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處漏風的大客車到安逸舒適的空調車、從坑坑窪窪的黃土路到寬敞平整的高速路、從秩序混亂的乘車小站到井然有條的候車大廳……
改革開放40年間,自貢市道路客運交通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這些變化體驗最深的,莫過於奮戰在一線的客車司機們。鄭子良和劉平洪這兩名普通的客車司機,就親歷了自貢市客運行業的發展與變遷,也見證了道路運輸的巨大變化。
47歲的鄭子良是四川省汽運自貢集團翔宇分公司的一名客運司機。從1988年鄭子良手握方向盤的第一天起,到現在已有30年。鄭師傅在路上奉獻了寶貴的青春,也在路上見證了自貢道路交通的巨變。
「改革前和改革後的變化是很大的,我小時候出行是最簡單的交通工具,就是騎自行車,甚至是走路,而且路面坑坑窪窪,幾乎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那個時候的公交車是帶氣囊的,而且數量很少。改革開放過後,公路平整又寬闊,新車到處見到,不像原來拖著架架車到處跑。」鄭子良回憶道。
5年前,鄭子良開始跑自貢至攀枝花客運班線,以前車程需要15小時甚至更多,現在公路修好以後,只需10小時左右。「以前,攀枝花那邊的路彎多坡大,好多路面都是泥巴和小石子,坑坑窪窪地遇到落雨落雪根本無法行駛。而現在,路面全部黑化鋪上瀝青,車子也是換成了新的『大高三』,坐起來就舒適多了。」在鄭子良看來,交通的發展不僅是時間和空間距離的縮短,更是由交通變革帶給大家更好更便捷的出行體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民對出行需求也不斷在提高,而交通高速發展也讓大家的出行越來越便捷。劉平洪是翔宇分公司自貢至南充客運班線的客運司機,已有28年駕齡的他告訴筆者,以前自貢到南充在未建成高速路之前,正常行駛需要8到9個小時,兩天才能往返一趟。高速路建成後,運行時間單程縮短到3個小時,實現了當天往返。
「以前全是碎石路,尤其是安嶽那段,遇上趕場的時候,路面上全是擺攤設點的,路上行人亂竄,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壓力。現在全線高速,我們也換了新的客車,乘客出行的安全感和舒適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劉平洪說,「隨著車型變化,車輛類型等級從以前的山花、依維柯等中小型車輛到尼奧普蘭、宇通等大型高級大巴,車輛乘坐舒適度、信息化服務等實行了質的飛躍,車輛性能和安全行駛係數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如今,自貢「市域半小時、川南1小時、成渝2小時」的交通圈基本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對於每一個出行者來說,「說走就走,路不再長」已成為現實。
■ 採寫/鄧 莉
供圖/戴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