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2020-12-18 騰訊網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一種無需外加磁場的量子霍爾效應,是微觀尺度下電子的量子行為在宏觀世界裡精確而完美的體現。它不僅可以用來構建多種新奇的拓撲量子物態,也是量子霍爾效應在電子學器件中實際應用的關鍵。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零磁場下具有無耗散的手性導電邊緣態和精確的量子電阻,更有利於實現低能耗電子器件,在物質科學、精密測量和電子器件領域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由美國物理學家F. D. M. Haldane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於1988年從理論上預言。2013年Cui-Zu Chang 等在鉻(Cr)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首次從實驗上觀測到了陳數為1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Science340,167-170 (2013) )。

截止目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已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Cr 或V 摻雜的(Bi,Sb)2Te3)外延薄膜、機械剝離的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薄片和魔角石墨烯中實現。然而,這些量子霍爾絕緣體系統在零磁場下只能提供單個的無耗散導電邊緣態,從而限制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應用與發展。高陳數的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不僅可以減小導線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器件之間的接觸電阻,還在拓撲量子計算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因此,實現零磁場下高陳數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及其陳數的調控,進而達到無耗散量子通道的精準控制,對於低耗散電子器件與拓撲量子計算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系的Cui-Zu Chang課題組與Chaoxing Liu課題組合作, 通過製備磁性拓撲絕緣體多層結構,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的陳數調控。該工作以「Tuning the Chern Number in Quantum Anomalous Hall Insulators」 為題,於2020年 12月16 日以Article形式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系博士研究生Yi-Fan Zhao、 Ruoxi Zhang 和Ruobing Mei 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其他合作者還包括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系的Moses H. W. Chan 教授 和 Nitin Samarth 教授。

圖1:高陳數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器件示意圖(用樂高積木表示,紅色為磁性摻雜拓撲絕緣體,灰色為非摻雜拓撲絕緣體,藍色通道為無耗散的手性導電邊緣態)和實驗數據

如圖1所示,研究者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MBE)製備了高濃度磁性元素Cr摻雜的 Crx(Bi,Sb)2-xTe3/(Bi,Sb)2Te3拓撲絕緣體多層結構。高濃度摻雜的磁性拓撲絕緣體Crx(Bi,Sb)2-xTe3層打破了相鄰的非摻雜拓撲絕緣體(Bi,Sb)2Te3層的時間反演對稱性,使其表現出陳數為1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同時,高濃度的Cr摻雜減弱了磁性拓撲絕緣體的自旋軌道耦合,使其變得拓撲平庸,從而分隔開了相鄰陳數為1的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如果相鄰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間的相互作用比較弱,通過重複疊加Crx(Bi,Sb)2-xTe3與(Bi,Sb)2Te3層, 便可以得到任意陳數的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實驗中,研究者通過這種方法,得到了陳數從 2到 5的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這些高陳數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在零磁場下均呈現出高精度的量子化霍爾平臺以及接近消失的電阻。

圖2: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通過(a)改變磁性摻雜的濃度或(b)中間磁性摻雜絕緣體的厚度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的陳數調控。(c)五層結構中非平庸表面態數目的變化。一對非平庸表面態貢獻陳數為1.

磁性拓撲絕緣體多層結構中實現高陳數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關鍵在於高濃度的Cr摻雜減弱了磁性拓撲絕緣體層的自旋軌道耦合,使其變得拓撲平庸,從而使磁性摻雜拓撲絕緣體Crx(Bi,Sb)2-xTe3與非摻雜拓撲絕緣體(Bi,Sb)2Te3的界面處出現了新拓撲表面態。即通過改變磁性元素Cr的摻雜量可以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陳數的有效調控。以五層結構為例 (圖2c),摻雜濃度較高時,器件表現出陳數為2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而當摻雜濃度較低時,器件則表現出陳數為1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圖2a)。

當摻雜濃度確定時,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的陳數還會受到非摻雜拓撲絕緣體(Bi, Sb)2Te3 層間相互作用的影響。距離越近,相互作用越強。只有當相鄰的非摻雜拓撲絕緣體(Bi,Sb)2Te3層間相互作用小於一定臨界值時,器件才會表現出高陳數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者們通過控制中間磁性摻雜拓撲絕緣體Crx(Bi,Sb)2-xTe3層的厚度同樣實現了對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的陳數調控。實驗發現,當磁性摻雜拓撲絕緣體Crx(Bi,Sb)2-xTe3層厚小於或等於1納米時,器件表現出陳數為1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大於或等於2納米時,器件表現出陳數為2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圖2b)。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凝聚態物理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陳數調控的實驗實現,豐富了量子世界已知的拓撲物相,並為時間反演對稱性破缺下拓撲相變研究和探尋磁性外爾半金屬態在內的新拓撲物態提供了新的平臺。同時,實驗上實現的對手性邊緣態數量調控,也讓基於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多通道量子存儲器件和拓撲量子計算機的研發成為了可能。零磁場下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將開啟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的新篇章。

內容來源:知社學術圈

馬上到年底了,論文獎勵到底應不應該?

一場人類,人類起源和人類成就的慶典《非洲的孩子》-科學交響曲

近十年韓國大學排名都有什麼變化?《中央日報》發布權威分析!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Nature: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它不僅可以用來構建多種新奇的拓撲量子物態,也是量子霍爾效應在電子學器件中實際應用的關鍵。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零磁場下具有無耗散的手性導電邊緣態和精確的量子電阻,更有利於實現低能耗電子器件,在物質科學、精密測量和電子器件領域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由美國物理學家F。 D。 M。 Haldane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於1988年從理論上預言。
  • 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的陳數調控
    打開APP 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的陳數調控 知社學術圈 發表於 2021-01-15 09:37:45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一種無需外加磁場的量子霍爾效應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薛其坤送給世界的禮物,將帶來新的信息新革命
    這個時候,就要講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了,因為霍爾效應實現量子化,有著兩個極端苛刻的前提條件:一是需要十幾萬高斯的強磁場,而地球的磁場強度才不過0.5高斯;二是需要接近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在此背景下,科學家們又提出了一個設想:普通狀態下的霍爾現象會出現反常,那麼,量子化的霍爾現象是否也能出現反常?
  • 薛其坤揭秘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電子運動的交通規則
    但是,霍爾效應實現量子化,有著兩個極端苛刻的前提條件:一是需要十幾萬高斯的強磁場,而地球的磁場強度才不過0.5高斯;二是需要接近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在此背景下,科學家們又提出了一個設想:普通狀態下的霍爾現象會出現反常,那麼,量子化的霍爾現象是否也能出現反常?如果有,不是就可以解決外加高磁場的先決條件了嗎?
  • 薛其坤: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中國對人類科學重要貢獻
    在拓撲絕緣體、低維超導和納米科學等三個物理學的熱點研究方向上,他的研究團隊研究水平處於世界領先行列,在國際上開闢了利用分子束外延-掃描隧道顯微鏡研究的拓撲絕緣體和低維超導的研究方向。從2009年起,薛其坤教授領導的實驗研究團隊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合作,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實現進行攻關。
  • 薛其坤做客清華論壇講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觀測
    量子霍爾效應可以被用來實現無耗散低能耗高速電子器件,推動信息和能源產業的發展,對未來實現固體拓撲量子計算和信息處理的革命有直接的推動意義。然而,實現量子霍爾效應需要十萬高斯的強磁場(地磁場僅為0.5高斯),這樣苛刻的條件使得量子霍爾效應的應用遙不可及。於是,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不需要外加磁場的量子霍爾效應,即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諾獎級發現出在中國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4月9日,由這位教授領導,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與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們組成的團隊宣布,他們從實驗中觀測到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他們的論文,3月15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科學》上。 「那一時刻,我們看到我們深刻的信念,在大自然裡果然是被實現了」 普通人幾乎沒人知道什麼叫「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但1879年美國物理學家霍爾發現的「霍爾效應」,實際上已經被應用在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測量磁場,測量運動事故,也可以生產新的器件,比如汽車的裡程表、速度表,以及點火系統。
  • 《自然》:量子絕緣體為電子創造了多道高速公路
    量子霍爾效應是霍爾效應的量子力學版本。霍爾效應指當固體導體放置在一個磁場內,且有電流通過時,導體內的電荷載子受到洛倫茲力而偏向一邊,繼而產生電壓(霍爾電壓)的現象。量子異常霍爾狀態是一種二維拓撲絕緣狀態,其量化的霍爾電阻為h/Ce^2),並且在零磁場下,其中h是普朗克常數、e是元素電荷、而陳氏數C是一個整數。
  • 今日3篇Nature:二維材料連續突破!
    Nature:在範德華異質結中發現拓撲超導在單一材料中,拓撲絕緣體,超導體和量子自旋液體之類的奇異狀態往往很難同時存在。拓撲超導是否是拓撲量子計算的關鍵成分,是否存在於任何天然存在的材料中,都尚未可知。因此,在異質結構中構建不同的材料組合,可以在不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產生奇異狀態之間多種奇異狀態。
  • 霍爾效應知多少:從三個「諾獎」到量子計算機
    張首晟無疑屬於II型,他開創了全新的研究領域——拓撲絕緣體;預言「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並被證實,預言「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並被證實;發現「天使粒子」證實了Majorana80年前的預言——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是繼「上帝粒子」發現以來基礎物理的重大成就;同時他的研究還涉及量子計算、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領域。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入藏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
    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陳毓娟攝影)薛其坤院士為媒體介紹相關科學儀器(陳毓娟攝影)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相關科學儀器(陳毓娟攝影)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測量用的低溫樣品架和樣品(陳毓娟攝影)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2019年12月23日,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觀測和體會(二)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觀測和體會(二)薛其坤        量子霍爾效應實際上給處在微觀世界的電子訂了一個「交通規則」。量子霍爾效應的啟示和應用        實際上,後來隨著物理學家對量子霍爾效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們認識到剛才看到的這個平臺是微觀世界中電子運動的量子效應非常生動的、深刻的體現。就是說從一個簡單的宏觀測量我們可以理解看不見、摸不著的電子究竟是在幹什麼。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觀測和體會(三)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觀測和體會(三) 薛其坤   要突破傳統方法無法解決的難題,就得在實驗技術和方法上尋找新的切入點。MBE生長動力學的掌握,使我們解決了材料這個非常重要的起始性問題。2008年10月,博士生李耀義在文獻閱讀報告中介紹了《自然》雜誌在2008年4月24日發表的一篇論文,講的是Bi1-xSbx合金中同時存在的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相(A topological Dirac insulator in a quantum spin Hall phase)。李耀義說:「這篇文章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因為在成分如此熟悉、如此簡單的體系裡有我從來沒聽過的物理現象。」
  • 八件重磅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國博
    國博表示,將對這些見證了我國科研發展歷程的珍貴物證認真整理、保管、研究和展示,讓後世了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前輩們的奮鬥歷程。分子束外延蒸發源爐、樣品臺、掃描隧道顯微鏡用杜瓦……此次捐贈的這八件科學儀器是薛其坤院士及清華大學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團隊科研過程中所使用的關鍵性科學儀器實物。霍爾效應其實是一種常見的電磁現象,廣泛應用於磁傳感器和半導體工業。
  • 看似高深的霍爾效應,其實離生活很近
    但是三維量子霍爾效應一百多年來都是科學家們心中的一片聖地,直到去年12月,我國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才公布,人類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而近日,中國科技大學與其合作團隊在《自然》刊登論文表示,他們通過實驗驗證了三維量子霍爾效應,並發現了金屬-絕緣體的轉換。
  • 測發動機轉速、控制電動車速度 霍爾效應其實離生活很近
    但是三維量子霍爾效應一百多年來都是科學家們心中的一片聖地,直到去年12月,我國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才公布,人類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而近日,中國科技大學與其合作團隊在《自然》刊登論文表示,他們通過實驗驗證了三維量子霍爾效應,並發現了金屬-絕緣體的轉換。
  • 物理史上首份「拓撲圖鑑」,鋪平科學家尋找拓撲絕緣體之路
    其實,霍爾效應在傳統電學中就已經出現。我們高中的時候就做過這樣的題:看到這張圖你們有沒有百感交集?說白了,霍爾效應就是運動的電子會在垂直的磁場中受力,從而遵從右手定則發生偏轉,而偏轉的運動則帶來電勢差。而在量子霍爾效應中,電子在極低溫下被約束在二維平面上運動。
  • 揭秘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驗團隊的85後
    從那篇載著中國科研團隊首次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成果的論文3月14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後,消息便從不同渠道被報導出來,其中最為吸引外界眼光的是有關「諾貝爾獎」的字眼,與其相關的兩項研究——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者分別於1985年和199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Nature三連發,中國「承包」兩篇
    圖丨霍爾效應與量子霍爾效應而在量子霍爾效應中,電子在極低的溫度下被約束在二維平面中運動,此時,橫向電阻雖然保持著不變的爭勢,但它不再乖乖地線性增長,而是出現了量子化的平臺。直到 2005 年,人們發現僅僅依靠任何材料都具有的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就可以實現類似於量子霍爾效應中的電子態,即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態或拓撲絕緣體態,因此電子就可以不受非磁性雜質的散射,室溫無耗散傳輸就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