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窩飛出金鳳凰,小巷子裡隱居的大作家,有「文化」的東堂子胡同

2020-12-14 山頂的雄鷹

雞窩飛出金鳳凰,小巷子裡隱居的大作家,有「文化」的東堂子胡同

俗話說,雞窩裡飛出金鳳凰。在北京城裡那些平平凡凡、甚至簡陋的胡同巷子裡,不知走出過多少名人,多少傑出的偉人。環境遮蔽不了天才,也不會埋沒那些真正的人才。比如,在東堂子胡同裡,就走出了民國一位大作家,他就是沈從文。據說,他在這條胡同裡一住,就是將近30年的歲月。在這漫長的日子裡,他花費自己的大半生,在這裡不知創作了多少名篇,多少寶貴的文字。要說起東堂子胡同,可是一條歷史古老的巷子了,將近800歲了。那算下來,這條胡同差不多在南宋末期就開始有了,幾乎跟磚塔胡同一樣古老。它位於東城區建國門一帶,東起朝陽門內南小街,西到東單北大街。大約長700多米,南側跟協和胡同相連。其實,還在元明朝時,這條胡同叫「堂子胡同」。

那麼,要知道這個胡同的名字有什麼來歷,就得知道「堂子」的意思。在明朝,「堂子」在蘇滬方言中,暗指的是妓院。所以,言下之意,這條胡同在明朝時,有不少青樓。當然,這裡的青樓可能比較低檔,名氣跟後來的八大胡同不能相提並論。到了清代,北京城多了一條胡同,在金魚胡同以北,偏偏也叫堂子胡同。於是為了區別這兩條重名的胡同,它們便根據大致方位,把這條改為西堂子胡同,而把建國門那邊的胡同改為東堂子胡同。當然,這兩條胡同除了名字雷同,基本沒啥瓜葛,互不沾邊。稍稍能顯示東堂子胡同地位的是,這條胡同裡有一個賊闊氣的衙門—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至今這個衙門的建築還幸好遺存著,不過淪為了公安部接待站。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頭頭,乃是大學士塞上阿弟。這個人我們可能都沒聽過,但是把他跟另一人連在一塊兒,肯定你就會豁然大悟。他可是當代書法家啟功先生的外高祖父!衙門內原來還有一副特文雅的對聯:「有水有山有竹,宜風宜雨宜晴。」這倒也透露了啟功的外高祖父還挺文人氣的,儘管他是個高級公務員。此外,東堂子胡同裡住過的名人可不少,稍稍扳指頭數一下,就有:蔡元培、沈從文、吳階平、林巧稚、丁西林,等等。這些人都是民國時期文化界數一數二的角色。不過,今天,主要單說一下沈從文,這位大文豪。沈從文在北京胡同住了幾十年,也創作了一系列「京派小說」,但他可不是什麼北京人。他是湖南湘西人,若是他的粉絲,都清楚,也不用說。

來北京之前,他年輕時曾在湘川黔邊境地區浪跡剿匪,之後棄武從文,在一些大學做了幾年講師。等到國共對戰開始時,他才來到了北京,成為北大的一名教授幾年後,他便把家搬到了東堂子胡同裡。其實早在1922年,沈從文就來過北京,經歷過一段坎坷貧苦的求學生涯。那時候,「五四運動」的思潮泛濫,這下湘西小夥子不當兵了,在文化思潮的吸引下,滿懷激情地投北京,希望在國立大學畢業。然而一切都不是那麼順利。考了幾回,沈從文都以失敗告終,而且這時他極度落魄,吃飯穿衣都成問題,生活拮据得不得了。沈從文幾乎到了絕境。據說,在無奈之下,他向當時的大作家鬱達夫求援。可惜的是,鬱達夫是個菸酒之徒,所剩錢財沒幾個,自然沒能幫上他,只不過給沈從文寫了一封長長的激勵信而已。這封長信通俗、幽默而又鞭撻現實,至今還有社會意義,叫《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來讀讀。

最終,沈從文只做了北大的一名旁聽生。他在自學中踏上了文學之路。之後,他去了上海,進入了文學雜誌社謀生;再之後,他憑著自己的努力,做了大學教師,其中包括西南聯大和山東青島大學。北京城,是他最後返回的一個人生驛站。1946年,沈從文應邀北上,成了北大的一名教師。從1948年到1950年間,由於當時的壓力,沈從文鬱悶到了極點。比如在1948年,左翼文人郭沫若就咄咄逼人地撰文斥責沈從文是個「看雲摘星的風流小生」「存心不良,意在蠱惑讀者,軟化人們的鬥爭情緒」,這些標籤無疑是對沈從文沉重的打擊。據說,我們這位作家實在受不了了,曾兩度自殺。觸電、喝煤油、割腕,幸好被人及時送到醫院,才撿回一條命。看來,在非常的時期,一個大作家的人生著實不順,甚至還被送進精神病院。

3年後,沈從文已經平淡了許多,他把家安在了東堂子胡同51號。打這以後,他就一直生活在這條巷子裡,安安穩穩地生活,寫他的小說,或者散文。然而,他動筆的時候並不多,也幾乎很少發表。這段期間,沈從文的那些文壇朋友也會不時過來湊熱鬧,敘敘舊。這些朋友有:金嶽霖先生、巴金先生、李健吾先生、朱光潛先生、曹禺先生和卞之琳先生,等等。聽聽名字,都是文壇的一流人物。據一些人回憶,他們這些朋友之間的關係溫存,經常一邊吃著糖食,一邊親切聊天。這倒也成了這些老作家們難得的相聚之地。如果沒有朋友敲門拜訪的話,沈從文就會搞些文化研究,比如之前就曾做過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文學事業漸漸在他的內心中凋落了。十年「文革」,身處僻巷的沈從文依舊沒能躲過劫難。他再次遭受大字報的襲擊,險些喪命。艱難地熬過了人生晚年最黑暗的生涯,我們這位老作家算是挺了過來。

到了1980年,就在沈從文將要從東堂子胡同搬走之前,從廣州來了一個作家,親自拜訪他。這個作家叫柯原。他口口聲聲稱沈從文為恩公。不可思議的是,沈從文卻不認識眼前那位作家,至少沒有什麼印象。當柯原把三十多年前的那件事講出來時,沈從文才依稀有點記憶,倒也自覺有點可笑。原來,在1949年秋,沈從文從雲南回到了北京城,擔任北大教授,同時在業餘為一家報刊編輯副刊其中有一個經常在這個刊物上發表詩歌的作者。一次,他收到了一封來信,正是這個詩歌發表者,名叫柯原。由於他家裡困難,生計困窘,他便寫了這封信,向編輯沈從文請求幫助。歷史上重複的事件層出不窮,這點簡直就像他本人當年來北京求學,向鬱達夫求援的情景。一個作者向編輯求救,倒也合情合理。沈從文收到來信後,覺得江湖救急,也是合情合理,義不容辭。

可惜,沈從文自己也生計艱難,囊中羞澀,暫時拿不出救援資金。但是,沈從文想到了一個辦法。沈從文平時會寫一些書法作品,也能賣出一些錢。不過,他很少這樣幹,送朋友的多,出售的少。這下,他在天津《益世報》文學周刊上,特意登了這麼一則啟事:有個未謀面的青年作家,家中因喪事情形困難,我想做個「乞醯」之舉,凡樂意從友誼上給這個有希望青年作家解除一點困難,又有餘力作這件事的,我可以為這個作家賣20幅條幅字,作為對於這種善意的答謝。這種字暫定為10萬元一張。我的辦法是凡要我字的,可以來信告我,我寄字時再告他如何直接寄款給那個窮作家。你們若覺得這個辦法還合理,有人贊助,此後我還想為幾個死去了的作家家屬賣半年字。沈從文的賣字,純屬義賣,他自己不留一毛錢。正因此,熱心腸的沈從文這場義舉,及時給那位年輕作家柯原提供了生活保障。當時,他差點就感激涕零。不過,沒多久,柯原便去了廣州,成了廣州軍區的職業作家。自那以後,他很少知道沈從文這位恩師的情況。

直到1980年,柯原才得知沈從文在北京東堂子胡同隱居的下落。於是,他激動得乘車專門來到北京,在這條胡同巷子裡找到了沈從文。此時,沈從文已經垂垂老矣,經過許多磨難,記憶力也早已磨滅不少。當柯原拜訪這位老作家時,他完全不記得有柯原這麼個人。對於當年登報賣字救濟他的事情,他早都忘了。當柯原重新把這件事告訴給沈從文時,他才不無感嘆歲月的無情。看來,他真的要不久於人世了。當然,這對曾有過一段交情的中老作家面對往事,也只有灑淚的份兒。人世滄桑,世事變遷,一切都是那麼無情殘酷。然而總有那些憑藉愛心做過的事兒,總會被人深刻銘記,甚至這種記憶會保持輩子,儘管記憶中的那個人早已不記得。若干年前,東堂子胡同西段部分院落大規模拆遷,當年沈從文的故居也沒躲過劫難,默默地消逝,從此化為無形。這只能讓人悲傷地感嘆:歲月無情人有情,人間正道是滄桑。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什麼雞窩裡飛出金鳳凰,這只是騙人的,城市姑娘遠比農村姑娘漂亮
    什麼雞窩裡飛出金鳳凰,這種話只是騙騙人的,可以肯定的說,在同一個地區,把姑娘的漂亮平均一下,城市的姑娘遠遠比農村的姑娘漂亮。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理由:一、城市姑娘接受時尚能力強一些。農村的父母花在子女身上的錢少的多了,就算肯大把花錢,父母也不懂的,再加上農村的文化環境,錢最多也沒用啊。四、生活習慣影響了審美觀念。生活習慣啊,農村的房子外觀漂亮,內地一塌糊塗,一個字俗還有就是衛生也不成,長久以往,影響了農村姑娘的審美觀。五、過重的體力活讓人更容易老。
  • 快遞點設胡同裡如馬路式倉庫 居民苦不堪言(圖)
    為了保證遞送速率,各家快遞公司按照派送區域劃分不同的片區、開設點部,而那些開在胡同裡、社區邊的快遞業務網點,又成了居民們的「眼中釘」。有居民認為,紮根在居住區裡的快遞點部,其「亂」無法可解,「搬到哪兒都一樣」。
  • 內丘城南的鳳凰村,墳方裡飛出金鳳凰!
    聽大人說村南的幾個疙瘩中曾挖出過銅盆、銅盤、銅勺等一些青銅器,到現在問遍全村,查遍全縣也沒打聽到下落,倒是在村子裡還能看到從鳳凰臺墓室裡起出來的青石塊和青石構件。青石塊很規整,有一米見方,是村民蓋房子做地基的好材料。青石構件有七八十公分長、二十來公分厚,呈梯形狀,中間四五十公分寬,上小下大,一看就知道是做墓道門券用的。前幾年,這些青石構件還被村婦用做捶衣石,這幾年閒作門座石。
  • 徽縣:苗木助力 山溝溝飛出一窩「金鳳凰」
    徽縣:苗木助力 山溝溝飛出一窩「金鳳凰」 20-12-17 16:27
  • 成都巷子、上海弄堂、老北京胡同,若徹底消失,還能留下些什麼
    胡同非老北京獨有,上海的胡同叫弄堂,成都、蘇州的胡同都叫巷子,胡同裡長大的孩子,記憶中有歲月帶不走的烙印,就像那棵見證過歷史的老槐樹,行人只看見枝繁葉茂,卻不見根系已延伸至地底深處。我的童年在成都的老巷子裡,天一放明,巷子就甦醒了,倒馬桶的,趕早班的,窸窸窣窣,踢踢踏踏,聲音四起,開始一天最美妙的交響樂。
  • ...連環湖畔飛出「金鳳凰」——「足跡·決戰脫貧攻堅龍江答卷」
    連環湖畔飛出「金鳳凰」——「足跡·決戰脫貧攻堅龍江答卷」 2020-09-17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寬窄巷子的文化魅力
    民國初年,當時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將"胡同"改為"巷子" 。二十世紀80年代,寬窄巷子列入《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3年,寬窄巷子街區正式出現在世人的詞典中。寬窄巷子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先後獲2009年"中國特色商業步行街"、四川省歷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稱號。
  • 中國「最汙」的巷子,比北京的胡同窄,比上海的弄堂冷清
    說到巷子,大家都不會陌生,有些人從小到大都在巷子裡長大,在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巷子,比如說在北京有著名的胡同文化,在上海有弄堂文化,叫法不一樣但實際都是說的巷子,而在巷子的命名上更是五花八門,比如北京有壽比胡同(過去稱臭皮胡同)、禮士胡同(過去稱驢市胡同)再比如上海的醬園弄、梅蘭坊等
  • 這家餐廳很耐撕,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胡同裡的魯菜!
    經過導航定位,很快就找到了這家餐廳,但是我想告訴異地朋友們,一定要注意路標和搭配導航,因為這家餐廳是在一條胡同內,在胡同口有一個指示牌,不注意就會擦肩而過了,我頭一次就開車過去了,在導航的定位下,才發現了這個細節,哈哈!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在這裡體現出來了,如果這家餐廳沒點絕活不會開在這裡的,到了店家門口,整體裝修恬靜簡約,但不失活躍。我親自拍的店面圖片。
  • 農村女孩韓甜甜怎麼火的 揭秘韓甜甜走紅經歷草窩飛出金鳳凰
    農村女孩韓甜甜怎麼火的 揭秘韓甜甜走紅經歷草窩飛出金鳳凰時間:2019-11-02 23:5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農村女孩韓甜甜怎麼火的 揭秘韓甜甜走紅經歷草窩飛出金鳳凰 農村女孩韓甜甜怎麼火的受到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家都好奇,這位唱歌如同天籟,小小年紀,就有如此令人羨慕的歌喉和不俗的實力
  • 古老胡同裡冒出文化創意群
    但又有誰能想到,這樣唯美的燈光創意,是出自北京市東城區一個古老胡同中的國營廠水泵房。  一個水泵房怎麼飛出了時尚創意?  一個國營老廠怎麼鼓搗上了新文化產品?  一個承載厚重歷史文化的古老胡同,怎麼接納了新銳產業?  讓我們共同去探訪北京市東城區胡同內的文化創意產業群,答案就在那裡。
  • 彬州黃金蟠桃,山溝裡培育出的「金鳳凰」
    「我是農民的兒子,根扎在泥土裡。我深愛生我養我的土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知別人種植桃樹賺了不少錢,於是腦海裡便有了回家發展種植業的念頭。」馬軍宏說,桃樹較其它果樹,其生長周期短,見效快,是發展種植業的好選擇。
  • 開封文投集團|雙龍巷的前世今生|巷子裡的胡同文化
    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從舊城改造到街巷整治再到如今的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作為開封城市總體建設的基本單元一條條街巷、一條條胡同都在盡情展現開封雙龍巷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同時也彰顯著這座古老都城的文化自信開封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說胡同即小道,以窄、短為特徵今天就帶你來了解雙龍巷裡的胡同文化
  • 成都著名歷史文化街區寬窄巷子(組圖)
    成都的千年少城能保留下寬窄巷子(www.kzxz.com.cn),實在是非常的難得,寬窄巷子歷史文化片區,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間的四合院落群組成。規劃控制面積479畝,其中核心保護區108畝。該區域是我市三大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於上世紀80年代列入《成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 連老成都人都不知道,寬窄巷子竟是北方胡同變來的?
    現在網上很多人都說,寬窄巷子成都本地人根本就不去,沒有老成都的味道,太商業化了,然而作為成都的一個地標性景區,寬窄巷子的歷史文化其實是商業化掩蓋不了的,況且就算是商業化寬窄巷子也搜羅了全世界各色美食,不也正是成都多元包容的體現嗎?
  • 騎嶺鄉東坡村:山溝溝裡飛出了一窩金鳳凰
    騎嶺鄉北部的東坡村裡傳來一個接一個的好消息,這可高興壞了村裡的扶貧專幹申俊英。「別看俺東坡村窮,貧困戶多,但是俺村的孩子們都很爭氣,出了一窩金鳳凰,王紅祥家老大王道順考上了研究生,宋曉峰今年高考考上了大學,任帥標專升本也考上了,這不都是大喜嗎?哈哈哈......」
  • 胡同學堂,胡同深處的民宿,享受老北京胡同裡的閒散時光
    在我的城市,時光倒流,枯樹迎春,回憶起消失的氣味,聲光,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寺廟恢復原貌,瓦屋面如海浪般奔向低矮的天際線,鴿哨響徹深藍的天空,孩子們熟悉四季的變化,居民們胸中有了方向感。這是北島心中的北京,是他的烏託邦和烏託邦,而在這裡,胡同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巷子裡有陽光,尖尖的灰色屋頂,光點反射的青磚牆,大爺大媽們坐在樹蔭下乘涼。
  • 山村飛出金鳳凰,林立果女友老家行,村裡老人說可惜女娃沒享福命
    茶林裡的那個飛出了金鳳凰。茶山上,採茶女唱著這歌,忙著採茶,大山裡迴蕩著歌聲笑聲。他們手挽竹籃,腳踩田埂上溫軟的泥土,只見她們靈巧的雙手在茶樹頂上翻飛,十指靈巧宛如遊龍。年復一年,都在唱這歌,大家可能會問,這小山村真的走出了金鳳凰嗎?
  • 【地名】臨汾馬家胡同 老巷子訴說滄桑歷史
    乍一看,該巷子為東西走向,可實則走到頂頭沿弧折北就會發現一條「斜形」巷子,沿路北上,可到達九中路。       這條巷子為什麼會命名為馬家胡同?在它身上又發生過哪些故事呢?為此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在採訪過程中,受訪居民均表示,並不清楚名稱來歷,只能猜測是否和姓氏有關。
  • 南鑼鼓巷裡,老胡同裡的慢生活,藏著老北京不一樣的煙火
    可能是由於不在上下班高峰期吧,地鐵裡人不多,比上海地鐵人少多了。從南鑼鼓巷地鐵站的A口出來,有指向標識,跟著標識往左邊走二三十米,過斑馬線到馬路對面就是南鑼鼓巷的巷口了。進到巷口發現地鐵E出口直接到巷子裡,只是我在地鐵出站的時候死活沒見著有E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