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臺位於小亞東部卡帕多細亞,在哈裡斯河(今克澤爾河)中、上遊一帶。這是一個高原地帶,雖近海(黑海、地中海),但氣候仍屬大陸性。可農耕土地不多,唯小片河谷地可以利用,大部草原宜牧畜,在經濟中佔重要地位的是牧畜業。天然資源有銀、銅、鐵等,又有珍貴的木材、石材等,為良好的手工業原料。它地處歐亞洲之間,很早就與外界發生貿易聯繫。
公元前三千年代,在卡帕多細亞居住著所謂原始西臺人,他們是西亞原始居民之一,既不屬印歐語系人,又非塞姆語人。公元前三千年代後期,這些原始西臺人可能處在原始公社解體階段,公元前三千年代中葉,大概阿卡德人在此·經商。公元前三千年代末期,亞述商人取代了阿卡德人,在這裡建立了殖民地,其中著名的是卡尼斯。他們通過商業高利貸活動,把土著居民變成亞述的債務奴隸,加速了西臺的社會分化。
公元前二千年代初,印歐語人、魯維語人、西臺語人、帕拉語人,先後進入卡帕多西亞。先前的居民逐漸與新來者混合同化。
西臺國家的歷史,歷時約6個世紀(公元前18至12世紀),分古王國和新王國兩個階段。
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亞述人在小亞的商業殖民地已經衰落,西臺人開始了國家的形成過程。公元前19世紀末至18世紀之交,西臺組成了若干部落聯盟,並有設防的城市,其中以庫薩爾、涅薩和察爾帕最重要。庫薩爾王安尼達徵服了許多城,包括涅薩、烏拉馬、哈丘那、沙爾普瓦以及哈圖斯等。這已經是奴隸制城邦了。西臺人的城邦有自巴的首領,自稱大王。公元前17世紀拉巴爾那王可能是重要的國王(古王國由他的統治時算起),他徵服了小亞東部,其子哈圖西裡又攻侵哈爾帕城。公元前16世紀國工穆爾舒爾一世遷都哈圖斯,對外實行浸略政策,徵服了喜克索斯人的北方據點哈爾帕,並劫掠了巴比倫。
根據傳世的重要文獻《鐵列平立法》和《哈吐什爾一世遺囑》,可以看到西臺古王國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一些情況。
生產力已相當發展,青銅器已佔優勢。農業已居主要地位。手工業早已有了分工。
政治機構除國王外,有公民會議「彭庫斯」和貴族會議「圖裡亞斯」。
隨著戰爭的不斷進行,戰俘便成為奴隸的主要來源。被徵服的土著居民同土地連在一起,成為西臺國家的國有奴隸。奴隸制有了一定的發展。
公元前16世紀後期,階級鬥爭十分激烈。被徵服地區的奴隸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暴動,反對西臺奴隸主的統治。統治階級內部的紛爭也激烈起來,爭奪王位的宮廷政變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國王鐵列平實行了改革。
根據鐵列平改革銘文,鐵列平的改革是依靠平民的力量進行的。他在國內恢復了統治秩序,重建了「圖裡亞斯」,確立了王位繼承法。這個法律規定,由嫡長男繼承,無嫡立庶,以長為序,無男立婿;禁止王族仇殺。國王犯此罪者,由貴族會議審訊,並可以處死國王。此時「彭庫斯」有相當大的力量。
鐵列平之後,西臺的歷史有一段除知道一些國王的名字外,其餘尚不清楚。約自公元前14世紀起,西臺進入新王國時代,即西臺帝國時代(約公元前1380一1200年)。
西臺帝國對外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擴張。國王蘇皮魯留姆消滅了東部鄰國米坦尼,併入侵敘利亞,使西臺成為一個霸國。此後,西臺同埃及、亞述、巴比倫經常發生衝突。穆爾舒爾二世時,西臺又向小亞西部和南部擴張勢力,與希臘邁錫尼入侵者相接觸。公元前15世紀末至13世紀初,為爭奪敘利亞,與埃及發生了著名的卡疊什之役。戰爭沒有改變西臺在敘利亞的地位。不久,國王哈圖舒爾三世與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訂立了和約,敘利亞大部為西臺所有。
這時,《西臺法典》編成了。《西臺法典》和同時代的其他文獻,反映了西臺帝國時期的社會經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