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存於心,萬物莫敵,法律,即正義

2020-12-15 墨尚且有餘溫

為伸張正義幫助他人抓小偷而意外致其死亡,法律不予起訴主持了正義;勸告他人禁菸而其死亡法律對其維權,生活在當今的社會,法治社會,人治社會,在我看來,要想維護社會和平安定,需要人人守法,讓法律,法制蔓延整個社會。法律是什麼?法律是治國安邦的根本保證,是個人權益遭到侵犯時的完美保障,更是在面對違法行為時的有力武器。人們常說:法律無情,但我想說法也可以有人情。

還記得嗎?在去年某天馬路紅燈時間,一輛汽車為給後面急救車120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而不顧違法的違規的風險,毅然闖了紅燈,被一個急需救助的生命開闢了綠色的生命通道。按照交通規則,本應扣分並罰款,但應網友們的紛紛表態,交警最終取消對該司機的懲罰。這不禁讓我對法有了重新的定義。原來把法並非冰冷無情,它也同樣有著人情味,它為社會正義人士提供了保障。法律及正義。

可曾記得當年與陝西政府鬥爭八年的草根李永根?8年前他個人集資合法購得一片曠地,然而土地下蘊藏著巨大利益也使得他成為「肥肉」, 後陝西政府以其非法購得土地的名義將土地沒收,對如此不公對待,李永根以個人微弱的力量,同當地政府做起了鬥爭,這在他人眼中簡直是不可思議,以卵擊石。漫長的訴訟過程,一次又一次的敗訴,政府強大的威壓都來將他打倒。終於,八年後的今天,在他傾家蕩產後,終於迎來曙光。勝訴後的他可及而泣。這樣我們明白,面前人人平等,正義永不缺席,即使以卵擊石,也能在經歷風雨後看到絢麗長虹。法律即正義。

社會的軟體需要法律來維持,而法律的規定是要靠人們來遵守,回首過去多少門受冤屈的人,利用法律手段使得正義得以伸張。展望未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需不斷完善法律保障。我相信,只要人人遵法,懂法,守法,用法,用實際行動踐行法律,的,社會也會變得更加美好,黑暗也會被陽光碟機散。法律,同陽光同清泉,似薄霧似炊煙,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如一把隱形的利劍將權力制約在陽光下,讓正義播撒在社會中。

為構建法治社會,我們永不止步,為創造美好明天,正義永遠不會缺席,法存於心,萬物莫敵,法律,即正義!

銀某見義勇為的無意導致小偷死亡,楊某勸阻老人吸菸,老人意外猝死。經過法院的詳細分析,檢察機關的努力後二人無罪不承擔責任。由此可見,法律當體現,人民意志,維護人民正當權益,由此社會才有進步。

法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是為了保障公民的正當權益,是為了讓社會穩定,規範個人的行為。法律是理性產物,所謂分明絕對不可「和稀泥」。 我國的法律判決可能是受古代儒家文化的歷史影響,判決過程中多偏向弱勢一方。有時會損害公民的正當權益。如此法律會讓不少合格的公民塞心。見義勇為,勸阻吸菸本是一位合格公民應當做的,他們不必承擔任何罪責,這樣的處理讓社會各界紛紛點讚,讓公民的權益得到保障,社會才能更加進步。

前不久出現一起交通事故,機動車車主逆行受傷,寶馬車躲閃不及被刮蹭。執勤交警沒有「各打五十大板」, 公正執法讓機動車主負全責。公民的正當權益得到維護,我們才能致力於做一名好公民。倘若違反交通規則的人因受傷而不懲罰,寶馬車主無辜被連累反而要賠償,那麼我國的法律威信何在,還有公民願意遵守法律嗎?曾在暴走大事件中聽過這樣一番話,校園欺凌施暴者是未成年人不施重試,這叫法不責少,老人碰瓷對薄公堂讓扶人者賠償,這叫法不責老,一個姑娘被拐賣,一村子的人幫忙看著不受懲罰,這叫法不責眾。那麼法律還有何用?

法律,是國之重器。當一個國家的法律能夠保障公民權益,更好為社會服務時,勢必會推動國家興起。日本人的素質舉世聞名,但真是靠道德修養嗎?不靠的是白紙黑字的法律。古羅馬法律女神像蒙住雙眼,手取天平,意為明辨是非,公平公正。走在新時代,習主席提出法律當體現人名民意志,為人民服務。只有法律才能更好保障公民權益,只有當人人畏懼法律的權威,一切黑暗才能被驅散,社會才能一片祥和。

希望社會上多一些這樣的例子,讓好人的權益得到保障,讓不遵守法律的人受到應有的懲罰,願問清海晏,萬世安方。

相關焦點

  • 法律概念科普第九彈: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
    程序正義是指裁判過程的公平和法律程序的正義。即「看得見的正義」,是英美法系國家的一種法律文化傳統和觀念。程序正義更強調的是執法、司法過程中行為的合法性,而不能單獨追求所謂「政治正確」的正義結果而犧牲過程,英美傳統法律理論認為不具有程序正義的「正義」結果是「毒樹之果」,是不會被法庭採信的。相反,實體正義又稱「實質正義」,它是刑事訴訟法的專有名詞,它是指通過刑事訴訟過程而實現的結果上的實體公正和結果正義。
  • 淺論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
    當然,不論人們如何理解公正,在維繫、構建某種法律制度的過程中,公正被劃分為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  何謂實體正義?實體正義是指人們在對實體上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進行確定所要遵循的價值標準,強調結果的正當合理與道德性。簡而言之,實體正義即指一個在法律適用過程中所取得的結果是否符合某些公正標準。
  • 翁鳴江:中國法治的程序正義如何為實質正義護航?
    我們確定以自由、平等和公正的權利本位作為社會主義應然法的核心,這並不是說我們都可以隨意找個藉口,認為某項法律反對自由、平等和公正就不用遵守。這樣的話,極端情況必然就是,每個人都可以覺得自己非常正義,都可以高舉自由、平等、公正的旗幟,呼籲大家不用遵守所謂不符合公平正義的法律,那其最終結果必然就會是整個社會失去規則、出現恐怖的無政府主義暴亂狀態。
  • 經典日劇《勝利即是正義》遭韓國翻拍,口碑大撲街!
    經典日劇《勝利即是正義》以它有趣的劇情、縝密的邏輯,以及演員精湛的演技,深受不少日劇迷的喜歡,兩季的豆瓣評分都超9.0然而這部由堺雅人、新垣結衣主演的律政題材日劇,在今年被翻拍成了韓版。可韓版的《勝利即是正義》並沒有跟原作一樣,深受粉絲的喜歡,反而口碑大撲街,豆瓣評分僅有3.8刷新了韓劇史上的最低分。看到這一豆瓣評分我驚了,居然比Angelababy主演的新劇《我的真朋友》還要低,甚至吐槽比對《我的真朋友》的吐槽還要犀利!
  • 《最後的審判》影評:法律與正義的伸張,守住正義是法律的目標!
    被立場所影響的真相法庭與法律一直是我個人非常感興趣的電影題材,雖然有時講到法條或審判規則會讓電影顯得有些艱深晦澀,但也不得不承認法庭對決的高張力場面,還有裡頭所帶有的邏輯思辨與對事物的省思都能讓觀眾一不小心便無法自拔地深陷在其中。
  • 勝者即是正義,這才是訴訟的本質
    法律,人類文明的最深厚睿智的結晶之一,代表神聖光榮的人民意旨和巍峨壯麗的立國精神。純潔健美的司法女神左持天平右執利劍,維護著公正偉大的人類理想不受任何勢力幹擾侵犯。尊奉律法的律師,無疑是司法之神的化身,在錯綜複雜的案情與證據中為追尋真相和公平奮戰搏鬥的衛道士和守護者。設計上頗有意味的日本律師徽章錯!錯!錯!大錯特錯!
  • 正義女神和蒙眼正義女神
    一開始我自己也不知道,也只能瞎忽悠說啥真理正義也會是盲目的,這是表示諷刺的。後來自己也覺得這麼回答不妥當,就認真的問了當地人,查了文獻,才知道正確的答案。正義女神來自於希臘神話,最早出現在赫西奧德《神統紀》(即《神譜》)。按照《神統紀》記載,主持正義和秩序的女神是忒彌斯(Themis)。
  • 我和南法的故事 | 十年有餘,二十未滿,法律信仰永存我心
    我和南法的故事 | 十年有餘,二十未滿,法律信仰永存我心 2020-11-12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方快車謀殺案》:正義和法律究竟誰才更重要?
    一輛在冰天雪地的溫科夫齊行駛的列車,罪惡卻縈繞其中,人性與這輛列車進行捆綁,正義與秩序究竟將如何審判,誰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影片最有魅力的一幕,大概就是波洛最後關於正義的演講,如果人人都不再相信法律,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伸張正義,那麼整個人類社會將會蕩然無存。
  • 抄告制度:別讓結果正義遮蔽程序正義
    單位也好,社區也罷,基本上是一個人最熟悉、最經常活動的「圈子」,自己闖紅燈、違法載人、橫穿馬路等醜陋行徑,自然是不希望「圈子」裡面的人知道的,若不幸被這裡面的人知道,倘若還有廉恥之心,多多少少會有些尷尬。從這個角度來說,「交通違法抄告制度」的震懾力與警示價值應該是存在的,也會讓一些人有所收斂。不過,任何的執法,都應該用合法的方式來推行。
  • 《檢察方的罪人》: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兩難選擇下的法律困境!
    再往深地想一層,假設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因為法律的規定而逃脫了懲罰,受害者眼睜睜地看著他逍遙法外。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為了伸張正義,是否可以繞開法律而直接懲罰對方?這道兩難選擇題,其實涉及一個法律界由來已久的辯論議題:當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發生衝突時,該如何取捨?
  • 請不要放棄對正義的操守
    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聖經·彌迦書》6章8節相較獻出愛心,無論對世人還是基督徒,行公義都是一件難事。有時我們獻出愛心會被無良之人榨取或利用,但行公義在某些特殊地域則須付出極大代價。仁愛和公義是人性中極為尊貴的品格,是形成高貴人格的內質,使我們置身於邪惡世代中拒絕冷漠。
  • 「法律」的由來——中國古代法律的起源
    「法"字在我國古代寫作「灋」。根據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一書的解釋:「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廌」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據說它生性正直,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會用角去觸理曲的人,被觸者即為敗訴。「廌」最早是在甲骨文中出現,展現了遠古時期的訴訟場景。通過「廌」這種神獸進行的審判,是一種代表公平正義的神明裁判。
  •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法律精神解析
    本刊曾於8月25日對這些爭議中的主要觀點即嚴格責任、客觀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進行了介紹。這些基於不同視角的不同觀點力求論證各自本身才是對法律的正確理解,也許正是通過這種論證或論爭,法律真實的面目才能更清晰地呈現出來。爭議還在進行,讓我們再次關注這一話題。  為了合理確定道路交通事故中各方的責任,需要對第七十六條進行解析。
  • 張志超案再審無罪,正義如期而至
    法庭宣讀判決書後,張志超即被當庭釋放。與此同時,張志超的同學王廣超因「做虛假證言、包庇」曾以包庇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山東省高院再審時一併作出審理,宣告王廣超無罪。回顧整個案件,張志強的母親馬玉萍為兒子申冤之路可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充滿了艱辛,也流盡了淚水。
  • 湖南科技大學法律協會:教授送法下鄉解民惑,學生法律援助分民憂
    教授「送法下鄉」給村民上課,普法又解紛湖南科技大學法律協會定期在校內外組織普法活動,針對鄉村貧困地區、12.4憲法日、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主題普法活動制定詳細的活動策劃書,進行普法活動安排部署,不斷完善普法宣傳的內容與形式。
  • 《勝利即是正義》豆瓣評分9.3,實至名歸的神級日劇
    同是這樣的凡人能夠判別別人嗎不帶任何感情,只根據法律和證據來判決這才是我們人類經過悠久歷史而得到的法治國家這一無比珍貴的財產我們相信法院不會被任何情緒化的辯詞所迷惑自始自終根據法律和證據來判斷是非對錯什麼是律師?律師要追求真相?別扯淡了是什麼能吃嗎。
  • 北大出版社跨年法律好書TOP50 | 我與知識最久的眉目傳情,策源於對...
    當法律缺席的時候,正義還在不在?   20.思索死刑  [法]加繆/著 石武耕/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繆關於死刑存廢的經典之作,也是其最具影響力的非小說類作品之一奧地利民法概論:與德國法相比較(即出)  [奧]伽布裡菈·庫奇奧、[奧]海爾穆特·庫奇奧/著  張玉東/譯  法律人進階譯叢之一,  國內第一本全面介紹奧地利私法的作品。
  • 淺議刑事訴訟中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價值均衡
    | 作者:孫志華   在現代法治國家中,雖因歷史文化傳統的迥異,致使不同的法學流派在法學理論研究體系的內容構成、具體方法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對法的基本價值的追求卻趨於融合
  • 暴徒向美心餅店投汽油彈 法律人士指恐違國安法
    據法律界人士表示,有關人士或已幹犯香港國安法,最高可被判處無期徒刑。至傍晚約7時,又有暴徒再次襲擊位於銅鑼灣的美心餅店,向店鋪投擲至少1枚汽油彈,消防員隨後到場救熄。下午4時許,有暴徒破壞位於天后英皇道一間星巴克咖啡店的落地玻璃,整塊玻璃滿布裂痕。另外,銅鑼灣波斯富街一間美心餅店也被襲擊,暴徒打破店鋪櫥窗後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