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墳有何講究?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什麼意思?

2020-12-18 南宮尋歡

經過了立春的蓄勢、雨水的滋潤、驚蟄的鼓舞、春分的溫暖,此時天氣清朗,四野明淨,我們稱之為「清明」。

「春雨驚春清谷天」,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來臨。

清明時節,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意盎然,大自然盡情展露著它的勃勃生機。

在我們很多人看來,清明節不過就是三天小長假,是用來祭拜先人,為他們上墳的。

其實大家並不知道,清明節的意義遠遠不只如此,過清明節有很多講究。即使拿大家都知道的上墳祭祀來說,在民間有很多禁忌和說法。

在我的家鄉,小時候就常聽老人說:「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由於當時年紀小,一直沒搞懂這句話的意思,現在隨著年歲的增長,也算對這些話有了全新的認識。

要了解這句話,我們先得了解清明節的背景。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清明節是眾多節假日中唯一兼具節氣與節日的,它不僅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且它還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一些紀念意義。

說到清明節,我們必須先了解下「寒食節」,因為現在我們過的清明節實際是古清明節與寒食節的合體。

寒食節的由來讓人唏噓不已,話說春秋時,晉公子重耳遭受迫害,流亡他國,名臣介子推極力輔佐。饑寒交迫之時,介子推不惜「割肉奉君」。重耳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國登上王位,成了威震春秋的晉文公。

晉文公大賞功臣,但介子推不求名利,帶著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心生不爽,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晉文公做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策——放火燒山。

介子推心如死灰,堅決不肯出山,最終葬身於茫茫火海之中。

事已至此,晉文公後悔不已,為了感念忠臣之志,晉文公將介子推厚葬於綿山,並將綿山更名為介山,修祠立廟。

這些還不夠,由於介子推因火而死,晉文公萬分心痛的下令,在介子推罹難的這一天,全國禁止煙火,以寄哀思。

這一天不能生煙點火,那麼人們就只能吃隔夜的冷飯了,所以那一天就被稱為寒食節,或禁菸節、禁火節。

由於寒食節與24節氣中的清明節時間差不多,後來在歷朝歷代的不斷發展中,兩個節日就合二為一,被賦予了相同的意義。

直至今日,我們大家都說清明節,而沒人說寒食節,就是因為它們意義等同了。

然而,讓人疑惑的是,寒食節與清明節其實並不是一天。

清朝初年,湯若望對農曆曆法進行了改革,改革前,清明節比寒食節晚兩天。湯氏改革後,清明節比寒食節早了一天。

現代二十四節氣沿襲了湯氏的定法,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天。例如,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那麼寒食節就是4月3日了。

了解了清明節與寒食節的關係後,我們就能很容易的理解「清明上墳,前三後四」的意思了。

有很多人說「清明節前三天和清明節後四天為祭祖時間」。其實他們的說法不對,這個前三後四應該是以寒食節為參照節點,因為寒食節禁止煙火,當然不適合上墳燒香了。

以寒食節為參照,古人認為「清明時節」一共有八天,大唐詩人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中的清明時節,指的就是這八天。

清明時節這八天中,除了寒食節當天不適宜動火燒紙上香外,寒食節的前面三天和後面四天都是最佳的上墳時間。

說了這麼多,「左五右六」就更好理解了。左五右六指的是上墳出門的時辰,意思是不要早於早晨五點,不要晚於早晨六點。

早晨五六點鐘,正是卯時,卯時正是古代官署開始辦公的時間,故又稱點卯。古人很重視祭祀,跟上班一樣準時嚴肅。

卯時又被稱呼為破曉和日出,此時正值朝暝冉冉東升,陽氣開始轉盛,四野空曠安靜,適宜祭祀。

現代人沒有古人的拘謹,大家認為只要在下午三點之前上墳祭拜都沒有問題。就像一句笑話說的,上班只要趕到下班之前到達,就不屬於曠工。

也是,下午三點日落西山之前,先人們還都沒下班,是可以收到祭祀品的。

清明節是一個矛盾的節日,它將慎終追遠的哀思情懷與踏青賞春的歡快氣氛巧妙融合。

清明節所代表的是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是千年如一的。

清明,是要讓我們「清生命之相,明生命真理」。

人總要離開,各有歸處。

活著的人還要繼續生活,不必過於悲傷。所以到了清明,我們便用來懷念、祭奠。

懷念在我們人生中曾經相伴的靈魂,懷念難以割捨的情感,懷念那些無法挽留的過往。

生者尋根,葉落歸根。有人煙處,必有血脈傳承。清明節何嘗又不是我們中國的感恩節呢!

清明將至,希望大家都能文明祭祀,親近自然的同時,更要愛護自然,避免不必要的煙火,倡導「雲」祭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心誠則靈。

相關焦點

  •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農村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關山聽風「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清明節在歷史發展演變過程中,產生祭祖掃墓風俗和時間不一致產生的,是一種給人們劃定大概時間範圍的說法,實際上是民間因春耕生產忙碌,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及時上墳,在祭祖掃墓時間上一種寬容的說法。
  • 清明上墳有何講究?俗語:「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古人經驗之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說的是人們上墳時悲傷的心情。在過去上墳是有很多講究的,古人們也總結了相關的俗語,比如「前三後四」,意思是清明的前三天或者後四天是祭祀的好時候。直到現在,有很多地方還保留著這種傳統,清明這一天是不上墳的。
  • 農村清明掃墓講究「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這個農俗真有點難懂
    這個和農村清明掃墓上墳的一個習俗有關,不過這個習俗的本身意思卻很少有人知道,下面就來和大家說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習俗吧!但因為清明前面兩天是寒食和半寒食不宜上墳,故而最佳時間就是清明前面第三天或清明當天,這就是「前三」的意思。
  • 清明掃墓「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迷信嗎?專家:不聽會吃虧
    事實上,清明節還有著更為深遠歷史的意義,且上墳祭祀也有著諸多的規矩和說法,不容人們忽視。比如民間一直流傳的關於清明掃墓的俗語「前三後四,左五右六」。但這句話是否是迷信呢?具體指的啥?現在還在用嗎?對此專家表示:不聽會吃虧。
  • 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在我國悠久的傳統歷史文化中,祭拜祖先,盡到孝道,逢年過節上墳給逝去的親人掃墓燒紙,上香獻花,雖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是都會去做的事情。那麼,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又有何講究呢?
  • 清明節為什麼要在路口燒紙,這些民間習俗到底有哪些禁忌和講究?
    清明燒紙的講究清明掃墓、燒紙錢必不可少,習俗講究也有很多。很多人認為清明這一天上墳是最好的,但是依照老祖宗的講究和習俗,卻並非如此。有一句俗語說的是:「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所謂的「前三後四」,意思是說,清明上墳最好選在清明節的前三天,或者後四天。之所以選擇前三天,主要很多人認為前三天陰間路上不擁擠,去世的親人能夠很快收到冥幣,路上行走安全便捷。
  • 農村老人常說,清明上墳有講究,3條禁忌不可碰,你知道哪些?
    此外,清明節也是一個與農業生產有重大意義的節日,千百年來的發展歷史長河,清明節兼具許許多多自然與人文豐富內涵。其中在民間清明節上墳的風俗也是源遠流長,幾乎也是在各地區都共有的一傳統風俗。正如俗語所言:「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不過在一些傳統風俗方面的講究卻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
  • 為什麼我們常說「男左女右」,男左女右到底是什麼意思?長見識了
    「男左女右」這個詞大家一定都聽過,看似非常普通,但有沒有人認真地考慮過這個詞到底是怎麼來的?人們為什麼就會莫名的認同它,它最早出現在哪裡呢?看來其中細節還是需要仔細推敲一番啊!小編經過整理之後發現,它的原因其實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哲學方面其實這與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家密不可分,天地有日月,人間分陰陽,古代哲學家們認為貫穿世間的事物莫不分為陰陽兩面,大,上,強,左居為陽,小,下,弱,右分為陰。大地上的山河相間,花鳥環繞都被陰陽所包括。
  • 冬至上墳祭祖的由來是什麼 冬至掃墓的講究與禁忌
    冬至上墳祭祖的由來是什麼  據《周禮春官·神仕》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看來,從周代起就有冬至祭祀活動。漢代的《四民月令》記載,冬至之日要用黍糕做供品,祭祀神靈和祖宗,大家一起進酒餚,還要向師長和老人祝福,習俗與大年初一相同。
  • 傳統文化中修墳立碑有什麼講究?
    傳統文化中修墳立碑有什麼講究?我是大夫覺成,歡迎點讚、收藏、關注、評論、轉發。01修墳有什麼講究?一、什麼時候需要修墳?發現墳墓有凹陷、缺損、開裂等等,就要馬上修好。否則,一是影響後人運勢,二是對祖先不敬。如果是清明前後去上墳時,發現墳墓出現了應該修繕的情況,要馬上修繕。不必等到回去再擇吉日,可以立即修繕。
  • 『清明祭祖必看』上墳的最佳時間是幾點?有哪些禁忌和要求?
    因為鬼不走幹道,所以清明時節多為陰霾天氣,因此也就有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之千古名句。清明節什麼時間上墳最好,因各地風俗不同而大同小異,有 「前三後四」,即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有的地區「前七後八」,還有前十天後十天都可以,按當地習俗就好。
  • 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何意?祭祖時宜有講究
    傳統中華兒女對長輩更是敬愛有加,認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更帶有對老人長壽吉祥的期盼,而老人百年壽終正寢後,子孫所操辦下葬儀式,再至每逢年過節祭拜,更是讓這種「孝道」體現到了極致,可謂是民族文化傳承至今重要體現之一。而為了尊重傳統文化,人們對於祭拜時令,極為看重,正如這句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所說的,那麼這句祭祖時宜與你們祭祖時間有所不同嗎?且聽我一一道來。
  • 在瀋陽上墳祭祀時燒香幾根有何講究嗎?
    大部分瀋陽市民上墳祭祀時一定得燒香,且燒香更是一件不能忽略的重要事情,若是燒香不當,很可能會引起祖先的不安,嚴重就會影響著家族的運勢,可見對於燒香的講究,我們是要認真對待的,而燒香除了講究正確的方法以外,也需要講究燒香的數量,燒香究竟燒多少根合適呢,相信這也是很多瀋陽市民的疑問,下面瀋陽陵園網小編為您解答
  • 上墳擺供五樣都是什麼,香燭/點心/水果/肉食/酒水
    鬼系公眾號:走進靈異(zoujinly)   我們知道了給去世之人上墳應該什麼時間去,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給先人上墳擺供五樣都是什麼,這些供品都是有講究的,千萬不要因為帶錯了而鬧出笑話。畢竟上墳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可不是來搞笑的。
  • 清明上墳有講究沒得?該上午去好,還是下午去好點呢?
    雖然清明節還未到,但現在已然進入清明時節,清明草長得茂盛,櫻桃也成熟了,除了踏青挖野菜的,山間田野不時能見到上墳的人。清明節上墳該上午去,還是整天都可以去呢?一、清明上墳時間不固定清明上墳不只是去墳頭燒點香蠟燒紙再磕個頭,一般還要除草、壘土、修葺,將墳墓修繕一番,因此比較耗費時間。與其他節日相對固定在某一天不同,清明上墳沒有固定的日子,並不是非得在清明節當天去,且清明節當天不一定就特別適宜祭祀,黃曆上很有可能提示忌祭祀、動土、修葺。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大家都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能有這個稱呼,其不僅僅是因為歷史悠久,還與古人留下的文化禮儀等等,都有有所關聯。比如我國劉徹已久的餐桌禮儀了,這個就有很大的講究,而古人就用一句話來表述了一些餐桌禮儀。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幾點最好
    明天,清明小長假即將開啟,祭掃、踏青、探親、旅遊……今年清明假期,有哪些假日信息需要提前掌握?小長假開始,外出踏青旅遊的民眾,需要做哪些出行攻略?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呢?掃墓時間什麼時候最好?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
  • 老司機常說的「超車看左會車看右」到底是什麼意思
    超車看左,是有一定道理的,不是說看你左側有什麼障礙物,而是提醒你要注意觀察左側後視鏡。你想要超前車,可是你速度被前車壓下來,你可能也是被超車對象,所以在變道前,除了觀察前方路況以外,還要注意留意後方車輛,人家正準備超你呢,後面速度很快,你不注意觀察,盲目變道,引發事故,基本上就是全責。
  • 鬼節上墳有什麼講究 這些禁忌大家要牢記於心
    鬼節是我國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今天是2018年鬼節,在這一天一定會有很多地方舉行祭祀活動,也就是上墳,但是上墳這件事情是有很多講究的,這一點大家要記清楚。   在每年的七月十五還有一個鬼節,這一天的時候整個家族都要集中在一起去上墳,不能私自去上墳,因為有的地方講究一個月只能上一次墳的說法,所以都是把人集中起來上墳。   這樣也是一種大家相聚的方法,這時候去上墳一般都是給逝去的親人換秋天的衣服呢,燒一些紙錢冥幣,還要燒幾件用紙做的衣服,告訴逝去的親人,秋天來了,該換衣服了。
  • 冬至上墳,墓碑上的「故、先、顯、考、妣」,到底是什麼意思?
    大部分老百姓在冬至日的前後這段時間內,都有上墳祭祖的風俗習慣。一、墓碑有講究,但咱不明白那麼上了這麼多次墳,掃了這麼多次墓,每次都能看到墓園裡各種墓碑林立,上面的刻的內容有些大家一看就明白比如時間、姓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