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清明上墳有講究,3條禁忌不可碰,你知道哪些?

2020-12-18 鄉村小單

轉眼馬上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這是一個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的日子。此外,清明節也是一個與農業生產有重大意義的節日,千百年來的發展歷史長河,清明節兼具許許多多自然與人文豐富內涵。其中在民間清明節上墳的風俗也是源遠流長,幾乎也是在各地區都共有的一傳統風俗。

正如俗語所言:「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不過在一些傳統風俗方面的講究卻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在筆者家鄉這邊清明節的春祭禮俗,其中的也是有著一些講究,小時候,對於這些講究,農村的一些長輩們也都會反覆叮囑年輕人,一定不要去觸犯。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清明節流傳於家鄉農村地區的一些講究及農諺老話。看看與朋友們家鄉有相同的之處嗎?

在家鄉,通常外嫁女兒或外出做上門的女婿,清明節掃墓是不可回去祭拜親人,尤其偷偷去祭拜的人,往往受一些家族親人們的不歡迎,這一切都是老舊思想惹的禍,認為外嫁女兒女婿是別家人,而清明節祭司是祈求先人賜福,保佑的日子,如是女兒女婿去了,往往家族的親人們心中會生出一些意見。而關於清明節掃墓,有何講究呢,筆者大概總結了一些,有這麼三點。

一,添土,割草講究

在家鄉不少農村地方清明節都會去已故親人的墓前掃墓,只要是同一個家族的墓,都要去放上一柱清香,一束墳飄。而以此同時,對於臨近的一些外姓家族的墳墓,尤其是那些已經沒有了直系親屬的墳墓,大家也要去放上一柱清香,一束墳飄,這也是彰顯鄉親情誼。

每個家族的清明掃墓活動有所不同,有些家族是家族集體行動,有的家族是每隔幾年集體行動一次。在農村凡家族集體行動掃墓,通常都會對家族親人的墓進行,大規模的清掃,其中包括,祭司的供奉品,香火錢紙的規模。而無論是家族集體行動,還是家庭活動,給親人墓碑添土,割除墓旁的雜草都是必須的禮俗。

這其中就有兩個講究。一是往墳頭添新土,要在上墳的左邊或右邊挖土,千萬不能到正面或後面挖土。而且得捲曲起衣服來背土,不可有其他工具,每人只添土三下,添萬後不可馬上去拍打衣服上的土壤。二是割除墓旁的雜草,但不可去割墓上面的雜草,如果雜草實在太多,往往是由家族的最長輩的人去。

以上兩點是表示對先人的尊敬,如果你不去照做,往往會被家中的長輩責備,問及為何,農村一些年長的老人往往說,對先人的大不敬,先人是會怪罪的,就不會再保佑你了。

二、言行舉止的講究

清明節掃墓上墳的時候,言行舉止要注意,不能嬉笑吵鬧。農村老人們的說法是,吵鬧會驚擾到先人,嬉笑則是對先人的侮辱,都是會惹先人不高興的,言行舉止不得體,得罪先人,老人們的說法是,會招致運勢不順。

三、貢品的講究

清明節掃墓上墳的時候,不能少了貢品,擺貢品的時候要遵守先茶,後酒,不可用吃過的食物去做貢品。這一點,村裡的長輩則說,偷吃是對先人的不敬,惹先人給教訓。

大家知道,在農村一些年長的人們,對於天氣及氣候的變化掌握 ,有著獨特的預測手段,而清明節也是一個與農業生產有重大意義的節日,因此在農村至今也還流傳著許多的農諺老話,比如「清明墳頭颳起土,農夫一年白受苦」這樣的老話。這是通過颳風及塵土,來預測一年莊稼糧食作物的收成好壞的農諺老話。據村裡精通農諺老話的王大爺說,清明節這天下雨也是有說法的,從大爺口中得知這句「清明雨打墳頭錢,莊稼漢子愁種田」,啥意思呢?

清明雨打墳頭錢,莊稼漢子愁種田

意思是如果清明這天下雨,把墳頭上的壓墳錢或墳飄紙都打透了的話,那麼這一年的年景就不好,農民人家都會發愁該怎樣種地。

其實,關於清明節掃墓活動的一些講究,不能一概稱之為迷信,無論是添土,割草講究,還是言行舉止,貢品的講究,其中也包含了對逝者的一種尊重,也是孝道的一種延伸。當然對於外嫁女兒,或外出做上門的女婿不可回去祭拜掃墓這點,這完全是無稽之談,更是無理及不人性的一種講究,所幸的是,伴隨農村地區的不斷發展,如今農村人的思想早已今非昔比,很多事物也在不斷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家族及家庭已早沒這樣的一些思想及觀念了。

至於關於農村的農諺老話是否還準不準?其實對於我們多數農民來說,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畢竟我們現在有了更為精準可靠氣象信息,農諺老話更多的意義也就是體會先輩農民的對生活的精神及智慧罷了。

關於清明節,你還知道哪些不同的農諺老話及掃墓的禁忌,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相關焦點

  • 清明上墳禁忌,一定要看!!!
    清明節掃墓是必不可少的,但掃墓也是有一些禁忌和避諱的,要知道有些講究未加注意,就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下面一起來看看掃墓的七大禁忌吧!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掃墓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拍照,否則引來了不好氣場,就有陰陽失衡的可能,會損害個人的運勢。
  • 『清明祭祖必看』上墳的最佳時間是幾點?有哪些禁忌和要求?
    清明節上墳的最佳時間是幾點?清明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悼念亡人的重要的祭祀節日,祭祀先人一定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要去觸碰,這樣才能祈求九泉之下的先祖保佑子孫平安幸福。因為鬼不走幹道,所以清明時節多為陰霾天氣,因此也就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之千古名句。清明節什麼時間上墳最好,因各地風俗不同而大同小異,有 「前三後四」,即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
  • 農村老人常說:「早清明,晚十一」!到底有什麼說法?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上墳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上墳掃墓的日子有很多,比如清明節、冬至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初一寒衣節等。而上墳掃墓的講究也有很多,家鄉的老人就經常念叨「早清明,晚十一」。一起來看看具體的說法吧。早清明清明節要提前上墳。
  • 農村習俗:老人去世前三年祭祀口訣,不滿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
    因為這兩件事非常重視,是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所以這裡面就有很多規矩和習俗。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老人剛去世,或者不滿三年的新墳,頭三年的清明是不能去上墳祭祀的。不僅如此,也不能立碑,具體是怎樣的規矩呢?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說說吧!
  • 清明上墳有何講究?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什麼意思?
    在我們很多人看來,清明節不過就是三天小長假,是用來祭拜先人,為他們上墳的。其實大家並不知道,清明節的意義遠遠不只如此,過清明節有很多講究。即使拿大家都知道的上墳祭祀來說,在民間有很多禁忌和說法。在我的家鄉,小時候就常聽老人說:「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由於當時年紀小,一直沒搞懂這句話的意思,現在隨著年歲的增長,也算對這些話有了全新的認識。要了解這句話,我們先得了解清明節的背景。
  • 冬至上墳祭祖的由來是什麼 冬至掃墓的講究與禁忌
    冬至上墳祭祖的由來是什麼  據《周禮春官·神仕》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看來,從周代起就有冬至祭祀活動。漢代的《四民月令》記載,冬至之日要用黍糕做供品,祭祀神靈和祖宗,大家一起進酒餚,還要向師長和老人祝福,習俗與大年初一相同。
  • 清明節上墳燒紙的10個禁忌講究
    唐明皇在開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墳,禮經無文,近世相傳,已成習俗,應該允許,使之永為常式。  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清明節這一天,「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墳,以盡思時之敬。」可見,清明出郊上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盡思時之敬」。到了宋代,大家都在清明日掃墓,京都人傾城出郊,四野如市。  為什麼要在清明掃墓呢?
  • 清明祭祀有哪些禁忌與講究?
    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  過去有民諺「早清明,晚十一」
  • 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在我國悠久的傳統歷史文化中,祭拜祖先,盡到孝道,逢年過節上墳給逝去的親人掃墓燒紙,上香獻花,雖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是都會去做的事情。那麼,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又有何講究呢?
  • 清明上墳有何講究?俗語:「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古人經驗之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說的是人們上墳時悲傷的心情。在過去上墳是有很多講究的,古人們也總結了相關的俗語,比如「前三後四」,意思是清明的前三天或者後四天是祭祀的好時候。直到現在,有很多地方還保留著這種傳統,清明這一天是不上墳的。
  • 農村老人常說:七月半,鬼亂竄,有什麼事情要注意?
    在過一天,就是中元節了,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農村傳統的節日,在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祭祀先人,一般來說這種日子農村的規矩一般都非常的多,要注意很多的東西,雖然說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我們還是要遵循老傳統,對先人要有敬畏之心。
  • 農村大叔根據所見所聞總結的一些白喜事的禁忌,你還知道有哪些?
    在廣闊的農村,都會為去世的人操辦一場喪事,我們稱之為「白喜事」。白喜事離不開親朋好友及相鄰的幫忙,一般幫忙的人員都有上百號人。有一種說法叫「兌工」,畢竟我們每家每戶都會有老人,而且我們每個人也都會老去。一些白喜事的禁忌,年輕人一定要知道!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都不關心農村的白喜事需要注意些什麼了!
  •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古代民間上墳祭掃、燒紙,初喪時多以七數為期,逢七必祭,以七七為終局。以後逢忌日必祭掃,每年一次,民間不同地域有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的講究。今天,此種習俗在我國少數地區依然保存,但大多數地區分成兩種統一祭掃,一是上新墳,時間一般在春分節前完成,二是上老墳與祖墳,在清明節期間完成。兩者均是每年一次。
  • 農村老人常說筷子七寸六分,有很多的含義和禁忌,是什麼呢
    農村老人常說筷子七寸六分,有很多的含義和禁忌?筷子有什麼含義和禁忌呢?筷子是我們特有產物,決計不像前幾天某義大利視頻所描述的那樣,別小看普普通通的筷子,其實筷子的含義是有很多很多的,這也是我們特有的文化底蘊所造成的。
  • 清明節祭祀禁忌有哪些?16條必知的清明節掃墓禁忌
    但是很多年輕人不太知道這掃墓的一些規矩,今天小編告訴大家這掃墓的16條禁忌。  1、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裡,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幾點最好
    明天,清明小長假即將開啟,祭掃、踏青、探親、旅遊……今年清明假期,有哪些假日信息需要提前掌握?小長假開始,外出踏青旅遊的民眾,需要做哪些出行攻略?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呢?掃墓時間什麼時候最好?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
  • 在農村,上墳「添土」要注意這幾條禁忌!
    掃墓的季節即將來臨,不管你身在何處,總會為了先人前往墓地祭拜,以解思念之情,除了滿懷虔誠之心外,上墳時,不少人往往會在墳墓上增添一些新土,意思是為祖先修補房屋,以防墳頭土薄,影響祖業根基。那麼上墳培土時又有哪些禁忌我們要知道呢?
  • 清明上墳有講究沒得?該上午去好,還是下午去好點呢?
    問:清明上墳該上午去,還是整天都可去?又不是大年初一拜年,所以整天都可以。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了解農村那些奇聞趣事。一、清明上墳時間不固定清明上墳不只是去墳頭燒點香蠟燒紙再磕個頭,一般還要除草、壘土、修葺,將墳墓修繕一番,因此比較耗費時間。與其他節日相對固定在某一天不同,清明上墳沒有固定的日子,並不是非得在清明節當天去,且清明節當天不一定就特別適宜祭祀,黃曆上很有可能提示忌祭祀、動土、修葺。
  • 結婚回門有哪些講究 結婚回門禁忌新人不可不知
    結婚回門有哪些講究 結婚回門禁忌新人不可不知時間:2018-10-31 18:14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結婚回門有哪些講究 結婚回門禁忌新人不可不知 結婚回門有哪些講究?除了結婚當天有很多習俗以外,回門當天也是有很多講究的。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在農村有哪些禁忌?
    今年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了,可以說過完了這一天,年就算是過完了,小孩子要開學了,而年輕人再不出去打工的話就會被人說懶了。當然正月十五還是有很多的習俗的,可不要犯了一些禁忌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在農村有哪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