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政策解讀

2020-1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新聞發布會現場(元紹達 攝)

  2018年1月31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4號,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月1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請科技部副部長黃衛介紹《若干意見》有關情況,回答記者問,對《若干意見》涉及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政策解讀。

  出臺《若干意見》的總體考慮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強調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若干意見》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舉措,是新時代指導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發展的重要文件。總體考慮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突出基本遵循,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

  二是突出目標導向,緊緊圍繞建設科技強國的目標,分析新時代我國基礎研究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作出了全面部署。

  三是突出問題導向,回應科技界關切,特別是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於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針對我國基礎研究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缺乏、頂尖基礎研究人才和團隊匱乏、投入不足且投入結構不合理、全社會支持基礎研究的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等問題,《若干意見》提出了政策措施。

  《若干意見》指出,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充分發揮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作用,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注重完善制度機制,促進基礎研究融通創新與發展,著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全面推進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

  《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三步走發展目標和原則

  《若干意見》明確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三步走的發展目標。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重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湧現出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和國際頂尖水平的科學大師,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提供強大的科學支撐。

  《若干意見》提出了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遵循的五項原則:

  一是遵循科學規律,堅持分類指導。

  二是突出原始創新,促進融通發展。

  三是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創新活力。

  四是加強協同創新,擴大開放合作。

  五是強化穩定支持,優化投入結構。

  《若干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20條重點任務

  一是完善基礎研究布局。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推動數學、物理等重點基礎學科發展,圍繞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強化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優化國家科技計劃基礎研究支持體系;優化基礎研究區域布局;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建設高水平研究基地。聚焦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建設。

  三是壯大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培養造就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領軍人才,加強中青年和後備科技人才培養,穩定實驗技術人才,建設高水平創新團隊。

  四是提高基礎研究國際化水平。組織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深化基礎研究國際合作,加大國家科技計劃對外開放力度,推進「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五是優化基礎研究發展機制和環境。加強基礎研究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建立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深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推動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融通,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完善符合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評價機制,加強科研誠信建設,推動科普、弘揚科學精神與創新文化。

  下一步,科技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務院《若干意見》任務部署,細化工作舉措,明確工作進度,出臺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確保《若干意見》要求的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基礎科研發展進入快車道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基礎研究不斷發展,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基礎研究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主要的表現:

  一是投入大幅度增長。

  二是科研力量和科研條件大幅度改善。

  三是從事基礎研究的高水平的隊伍快速發展。

  四是在國際上有影響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加速湧現。

  有一些數據可以來說明發展的情況: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都對我國科學論文進行發布,根據發布的情況,我國科學論文數多年排在世界第二,引用數首次排到第二,前些年都是排在第四,這是SCI的數據,最近另外一個數據比這個數據還要樂觀,根據愛思唯爾SCOPUS的資料庫,2016年中國論文全世界排第一,比美國論文還要多。

  這些年特別是有一些有影響的成果,鐵基超導、量子信息、中微子、納米、空間科學、幹細胞等成果陸續都有報導。比如基礎物理領域連續三年都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的一等獎,「水稻高產優質形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和「聚集誘導發光」這兩項是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一個是植物方面的研究,一個是材料方面的研究。特別是2018年1月,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利用體細胞成功創建克隆獼猴,這是上海的神經所成功創建了克隆獼猴,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解決基礎科研方面的問題

  總體上,我國的基礎研究已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從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要求看,從整個科技創新的鏈條看,基礎研究依然是短板,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比如科學的理論、原創的思想是中國科學家提出來的還非常之少,這是下一步主要努力的目標。

  二是頂尖基礎研究人才和團隊比較匱乏,特別是缺乏能夠心無旁騖、長期穩定深耕基礎理論的基地和隊伍,長期穩定在一個方面上深耕的隊伍和人才比較缺乏。

  三是投入總體不足,而且投入結構非常不合理,企業投入的基礎研究非常少。基礎研究投入主要是靠政府,而且主要是靠中央財政。

  四是環境,全社會支持基礎研究的環境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特別是評價,在開放共享以及人才流動、穩定、激勵等機制方面仍存在問題。

  加強基礎科研採取措施的方向及安排

  一是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創新活力。特別是要使科研人員能夠潛心長期的從事基礎研究。

  二是強化基礎研究的系統部署,特別是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講,對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更加重視,要加大對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還要建設高水平的科研基地,促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融通發展。

  三是加強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和多元化的投入。

  四是進一步壯大人才隊伍,特別是注重培養造就戰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領軍人才,加強中青年科技人才、實驗技術人才的培養。

  五是營造全社會支持基礎研究發展的良好環境,比如要進一步深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的改革,要探索科研活動眾包眾籌等新的科研活動的方式,推動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改善基礎研究的評價。同時,還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創新文化。

  總之,《若干意見》的目標就是為了建設科技強國,不是跟我國的歷史比,不是跟一般的水平比,是跟國際最高水平和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這個目標比。最近,中國成功實現體細胞克隆猴,這是第一次成功克隆非人靈長類動物。有了體細胞克隆技術,就可以研製出遺傳背景相同的疾病動物模型,開展腦疾病藥物篩選和腦神經圖譜繪製的進程會大大加快。所以這項工作是對社會和對人類的貢獻。《若干意見》就是為了促進我國科學家能夠多出這樣的成果,這也是下一步進一步推動的目標。

  《若干意見》為營造基礎科研寬鬆環境作了規劃設計

  為科學家營造潛心研究的環境是世界性的問題,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就必須心無旁騖,做長期穩定的研究,這是由基礎研究的特點和規律決定的。每一個國家在推動基礎研究的時候都把這個作為很重要的政策目標。基礎研究跟其他的研究相比,它的周期比較長,是一個團隊堅持多少年才做出來的,而且在很長的研究過程中不容易體現科學家的價值。《若干意見》對營造寬鬆的環境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規劃設計:

  一是加強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要完善對高校、科研機構、科學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還要發揮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研究基地的作用。因為現在大量的基礎研究都是競爭性的安排,在穩定支持方面要有所探索,有所強化。

  二是進一步深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要完善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項目組織申報、評審與決策機制,遴選基礎研究項目時更加注重對研究方向、人才團隊及其創新能力的考察,要簡化項目任務書和預算書,落實法人單位和科研人員的經費使用自主權,使科研人員有充足的時間開展科研研究,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

  三是建立完善符合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評價機制,要開展基礎研究差異化評價試點,要針對不同的高校、科研機構實行分類評價,制定相應的標準和程序,完善以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為核心的評價機制,還要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礎研究,擴大高校與科研院所學術自主權和個人科研選題的選擇權,健全完善科技獎勵等激勵機制,提升科研人員的榮譽感。還要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大膽探索,挑戰未知。

  我國基礎研究投入機制建設的主要方式

  過去五年時間,我國基礎研究投入增加了一倍,從2011年411億多增加到2016年820億多。基礎研究的投入始終是政府投入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各方面對基礎研究的重視,特別是在社會各界呼籲加強原始創新大背景下,基礎研究的投入大幅增長。現在政府支持基礎研究的方式主要是兩種。

  第一種是穩定支持,就是把經費直接交給科研機構、大學來管理,科研機構和大學根據自己對未來科學發展的判斷來安排。

  第二種是競爭的支持方式,主要是通過各種計劃、基金來安排,政府發布資助方向和指南,各個單位可以通過公開競爭的方式來爭取承擔項目。

  近幾年來穩定支持大幅度增長,目前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兩者之間的比達到了1:1。我國基礎研究投入近幾年大幅度增長,但總量和發達國家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在我國中央財政科技投入裡,基礎研究經費所佔的比重已經達到了OECD發達國家的基本水平,20%左右。但是投入結構和發達國家比有較大區別,在我國基礎研究投入裡,政府的投入佔到90%多,企業投入比較低,其他的社會力量投入也比較低;但在一些發達國家,聯邦政府財政投入佔整個基礎研究的比例不到50%,企業投入將近20%,還有社會力量,慈善基金、社會捐贈等等的投入。

  下一步隨著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發布實施,在投入方面除了進一步加強中央財政基礎研究投入,包括繼續大幅度增加穩定支持之外,在2030年的重大項目實施裡也要考慮基礎研究的長期部署,還要增加地方財政和企業社會力量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在增加地方財政投入方面,要採取的措施是,在組織實施一些國家重大項目,包括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時,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聯合出資共同組織實施,同時促進重大成果在當地進行落地、轉化,這樣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稅收、就業等。還要通過稅收的優惠扶持等措施來大幅度增加企業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我國已經探索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方面,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進來,鼓勵地方政府積極參與進來,並有比較成功的案例,要在總結經驗、完善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和推廣。

  慈善捐贈事業近幾年發展比較快,捐贈教育、捐贈醫療這方面比較多,但是用來支持基礎研究的相對比較少。這是下一步非常重要的方向,通過這種方式開闢一個新的渠道,通過慈善捐贈的渠道進一步增加基礎研究投入。

  誠信建設是基礎科研的生命

  科學工作容不得半點虛假,所以科學誠信問題是科學的生命。現在我國很重視這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建立比較完善的科研誠信的工作機制。科技部和大概二十多個部門成立了部際聯席會議,共同加強科研誠信制度建設工作,就是要宣傳教育,在制度上、源頭上對不端行為進行遏制。比如這次腫瘤生物學的集中撤稿的問題,還不完全是造假,有的是不規範流程和程序,科技部聯合教育部門、衛生部門、中國科協等一起對相關機構和人員進行全面的梳理,每一篇文章,每一個人都進行分析,及時對這些人員進行了處理。

  第二是要配合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出了誠信問題,再去申請課題、投稿、做人才計劃等,就會受到懲罰,這不僅是行政的懲罰,還是社會誠信體系對你的懲罰。

  第三是加強科研誠信信息化建設。建立資料庫,對嚴重失信責任人,在科研人員、科研機構的誠信信息化系統裡一查就知道了,就可以採取限制性措施。

  第四是要加強科研誠信的宣傳教育,強化科技人員的誠信意識。加強評估,如果能夠用更好的方法評估科研成果,也能遏制這方面問題。

  第五是科學問題只能用科學的方法去評價和評估,不能用社會上一般的議論、一般的看法。所以當科學問題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評價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需要一點時間。歷史上有很多重大科學突破出來時不被認可,後來經過一段時間被認可了。也有很多成果一出來轟動於世,但是時間長了科學重新證明了當初發現的意義並沒有那麼大,甚至當初還有缺失和不對的地方。所以社會對科學成果的評價要用科學的方法。比如基礎研究,要坐得下來,要耐得住寂寞。科研人員希望很快就能出成果,但是良好的願望不一定很快就能實現。科學研究探索的重大的趣味和意義就在這個地方。要有一點耐心,社會要有一點容忍度,使得科學家能夠在很好的社會環境、文化環境下開展科研工作。

  完善基礎研究評價機制要堅持科學價值和科學意義

  科學評價的問題,尤其是對基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過去比較看重論文和獲獎情況,對科學和技術本身的影響力和意義注意的不夠。基礎研究如果這樣評價會出現引導上的偏差。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對該所科研人員及其成果的評價,採用國際同行評估,重點看國際影響和研究工作本身的科學價值。中國科學家群體這麼大,不用一根尺子量每一個學科,量每一個科研人員。比如數學,尤其是基礎數學,應該以研究工作的科學意義進行評價,知道科研人員在很投入、很深入的做,就應該多給一些寬容、一些時間、一些長期穩定的支持,不要讓科研人員太多地操心寫項目建議書,參加評審論證,走太多程序,要讓科研人員安心研究。

  科研的管理要轉變政府的職能,要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管理的機制和方法,這不是做一項工程,蓋一幢房子,需要根據科研和管理實踐逐步的細化、完善,創建面向科技強國加強基礎研究的文化氛圍和社會氛圍。

  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融通創新發展

  現在科學研究的範圍很廣泛,比如研究全球變化,涉及北極、南極、青藏高原,還有研究宇宙的,如FAST望遠鏡這樣的大科學裝置。同時科學研究也更加向微觀深入,比如量子、納米等。基礎研究進入大科學時代,一些基本科學問題的重大突破有望催生重大技術變革。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融通非常重要,下一步在融通的問題上也要注意幾個方面,科學發展、技術進步與應用之間的轉化周期呈現縮短的趨勢,所以要更好地重視原始創新,更好地注意需求的引導,在促進原始創新的同時,加強需求的引導。

  要進一步做好中央、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對科學研究的投入和管理,以及成果轉化的協調。因為企業更注重成果的轉化,更加注重某一個技術帶來的經濟效益和應用。地方政府更重視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對當地經濟的帶動。國家層面可能會更加注重在國際層面上、在國家總體上科學的發展。所以,要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融通發展。

  要把科學問題變成技術為社會服務,必須加強國際合作。現在中國正在參加的ITER計劃,是由世界很多國家參與的,正在法國建設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如果實現了清潔的、安全的聚變能應用,能源問題就能很好解決。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關於支持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建設的若干意見》政策解讀
    為支持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建設,加快形成全省綠色增長區域發展新格局,2020年8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支持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建設的若干意見》(甘政辦發〔2020〕78號,簡稱《若干意見》)。
  • 《關於進一步加快漁港建設的若干意見》政策解讀
    日前,經省政府研究同意,我省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漁港建設的若干意見》(閩政〔2020〕2號),現對政策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201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意見》中指出,要加強中心漁港和一級漁港建設,完善漁港配套服務設施,打造集漁船停泊補給、水產品集散加工、休閒漁業為一體的漁港經濟區。目前我省漁港存在高等級漁港數量少、建設標準偏低、產業集聚能力弱、管理維護機制待健全等問題,需要出臺漁港建設扶持政策,加快規劃建設一批漁港項目。
  • 昌吉州《關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解讀
    著力增強村集體經濟活力——自治州《關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解讀中國昌吉網訊(記者 左曉雨)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重要部署和中央、自治區關於進一步做好扶持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具體要求
  • 《柳州市關於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讀
    【導讀】廣西華圖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柳州人社局發布:《柳州市關於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讀,更多關於廣西教師招聘,柳州教師招聘,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西華圖微信公眾號(gxhuatu)和廣西教師交流群:712166760,獲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備考資料。
  •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政策解讀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 .pdf政策解讀內容如下:《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政策解讀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的通知》(粵府辦〔2016〕130號)要求,現就《意見》出臺的背景、編制依據、發展目標、主要內容、主要亮點等方面進行政策解讀。一、《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麼?
  • 《關於搶抓機遇發展冰雪運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精神,按照省政府要求,省體育局草擬《福建省體育局搶抓機遇發展冰雪運動的若干措施》。現將有關政策解讀如下:一、出臺背景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誌性活動。冬奧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冰雪運動的蓬勃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別強調「辦賽要精彩,參賽也要出彩」「要惡補短板、加快發展」。
  • 《關於大力支持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的實施細則解讀
    根據《關於大力支持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穗埔字〔2018〕12號),為便於政策實施,明確相關條款具體內容及操作規範,結合實際,我局制定了《關於大力支持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實施細則》)。
  • 《揚州市加強政務誠信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三個政策解讀
    《揚州市加強政務誠信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一2016〕33號);(三)《國務院關於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76號);(四)《省政府關於印發江蘇省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實施意見等文件的通知》(蘇政發〔
  • 湖北出臺《完善農村土地二輪延包若干意見》
    [東湖社區] 用戶名: 密碼: [郵件] 站內檢索: 智能 作者 標題 關鍵字  首頁湖北日報日報要聞  湖北出臺《完善農村土地二輪延包若干意見》  (2004-12-0806:51:27)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 記者吳志遠報導:眼下全省各地開展的完善農村土地延包試點工作,將有據可依。
  •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扶助貧困殘疾人工作的若干意見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扶助貧困殘疾人工作的若干意見  杭政辦函〔2005〕141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為貫徹落實《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扶助貧困殘疾人工作的通知》(浙政辦發〔2005〕9號)精神,進一步加強對貧困殘疾人的扶助工作,促進我市和諧社會的構建,經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大殘疾人扶貧幫困工作力度  1、切實加強扶助貧困殘疾人工作的領導。
  • 國家旅遊局下發《關於深化導遊體制改革加強導遊隊伍建設的意見》
    日前,國家旅遊局下發《關於深化導遊體制改革加強導遊隊伍建設的意見》,就積極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順應我國旅遊業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建立法治化、市場化的導遊管理體制,提出具體要求。
  • 《關於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官方解讀!
    9月15日,中國民用航空局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民航8月安全生產運行情況、解讀《關於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通報部分國內航線航班準入政策的調整情況
  • 專家解讀《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原標題:專家解讀《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開啟新時代教師素質提升新徵程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 上海關於進一步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見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本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若干意見的通知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關於進一步提高本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 關於《阿爾山市2020年秋冬旅遊獎補政策》的解讀
    關於《阿爾山市2020年秋冬旅遊獎補政策》的解讀 2020-10-10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2016年2月6日)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載體,是現代文明的標誌。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解決制約城市科學發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開創城市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現提出以下意見。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
  • 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解讀《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12月31日,陝西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對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提出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十大行動」,明確落實分解到責任單位的48項具體任務。
  •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向前進,現提出如下意見。
  • 中共南通市委 南通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
    中共南通市委 南通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 來源: 南通市文廣新局 發布時間:2015-05-05 字體:[ 大 中 小 ]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
  • 鄉村振興政策解讀
    中央、省委、市委召開高規格農村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切實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農業農村工作,謀劃部署我市鄉村振興工作,近日,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提出符合我市市情農情的工作思路、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和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