻及有關建議

http://www.comra.org/2017-12/21/content_40115600.htm

環球網:漁業政策不同引發矛盾 英法漁民諾曼第上演「扇貝大戰」

http://mil.news.sina.com.cn/2018-08-30/doc-ihikcahf7276489.shtml

為了扇貝!英法「開戰」,40艘法國漁船迎面而來,英國大敗!

http://www.sohu.com/a/251180380_100190439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脫歐」 英法「扇貝大戰」開啟 漁民幹架
    央視網消息:當地時間8月28號晚至29號凌晨,英法兩國捕撈扇貝的漁民在英吉利海峽爆發衝突。近日,央視記者探訪了衝突發生海域附近的法國諾曼第地區,法國漁民表示,如果有必要,還會第二次把英國漁民「趕出去」。
  • 英法就「扇貝戰爭」達成共識
    英法就「扇貝戰爭」達成共識海洋英國和法國5日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說,雙方當天全天磋商「塞內灣等英吉利海峽東部水域扇貝捕撈」議題,就原則性問題達成一致。路透社和法新社報導,雙方漁業和政府部門代表5日在英國首都倫敦談判後達成共識。當天焦點是獲準在爭議水域作業的漁船尺寸。英法漁民5年前因捕撈扇貝爆發衝突,雙方漁民從那之後每年談判捕撈協議,但今年早些時候舉行的談判陷入僵局。法國政府把每年5月15日至10月1日設為扇貝禁漁期,但英國政府允許漁船常年作業。
  • 英法「扇貝戰爭」預演脫歐後漁業衝突,英國捍衛「我們的海」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9日報導,40艘法國漁船試圖阻止5艘英國漁船進行捕撈扇貝,最終英國漁船率先撤退。媒體口中的這次「扇貝戰爭」是一場已耗時15年的衝突,其背後的歷史甚至可追溯到數百年前。在英國脫歐的背景下,英法如何共享漁業資源再次因為這次衝突引起了更多關注。
  • 研究人員使用AIS技術發現公海上的強迫勞動和過度捕撈現象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一種旨在幫助船隻避免相互碰撞的跟蹤系統已經成為發現公海上不良行為的重要工具。研究人員現在可以把目光投向那些在不受管制的國際水域中主導捕魚的公司,因為在那裡過度捕撈更容易逃脫。這也讓人們對漁船上的奴隸式勞工有了更好的認識。
  • 過度捕撈或將人類漁業逼上絕路
    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世界漁業以平均每年100平方公裡的速度擴張;而到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擴張速度是過去的3倍還要多,大概每年有一個巴西亞馬遜雨林面積大小的水域開始有捕魚船進駐。 該研究發現,從1950年到2005年,漁業捕撈已經從海岸水域向北大西洋和西北太平洋水域擴張,並且以近乎每年一個緯度的速度向公海海域和南半球地區延伸。
  • 中國海警開展北太平洋公海漁業執法巡航 巡航面積約7.4萬平方海裡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記者劉新)記者從中國海警局了解到,為貫徹執行聯合國大會46/215號決議和《北太平洋公海漁業資源養護和管理公約》等國際公約與協定,積極履行公海執法職責,共同維護北太平洋公海漁業生產秩序,近日,中國海警局派遣2艘海警艦艇前往北太平洋開展公海漁業執法巡航,歷時31
  • 中國漁業企業承認不必為超額捕撈負責
    2005年至2007年,中國漁船每年的實際捕撈量都超過ICCAT分配的捕撈限額,三年累計超捕3799噸。金槍魚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高度洄遊魚類。全球17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對金槍魚等有經濟價值的洄遊魚類的進行管理。每年,區域漁業管理組織通過漁業資源配額體系向各成員國分配捕撈限額,以此約束和管理各國在公海的捕撈行為。
  • 「扇貝」的坎兒過不去了?獐子島又收關注函了……
    來源:經濟之聲「扇貝事故」似乎成了獐子島邁不過的坎兒。17日晚間,深交所對獐子島下發關注函,要求其說明是否存在外購扇貝再加工轉賣的情況,相關產品包裝標籤是否符合行業規定,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的行為。記者走訪上海浦東某大型超市並瀏覽天貓「獐子島旗艦店」,發現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獐子島扇貝,部分產品只標註產地為遼寧省大連市,並未明確註明扇貝捕撈海域。已註明捕撈海域的扇貝產品,有些標明捕撈自「大連獐子島海域」,有些則標明捕撈自「黃海」,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的西側也臨黃海。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令(2018年第1號)漁業捕撈許可管理規定...
    第三章 漁業捕撈許可證第一節 一般規定第二十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水域從事漁業捕撈活動,以及中國籍漁船在公海從事漁業捕撈活動,應當經審批機關批准並領取漁業捕撈許可證,按照漁業捕撈許可證核定的作業類型第二十一條 漁業捕撈許可證分為下列八類:(一)海洋漁業捕撈許可證,適用於許可中國籍漁船在我國管轄海域的捕撈作業。(二)公海漁業捕撈許可證,適用於許可中國籍漁船在公海的捕撈作業。國際或區域漁業管理組織有特別規定的,應當同時遵守有關規定。
  • 英國漁民因「扇貝大戰」敗北不甘心 揚言要帶皇家海軍找回場子
    (總數近50艘漁船在英吉利海峽因為扇貝捕撈問題爆發了衝突)說到這場「扇貝大戰」爆發的根源,主要還是因為一項「禁漁期」的規定。和許多國家一樣,法國政府出於保護漁業資源的可再生性考慮,規定本國漁民只能在每年的十月到次年五月期間方能在近海海域進行捕撈扇貝等魚類的作業。
  • 福建福州籌建遠洋漁業產業園 漁業規模和實力不斷壯大(漁業周·漁...
    &nbsp&nbsp&nbsp&nbsp在這裡,記者還看到從茅利塔尼亞捕撈加工回來的章魚、魷魚、墨魚等。「茅利塔尼亞海域是世界三大章魚產地之一。那裡的軟體魚比東海捕撈的要好吃,墨魚煮不脆,魷魚肉質特脆、味道清甜。」宏東漁業公司總經理林世平說,公司目前遠洋捕撈回來的深海水產品有100多種,90%運回國內。
  • 中國首次公海休漁,我們還能吃到大魷魚嗎?
    7月3日,浙江舟山市定海區西碼頭的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漁港,一些遠洋漁業企業響應自主休漁,遠洋捕撈船陸續到港並錨泊在漁港內。圖/中新本刊記者/霍思伊近日,中國邁出公海自主休漁第一步。國家農業農村部宣布,自7月1日起,中國首次在公海實行為期三個月的休漁。
  • 中國海警開展北太平洋公海漁業執法巡航
  • 中國宣布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公海實施禁漁
    中國漁船在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專屬經濟區附近海域執行漁業捕撈一事,引起多方國際社會關注,成為政治外交爭議話題。厄瓜多海軍部門7月16日通報稱,至少260艘外籍漁船(主要為中國漁船)在加拉帕戈斯群島(Galapagos archipelago)專屬經濟區內非法捕撈。
  • 英法漁民因撈扇貝起衝突
    【圍攻】據英國廣播公司和美聯社報導,27日夜至28日晨,35艘法國漁船在法國北部塞內灣的公海水域圍堵5艘體量較大的英國漁船,抗議對方「掠奪」扇貝。雙方爆發衝突,所幸無人受傷。依據英法涉事漁民的描述和法國媒體拍攝的視頻,雙方相互叫罵,互擲石塊、金屬鉤環等,並發射至少一枚照明火箭。
  • 過度捕撈造成海洋鯊魚物種面臨滅絕
    今天科學家們發布了公海或「深海」鯊魚及鰩魚物種的瀕危紅色名單,呼籲各國政府限制在公海捕撈這些動物,並嚴格禁止「割鰭」(finning)——即捕捉鯊魚、然後割下鯊魚的鰭、最後將鯊魚的屍體扔回大海的行徑。「 儘管所遭受的威脅日益嚴重,然而公海中的鯊魚仍幾乎未受到一絲保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鯊魚專家組副主席、鯊魚聯盟政策主管索尼亞•福特漢姆(Sonja Fordham)說,「大多數公海鯊魚在物種滅絕上的脆弱性,以及它們習慣的長途遷徙,這些都需要我們制定一系列國際性協調保護計劃。我們的報告引證了在各國水域及國際水域中鯊魚遭受的嚴重過度捕撈現象,並明確表明了需要在全球範圍內立即採取行動。」
  • 中國漁船隊在加拉帕戈斯附近海域從事掠奪性捕撈活動的不實指控
    惡意誹謗蓬佩奧通過引述超過200中國漁船在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海洋保護區附近海域從事捕撈活動的報導,指控對中國商業性捕撈活動「經常侵犯沿海國主權和管轄權、未經授權捕撈、過度發放捕撈許可」。中國駐厄瓜多大使對蓬佩奧的不實指控回應稱,中國捕撈漁船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專屬經濟區外的公海合法作業,沒有對任何人造成威脅。
  • 扇貝戰爭或再起 扇貝的食療價值你清楚嗎
    據路透社9月13日報導,法國農業部當日發表聲明,稱英法兩國漁業協會間就扇貝捕撈展開的談判沒能達成協議。  英法漁民5年前因捕撈扇貝爆發衝突,雙方漁民從那之後每年談判捕撈協議,但今年早些時候舉行的談判陷入僵局。法國政府把每年5月15日至10月1日設為扇貝禁漁期,但英國政府允許漁船常年作業。
  • 福建:2009年啟用新版海洋捕撈許可證書證件
    根據農業部統一部署,福建省2009年1月1日起將與全國同步統一使用新版的海洋漁業捕撈許可管理有關證書證件和漁船主機功率憑證樣式。    新版證書證件將啟用全國統一的漁船編碼作為每艘漁船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船舶識別代碼。漁船證書證件右上角增加「國標PDF417」二維條形碼。
  • 從過度捕撈到可持續發展,「三文魚強國」挪威的漁業轉型之路
    挪威海岸線長逾10.1萬公裡,水產養殖業和捕撈業發達,是世界第二大海產品出口國。近四十年來,該國漁業走出了過度捕撈、無序經營等問題泛濫的困境,發展成為了全球海洋經濟的樣板之一。「我們很高興挪威政府給本國海洋經濟打造了一個這麼好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