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究竟是什麼樣子?是什麼使得所有人都認為這座聖城以其延續數個世紀的蹂躪徵伐著稱?在舊城蜿蜒的露天市場和古羅馬街道中,那種神秘的魅力又是什麼,是否那永恆的神秘感可以在遊客的衝擊與粗製濫造中保存下來?
去聖地朝聖並非適用所有人。一些高尚的基督徒並不希望他們腦海中關於聖地的形象被現實所攪擾。一些人是出於安全問題的考慮。至於其他的人,則是對這塊屬於地球上最具政治意味地區之一的問題表示厭惡,或者說是對那龐大可悲的十字軍遺產表示厭惡。
但以一個基督徒的觀點來看,前往耶路撒冷是有著很多好處的,因為它使得讀福音書時更有實際的地理位置感。站在在橄欖山上,就是耶穌曾為耶路撒冷哭泣的地方,鳥瞰舊城,你可以很容易發現最後的晚餐、客西馬尼園的痛苦、背叛和被捕是如何僅在一個晚上就發生的。可以說,朝聖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也是有富有成果的。
還有其他一些地方,即使是無神論的歷史學家也認可耶穌一定曾經到過那裡,比如在畢士大池(Poolsof Bethesda),今天那裡坐落著一座令人嘆為觀止的聖亞納教堂(Church of Saint Anne),它以聖母瑪利亞之母的名字來命名,也是老城最美麗的景點之一。
你沒有必要非要成為一名福音派基督徒才意識到在耶穌死後耶路撒冷發生的歷史性的變化,不是基督徒也可以意識到,僅在老城就建有80座教堂,並且福音從耶路撒冷向世界的四個方向傳播出去,就如耶路撒冷十字的標誌一樣從中心向四角傳遞出去。
事實上,基督徒人數較少的福音派人士都很欣賞這種「位置」感,它強調上帝的無處不在,不僅在教堂或是聖地。但是,即使是坎特伯雷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去年也在聖地告訴《今日基督徒》(Christian Today),他已經開始欣賞「對這一重要位置的新認識」( a new sense of the importance of place)。於是就像幾個世紀的許多其他人一樣,大主教也愛上了聖地。
其實,有兩種類型的耶路撒冷症候群:一種讓你瘋狂,讓你相信你就是先知;一種讓你愛上這個非常特別的地方,並一次又一次地將你拉回到那裡。
這就是為什麼,或者說,這種激烈又持續的政治鬥爭因著這個分裂的城市的現狀而肆虐是可以理解的。隨著川普最近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一些受錫安主義影響的人似乎也與許多以色列人一樣相信耶路撒冷是猶太人「永恆的」和「不可分割的」城市。然而,耶路撒冷聖地是屬於所有人的,而不是屬於哪一個人的,這個國際城市必須保持自1967年以來為國際社會所一致認可的共有現狀,而且至少要保持到能找到並解決這一世界上最棘手的政治衝突的方法之前。
共有並不是很容易的。儘管基督徒,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和穆斯林的各自區域在這種狀況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但是,某些激烈的分歧,比如發生在被普遍認為是基督埋葬和復活的場所的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的事件,就是這一廣泛爭議的象徵。
或許基督徒自身也是分裂的---希臘正教,亞美尼亞人,天主教和其他派別都是分裂的結果。基督徒的存在,是可以與猶太人和穆斯林的存在所相提並論的,儘管如此,在穆斯林的心目中,這座城市和阿克薩清真寺,即穆罕默德那被認為從麥加出發的不太可能的「夜行」所抵達的地方,僅僅只是伊斯蘭世界的第三聖城。
誠然,對於喜歡在猶太逾越節(Pesach)時表示「明年耶路撒冷見」的猶太人而言,這座城市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主要歸功於第二聖殿的西牆遺蹟,與相信彌撒亞將通過的(現在為磚砌結構)金門。艾琳·蘭卡斯特(Irene Lancaster)博士強調了耶路撒冷對世界各地猶太人的核心重要性。
而對基督徒來說,耶路撒冷不僅僅是活著的彌撒亞曾經呆過的地方,而且它將始終是重要位置,如啟示錄21:2所言「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 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娘打扮整齊,等候丈夫。」
根據一些基督教傳統,耶路撒冷從字面意義上來說也是象徵著世界的中心,就如同赫裡福德座堂(HerefordCathedral in England)裡的中世紀世界地圖(Mappa Mundi)所描繪的那樣。
那麼,對於城中佔有統治地位的伊斯蘭建築而言,似乎有一點點痛苦的諷刺意味,它仿佛一直在追趕並試圖掩蓋這座城市周圍偉大的基督教建築(在明信片和新聞圖片中著名的圓頂清真寺,從設計之初就是要超過聖墓教堂的圓頂),更不用說一些以色列定居者企圖把基督徒趕出老城。
對於耶路撒冷而言,它從精神上、字面意義上、象徵意義上都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不過,某些人可能會說,基督徒應該在這個人口稠密的平方公裡小城的屋頂上大聲呼喊,另一些人則會說,已經足夠吵鬧了,沉默遠比另一個強音更值得需要。
無論如何,耶路撒冷永恆的悲劇性質可能是成書於公元2世紀猶太律法塔木德(Talmud)中最有名的。
「上帝給了世界10分美麗:9分給了耶路撒冷,1分給了其他地方。」 而在做出這個預言之前,它是這麼說的:「上帝給了世界10分悲傷:9分給了耶路撒冷,1分給了其他地方。」
原文可按此閱讀。
翻譯:S.I
編輯:R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