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2月20日電 (鍾建珊)地處中越邊境的廣西,因交通便利,成為野生動物走私的捷徑。近年來,廣西方面採取有力措施開展穿山甲非法貿易執法打擊和收容救護工作,並取得積極成效,但穿山甲救護成活率低引發公眾關注。
「廣西查獲的穿山甲大部分都是在中越邊境走私通道截獲的馬來西亞穿山甲,廣西林業局每年收容的穿山甲活體大約有三百至四百隻。」廣西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處長張振球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近年來,廣西穿山甲救護死亡率高事件引發公眾關注。2012年至2017年,廣西林業部門委託廣西盛凱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盛凱」)繁育的152隻穿山甲全部死亡,引起國內媒體關注。2017年8月,廣西林業部門從廣西海警方面接收32隻活體穿山甲,兩個月後,這批穿山甲全部死亡。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綠髮會」)曾要求參與該批次穿山甲的救護工作但未獲廣西林業部門同意,雙方為此打起官司,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9年1月對該案件正式立案。
張振球說,穿山甲救護是全世界公認的難題,並無太多可借鑑的經驗。2017年以前,廣西在穿山甲救護領域的研究幾乎空白。穿山甲的食物單一,主要採食白蟻,天然飼料難以獲得,而人工替代飼料也仍在摸索。此外,穿山甲生性膽小,應激性強,被人捕獲後基本拒絕進食,患病時給藥困難,這對救護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據官方提供數據,2018年以來,廣西林業局共收容救護30多批次共400多隻穿山甲活體,目前救護存活90多隻,繁育存活6隻,救護成活率約20%。而在2017年,被收容救護的穿山甲存活率僅6%。
面對國內媒體質疑廣西林業部門委託的穿山甲寄養機構資質及穿山甲死體處理問題,廣西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蔣迎紅表示,目前獲廣西林業局頒發穿山甲馴養許可證的機構有「廣西盛凱」及廣西林科院兩家。由於前述穿山甲救護繁育難題難以突破,「廣西盛凱」繁育的152隻穿山甲陸續死亡,死體經廣西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研究與疫源疫病監測中心申請,在廣西林業局批准和監督下,通過焚燒、深埋或化解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全程有書面文字、電子文檔、原始材料、照片、錄像等。
穿山甲人工救護繁育率低,為何不放生回歸自然?張振球表示,馬來西亞穿山甲在廣西無天然分布,屬於外來物種,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馬來西亞穿山甲無法在廣西區域放生到野外救護,若要跨省放生,則需國家層面組織協調有關省份進行實施,這在近期內尚難以實現。
「廣西林業局正籌備在官網上設立野生動物救護信息動態板塊,並創建一個官方微信公眾號,專門用於發布包括穿山甲在內的野生動物救護信息。」張振球表示,歡迎包括「綠髮會」在內的社會組織、個人對廣西林業部門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進行監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