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1 11:26 |浙江新聞客戶端 |特約記者 管陶
編者按:40年激情澎湃,40年日新月異。讓我們看看下面這些瑞安新、老照片的對比,來讀一讀改革開放40年來羅陽大地的華麗蛻變。
1.小城大蝶變
1984年瑞安老城區
2018年瑞安老城區
歷史無聲,歲月有痕。80年代前期,城區西起西門街、南至飛雲江、北至瑞湖路、東至小東門,面積約3平方公裡,是一個「路不平、水不清、燈不明、樓房破舊」的舊城鎮。忽如一夜春風來。改革開放為城市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瑞安的城市建設由此進入了大發展時期。全市建成區面積從改革開放前的2.6平方公裡到去年底的89.97平方公裡,城市的面積以令人吃驚的幾何數增長著。
2.外灘美如畫
1986年外灘
2018年外灘
上世紀80年代,飛雲江北岸城區段仍為灘涂。1996年,瑞安市啟動集防洪、道路、休閒、住宅為一體的濱江大道建設。當年9月29日,瑞安城關防洪工程——濱江大道一期工程奠基。因模仿上海外灘景觀建設,1998年12月建成後,便被瑞安人自豪地稱為「外灘」。
後來,濱江大道二期、三期相繼於2004年、2013年建成。如今,長堤、綠化帶、公園及美輪美奐的建築群所構成的生態人文環境,使美麗的外灘成為瑞安的地標,引人矚目。
3.萬松路訴繁華
一條路見證城市變遷,一條路開啟一城繁華。萬松路,就是這樣一條路。
1987年萬松路
萬松路1985年動工興建,1986年竣工,西起市人民醫院大門口,東至商城大道的華僑商店(現花園大酒店),全長722米、寬36米。在道路建設的同時,銀行、郵電、保險等單位都在萬松路邊圈了地塊,陸續建起一批漂亮大樓,「金融街」由此崛起,現代化城市氣息漸漸濃鬱。上世紀90年代,萬松路向西向東分別延伸;本世紀初,萬松東路又將觸角伸向了莘陽大道,至此,它在安陽境內全線貫通。
2018年萬松東路 記者 莊穎昶 攝
去年,萬松東路進行提升改造,於今年2月1日工程完工驗收,露出了迷人的新面貌。萬松路還在不斷發展延伸,萬松東路延伸一期完工通車後,濱海大道以東直通東海的萬松東路延伸二期工程動工建設。這條路,貫通安陽新區,串聯起主城區與濱海新區,不僅延續了瑞城發展的輝煌歷史,也見證了瑞安人建設瑞安、繁榮瑞安、美化瑞安的時代足跡。
4.飛雲渡話滄桑
上世紀80年代初飛雲渡
1985年遠眺渡口
飛雲江大橋建成之前,飛雲江只有「渡」。1978年,第一艘400客位的鋼製渡輪上江。至1985年,飛雲渡3艘客輪對開,每5分鐘1班,日渡旅客3至4萬人,比上世紀50年代增長30倍。渡口前時常排起待渡的長龍,渡口附近也熱鬧異常,賣香菸的、開小吃店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是名副其實的商業中心。
現在的飛雲渡
現在的飛雲渡
隨著時代的變遷,飛雲車渡隨著1989年飛雲江大橋建成通車,退出歷史舞臺。2012年,瑞安市新建飛雲江客運碼頭及其站房,碼頭面貌煥然一新。飛雲渡已不復往日繁榮,但每日發船的汽笛聲照常響起,迎來送往一批批過江的人們。
5.東門大變身
上世紀80年代,瑞安東門是瑞安城鄉結合部的咽喉,交通擁擠,雜亂無章。現在的東門,交通秩序井然,高樓林立,成為亮麗的舊城區新大門。
現在的東門
6.忠義街新地標
公園路曾叫「忠義街」「楊衙街」,在古代是達官顯貴的官邸府衙建造之處,是城市文脈、歷史記憶、文保單位等文化聚集地,有玉海樓、利濟醫學堂、心蘭書社等各級文保單位和李維樾故居等10多座優秀民居。
上世紀90年代的公園路
在忠義街上,部分民居是後來建造的,風格各異,又由於年久失修,一些帶有歷史特點的建築也出現了嚴重損壞,原本光鮮亮麗的公園路看起來有點像危舊房集聚地,主路面坑坑窪窪,一抬頭就是蜘蛛網般的電線,居住環境差。
現在的忠義街(公園路)
現在的忠義街(公園路)
2017年,瑞安市啟動忠義街(公園路)改造,定位為傳統與創新發展的「創意文化街區」,打造成為一條綜合功能街區。目前,忠義街(公園路)歷史文化街區整體面貌已經呈現,一排晚清、民國多元風格的歷史建築,改頭換面後更顯韻味的百年老店鋪,尤其是入夜後,在燈光點綴下的街景、仿古的建築呈現出它獨有的魅力,成為瑞安網紅打卡新地標!
7.水產市場人氣旺
1986年南門水產市場
現在的瑞安水產城
上世紀80年代,南門水產市場,雖簡陋,但人氣很旺。
後來,瑞安市新建了瑞安水產城,位於濱江大道,緊靠東山漁業碼頭,於2001年5月投入營業。瑞安水產城經營水產幹製品、鮮活品、冷凍品、醃製品、風味品等五大類270多個品種,生意興隆,是浙南閩北最大的鮮、幹水產品市場。
8.飛雲江大橋「穿新裝」
飛雲江大橋是飛雲江上的第一座大橋,瑞安市的標誌性建築。1986年3月15日,飛雲江大橋動工。全橋長1721米,寬13米,共37孔,其中5個主孔跨徑均62米,其跨徑為當時全國乃至亞洲同類橋梁之首,主孔設計高程17米。
1989年飛雲江大橋建成通車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1989年1月6日,飛雲江大橋建成通車,成為連接浙南閩北的交通要道,結束了「跑遍天下路,最怕飛雲渡」的歷史。
現在的飛雲江大橋「姐妹橋」
隨著日車流量的增加,大橋不堪重負,破損嚴重。飛雲江大橋改建工程2009年啟動,包括新橋建設和老橋改建,於2012年5月29日完工投入使用。從此,來回六車道的飛雲江大橋「姐妹橋」大大緩解飛雲江兩岸交通擁堵現狀。今年,瑞安市對飛雲江大橋進行塗裝和亮化,將其打造成「飛雲金橋」。
9.汽車站大變臉
上世紀70年代在瑞安老東門的汽車站
上世紀九十年代瑞安東門汽車站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老東門的汽車站,九十年代搬遷至東門汽車站。
現在位於瑞祥新區的瑞安市客運中心站
現在的瑞祥新區客運中心站,於2015年12月30日啟用,總用地面積5.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83萬平方米,站場按交通運輸部一級客運站標準建設,累計投資4.7億元,是瑞安市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功能最完善的汽車客運集散中心,是浙南閩北重要的交通樞紐。
10.瑞祥新區換新顏
多年前,這塊土地上,沒有其他,只有一片片田野和零星的農房。2003年,瑞安市啟動瑞祥新區開發建設。2010年,瑞祥新區開始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2006年前後的瑞祥新區
現在的瑞祥新區
如今,瑞祥公園、瑞祥實驗學校、人民醫院瑞祥院區等配套紛紛建成投入使用,一大批住宅和商業項目入駐瑞祥,一座現代化城市新區呈現在世人面前。
1545362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