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耶路撒冷:致這座悲傷的、處於分裂之中的聖城的一封情書

2020-12-18 基督教資訊平臺

耶路撒冷究竟是什麼樣子?是什麼使得所有人都認為這座聖城以其延續數個世紀的蹂躪徵伐著稱?在舊城蜿蜒的露天市場和古羅馬街道中,那種神秘的魅力又是什麼,是否那永恆的神秘感可以在遊客的衝擊與粗製濫造中保存下來?

去聖地朝聖並非適用所有人。一些高尚的基督徒並不希望他們腦海中關於聖地的形象被現實所攪擾。一些人是出於安全問題的考慮。至於其他的人,則是對這塊屬於地球上最具政治意味地區之一的問題表示厭惡,或者說是對那龐大可悲的十字軍遺產表示厭惡。

但以一個基督徒的觀點來看,前往耶路撒冷是有著很多好處的,因為它使得讀福音書時更有實際的地理位置感。站在在橄欖山上,就是耶穌曾為耶路撒冷哭泣的地方,鳥瞰舊城,你可以很容易發現最後的晚餐、客西馬尼園的痛苦、背叛和被捕是如何僅在一個晚上就發生的。可以說,朝聖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也是有富有成果的。

還有其他一些地方,即使是無神論的歷史學家也認可耶穌一定曾經到過那裡,比如在畢士大池(Poolsof Bethesda),今天那裡坐落著一座令人嘆為觀止的聖亞納教堂(Church of Saint Anne),它以聖母瑪利亞之母的名字來命名,也是老城最美麗的景點之一。

你沒有必要非要成為一名福音派基督徒才意識到在耶穌死後耶路撒冷發生的歷史性的變化,不是基督徒也可以意識到,僅在老城就建有80座教堂,並且福音從耶路撒冷向世界的四個方向傳播出去,就如耶路撒冷十字的標誌一樣從中心向四角傳遞出去。

事實上,基督徒人數較少的福音派人士都很欣賞這種「位置」感,它強調上帝的無處不在,不僅在教堂或是聖地。但是,即使是坎特伯雷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去年也在聖地告訴《今日基督徒》(Christian Today),他已經開始欣賞「對這一重要位置的新認識」( a new sense of the importance of place)。於是就像幾個世紀的許多其他人一樣,大主教也愛上了聖地。

其實,有兩種類型的耶路撒冷症候群:一種讓你瘋狂,讓你相信你就是先知;一種讓你愛上這個非常特別的地方,並一次又一次地將你拉回到那裡。

這就是為什麼,或者說,這種激烈又持續的政治鬥爭因著這個分裂的城市的現狀而肆虐是可以理解的。隨著川普最近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一些受錫安主義影響的人似乎也與許多以色列人一樣相信耶路撒冷是猶太人「永恆的」和「不可分割的」城市。然而,耶路撒冷聖地是屬於所有人的,而不是屬於哪一個人的,這個國際城市必須保持自1967年以來為國際社會所一致認可的共有現狀,而且至少要保持到能找到並解決這一世界上最棘手的政治衝突的方法之前。

共有並不是很容易的。儘管基督徒,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和穆斯林的各自區域在這種狀況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但是,某些激烈的分歧,比如發生在被普遍認為是基督埋葬和復活的場所的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的事件,就是這一廣泛爭議的象徵。

或許基督徒自身也是分裂的---希臘正教,亞美尼亞人,天主教和其他派別都是分裂的結果。基督徒的存在,是可以與猶太人和穆斯林的存在所相提並論的,儘管如此,在穆斯林的心目中,這座城市和阿克薩清真寺,即穆罕默德那被認為從麥加出發的不太可能的「夜行」所抵達的地方,僅僅只是伊斯蘭世界的第三聖城。

誠然,對於喜歡在猶太逾越節(Pesach)時表示「明年耶路撒冷見」的猶太人而言,這座城市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主要歸功於第二聖殿的西牆遺蹟,與相信彌撒亞將通過的(現在為磚砌結構)金門。艾琳·蘭卡斯特(Irene Lancaster)博士強調了耶路撒冷對世界各地猶太人的核心重要性。

而對基督徒來說,耶路撒冷不僅僅是活著的彌撒亞曾經呆過的地方,而且它將始終是重要位置,如啟示錄21:2所言「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 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娘打扮整齊,等候丈夫。

根據一些基督教傳統,耶路撒冷從字面意義上來說也是象徵著世界的中心,就如同赫裡福德座堂(HerefordCathedral in England)裡的中世紀世界地圖(Mappa Mundi)所描繪的那樣。

那麼,對於城中佔有統治地位的伊斯蘭建築而言,似乎有一點點痛苦的諷刺意味,它仿佛一直在追趕並試圖掩蓋這座城市周圍偉大的基督教建築(在明信片和新聞圖片中著名的圓頂清真寺,從設計之初就是要超過聖墓教堂的圓頂),更不用說一些以色列定居者企圖把基督徒趕出老城。

對於耶路撒冷而言,它從精神上、字面意義上、象徵意義上都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不過,某些人可能會說,基督徒應該在這個人口稠密的平方公裡小城的屋頂上大聲呼喊,另一些人則會說,已經足夠吵鬧了,沉默遠比另一個強音更值得需要。

無論如何,耶路撒冷永恆的悲劇性質可能是成書於公元2世紀猶太律法塔木德(Talmud)中最有名的。

「上帝給了世界10分美麗:9分給了耶路撒冷,1分給了其他地方。」 而在做出這個預言之前,它是這麼說的:「上帝給了世界10分悲傷:9分給了耶路撒冷,1分給了其他地方。」

原文可按此閱讀。
翻譯:S.I
編輯:Ruth

相關焦點

  • 耶路撒冷為什麼被稱為「聖城」
    當神話回歸凡間,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三大宗教相互交織,孕育出耶路撒冷。這座城市擔負著「聖城」的使命,其中的秘辛既有榮耀,也有血淚。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同樣也曾由衷讚嘆:「啊,耶路撒冷,真主在他所有土地中的選擇,世界從這裡展開,並將如同一幅捲軸從這裡收起,降落在耶路撒冷的露珠可以醫治百病,因為它是來自天國的花園。」耶路撒冷的特殊地位,使「聖城」實至名歸,廣為人知。
  • 「三教聖城」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
    按語:新華社12月7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6日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啟動美駐以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的進程。國際社會當天對此普遍表示反對。川普的言論,又將耶路撒冷這座古老城市,聚焦在全世界人們的關切目光之中。讓我們安靜片刻,回望這座城市的三千年。耶路撒冷,在古希伯來語裡是「和平之城」的意思。
  • 耶路撒冷為什麼會被人們稱為聖城?
    了解軍事的朋友,應該知道巴以地區很多的軍事衝突,都是圍繞著耶路撒冷這座城市進行的。而耶路撒冷又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首先,巴以兩國都為了「聖城誰家的首都」這個問題而爭論不休,甚至還打得頭破血流。那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於是在聯合國的介入和調停之下,耶路撒冷就成雙方共同的首都。其次,除了是兩個國家共同的首都之外,耶路撒冷還被世界人們稱為「聖城」,這是為什麼呢?
  • 聖城——耶路撒冷
    聖城——耶路撒冷。提到耶路撒冷大家的內心會感到不安,過去的戰亂和現在的衝突,那歷史上的耶路撒冷是怎樣的呢?  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基督教的苦路和聖墓教堂;伊斯蘭教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作為信仰者的聖地,被譽為世界的中心。
  • 寫一封情書,致此生最愛的人
    寫一封情書,致此生最愛的人,雖然不在你身邊,但時時掛念著你,你要好好的,一定要幸福,才不枉我們曾為愛受苦。執筆,想要寫下關於你的一切,眼淚卻溼了臉,你在遠方還好嗎?真的很想你,卻不敢聯繫你,因為我知道,我再多說什麼也改變不了結局,只會徒增傷感和不舍。
  • 耶路撒冷為什麼成為三大宗教的聖城
    耶路撒冷舊城是一座宗教聖城,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發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視為自己的聖地。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心中的聖城。
  • 【玩家】以色列——耶路撒冷•三教的聖城(三)
    耶路撒冷 三大一神宗教的聖城這個充滿神秘和神奇的地方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也是離世俗最遠的地方被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同時尊為聖地讓這座城市在人類文化層面有了獨一無二的崇高地位幾千年來的歷史長河中這座上帝之城交織著不同的統治者不同的文化、宗教、民族世間最美麗與人間的最哀愁在這裡碰撞出強烈的色彩把耶路撒冷在打扮成一個 「文明博物館
  • 活力聖城:耶路撒冷首次中國路演
    耶路撒冷城市發展局旅遊業總監伊蘭妮·梅爾基奧(Ilanit Melchior)女士在路演活動當中與旅遊業者及媒體分享:「耶路撒冷是一座活力聖城,在這裡東西方文化交匯,古老與現代碰撞,靈感與創新匯聚。由彭博發布的歐睿國際《2018年全球最熱門的100座旅遊城市》報告指出,耶路撒冷在世界上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中處於領先地位,2018年耶路撒冷全球遊客數量預計將達到480萬人次,實現38%的增長,突破2017年的32%的增長率,這無疑奠定了耶路撒冷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旅遊城市的地位。耶路撒冷已經發展成為千禧一代、家庭出遊和學生團體,以及國際會議和獎勵旅遊的理想目的地。
  • 耶路撒冷:為何誰都想要這座城?不僅因為漂亮,更有深層次原因
    關於耶路撒冷,世人常言道:世間若有十分美,那麼此城獨佔九分。這座城市擁有著四千年的歷史,可以說是現存的最古老的城池之一。耶路撒冷名字中的撒冷二字有著和平的意思,所以這座城市也常被人稱作:「和平之城」。後來,聖殿被毀,以色列王國也分裂為以色列國和猶太國。離開了家園的猶太人,非常的渴望祖國回歸,這麼一等就是五十年。巴比倫在被居魯士大帝滅了之後,居魯士成為了這個地方新的主人。居魯士將猶太人接納,猶太人才得以重新建造聖城耶路撒冷。猶太人在回歸聖城耶路撒冷之後,很快就讓耶路撒冷重新繁榮起來。但是後來,這個地方又被羅馬帝國所統治。
  • 耶路撒冷,為啥被人稱為「聖城」,貧窮限制你的想像!
    耶路撒冷位於近東的黎凡特地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地理位置位於猶大山區,地中海和死海之間,被譽為三大一神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城。1980年,以色列立法承認耶路撒冷為該國「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大多數國家都在特拉維夫設有大使館。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
  • 既熟悉又陌生的「聖城」耶路撒冷
    始終相信總有一天會返回耶路撒冷,每逢宗教節日,猶太教徒都會聚集在西牆下,舉行儀式,誦經,祈禱和哭泣,以緬懷先人和追憶千百萬年來猶太民族遭受的苦難,因此,這座牆也被叫做哭牆。現在西牆下猶太人做祈禱的情景,已成為耶路撒冷的一大景觀,在猶太人的苦難記憶中,在他們的生命歷程中,耶路撒冷,屬於他們。
  • 初識聖城耶路撒冷的八大城門
    聖城耶路撒冷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土都有悠久的歷史。耶路撒冷的古城區毫無疑問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而登錄在世界遺產上的名字,則是耶路撒冷與其古城牆,表示耶路撒冷的城牆及其上的城門亦是古老遺產的一員。來到耶路撒冷,如果沒有把耶路撒冷的城牆及城門給看一看,理清一下城門的歷史那就真的是白來了。
  • 耶路撒冷如何成為猶太人的聖城
    他讓耶路撒冷成為希臘。羅馬世界的一個地標,大希律王十分清楚。作為羅馬的一個附庸。耶路撒冷這座城市的影響力與自己的威望直接相關。為此,他決心把耶路撒冷變成地中海東岸的一座雄偉奇觀。與雅典亞歷山大港不相上下。讓任何一個來自希臘。羅馬世界的旅行者都被這座城市的獨有氣派打動。據史料記載,當時耶路撒冷的聖殿鑲滿了金片。
  • 耶路撒冷 真實俗世向聖城的虔誠禮拜
    走過的不僅僅是對一座座聖殿或紀念碑的觀望,而是對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城市的「閱讀」。頭戴黑帽、身裹長袍的正統猶太教徒帶著他們的家人堅定地走向哭牆;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耶穌受難的苦路上行進,品味著救世主在人間最後的時刻,這就是聖城耶路撒冷,信仰的彼岸。
  • 伊斯坦堡被稱為永恆之城,耶路撒冷,世界三大宗教誕生之地
    這座著名的藍色清真寺是整個伊斯坦堡最大的圓頂建築,這座偉大的建築是由30多座圓頂建築相互聚攏又層層升高,最終將中央直徑達41米的圓頂烘託得龐大而優雅,寺廟周圍6座宣禮尖塔直刺蒼穹,令聚攏的龐大圓頂建築擺脫了臃腫的凝重。而顯得跳躍,彰顯出濃鬱的伊斯蘭風格。
  • 大魚漫畫:「三教聖城」耶路撒冷究竟是誰的首都?
    聯合國在12月21日召開緊急特別會議會議以壓倒性多數(128票)通過決議要求川普撤回12月5號做出的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作為「三教聖城」的耶路撒冷所羅門王死後,以色列陷入內鬥分裂為猶太王國和以色列王國兩個國家公元前722年,亞述帝國消滅了以色列王國這一支以色列人從此不知所蹤倖存下來的猶太王國也於公元前
  • 一封未開啟的情書
    這故事得以第一人稱來寫,不然很難講清楚,或者有知道內情的容易對號入座,畢竟要發布到網絡上。那就把這樣有滋有味的事安排在自己的頭上吧。所以,這更像是一廂情願的單相思,並且不那麼渴望實現。遇到第一個讓我動情的人時,我已經十九歲了。第一次牽手,第一次擁抱,第一次相吻……好多相戀該有的第一次,我們也都擁有,但請相信就是從沒有越過雷池一步,也非關鍵時刻暈過去了,我沒有小品裡範偉那「嘎」一下的毛病。
  • 聖城期待神再臨——耶路撒冷四千年的故事
    15世紀繪畫-聖城耶路撒冷這是一個充滿神話與神跡的城市,因信神、不信神而發生的無法解釋的事──神跡,在此頻繁顯現。數千年來,有著不同信仰的各方勢力皆想將耶路撒冷置於自己的掌握之中,紛爭與動亂隨之而起,至今未休;對聖城的爭奪所積累的恩怨糾葛,也仿佛沒有化解的一天。聖城的動靜牽動著世界的神經,但這一切,難道都是早已安排好的布局,以等待最後一次的神跡?一.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先祖,信神得福報:亞伯拉罕(約3,900年前)1. 敬神
  • 老照片:1950年代建國初期的以色列和「聖城」耶路撒冷
    下面的一組照片是1950年代的以色列建國初期的情景和「聖城」耶路撒冷的景觀。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個特殊的國家。圖為1950年代的以色列,一名猶太男人梳著傳統猶太人的髮型,兩耳邊各梳一個小辮。1950年代的以色列,一個戴著傳統猶太禮帽的猶太老人。1950年代的以色列,四個猶太人男孩。1950年代的以色列,建國初期,以色列人熱情高漲,積極投入建設祖國的勞動中。
  • 位於中東地區的這座城,是兩個國家的首都,被譽為「聖城」
    我知道了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 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個宗教文化豐富的城市, 後來貓知道了不僅是以色列的首都也是巴勒斯坦的首都, 貓本來不知道兩個國家可以共享一個首都,但經過這次的了解,提高了貓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