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廚師李戈日前被市民通過APP選中上門做菜,他做的牛肉泡饃很受客戶的喜歡。記者 施培琦
東方網12月16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自己不想做飯菜,下館子又要排長隊,叫外賣不太衛生,如何解決吃飯問題?最近,一款可以請廚師上門燒菜的APP在微信朋友圈裡熱了起來。
青年報記者調查後了解到,一些用過該軟體的白領覺得找大廚上門很「扎臺型」,但也對用戶信息和廚師健康及身份問題也有所顧慮。而上海市餐飲烹飪協會幾位負責人和傳統餐飲企業的負責人則覺得這一模式比較難推廣,需求較小眾,存在一定風險。
廚師只燒菜
準備工作自己搞定
最近,一款預約廚師上門燒菜APP在微信朋友圈裡火了起來。12月8日,記者下載了該APP並註冊成為用戶。打開APP,上面可以看到大廚們的名字、頭像、籍貫、年齡、拿手菜等,上面還列明該師傅距離你多少公裡。
在分類中有家常菜、徽菜、私房菜、雲貴菜、魯菜、粵菜、湘菜、本幫菜等八大菜系。用戶可以按照菜系來選擇師傅,也可以根據師傅距離自己的距離來選擇。
點擊預約後第二天,記者就接到客服人員徐小姐的電話。據徐小姐介紹,用戶需要自行準備好食材,如果不方便也可以讓師傅幫忙代購(非公司統一配送)。如果要做西點等,則家裡要自備烤箱、打泡器等。目前,共推出三類套餐,分別是四菜69元,六菜99元,八菜119元。
「現在線上已經有100多名兼職廚師。這些師傅有自己的單位,身份經過公安系統認證,並進行過體檢。顧客可以自己上APP預約。」徐小姐透露,「目前,平臺上各種級別的廚師都有,有五星級的、小飯館的。現在暫時『一視同仁』,收費是一樣的。」
徐小姐還表示,從11月底12月初上線以來已經有100多個訂單了,其中周一到周五的訂單沒有周末多。「有的廚師雖然是五星級飯店的,但不一定能燒出飯店的感覺。」
相比請家政
價格稍顯有點小貴
12月11日傍晚,記者上門實地勘察廚師做菜情況,在白領馬小姐家門口與廚師黃師傅(花名)不期而遇。進門後,黃師傅第一句就是,「我讓你燉的牛腩燉好了嗎?」原來,馬小姐這次要做的其中一道菜是紅燒牛腩,需要主人提前2個小時燉。
黃師傅一邊做菜一邊告訴青年報記者,自己單位距離馬小姐家才一站路,雖然服務費不多,4個菜才69元,但因為方便,正好賺外快。但不是每次服務都樂意,「上次碰到一個客戶結婚十周年慶典,讓我代購食材,跑超市就花費了兩個小時。」黃師傅透露,作為廚師,其實不是很樂意幫客戶代購食材。
一個小時後,熱氣騰騰的三道菜上桌了,馬小姐的兩位孩子開吃起來。馬小姐告訴記者,「我老公只會洗碗不會燒菜,我的廚藝也一般,下班後往往要磨蹭到七八點孩子們才能吃上飯。讓師傅上門燒菜的服務還不錯。」
不過,馬小姐認為,即便邀請師傅上門,目前的價格也不是所有人都承受。她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目前做四道菜的支出是69元,對廚師來說,賺得並不多;但對白領來說則有點小貴。因為現在請阿姨做飯2小時才40元,一個月支出是1200元,如果天天請廚師上門,一個月的支出是2100元左右。
疑問
不合口味咋辦?當面不會說,下次估計會換人
許先生日前用APP請廚師上門燒菜,他告訴記者,當天來的是位廣東師傅,燒菜挺仔細的,煲湯也挺好喝。許先生表示,之所以求助於APP,是因為找保姆燒菜,必須長期僱傭,有點麻煩,廚師燒菜比較專業。
如果廚師燒菜不合自己的口味,該如何處理?許先生表示,即便不好吃,也不會當面說,畢竟人家辛辛苦苦做出來,但下次可能會換人換口味。與此同時,自己在選擇師傅的時候也會看看別人的評價。「其實也沒那麼講究,畢竟是家裡人自己吃。主要還是看家裡人的需求。」
黃女士有兩個寶寶,平時家裡都是長輩做菜。因為要招待客人,人手不夠,她通過APP找到一位廚師。「那天我們做了6道菜,花費了99元,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
黃女士表示,由於家裡的調料和烹飪設備和餐館裡不同,第一個菜師傅放的鹽太多,火候也有點過,操作起來也不是很順手,但之後的幾道菜師傅就進入狀態了。「如果這個師傅不好,下次我們會考慮換其他的。」
記者了解到,價格原因也是白領願意嘗試該上門燒菜APP的重要原因。按照4個菜69元計算,加上自購的食材費,總共花費100多元,這個價格到外面只能吃吃一般的小飯館。
不少白領認為,該APP上有擅長燒各種不同菜系的師傅,選擇餘地大。
隱私會洩露嗎?廚師上崗前要面試、驗證身份
預約廚師上門要「登堂入室」,這讓不少白領頗有顧慮。記者隨機採訪了10位白領,幾乎所有人對這款APP有興趣,但真的表示願意付諸行動請廚師上門的不足5人。白領楊小姐說,好是好,但不知道師傅的素質如何,如果起了歹念如何是好?楊小姐的顧慮反映了絕大部分白領的想法。
「預約廚師上門,肯定要把地址告訴他們,我是有點擔憂的。還是希望平臺能把好數據安全關,千萬別把我們的信息洩露出去,這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的。」已經預約過廚師上門的喬小姐說。
而喬小姐家住寶山區美蘭湖附近,平時買菜不是很方便。她提議說,家裡平時不太做菜,調料也不是很全。希望今後能開通一個代購食材的平臺,這樣對用戶和廚師而言都省力。
市民黃小姐對此也有顧慮,她建議該APP平臺能建立一個準入門檻,上門最好能出示證件。「畢竟是入室,萬一發生順手牽羊的事就說不清了。」針對白領的顧慮,該APP的客服人員徐小姐解釋說,所有平臺上的廚師都是要面試的,面試官不光會考驗他們的廚藝,還會看他們著裝是否整潔乾淨。
那麼會不會有的廚師以後不做兼職,把客戶的信息賣出去呢?徐小姐說,廚師應該具備基本職業道德操守。「在推出這款APP前,我們做了內測,發現對師傅上門的顧慮是目前最大的障礙。畢竟陌生人在你家待那麼長時間,大家的顧慮也是情有可原的。」該APP的負責人陳震坦言。
陳震介紹說,目前,他們採取了與機場、火車站實名認證同一個資料庫,採集廚師的證件照、身份證,並對之進行驗證,從而打消大家的疑慮。「所有的廚師都是實名制登記的,在『上架』前需要遵守協議和相關服務規範。」
廚師資質如何?須過體檢關,配發服裝帽子等
除了身份安全外,諸白領最關心的還有師傅的資質和健康問題。據客服人員徐小姐介紹,他們要求廚師面試時要出示工作證,哪怕廚師已經有健康證了,公司還會出錢讓他們到統一接受體檢。
陳震介紹說,做同樣的菜,通過師傅上門和到中等消費水平的餐館,價格要便宜20%-30%。為了保障食品安全,如果用戶提出要代購的話,他們會選擇到正規超市購買,並開具小票。
「除了客戶的安全外,為了保障師傅的安全,我們未來還會考慮給師傅購買保險。在上門服務前,我們事先會和客戶聯繫,讓師傅先和客人確認溝通好才讓師傅上門,如果有困難就另外安排,並非強制性的有單必須要接,要雙方你情我願。」徐小姐說,他們還會給師傅配發統一的廚師服、一次性帽子、鞋套、口罩等用具。
能否請到大廚?今後會依據不同級別提供服務
記者看到,APP上很難區別五星級酒店的大廚和小飯館的普通廚師,目前他們的收費也是一樣的,長久以往,是不是就沒有好廚師願意做?
陳震對此也提出想法,未來會推出升級版,即根據用戶自己的需求,推出不同的服務和價格。有的講究健康美味,有的則需要找有高超技能的廚師。69元對五星級酒店的大廚來說的確不能體現他的價值,今後也會根據廚師的不同級別,賦予他們一定的定價權。當然,也會制訂相對規範的制度,既不讓師傅亂開價,又不能低價競爭。他們可以對價格提出申請,我們根據他們的要求和用戶的需求擬定一個合理的價格。
陳震同時也提到,目前市面上已經有提供家宴上門服務的企業,但是他們主要提供的是年夜飯、大型聚會等。而該款APP則以手機為更多的普通用戶提供大眾化的上門燒菜服務。我們建議客戶能提前一天預訂,但現在最急的提前4小時下訂單,我們也能提供服務。
靠什麼來盈利?首要:新商業模式是否被認可
那麼這款APP靠什麼來盈利呢?陳震坦言,真的還沒有想清楚盈利模式。「我們也是希望先自己做做看,驗證一下這一新的商業模式,是否能獲得普通大眾的認可。」
陳震告訴青年報記者,從北京來上海工作已經兩年,經常在外解決吃飯問題,但是總覺得衛生和營養沒有保證,於是就萌發了做一個可以預約廚師上門做菜的APP。
他還表示,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不光是年輕人,連50後60後購買商品或者服務的習慣也發生了變化,總體來說,我覺得這塊的市場前景很大。未來還會完善評價機制,用戶可以根據口味、服務態度、著裝、整潔程度等打分,評價不好的師傅,我們會調整他們的價錢,甚至於「下崗」。
業內談
萬一發生事故,責任誰來擔?
對於通過APP預約上門燒菜的做法,上海市餐飲烹飪協會副秘書長陳娟娟分析說,即便廚師的身份安全,也存在潛在風險,萬一食材沒燒透,發生食物中毒,就會產生糾紛,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前幾年也有個別飯店推出了上門燒年夜飯的服務,但僅僅是個別行為,大規模推廣的可能性不大。」陳娟娟認為,最好的模式是由具備衛生許可證的餐廳提供上門服務,這樣比較有保障。
陳娟娟表示,在網際網路時代,出現了網絡訂餐的新現象,這就要求不僅提供網絡送菜的網站有資質,配送的企業也要符合相關資質。
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副會長呂九龍也表示,前幾年曾有過企業推出廚師上門操辦家宴的服務,即餐具、菜、廚師一起送上門,吃完後直接將餐具帶回去,適合有經濟實力的家庭。
呂九龍告訴記者,這款APP的操作模式是通過移動網際網路讓廚師上門燒家常菜,是長期的、針對普通用戶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客戶的體驗可能會打折扣,如果要用戶自備食材的話,普通市民對食材不了解,打個比方,市面上光鮑魚的品種就有幾十種,另外家庭的調料數量肯定也不多,大廚燒不出外面餐館裡的感覺。
他還表示,還有的食材需要提前預處理,譬如在冰箱裡冷藏一兩個小時,有的則需要醃製,這些只有在飯店裡才有條件做到。「個人認為,真正有需求的市民是有的,但這個市場相對較小。」
作為傳統餐飲店代表,新雅粵菜館的總經理陳耀良認為,通過APP請廚師上門僅僅是民間行為,而不是公司行為。APP是請不起全職廚師的,現在一個全職廚師一天的成本是500元(包含四金),做一單69到119元的話,遠遠不能補貼這個成本。
作為傳統餐飲,陳耀良認為,餐飲和網際網路結合只適合快餐企業,譬如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提供網上訂餐和上門送餐服務。傳統餐飲企業難以和網際網路「聯姻」,因為菜一旦離開了飯桌,送貨上門口味就發生了變化。
是否有好口碑,用戶有發言權
IBM創新總監田國良看到記者下載的這款APP,打開了另一個連結。他介紹說,近期還有一款做廚師上門服務的APP也上線了,還提供免費代買食材的服務。
對於眾人顧慮的安全問題,田國良認為,廚師上門是否靠譜、是否受歡迎,一切要以市場和用戶的選擇為導向。
「現在的80後90後會燒飯的人較少,未來,極有可能大家周一到周五會請廚師上門,然後周末才去餐館點餐。此外,一旦平臺沒監管好,發生不好的事的話,馬上消費者的點評會反映在網絡上,反過來倒逼他們做好自己的口碑。」田國良告訴記者。
中國移動商務應用聯盟主任邵明博士也認為,廚師上門做菜抓住了客戶的痛點和人們的需求,能滿足一些優質白領事務繁忙,沒空做飯的需求,市場容量很大。移動網際網路是一種結合了手機應用的手段,能整合廚師的碎片化時間,彌補原來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傳統餐飲企業要改變原來的「一把手」思維,在網際網路時代,技術和專業都不是問題,要做的是找到盈利點,滿足市民的需求。
前輩談
未必賺用戶錢,監管是必須的
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幾個月來陸續有提供上門服務的APP問世,某款預約上門美甲的APP公關部負責人宋超分享了上門服務的模式。
宋超告訴記者:「我們是今年3月份上線的,現在已經有幾十萬用戶,到現在還沒發生過人身傷害事件。而且我們預約美甲服務的話,未必一定要在家裡,用戶也可以預約到她指定的任何地方。」
宋超說,他們對美甲師也有身份信息認證,如要求進行身份證、銀行卡號的核實。至於販賣客戶信息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美甲師的客戶量有限。此外,現在平臺上的美甲師的平均月收入可以達到8000元到10000元,高的甚至達到30000元乃至50000元,沒必要犯險。在宋超看來,作為上門服務的APP,相當於是一個小淘寶,只不過在這個平臺上賣的是人和服務。
至於盈利的話,在網際網路時代,羊毛未必要出在羊身上。「我們可以不賺美甲師和用戶的錢,先培養用戶,將來可能有廣告收入。這個平臺顛覆了傳統美甲店的模式,美甲師的收入提高了,相當於是自己開店創業,用戶的美甲價格便宜了,將實體店的成本釋放出來。另外,我們還負責嚴格監管,一旦美甲師有弄虛作假的行為,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