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好了所有人,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人間失格》

2020-12-14 美影藝考

《人間失格》

曾有人說過,初讀《人間失格》有一種喪到極致的窒息感,就像小說開頭的那句話「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在這樣的窒息感中,我們卻感受到了活著的意義,好似在失意中尋找慰藉,在醜陋中看到希望。

第一次知道這部小說,是因為那句經典的話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但我最喜歡的卻是那句

「我討好了所有人,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人間失格》是日本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太宰治的遺作,是一部半自傳體小說,是他一生遭遇和心路歷程的映射,在太宰文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書由序言、後記、手札組成,描寫了主角葉藏從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麻痺、酗酒、自殺,在自我否定中,渴望被愛被溫暖,卻最終走向毀滅的故事。

太宰治(1909-1948),本名津島修治,出生豪門,心思敏感,生活放蕩不羈,曾五次自殺,四次為殉情,39歲與最後一位情人投水自盡。他短暫的一生撰寫了很多重要作品,如《東京八景》《晚年》《斜陽》《人間失格》等,被評價為「昭和文學不滅的金字塔」,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並列為日本戰後文學的巔峰人物。

1935年,他的短篇《逆行》入圍第一屆芥川獎;1939年,他的《女生徒》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1948年,他以《如是我聞》再度震驚文壇,並創作發表《人間失格》,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用自己悽美悲涼的一生,抒寫了生而為人的真相。

我們常常抱怨生活的不易,卻仍對它抱有希望。

《人間失格》讓我們在絕望中感受到了活著的意義;在頹廢中,尋找到了生的希望。

不論現實如何殘酷,只要信念還在,生命就開出了花。

《人間失格》名言

1、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2、我討好了所有人,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3、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4、我嘗試繞開那些悲痛,卻也錯過了所有歡喜。

5、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6、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

7、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來襲。

8、你來時攜風帶雨,我無處可避;你走時亂了四季,我久病難醫。

9、越是對事物感到膽怯神經質的人,就越是渴望暴風雨降臨得更加猛烈。

10、因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

相關焦點

  • 淺析《人間失格》: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每個人童年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它是太宰治的天鵝之作(傳說天鵝在臨死前會發出一生中最悽美的叫聲),整本書幾乎完全折射出了太宰治起起落落、充滿波折的短暫人生。《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劇照書籍正文開頭的第一句話就讓人印象深刻:「我這一生,儘是可恥的過往。」
  • 《人間失格》,缺愛的童年一生的傷
    我們既要接納自己敏感懦弱的部分,也要對旁人的壓抑脆弱抱有同情之心,這就是我對這本書最大的理解。幸福的的人用童年去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主人公葉藏從小在父親的冷漠和強勢下變成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害怕別人看透真正的他,童年和青春期拼盡全力在偽裝自己,作為家裡的老么,葉藏有種被邊緣化的感覺,他與世人格格不入,從小對很多的感受都來的遲鈍,不懂的飢餓,也害怕幸福,"從小人們就常說我幸福,但我總覺得自己好像身處地獄,反倒是那些說我幸福的人所過的安樂生活遠非我所能企及。""
  • 《人間失格》與一生都在求死的太宰治
    雖然不乏臆測,但這個小故事的確談到了三位日本文壇頂尖作家的寫作風格與性格特點:以《羅生門》等作品成為文壇巨擘的芥川龍之介;喜歡寫物哀、以充滿意蘊的風物與人寫生命的悲涼的新感覺派作家川端康成,以及留下無數名言如「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等等,因為自殺的次數太多,幾乎都把自殺這事「盤」出光澤的、頹喪了一生的太宰治。
  • 《人間失格》後感:請對生活充滿希望
    #悅讀世界#初讀《人間失格》,單看名字,我以為所謂的「人間」便是這人世間,後來前言解釋道「人間」就是「人」,「失格」便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所以這本書又叫做「喪失為人的資格」。我 來過 在此世腔調是我的外殼,善良是我的底線。自尊是我的瓶頸,死亡是我的解藥。
  • 讀書推薦:《人間失格》太宰治被自己嫌棄的一生
    讀書推薦:《人間失格》太宰治被自己嫌棄的一生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來給大家一本詼諧真實的小說《人間失格》。一九四八年,他以《如是我聞》再度震驚文壇,並開始創作《人間失格》,書成之後,旋即投水自殺,結束了其燦爛多感而又悽美悲涼的一生。葉藏是個缺少人疼愛的孩子,他通過扮丑角來娛樂家人,那是一個孩子對愛的氣球,他想通過他的「順從」來博得家人的疼愛,結果僕人們的虛偽讓他發現這個世界上的人與人只不過是」互相欺騙「來維持關係的。
  • 《人間失格》:「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的人生,註定是悲劇的
    《人間失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的一部中篇小說。這是一本半自傳體小說,而作者太宰治,在完成這部作品後不久,便投水自殺。小說的主人公葉藏,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十分厭惡人與人之間虛假的交際,卻又不得不裝痴扮傻混在群體之中。
  • 《人間失格》:為了討好別人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是對自己的背叛
    為討好別人,不敢表達真實的自己,是對自己最大的背叛。《人間失格》的主人公葉藏,小時候父親回家時總是給家裡人帶回很多禮物。出門前父親把孩子們召集在客廳,笑著問每個小孩下次他回來時要什麼禮物,並把孩子們的答覆記在記事本上。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淺談太宰治及其遺作《人間失格》
    圖為青年時期太宰治太宰治一生共自殺5次,有3次是跟女子一起殉情。雖然這三大階段的作品表達出來的主體不盡相同,但是追求人與人之間的愛、信任以及真實、自由可以說是貫穿太宰治所有作品的主線,,太宰治在完成《人間失格》後,與最後一位愛人一同投河自盡,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也就成為其遺作。《人間失格》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主人公大庭葉藏脆弱敏感,懼怕人類,兩度自殺未遂,最終沉淪於性、酒精和毒品,被關進了精神病院,為世人所拋棄。
  • 以電影詮釋最高的孤獨:蜷川實花的《人間失格》究竟會講述什麼
    和之前2010年的《人間失格》電影不同,這部電影並非改編演繹小說中大庭葉藏的一生,而是演繹太宰治的生活,《人間失格》小說誕生背後的秘密,以及他與他生命中三位女性的故事。她們的命運與太宰治的生命交織在一起,於無盡的故事背後,讓我們看到這位文豪荒唐又神秘的一生。我們仿佛能從小慄旬身上看到了那個憂鬱、瘦削的日本小說家,他在《人間失格》中寫道,「我這一生,儘是可恥之事。」
  • 我無法理解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書中有多少是真實的?
    「據報導,小慄旬將加盟由蜷川實花執導的電影《人間失格》,出演作家太宰治。電影根據小說《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的人生經歷改編,講述他創作這本書的過程,以及他與生命中三位重要女性的糾葛。」我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是在瀏覽影視網,《人間失格》這個名字很熟悉,因為之前有看過這本書,但是後面覺得太壓抑就沒有看完,突然又想去了解。
  • 「讀書記」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買這本書是因為暢銷。我以前也沒有聽過太宰治。但是似乎《人間失格》名氣很大。很好奇,就買來看看。看的時候其實心裡很疑惑:什麼是人間失格?讀了之後也沒有找到答案。只感覺他的寫作風格很像《我的一生》。那不管是真正經歷過,還是設想經歷過的,情感都是真實發生的。所以這可以說是小說,也可以說是傳記。當然這個如果是傳記的話又顯得不那麼真實。我想「私小說」」可能會發展成一種趨勢,因為人越來越關注自己的生活,關注自己的心靈成長。那麼私小說就有了廣大的土壤。只要願意把自己的生活,敢於把自己的心理展露出來,他都可能成為一個小說,因為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公。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札,而三篇手札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 日語中的「人間失格」還可以翻譯成「喪失為人的資格」。這基本就是對太宰治一生遭遇的映射,看過這本書的讀者們會發現,頹廢、陰暗、負罪感的格調充滿著整部小說。
  • 太宰治:人間失格|所謂世間,不就是你嗎?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的心裡非常訝異:這個人,把做人的資格看得非常的莊重,同時又多麼地憎恨自己。很快,我就知道這句話的原作者是日本作家太宰治。1948年,太宰治的遺書裡寫道:「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然後太宰治自殺身亡了。這已經是太宰治第五次自殺了,他終於成功地殺死自己了。在他死前,他的小說《人間失格》發表了。
  • 人間失格:經典新看,豆瓣8.5分,動漫版著名小說家太宰治的一生
    人間失格:經典新看,豆瓣8.5分,動漫版著名小說家太宰治的一生說起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這個小說應該很多人都曾聽過並看過。太宰治是日本的著名小說家,在完成《人間失格》這部自傳體小說後,自己也跳玉川上水自盡。
  • 太宰治《人間失格》:妻被欺,讓葉臧重回敏感,從此墮入人性深淵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這本書的主人公雖然是葉藏 ,但卻是太宰治本人的親身經歷,算是他的半自傳體,是他最後一次自裁時的作品,算是遺作。太宰治的一生一共進行了五次,前四次都是死裡逃生,而最後一次失敗了卻也達到了目的,但令人感到諷刺的是,據警察調查他最後一次和他的女性粉絲跳海時,曾經拼命地進行過自救,這與川端康成口含煤氣管,「踴躍」赴逝不同。
  • 《人間失格》:一本頹廢無比讓人自殺的書,為何會有那麼多人喜歡
    我有過,我想你也曾有過。讀完太宰治的半自傳小說《人間失格》,整個人籠罩在濃鬱的低氣壓當中,內心深處被刻意掩飾的一隅,被某種感同身受一點點入侵: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人間失格」,譯作中文即是「喪失做人的資格。」在《人間失格》發表後的數月,太宰治便自殺身亡。這本充滿極致頹廢氣息的作品,卻大受追捧,直到今天。
  • 人間失格:兒童期開始的「假面」憂鬱
    每一個人身上多少都有些憂鬱的氣息,有些人很早學會了隱藏。有的人憂鬱有其自身體質的因素,有的人憂鬱是因為喪失的過往,有的人憂鬱在兒童期已見端倪,快樂的假面之下,憂鬱暗流神傷。在網上書城選這本《人間失格》的時候,被下面的評論所吸引,一個初中生說,在讀此書的時候,心情低落了一陣子,過些時候還想再看;一個高中生說他正是這樣的心情活著的,那裡的語言說的就是自己。
  • 提燈薦書:《人間失格》日本作家太宰治的悲情自傳小說
    軟弱不可憐,一個軟弱的壞人要比任何人都要陰險毒辣;善良不是壞事,一個堅強而善良的人註定一生積極向上。那麼當軟弱和善良交織在一起呢?太宰治用他的自傳體小說《人間失格》告訴我們答案——那將是無比壓抑殘酷的悲劇!
  • 透過《人間失格》,太宰治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
    讀過《人間失格》的人都覺得,太宰治這個人真的很喪,好像來到這世間就是為了去赴一場終    極的死亡。他一生中自殺了五次,失敗四次,最後一次是在《人間失格》成書那年投河自盡,也終於成功地結束了他39年糾結痛苦的人生。
  • 電影《人間失格》:生而為人,對不起!
    之後陸續出現許多模仿藤村操自殺的人出現於華嚴瀑布。後來為了防止自殺,甚至派了警察在華嚴看守,依然有為數眾多的人自殺成功。在藤村操死後的四年內,在華嚴瀑布企圖自殺的人高達185位。這位青年,完全是因為哲學上的迷惑與苦痛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