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又添「新墳」!老人為何熬不過冬天?家有老人要注意3點

2020-12-18 騰訊網

【村長曉佳一】用文字記錄農村生活,書寫三農問題,解讀社會焦點!敬請點擊關注!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人生一世,往復輪迴,每一天有嬰兒降生,每天同樣會有老人逝去,這是誰都躲不過去的宿命。

在農村這種感觸更為深重,而載體就是傳統的祭奠儀式和那一座座墳頭。農村老人去世後,親朋好友,子孫後代就要操辦一番,除了結婚,這就是在人世間最為風光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作為主角被人祭拜,嗩吶吹,小號響,幾天大席一過就要入土為安,一生也就結束了。

而最近村裡也是添了新墳,冬天一到,好像去世的老人也比平時要多,鼓樂隊、嗩吶隊也開始了最繁忙的季節,因為結婚的也大都趕在年前年後,這也是這些嗩吶班子最賺錢的時候。有的一天都能趕好幾場,同樣也說明冬季老人的死亡率在攀升。

平時看著挺精神的老頭老太太,沒事坐在一起東家長李家短的聊天,或者三五成群的打老頭牌,冬天一到,幾天不見,說沒就沒了,讓人不禁感慨唏噓,許多老人坐在一起也有兔死狐悲的感覺,每個人到了老年都是不太好過,因為要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

只是為何許多老人都熬不過冬天呢?在冬天老人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呢?務必要做到三點。

注意保暖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而老人則是高危人群,人的年齡一大,身體各種機能都在下降,尤其是冬天,天氣寒冷,心血管收縮,供血出現不足,尤其是在老人在劇烈運動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意外,因此要做好平時的保暖,睡覺可以用電熱毯暖水袋取暖,但也要注意安全,溫開水更要及時補充,可以緩解血液粘稠度。

注意防滑

在冬季時,由於天氣乾燥寒冷,許多地方都會道路結冰,老人的骨骼更為脆弱,不小心跌倒那麼輕者可能就是骨折,重的可能引發其他疾病,造成生命危險。因此冬天老人防滑特別重要,平時要穿防滑的鞋,穿厚一些的棉衣,避免走在坡度較大或者結冰的地上,更不可以私自滑冰。

注意通風

許多農村的老人在冬天都喜歡把火爐搬到屋子裡取暖,而睡覺時往往忘了搬出去,從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也有些老人因為天氣冷,而老人不抗凍,睡覺喜歡把門窗關嚴實,甚至把被子蒙在頭上睡覺,因呼吸不暢而導致心血管疾病,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冬季因為天氣寒冷,老人抵抗力下降,很多疾病就找上了門來,有的老人熬過一個冬天又可以在村裡走動;而有的老人可能就熬不過來,村裡就沒有了他們的身影。冬天對於老人們而言就是一道坎,如何邁過去就成了關鍵,而除了自身更需要家人的呵護與陪伴。

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但是現在農村的現狀則是養老成了老人們自己的事,子女們大都為了自己的生活常年不在老人身邊,根本就談不上陪伴呵護,甚至於老人們還要為這些子女擔心,逢年過節還要擺上一桌豐盛的飯菜迎接他們的回來。

因此也呼籲作為子女的能在父母有生之年多一些陪伴,多一些關心,在世時多盡孝才能在父母老去之後過得心安理得,人生才能不留遺憾。

相關焦點

  • 在農村,老人說「宅下有墳家不安,前山後水絕戶宅」,什麼意思
    在我國,人們習慣了「傳承」,不管是文化還是在生活中都有體現,而在建築樣式上也與西方建築有很多的差異!曾經有人問我,為何西方的建造的遺址數千年的有很多,而在我國超過千年的建築都寥寥無幾!其實,我說了一句話「因為,我們古代建築木結構的為主呀!」其實,這就是差異所在!
  • 農村老人常說,清明上墳有講究,3條禁忌不可碰,你知道哪些?
    一,添土,割草講究在家鄉不少農村地方清明節都會去已故親人的墓前掃墓,只要是同一個家族的墓,都要去放上一柱清香,一束墳飄。而以此同時,對於臨近的一些外姓家族的墳墓,尤其是那些已經沒有了直系親屬的墳墓,大家也要去放上一柱清香,一束墳飄,這也是彰顯鄉親情誼。
  • 一到過年,農村去世的老人就多起來了,為何老人難「熬過」新年?
    這個確實是這樣的,大多數老人都是冬天去世的多,這種情況多見於我們大家口中所說的″老死"一說。每年到臘月,農村死老人很常見,我最煩就是那個放哀調的高音喇叭,要放到晚上十二點才停,早上六點又開始放了。所以一提到農村老人難"熬冬",我也就深有體會。
  • 村裡老人常說:「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這是什麼意思呢?
    村裡老人常說:「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這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確實有很多關於婚喪嫁娶的規矩,閨女出嫁,又或者是兒子娶媳婦,雙方父母都要選擇一個良辰吉日,不然的話可能不吉利,雖然這個不吉利,只不過是封建迷信思想,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如果你做了一些不吉利的事情,恐怕即使你不信,也會在你的心頭蒙上一層陰影,總會讓你感到不舒服。
  • 河南唐河縣上屯鎮幸福大院 貧困老人有新家
    河南省唐河縣上屯鎮井崗屯村的幸福大院裡,住了幾天的黃金有老人臉上洋溢著笑容,他決定以後都住在這不走了,這裡就是他的家。脫貧攻堅收官之際,上屯鎮黨委、政府聚焦特殊貧困群體,對家庭裡出現大病患者、存在殘疾人、老人沒有子女照顧、家庭中沒有勞動力等情況導致新發貧困的高風險群體,加強動態監測;對可能出現的致貧因素進行研判和預防,及時落實相關政策,確保在全面奔小康路上不掉隊一個人。
  • 「瓦罐墳」是何物?子女送60歲老人入墳,送一餐砌一塊磚
    在中華上下5000年的歷史裡面,留下來了不少的傳統美德,其中歷史上有關於孝道的也是非常的多,但是在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很多違背孝道的記載。在公元前221年的秦朝的時候,按照當時的律法來說,如果家裡有超過60歲的老人的話,就必須要把老人扔到深山老林裡面去,任由老人們自生自滅。
  • 「瓦罐墳」到底有多殘忍?子女把老人送進墳墓,每送一餐就填一塊磚
    二、民間傳說的興起,讓瓦罐墳的真實性更添佐證 在清朝的《閱世編》中也曾經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便是宋仁宗在了解到瓦罐墳陋習之後,曾親自下政令,要求全國停止瓦罐墳的風俗。
  • 日本的「瓦罐墳」,將60歲老人背到深山,淪為野獸食物
    古代的年輕一輩,無論是誰,都要聽從老人的話,甚至極端的時候,需要無條件服從。即便是到了今天,孝順也是我國人人都應該有的道德底線。不過,即便是如此,歷史上還是出現了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事,那就是遺棄老人的民俗。根據有關傳說記載,我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種極為殘忍的墓葬方式,叫做瓦罐墳。
  • 看墳人莫名暴死新墳前
    而在他對面不遠,恰恰就是董雪琴剛剛下葬的新墳。副標題  山西高顯村發生離奇事件 看墳人蹊蹺死在新墳前  事發當晚,老韓頭到底經歷了什麼呢?沒人知道。或者可以說,只有荒野裡的這座新墳,見證了當時發生的一切。而這,也引發了村裡人無數的聯想。經過人們幾番渲染加工,關於看墳人韓天喜的死,已經充滿了各種怪力亂神的想像。
  • 春節有孝心,帶老人泡溫泉要注意,這3種老人泡溫泉可能容易養病
    但是這幾年我相信很多人也有看過不少這樣的事故,就是60歲以上的老人泡溫泉時出現昏迷暈倒甚至是猝死的案例。很多人可能就比較好奇,泡溫泉不是養生嗎?怎麼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帶老人泡溫泉要注意,這3種老人或許不適合泡溫泉,花時間看看吧春節有孝心,帶老人泡溫泉要注意,這3種老人泡溫泉可能容易養病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普遍存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長時間在高溫太陽的室內溫泉裡泡著,這樣就會使心跳加速
  • 石門縣磨市鎮:五保老人喜搬新家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30日訊(通訊員 鄭華) 3月29日早上八點多鐘,天還下著濛濛細雨,磨市鎮王官橋村扶貧工作隊長陳衛平、聯村幹部鄭懷邦及村支部書記王軍一行人就從村部出發了,今天他們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幫村裡的五保戶王考文搬家!
  • 門前添新墳 老農心發慌 平整土地需要 應以大局為重
    村裡進行土地平整,根據實際情況,需要把原先分散的墳墓遷到指定區域統一管理。在此過程中,有兩個村民小組覺得新墳地址過於偏遠而提出異議,經過研究,村裡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允許村民把墳遷到自家土地上,可這麼一來,卻讓村民倪茂根傷透了腦筋,望著自家門前陸續有新墳出現,無奈的老倪只能搖頭長嘆。
  • 家有老人要注意!這些「老人鞋」近半數質量不達標
    記者在北京、上海等地調查時發現,許多超市、專業鞋城和大型商場,都有銷售所謂「老人鞋」的專櫃,且產品非常暢銷。隨後,記者又登錄部分電商平臺,搜索「老人鞋」時發現,這些電商平臺銷售的「老人鞋」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各種品牌令人眼花繚亂。
  • 平頂山湛河區:丁家兄弟攜母為村裡老人送年貨
    今年75歲的村民周保慶說,對於村裡的老人而言,丁家兄弟就跟自家孩子一樣親。   「嬸,注意身體啊,我們哥幾個回來了就來看您。」「叔,您拎不動,放那兒我幫您拿。」不一會兒,村部大院擠滿了老人推來的三輪車,丁國良、丁國鋒兩兄弟一邊忙著幫老人搬年貨,一邊問候老人。   「孩子們小時候家裡條件差、人口多,鄉親們雖然也都不容易,可還是盡力幫襯著,這份恩情不能忘。」
  • 民間故事:父親去世,兒子買名貴壽衣,村裡老人說:裡面放些饅頭
    幾十年前,農村有很多地方還在實行土葬,人死後,處理喪事時,有很多忌諱。比如,某人臨死前一定要穿上殮衣,不能讓其光著走;還有就是死者壽衣的材質一定要用綢子,不能用緞子,因為「綢子」同音「稠子」,寓意後代多子多孫;而「緞子」同音「斷子」,會讓人聯想到不好的事情。
  • 「幸福食堂」開啟「點餐+配送」新模式,老人在家吃上熱乎飯
    張樹亮告訴記者,高運生現在住在小兒子高右良家中,由於要照顧老人,高右良就在曲阜本地打打零工維持家中生計,平日裡家住在王莊鎮前王村的姐姐高右琴幫襯著,雖說兩村是鄰村,但對於69歲的高右琴來說,忙完自家家務後,騎著電動三輪來回也要40分鐘的路程,如果等高右琴來到父親家,再去食堂打飯時早就過了飯點。張樹亮得知這一情況後,便主動向高家兄妹提出了「送餐」的方法,這可解了高家兄妹的燃眉之急。
  • 焦作九旬老人走失,找到時人已去世!家有老人一定請注意……
    一定要多注意多關心以免老人走失後發生危險這些天,孟州人的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則孟州九旬老人走失的消息,孟州市融媒體中心抖音等平臺也進行了擴散尋人。據走失老人家人介紹,老人是12月12日下午三點多走失的,家人全員發動、多方尋找無果。四天後在距家七公裡外的河溝裡找到了老人,判斷老人是失足掉進了河溝,找到時,老人已經去世......無獨有偶,12月15日下午,孟州一九旬老大爺也走失了,不過萬幸的是,在走失十幾個小時之後家人最終找到了老人,老人一切安好。
  • 古代民間的「瓦罐墳」是什麼?老人60歲入墳,子女每天放一塊磚
    老人60歲入墳,子女每天放一塊磚作者:程哥歷史觀有很多人在聽到「瓦罐墳」這個詞的時候,可能會感到非常陌生,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葬禮方式,所謂的「瓦罐墳」便是像瓦罐一樣的墳墓,是一種來源於農村的陋習,它適用於父母年老而子女又無力撫養的情況下。
  • 成都金牛區為何有那麼多百歲老人?
    成都金牛區為何有那麼多百歲老人?其中,數量最多的城市是成都,806名百歲老人中,73人來自金牛區,而一向「稱霸」長壽榜榜首的都江堰則退居第二。    金牛區快滿105歲的餘師問,穿衣、吃飯都自己來;104歲的勞蔭祖,每天還看《科學畫報》……金牛區的百歲老人為何這麼多?他們有什麼「長壽經」?9月2日,華西都市報記者走進金牛區的多位百歲老人家中,一探壽星們的長壽秘訣。
  • 10道步驟詳細拆解,教你:冬天適合老人孩子吃的美味小餛飩做法
    10道步驟詳細拆解,教你:冬天適合老人孩子吃的美味小餛飩做法。進入農曆10月,天氣就真正變冷了,特別這幾天一直都在下雨,更感覺寒氣逼人,對於我這種怕冷的體質,大棉襖已經穿上了身。有老話說「10冬臘月凍死人」,這個時候特別要照顧好老人和孩子,他們的體質弱,更容易受涼而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