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境臺清雅醬香酒:婚嫁習俗與酒儀㈠

2020-12-25 貴州九境臺醬香酒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婚嫁習俗與酒儀㈠。在民俗禮儀,特別是婚娶和喪葬禮儀中,酒更是不可或缺之物。貴州民俗中的酒禮酒儀最令人神往。如婚嫁中的提親、定親、迎親、婚宴等程序都是與酒相隨相伴而進行的,可以說酒是婚娶的主要媒介,亦是婚嫁程序的重要內容。男方家的媒人到女方家為兒女締結婚姻關係時,女方家若是同意這門婚事,就會挽留媒人喝酒、吃飯,否則這門婚事就告吹了。

過去,男女青年經媒人說合,雙方父母均無異議時,就可擇定親。在定親前,黔西南的布依族還盛行著一種十分有趣的討八字的酒俗,即男方家的媒人要去女方家討八字,女方家就在堂屋的神案前擺上八碗便當酒(一種家釀的米酒),並將姑娘的生庚八字寫在一張紅紙上,然後由主持人悄悄地壓在其中的一碗酒的碗底下,讓媒人去揭姑娘的八字。媒人揭起一碗酒,若碗底沒有姑娘的八字,他就得把這碗酒一口乾了。然後再去揭另一碗酒,直到揭到為止。媒人揭到姑娘的八字,然後帶回去與男方的八字合在一起,請陰陽先生推算看看二人八字是否相合,如果相合,就測出吉日良辰,作為婚期,這便是定親。定親的方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禮俗,有的卜雞卦(如苗族),有的「燒雞吃」(如彝族)。定親時還要辦定親酒。

三都的水族定親時,則舉行「吃媒酒」儀式。儀式通常為三天。頭一天由姑娘家備酒菜宴請,男方則派人備財禮送往女方家以宴請女方三親六戚。女方的家族中人也要帶上雞、酒等物,幫忙招待客人。開席時,由男女雙方家長各指定二人為「大媒、小媒」。大小四位媒人,在席上須喝四碗「媒子酒」。大媒先喝,小媒後喝。酒宴上即行商議婚後男女相互之間的保證條件,諸如:若男方待女方不好,或女方婚後不坐家……都要由吃媒子酒的大小媒人承擔責任並負責調解。喝過媒子酒,就算達成了協議。

吃媒子酒時,女方家族中的親戚都前來作陪。第二天,他們還得備酒席,輪流請男方家的大小媒人去吃飯。這天媒人有的要赴十餘臺酒席。最後(一般為第三天)再由女方家備席請酒,並於下午舉行「取八字」儀式。因此,吃媒子酒通常要持續三天,乃至五六天才能結束。水族非常重視吃媒子酒。它意味著向全族和親友宣告這門婚姻的締結。如果女方家不舉辦吃媒子酒,則會遭人非議,認為這家姑娘不值錢,姑娘嫁出去後會遭男方歧視。

相關焦點

  •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婚嫁習俗與酒儀㈣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婚嫁習俗與酒儀㈣。苗族同胞論婚訂親,一般在男方下聘禮之前一個月,由媒人去告知女方家長。女方家即遍告其親朋好友,屆時請來吃「送親酒」。到下聘禮那天,男方家則攜米酒、豬肉、糯米粑粑及茶葉等禮品去女方家「下聘」。下聘禮的人們行至女方家村寨門口時,即燃放鞭炮以報信。
  •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民族節日與酒儀㈠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民族節日與酒儀㈠。貴州世居的各民族從年頭到年尾,一年之中不同名稱的民族節日多達150多個。而名稱相同,但其活動內容不同的民族節日則不計其數,可謂是「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每年的節日集會多達一千多次。
  •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以漢族為主的節目與酒㈠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以漢族為主的節目與酒㈠。「56個民族56朵花,56個兄弟民族是一家。」
  •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古樸獨特的民俗酒釀製㈣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古樸獨特的民俗酒釀製㈣。侗家還有一個「吃聚宴」(又稱「合攏飯」)的好客習俗。一個家族來了客人,客人又不可能到每家去吃飯時,大家就辦聚宴來招待。聚宴一般選在比較寬敞、乾淨的一家舉行。
  •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以漢族為主的節目與酒㈣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以漢族為主的節目與酒㈣。九月九被稱為重九或重陽節。在這秋高氣爽之日,人們「遍插茱萸」闢邪,並登高飲菊花酒以延年益壽。據《續齊諧記》載:漢時河南汝陽郡的費長房,一天在市場上看見一位有道的賣藥老人,他便跟隨這老人去深山學道,得了一道驅神笞鬼的神符。
  •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以漢族為主的節目與酒㈤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以漢族為主的節目與酒㈤。每年農曆的臘月三十(小月二十九)謂之除夕。《呂氏春秋》註:「歲除日擊鼓驅疫厲鬼,謂之逐除,亦曰儺。」《荊楚歲時記》日:「山魈祟人則病,獨惡爆竹之聲。」故人們歲除以火燒竹,使竹爆烈震響以逐山魈。這就是除夕擊鼓、放鞭炮的由來。
  • 中國古代嫁娶禮儀有哪些,古代婚嫁習俗有哪些
    中國自古以前對外就號稱為禮儀之邦,所以可以看出中國的禮儀可謂是異常繁複,民間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是皇宮裡了,就拿婚姻嫁娶來說,也是禮儀眾多,在古代的婚嫁禮儀就有「六禮」之說,也就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禮,而且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地方還在延續著這種習俗。
  • 那些湖南的婚嫁習俗,公公高喊:我要燒火!
    那些湖南的婚嫁習俗,公公高喊:我要燒火!中國是一個有5000多年的歷史的國家,每個民族和地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而婚嫁可以說是文化習俗中的重頭戲了。之前有提到過,湖南的地方方言是中國最多的,其中以西南官話最為著名。
  • 中國古代傳統婚嫁習俗
    除此之外,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使新婚夫婦得到祖先神靈的認可,並承諾履行對父母及親屬的權利義務。故此,在古代某些時代,男女若非完成三書六禮的過程,婚姻便不被認可;嫁娶儀節的完備與否,直接影響婚姻是否吉利。
  • 傳統婚嫁習俗中的「過禮」是什麼意思
    隨著社會的變遷,結婚的習俗越來越簡化,結婚「過禮」是什麼很少有人知道。那什麼是「過禮」呢?過禮的流程是什麼呢?過禮有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一、過禮過禮又稱大聘,是漢族的傳統婚嫁禮儀之一。就是在迎親之前還要送一次禮,具體送什麼還需兩方的父母商量好。
  • 湛江婚嫁習俗丨湛江嫁女兒,「大妗姐」跟隨,事實不簡單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湛江人,始終不遺餘力地和大家分享湛江的風土人情,一直想寫湛江的婚嫁風俗,奈何內容寬泛,俯拾皆是,反而無從下筆。遲遲未曾下筆的湛江婚嫁習俗,私以為「大妗姐」最具地域特色,「大妗姐」是什麼?
  • 【客家】口述史-婚嫁篇 l 礦坑村的「賣妹子」習俗
    後溪鄉雖地處普寧市,屬於潮汕地區,但其本身的客家文化與習俗並未受潮汕習俗的影響與同化,始終保持著其獨有的文化特色。後溪鄉社工站計劃通過社區文化口述行動,挖掘村中的達人能手,同時,社工將和志願者村民一起整理村中的文化口述資料,作為社區教育的本土教材,從而開展社區教育,促進村民對於身邊生活的人與事的了解,培養村民對於「生育共同體」的歸屬感。
  • 青島本地婚嫁習俗,新娘出門不能哭,青島的結婚習俗有哪些?
    結婚除了進行婚姻登記領取結婚證之外,在中國還需要舉辦婚禮,是為了告訴親朋好友這件大喜事,而結婚是一項傳統習俗,其中有不少的講究,青島的結婚習俗一起看過來吧!二、青島婚嫁風俗禁忌1、出門不要回頭觀望 ,寓意不回頭。新娘出門不要哭泣,一是不吉利二是容易破壞化妝。2、由新娘家準備水餃在新郎進門後由新娘的女性長輩下鍋煮熟端給新郎新娘食用。娘家吃餃子時碗內要留下雙數,意為成雙成對。
  • 無量子:雲南哈尼族婚嫁習俗與民俗禁忌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雲南的一個獨有民族——哈尼族,雲南人有一句俗話叫「雲南十八怪,大姑娘背著孩子談戀愛"這句話就與雲南哈尼族的婚嫁習俗有關。據說哈尼族新出生的女孩就會有人上門提親,並且提親,到女孩六歲時,男方給女方訂製一對銀手鐲,加上一頭牛,幾百斤穀子等作為聘禮。
  • 吸收大量漢文化的日本,古代竟然有這樣的婚嫁習俗
    但是日本卻沒有吸取我們古代的婚嫁習俗中以大紅為主色這點,而是在婚禮中身穿一身白,這與我們的的喪葬禮正好重合。但是,不論怎麼說,這也是他們自己的習俗,儘管他們從古代的中國那裡吸收了很多文化,但我們也得尊重他們自己的文化習俗。
  • 古代女子的婚嫁習俗
    《通鑑外紀》載:「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婚嫁,以儷皮為禮。」從此,儷皮(成雙成對的鹿皮)就成了婚禮聘禮之一。之後,除「儷皮之禮」外,還得「必告父母」;到夏商,又出現「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禮節。周代禮儀集大成,逐漸形成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詳細規劃制定,整合成「六禮」。
  • 觀佛山嫁娶屋,了解傳統婚嫁習俗:媒妁之言三書六禮
    前段時間到廣東佛山嶺南天地遊覽,發現有個叫文會裡嫁娶屋的清初代建築,裡面簡要介紹了古代婚嫁習俗,挺有意思的,分享給大家看看。舊時人們認為婚嫁是人一生中只有一次的大喜事,所謂「大登科金榜題名,小登科洞房花燭」。
  • 關中婚嫁習俗要經過七個程序,實拍關中婚禮,一牽手便是一輩子!
    如今,在關中傳統的婚嫁習俗裡,依然還保留著濃厚的宮廷色彩。傳統的關中婚嫁習俗一般要經過七個程序——見面、換八字、看屋裡、扯衣服、送禮、下請帖、結婚。下面就以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渭北農村為例,看看傳統的關中婚嫁全過程。見面。一般由媒婆穿針引線,主要是憑藉照片將有求偶意願的雙方信息提供給對方,輔以簡要的家庭、職業、收入、品行等情況的介紹,讓雙方獲取第一感覺。
  • 貴州九境臺:「酒冠黔人國」
    貴州九境臺:「酒冠黔人國」。赤水河兩岸崇山疊翠,由此形成的丹霞地貌和河谷地帶,風光綺麗,雨量充沛,氣候溫熱、潮潤,冬無寒霜。「山嶺清幽,河水甘美,氣候溫潤,草木華滋」是釀酒最理想的天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