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的麵包文化,奇怪的烹飪習慣:西臺人頗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2021-01-09 網易

  引言

  存在於公元前20世紀的西臺人,屬於青銅時代。青銅時代的人類由於沒有足夠的技術去預防和阻止自然災害,例如旱災、洪水,、蟲害等,西臺人也不例外。除了自然災害,人為帶來的災難也無法避免,有人就有鬥爭,鬥爭便會帶來戰爭。

  頻繁的自然災害和戰爭意味著西臺人面臨著溫飽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於溫飽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營養不良使得西臺人的平均身體素質和免疫力低下。

  青銅時代最常見的種族活動大概就是種族遷徙,有時種族遷徙是為了找到一個食物更加充足的地方,而有時則是因為「一山容不得二虎」,別的部族來霸佔地盤。種族遷徙是困難重重的活動,很多身體素質差的西臺人會死於遷徙途中。

  與世界上任何一個部族一樣,西臺人中也有專門採集食物的族人,男人負責去山上打獵,女人負責農業生產活動。西臺人的飲食文化到底是怎麼樣的?

  

  圖 ▏西臺人

  一、西臺人眼中神聖的麵包文化,麵包文化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麵包文化是西臺人飲食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最不可忽略的文化。西臺人所說的「麵包」不僅僅是現代人口中的「麵包」,還包括薄餅和蛋糕等食物。只要是在麵粉中加入水、鹽,酵母等材料的食物,都被稱為麵包。

  麵包真正起源於古美索不達米亞,蘇美爾文明時期的蘇美爾人會在生麵團中加入不同的材料,做成種類多樣的麵包。

  在麵包中加入融化的黃油被稱為油製品麵包,還會在麵包中加入香料,包括有芳香味道的草藥、茴香籽等。更讓現代人難以理解的是蘇美爾人還會在麵包中加入水果,例如西瓜。麵包中加入芝麻也是較為常見的,現代也還有這種吃法。

  麵包在西臺人心裡的重要地位通過西臺帝國的國王所說的話就可以體現出來。圖特哈裡曾經說「吃你的麵包,盡你的責任。」這裡的麵包指的是食物,用麵包這個單詞代替食物,可以看出麵包的重要性。

  

  圖 ▏安納託利亞文明博物館的西臺展品

  上一任國王會告訴新上任的國王要遵從自己從前說過的話,如果新的國王不遵守上一任國王所說,那麼新任國王就不能吃麵包和喝水。因為新任國王已經在神明中展現了他的缺陷,神明就不會保佑這個國家,這個國家就會面臨滅亡的結局,這實際上是在告訴新任國王「尊敬」的重要性。

  穆爾塔裡也曾經在對神靈祈禱方面讓現代人體會到「種植」對於西臺人的重要性,祈禱中所說都與麵包有關。甚至穆爾西裡因為西臺帝國正在遭受瘟疫的攻擊而舉行祭祀活動請求瘟疫放過他的國家時,祭祀活動中也曾用麵包代替百姓安居樂業。

  麵包的種類多種多樣。普通老百姓最常吃的是以大麥麵粉作為原料生產的麵包。因為大麥麵包最便宜,所以它的消費也最多。小麥在西臺人眼中寓意著「多產」,所以以小麥為原料所做成的麵包多用於祭祀活動。

  關於大麥、小麥、油等原料的價格在《西臺法案》中都有明確的記載,油是最貴的。西臺人製作的麵包大致分為三種,分別是以形狀命名的麵包,以原料命名的麵包,以口感命名的麵包。

  

  圖 ▏來自霍夫納(Hoffner)的表格

  以形狀命名的麵包通常是與神明有關的麵包,例如一種代表女神的麵包,與動物的形狀有關的麵包例如小綿羊形狀的麵包,與人體器官的形狀有關的麵包比如心形麵包,與幾何形狀有關的麵包例如碟形圓麵包和與天體形狀有關的麵包例如月亮形狀的麵包。

  以原料命名的麵包通常有酵母麵包、蜂蜜麵包、蔬菜/芝麻麵包、還有無花果麵包。

  以口感為標準劃分的麵包是最難區分的,分為老麵包,新麵包,軟麵包,苦麵包,熱麵包和溼麵包。西臺人還會以麵包重量和麵包產地劃分麵包。

  二、奇怪的烹飪習慣製作的奇怪食物,特殊的地理環境下產生的特殊飲食習慣,同時西臺人也喜歡喝葡萄酒

  關於西臺人平時所做的菜餚,並沒有一本《西臺人菜餚大全》記錄下來。西臺人記錄下來的眾多文獻中也沒有一本詳細的菜譜來記錄西臺人平時所做菜餚的詳細做法。大多數文獻都只記載了所做菜餚所用的原料和烹飪方式。

  

  圖 ▏安納託利亞文明博物館的西臺展品

  從文獻中可以得知,西臺人最喜愛的肉類是羊肉和牛肉,當然他們也吃別的肉類比如鹿肉。中國唐代有不能吃豬肉的規定,西臺人吃不吃豬肉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西臺人眼裡豬肉的地位比羊肉和牛肉要高貴得多,所以一般只有祭祀活動上才會烹飪豬肉。

  西臺人最喜歡的處理肉類的烹飪方式是炸或者烤。關於西臺人為什麼喜歡炸和烤的原因大概是西臺人一直相信的一個傳說:當食物的香味全部散發出來的時候,神靈就會降臨在你的左右。

  而炸和烤正是使食物的香味最容易散發出來的烹飪方式。有些西臺人還會故意烤糊他們的食物,以此來召喚神靈求得神靈的庇佑。

  西臺人吃炸制食物的方式也很奇怪,他們喜歡將炸熟的食物放到火上重新加熱,這在現代人看來是多此一舉的行為。在烤熟的肉上刷上蜂蜜這在現代來說也比較常見,目的是為了增加食物的香氣。

  

  圖 都城哈圖沙的大門遺址

  西臺人還會製作「漢堡」。他們在扁平的麵包上刷上肉汁,再在麵包中加入肉類,還有洋蔥等蔬菜。這不就是現代漢堡的做法嗎?

  起源於古美索不達米亞的醃製肉類也被西臺人喜愛,他們在動物的內臟中加入鹽,醃製後撒上麵粉,放於火上烤。醃製肉類這種做法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對抗炎熱的環境,醃製的肉類更便於儲藏。

  中國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俗語,以此來顯示中國人的豪邁。文獻表明西臺人擁有一段很長的飲酒歷史。西臺人的飲酒文化在舊王國時期發展得尤為迅速。《鐵列平法典》中就業關於王室中酒類的記載,王室中還有專門管理酒類的管理員。

  

  圖 ▏哈圖沙遺址模型

  西臺人喜歡在吃肉的時候喝酒,且尤其喜歡吃肉的時候喝紅酒西臺人還喜歡將紅酒撒在肉上烤制,他們認為這樣會使肉類更加鮮嫩早在西臺人時代,葡萄酒就已經被釀造出來且釀造葡萄酒的技術已經被西臺人熟練掌握。西臺人時代的許多壁畫和雕塑都能夠看出葡萄酒對於西臺人的重要性,且相關文物也表明西臺人也將葡萄酒用於祭祀。

  西臺帝國的相關文獻中也有關於如何晾曬葡萄乾的詳細說明,甚至還制定了相關法律來保護葡萄園和葡萄樹,防止葡萄園遭受破壞。西臺帝國不僅僅有葡萄酒,還有啤酒。同古埃及飲酒文化一樣,啤酒在西臺人心中也被作為是一種提供能量的飲料。

  

  圖 ▏科尼亞附近的vriz relief雕刻

  三、 祭祀儀式中的菜餚,是對神靈最大的敬意

  當遇到自然災害,西臺人除了舉行祭祀活動乞求神靈放過他們之外便無計可施了,畢竟在西臺人眼裡這些自然災害就是神靈給他們的懲罰。

  西臺人非常信任和依賴神明,就像中國農民眼裡有「土地公」,同中國人也會去土地廟祭拜一樣。不同的是中國人眼裡的神明是神仙,西臺人眼裡的神明卻是「人」。在乾旱和洪水時,西臺人都會舉行相應的祭祀儀式,以尋求神明的庇佑。

  

  圖 ▏西臺人士兵

  祭祀活動意味著對食物的浪費,但即使在那個食物非常難得的時代,西臺人依然會懷著敬意去舉行祭祀活動。祭祀活動上的食物都是由特殊的烹飪方式烹製而成。

  西臺人記錄下來的相關文獻中,也有相應的祭祀文字記錄了祭祀活動中的菜餚,甚至有些還詳細記錄所做菜餚的食品原料,烹飪方式,烹飪的習慣和食物種類等。

  麵包在西臺人的文字中是神聖的意思。為了表示他們對神靈的尊重,麵包也作為主要祭品參加祭祀活動。而常見的祭祀菜品還有將公羊的內臟例如羊心、羊肺還有公羊的後頸肉放於火上烤制,還有一種是羊肉串,但必須是九支。

  

  圖 ▏西臺時代晚期的雕刻

  結語

  即使是幾千年前的西臺人,他們也能用僅有的簡單理論知識配合簡單的烹飪方式「炸」和「烤」製作出「色香味」俱全的菜餚。除此之外,西臺人還能用簡單的麵粉和佐料創作出種類甚至比現在還要多的麵食,這些麵食在他們的日常活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即使我們無法得到他們所做菜餚的詳細菜譜,我們也能結合「炸」和「烤」這兩種簡單的烹飪方式想像出西臺人的口味與現代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我們現在依然還在使用的烹飪技術,在四千年前就已經存在,這的確讓人感到驚喜。

  飲食文化在任何一個文明中都佔據無法撼動的地位,正是因為了解了西臺人的飲食文化,我們才能通過他們的飲食文化推理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西臺法典》

  《鐵列平法典》

  《聖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品味江西丨頗具鮮明特色的贛南客家飲食文化
    客家飲食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贛南作為客家搖籃和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有著千年歷史形成的獨具風格的客家飲食文化。這是由歷次中原漢人南徙至此與百越及後的畲、瑤、苗等本地土著族群交匯共存,相融一體,在飲食習俗與方式的交融中,隨著歲月的延伸,漸漸就催生並形成了獨特的贛南客家飲食文化。其主要特徵是南北交集,兼收並蓄,相互滲透,取長補絀,而自成一派——具有鮮明的贛南特色的客家美食。
  • 中國特色飲食文化
    形式比較原始,只解決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2、飲食有哪些特點?我國由於地幅遼闊,地域也不盡相同,從而形成了在不同的地區擁有屬於自己的特色飲食文化,再經過歷史變遷之後,不斷交流融合,最終會聚成了 中國飲食文化,同時還能保留各地方的傳統飲食。總的來說是南甜、北鹹、東辣、西酸。
  • 俄羅斯文化之飲食習慣與傳統佳餚
    中國有句俗語,民以食為天,的確一日三餐看似平凡簡單,卻蘊含著一個民族悠久的文化和風俗,反映著他們的地理特徵,歷史傳統和禮儀習慣等等。俄羅斯人的飲食習慣俄羅斯人的早餐一般比較豐盛,午餐是正餐,晚餐相對簡單。一般來說,俄羅斯的正餐的第一道菜是由一些小涼菜開始的,他們被稱為餐前小吃,常見的有沙拉、奶酪、魚肉、魚子醬、醃黃瓜以及其他新鮮蔬菜等等。
  • 英國一日三餐的飲食文化是什麼?
    早餐 在英國早餐一般喝粥或牛奶,配有麵包雞蛋等食物,量不是很大。 午餐 英國的午餐極其簡單,一般是一份「打包午餐」,通常是一個三明治,一包薯片,有少量的水果。
  • 舌尖上的俄羅斯:戰鬥民族特色飲食文化
    中國網新聞10月14日訊作為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俄羅斯擁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據俄媒報導,與俄羅斯民族粗獷豪放,樸素真誠的性格有關,其傳統飲食也樸素簡單,講究量大實惠,具有油大味厚的特點。  受歐洲文化影響,俄羅斯三餐比較簡單。最常見的俄式早餐有粥、麵包火腿、煎蛋餅。粥是最為傳統的俄式早餐,是女人們的最愛。粥的種類多樣,其中燕麥粥最受女性歡迎,健康又不長肉,裡面也會加一些新鮮水果、葡萄乾、新鮮漿果等。
  • 西方人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誤解,竟與《最後的晚餐》有關?
    在西方,關於中國飲食文化,有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誤解。最著名的莫過於:水裡遊的,除了潛水艇,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各種腿,除了桌子腿,中國人都吃;還有,中國人吃飯前曬照片,是為了證明他們有飯吃;中國人什麼都吃,是因為他們太飢餓;一直到最近的:中國人都喜歡吃蝙蝠,所以才會得COVID-19!
  • 義大利飲食文化
    ;它是世界上最知名的飲食文化地區之一。在義大利,食材運用和料理隨地區而變異,許多原屬區域性的菜餚,傳遍全國後融入當地特色、產生變異,乾酪和葡萄酒是義大利菜最主要的食物,並且,政府針對葡萄酒還訂定了法定產區等相關法律。源遠流長的義大利餐,對歐美國家的餐飲產生了深厚影響,發展出了包括法餐、美國餐在內的多種派系,故有「西餐之母」之美稱。
  • 傳播飲食文化,K·FISH 嬰兒營養輔食烹飪課堂開課!
    在多種文化傳播類型之中,飲食文化傳播最具浪漫氣質。其傳播力度、傳播媒介的豐富程度,也往往會超出我們的預想,上升至一個全新的高度,或者發展至一個全新的階段。很多人或許會疑問,為什麼飲食文化傳播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因為相較於其他的文化傳播模式來說,飲食文化傳播的門檻稍低,且傳播方法多樣。古往今來,許多能人志士都將自己一腔熱血,用在了飲食文化的傳播之上。
  • 客家飲食文化:古代中原飲食文化的「活化石」
    客家人從中原黃河邊遷移到南方,既吸收了南北方的飲食特色,又積累了各個歷史時期的飲食精髓,創造了自己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 西餐飲食文化介紹
    實際上,西方各國的餐飲文化都有各自的特點,各個國家的菜式也都不盡相同,例如法國人會認為他們做的是法國菜、英國人則認為他們做的菜是英國菜。西方人自己並沒有明確的「西餐」概念,這個概念是中國人和其他東方人的概念。  就西方各國而言,由於歐洲各國的地理位置都比較近,在歷史上又曾出現過多次民族大遷移,其文化早已相互滲透融合,彼此有了很多共同之處。
  • 《飲食文化》第一章 中國飲食文化漫談
    幾千年的文明史不但在精神文化上創造了獨具東方特色的文化體系,而且在物質文化上同樣有許多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成果,今天仍具有活躍而旺盛生命力的、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既滿足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構成了商品文化和商品美學大觀中一道獨特而絢麗多姿的文化風景線。
  • 【飲食文化】中國飲食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二十八)
    中國飲食文化與世界與世界飲食文化就是這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存在著無限的聯繫。早在中國秦漢時期,中國就開始了飲食文化的對外傳播。據《史記》、《漢書》等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就通過絲綢之路同中亞各國開展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活動。中國的張騫等人除了從西域引進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蘿蔔、石榴等物產外,也把中國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葉等物產以及飲食文化傳到了西域。
  • 移民希臘飲食文化了解一下!
    吃對於人的身體健康很重要,很多人士擔心移民後對飲食方面有所不適,那麼我們就要提前了解一下,多項科學研究表明,希臘人由於飲食營養均衡,對人的健康、美麗和長壽都有明顯的效果,還能幫助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或其它疾病。希臘人的飲食文化比較簡單,他們不喜歡有複雜的烹飪過程,認為這樣會過多的破壞食物的營養價值。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回族飲食習慣
    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大部分穆斯林居住在西北地區,他們的飲食文化特點往往給人一種「地域性」感覺。在祖國西北地區穆斯林民族連片分布,共同的習俗實施起來較為容易,而回族分布在全國各地,卻仍保持自己的飲食文化,並為廣大漢族人所尊重並接受(進人清真餐館的就不僅僅是回族人),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 印歐人的崛起 | 西臺帝國(下)——安納託利亞之二
    ,於是在他的帶路下,來到了一片奇怪的石林。有趣的是,所有的神,都是胡裡安人的名字。東安納託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胡裡安文化,在公元前14—前13世紀對西臺人產生了強大的影響。研究者認為有幾個西臺皇后都有胡裡安人背景。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中西方飲食文化區別
    隨著對這一問題研究的深人,人們日益感到,中西方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的形成不僅由來已久,而且是取決於各自文化母體的特性,特別是取決於文化創造者的思維特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後,中國餐飲業的改革是大勢所趨,但保持和弘揚中國飲食文化的基本特色、使中國飲食文化真正地走向世界,這是改革的大方向和大前提。
  • 義大利飲食文化超詳解!Italiano!
    義大利飲食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紀,不斷經歷社會和政治變革至今,其中以伊特拉斯坎、古希臘、古羅馬、拜佔庭、猶太、阿拉伯等文化影響最為深遠。新大陸的發現,帶來了馬鈴薯、番茄、菜椒和玉米等作物引進,直到十八世紀時開始大量栽種,成為義大利飲食文化的主要食材。
  • 三足鼎立——美食簡史之五:世界飲食文化三大體系
    在飲食文化發展過程中世界各地在不同時期分別創造了獨具風格的美食和文化,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發達和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哥倫布大交換」,不同物種在全球範圍內遷徙進化,不同國家的食物和飲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發展,其中傳播最廣、最受歡迎的主要有三大飲食文化,即以中國烹飪為代表的東方菜系,以法國烹飪為代表的西方菜系,以及以土耳其烹飪為代表的清真菜系,他們被稱為世界三大飲食文化體系,在飲食世界「三足鼎立」。
  •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歷史古城的飲食習慣,西安的風土人情(二)
    中國各地飲食文化:歷史古城的飲食習慣,西安的風土人情(二)羊肉泡饃和肉夾饃早已成為西安的特色美食,也是西安的城市文化特有的代表名片,小編已經在上一篇西安文化的專文中跟大家分享過了,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西安的另一個特色美食——biangbiang
  • 日本留學;日本飲食文化特色
    日本留學;日本飲食文化特色              日本留學飲食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