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為了討好別人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是對自己的背叛

2020-12-19 翰媽讀書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1948年發表的半自傳體中篇小說。作品中太宰治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以及葉藏自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在發表該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

為討好別人,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是對自己最大的背叛。

《人間失格》的主人公葉藏,小時候父親回家時總是給家裡人帶回很多禮物。出門前父親把孩子們召集在客廳,笑著問每個小孩下次他回來時要什麼禮物,並把孩子們的答覆記在記事本上。

但是問到葉藏時,一個念頭從他腦海略過:

「怎麼樣都行,反正這世上不可能有什麼讓我快樂的東西。」

父親問他說:「你還是要書嗎?」

「……淺草的商店街裡,有人賣那種過年跳獅子舞用的面具呢。大小正適合小孩子戴在頭上玩,你想不想要?」

葉藏看到父親臉上,因為他的扭扭捏捏泛起了不悅的神色。

他認為自己想要書而不想要父親推薦的獅子舞面具惹惱了父親。便在夜裡走到了父親的桌子旁邊,在記錄禮物中那一頁寫下了自己並不喜歡的禮物:「獅子舞」。

但是葉藏真正的想法卻是:

「對於那跳獅子舞用的面具,我提不起半點興趣,寧願要書。但我覺察到,父親有意送我那種獅子面具。為了迎合父親的意思,討他高興,我才敢深夜冒險,悄悄溜進客廳。」——《人間失格》

葉藏父親並不知道兒子寫下的禮物只是為了討自己歡喜,並不是真的喜歡。

後來父親從東京回來的時候,真的買了那個獅子舞面具。

父親還給母親興奮地炫耀說:

「在商店街的玩具鋪裡,我打開記事本一看,咦,上面竟然寫著「獅子舞」。那可不是我的字跡呢。那又是誰寫的呢?我想來想去,總算是猜了出來。原來是葉藏那孩子的惡作劇。……所以呀,我在玩具鋪裡忍不住笑了。快去把葉藏給我叫來吧。」

看到這裡讓讀者忍不住心痛起來。這是一個嘗試愛孩子的父親,他每次出差前都要記好孩子們要的禮物,以便回家時帶回來。他看到記事本上的字跡還忍不住笑了——為了孩子得到想要的禮物而開心。

但是葉藏卻是一個不懂得怎麼拒絕別人,也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的孩子,他在作品中寫道:

「只要是別人贈予我的東西,無論它多麼不合我的口味,也是不能拒絕的。」「總之,我甚至缺乏力量在喜歡與厭惡之間擇取其一。」

正是因為葉藏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的想法,而選擇了討好別人(小時候是父母、身邊的傭人,長大後是身邊的女人、朋友),他在用這種方式一直背叛自己,也讓愛他的人給出的愛無處可去。

有一個故事說,在宗教中祈禱的時候,一定要說真實的願望。比如說懷孕前女子如果想生男孩,就祈禱說:神啊,請一定賜予我一個男孩。

這時候如果女子認為想生男孩兒的想法會讓周圍人覺得自己重男輕女,祈禱時說道:神給我男孩女孩都可以。

然而當她真正生了女兒的時候,卻為了神不了解她真實的願望而黯然心傷。

《人間失格》中的葉藏就如故事中這個對神撒謊的女子。

他太顧忌別人的感受,一次次忽略自己的感受,一生中一次次地背叛自己真實的想法。

終於在親眼目睹了妻子良子與他人的苛且行為之後,他徹底失去了對愛的信任,不再留戀這個世間,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與其說是一生中葉藏身邊的人不懂怎麼去愛他,不如說是葉藏不知如何去接受別人的愛。更不懂得怎樣拒絕別人,表面上是「像神一樣的好孩子」,實際上是對自己的殘忍。

《與神對話》中說:神的願望就是讓你去實現你的願望。那麼,請一定要表達自己真實的願望。先學會怎麼愛自己,再去愛別人。

只有當你學會了怎樣愛自己的時候,才能知道怎樣愛別人。既不會因為愛別人而辜負自己,也不會因為愛自己而辜負別人。

—END—

文:翰媽讀書,歡迎關注。

圖: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的人生,註定是悲劇的
    《人間失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的一部中篇小說。這是一本半自傳體小說,而作者太宰治,在完成這部作品後不久,便投水自殺。小說的主人公葉藏,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十分厭惡人與人之間虛假的交際,卻又不得不裝痴扮傻混在群體之中。
  • 讀書推薦:《人間失格》太宰治被自己嫌棄的一生
    讀書推薦:《人間失格》太宰治被自己嫌棄的一生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來給大家一本詼諧真實的小說《人間失格》。一九四八年,他以《如是我聞》再度震驚文壇,並開始創作《人間失格》,書成之後,旋即投水自殺,結束了其燦爛多感而又悽美悲涼的一生。葉藏是個缺少人疼愛的孩子,他通過扮丑角來娛樂家人,那是一個孩子對愛的氣球,他想通過他的「順從」來博得家人的疼愛,結果僕人們的虛偽讓他發現這個世界上的人與人只不過是」互相欺騙「來維持關係的。
  • 太宰治:人間失格|所謂世間,不就是你嗎?
    正如《人間失格》的主人公所自責的那樣,苟活著就是罪惡的種子,而這也是作者本人內心想法的真實寫照。為了掐死這顆種子,太宰治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經過四次失敗嘗試後,終於在1948年6月的一天和情人順利自殺。「不要絕望,在此告辭」——時至今日,仍無人能吃透這句遺言的真意,不過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姑且看作是一種對生者的鼓勵吧。
  • 不要一味討好別人,忠實於做真實的自己
    可曾想過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歡自己你憑什麼要求別人喜歡你呢當我們為了討好別人忙得團團轉時終有一天會你發現全世界只是把自己拋棄不要為了別人的評價和眼光,一味討好別人而在別人眼裡,你可能就是個人名,而已不要因為他人的評價而瞻前顧後生怕得罪了誰,生怕誰誤會了我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幹嘛要活得哪麼累呢一個將喜怒哀樂建立在他人期望之上的人
  • 淺析《人間失格》: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每個人童年
    大庭葉藏從小就感受不到人類最基本的食慾,他為了讓自己顯得像個正常人,刻意隱藏自己的真實訴求,在生活中扮演小丑,以譁眾取寵這種方式獲得他人的認可和愛,並藉此掩飾自己的無能為力和恐懼。《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劇照有次父親給葉藏帶禮物,問他想不想要玩具,葉藏心裡想要書,可為了不讓父親掃興,傍晚他偷偷在父親的記事本,記錄禮物的那一頁寫下『獅子』後才回房睡覺,
  • 我討好了所有人,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曾有人說過,初讀《人間失格》有一種喪到極致的窒息感,就像小說開頭的那句話「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在這樣的窒息感中,我們卻感受到了活著的意義,好似在失意中尋找慰藉,在醜陋中看到希望。《人間失格》是日本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太宰治的遺作,是一部半自傳體小說,是他一生遭遇和心路歷程的映射,在太宰文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書由序言、後記、手札組成,描寫了主角葉藏從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麻痺、酗酒、自殺,在自我否定中,渴望被愛被溫暖,卻最終走向毀滅的故事。
  • 《人間失格》揭露二戰後的日本社會真實狀況,人性扭曲
    太宰治這樣開始了葉藏沉重墮落卑微細膩放縱迷醉的一生,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人間失格》就這樣誕生在了人間,從1948年的東京到今天的全世界,再到未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讀過它,但至少那滴血靈魂的自白,唱響人世的哀曲!但太宰治就此消失在了人間,東京的某個湖成了他肉體最終的歸宿,而陰靈,留戀酒中、藥中、女人身上。那無恥的浪子定如此希望,而我疼他如己,亦如此希望。
  • 「讀書記」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但是似乎《人間失格》名氣很大。很好奇,就買來看看。看的時候其實心裡很疑惑:什麼是人間失格?讀了之後也沒有找到答案。只感覺他的寫作風格很像《我的一生》。另外,第一次接觸到「私小說」這一概念。那什麼是私小說呢?說實話,我也解釋不太清。大致覺得應該是以自己的私人生活作為小說的原型或者小說的主要內容而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
  • 《人間失格》後感:請對生活充滿希望
    《人間失格》 經典 太宰治阿葉的內心覺得這一生是「可恥的一生」。他說「我討好了所有人,卻過不好自己的一生。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小時候的我們,都會學著迎合別人,長大了也可能會持續。其實「譁眾取寵」這個詞是帶著比較悲哀的色彩的,很多時候是想要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關注,以這種形式表達自己的存在價值。裝瘋賣傻也好,取悅別人也罷,都是內心孤獨的映射,「如果不這麼做,就可能沒人喜歡我了」。
  • 太宰治《人間失格》:妻被欺,讓葉臧重回敏感,從此墮入人性深淵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我過得是一種充滿恥辱的生活」《人間失格》,人性的泥濘這本小說寫盡了人性的低迷,看著喪而頹廢,但這本書是能夠自我救贖和反省的,我相信不少人都是和文中的主人公葉藏一樣,從小就生活得小心翼翼地,從小就是討好型人格,為了成全別人而委屈自己。
  • 人間失格:兒童期開始的「假面」憂鬱
    於是,我在文字中仔細尋找,找他講述自己故事的過程中曾經不經意或有意識地表達自己還過得去的地方。結果是沒有,一無是處。憂鬱到骨子裡,或許這便是人間失格的含義。通篇他在告白:「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他說家裡每一個人默默地在桌前吃飯,不管愛不愛吃,一聲不吭地佝僂著身子在昏暗的房間裡咀嚼飯食,猶如對蟄伏在家裡的亡靈們祈禱。「人不吃飯會餓死」的口頭語在他聽了也是有種令人厭惡的脅迫感。他覺得自己在恐怖的煉獄中煎熬,被一座座大山壓得痛苦呻吟。他越難以理別人,越發覺得自己是個怪物,也就無法與別人交談。
  • 《人間失格》:一本不快樂的書,我讀到的卻全是自己
    今天我想聊的《人間失格》,它在不同的文章和書籍裡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及,我的好奇心也跟著水漲船高。我實在想知道它到底有什麼魅力,得以贏得潮水一般的讀者。《人間失格》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人間失格》好像就是在回答這個問題。
  • 《人間失格》,缺愛的童年一生的傷
    主人公葉藏從小在父親的冷漠和強勢下變成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害怕別人看透真正的他,童年和青春期拼盡全力在偽裝自己,作為家裡的老么,葉藏有種被邊緣化的感覺,他與世人格格不入,從小對很多的感受都來的遲鈍,不懂的飢餓,也害怕幸福,"從小人們就常說我幸福,但我總覺得自己好像身處地獄,反倒是那些說我幸福的人所過的安樂生活遠非我所能企及。""
  • 《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究竟是文學巨匠還是社會廢人?
    這句就是來自《人間失格》裡的一句話,被很多人廣為傳頌,表達自己『喪』的情感。僅一夜之隔,我心竟判若兩人!這句在《人間失格》中也提到過,引自波斯古典詩人歐瑪爾·海亞姆的《魯拜集》。用這句做視頻文案的也不少。
  • 《人間失格》三句話,揭示了人性的晦暗
    之所以讀《人間失格》,是因為偶然看到的一篇介紹,說是一本直指人心、使人無處可逃、將人性的陰暗面描述得淋漓盡致的最喪的書,沒有點閱歷是讀不出味道來的。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打開了這本似乎有些神奇、擊破人性和靈魂的作品。合上書本,我發誓不會再看第二遍。貫穿全書的喪和陰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 豆瓣評分8.3《人間失格》: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的很孤獨
    我知道,我是無法寫好《人間失格》的書評,但之所以還要寫,是因為實在是喜歡。太宰治說「膽小鬼甚至會懼怕幸福,碰到棉花也會受傷」,我不願做膽小鬼,所以就暫且順著自己的心意來吧,寫不好又何妨。葉藏從小就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但是他為了討好這個世界,於是故意飾演生活中的「丑角」,只為博得眾人笑。
  • 《人間失格》: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生為人,無需道歉
    中篇小說《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是一部出版於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完成後不久,作者泰澤智和他自己的仰慕者掉進了水裡。他對人性看得越透徹,就越看不懂,更怕晚上睡不著覺,呻吟。他害怕這個世界,但他想從人們身上得到一絲愛,所以他掩飾了自己的恐懼,玩起了滑稽的小丑並讓人們逗得大笑。他小時候很敏感,很謹慎,他似乎知道他必須每天帶著面具來取悅別人的生活。
  • 我無法理解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書中有多少是真實的?
    「據報導,小慄旬將加盟由蜷川實花執導的電影《人間失格》,出演作家太宰治。電影根據小說《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的人生經歷改編,講述他創作這本書的過程,以及他與生命中三位重要女性的糾葛。」我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是在瀏覽影視網,《人間失格》這個名字很熟悉,因為之前有看過這本書,但是後面覺得太壓抑就沒有看完,突然又想去了解。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史鐵生曾說過:「寫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實的他人,只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這話用在太宰治身上可謂恰如其分。《人間失格》中的金句 《人間失格》仿佛因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而著稱。事實上,在《人間失格》裡,太宰治留下了太多既悲涼又絕望的經典名句。
  • 8.8分日劇:拒絕討好別人後,我找回了自己
    她不敢怒,亦不敢言,一心想著的都是迎合男友的需求和喜好。明明真正的自己是一頭自然卷,卻每天要趁著男友醒來之前花費一個多小時把頭髮拉直到柔順飄逸。其實只是因為內心不自信,不夠自我認可,因此不願展示真實的自己,特別恐懼別人對自己失望和討厭,長期活在自我壓抑之中。可是我們活著就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嗎?才女蔣方舟也曾說自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