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琉球王國,有一個美麗的小島

2021-02-16 旅日匠人

這裡,曾是一個古老的海島王國,與日本本土,有著截然不同的獨特文化。她被稱為「萬國津梁」,意為一萬個國家的橋梁,是東太平洋的交通樞紐。她就是琉球群島,現在的衝繩。

4年前,去過一次衝繩本島。本次,筆者來到了更南端的石垣島。她是八重山群島的中心島嶼,位於衝繩本島以南410公裡處,是衝繩南部群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教育中心。

歷史上的石垣島,隸屬於琉球王國。而琉球王國,曾是中國明、清兩朝的藩屬國。1609年,日本薩摩藩率兵侵入琉球,迫使琉球向日本進貢。琉球王國形成「兩屬」狀態。明治時期,日本國力日漸強盛,加大了對琉球各島的控制力度。後來索性削藩,將琉球王國改為「衝繩縣」,琉球王國滅亡。

石垣島,自然風光秀美。全島人口4.9萬,總面積為222平方公裡,相當於十分之一個深圳市。俯瞰全島,宛若一個菸斗狀,且南盛北稀。島南沿海為繁華的商業街,通商港口。而島北則人煙稀少,以自然風光聞名。從日本本島有直飛航班,也可在那霸(衝繩本島)機場轉機。

石垣牛

石垣島溫暖溼潤、草場廣闊、水土肥美的地理環境,為畜牧業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養殖的食用牛:石垣牛,與神戶牛、松阪牛齊名。

上世紀七十年代,石垣牛在大阪,名古屋的肉市上逐步打開了銷路。由於上等石垣牛肥而不膩,作為烤肉食材,入口即化,知名度越來越高。到了80年代末,石垣牛成了代表石垣島特色的著名品牌。石垣牛,是純種黑毛的去勢牛或者雌牛。牛在出生後24-40個月之間會被屠宰出貨。而島南商業街上,大大小小的石垣牛烤肉店成了島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八重山蕎麥麵

石垣島上有一座山,名叫八重山。當地的蕎麥麵因此得名。八重山蕎麥麵,與日本本島的蕎麥麵,在食譜體系上並不相像,它更像中餐裡的蘭州拉麵。肉湯配粗面,可放牛肉、豬肉、蔬菜,在當地也是一個必點的美食。

川平灣

在石垣島中部,有一個叫做川平灣的地方。那裡的海沙柔細白淨,海水蔚藍。是拍婚紗照和情侶照的好地方。

琉球觀音崎燈臺

位於石垣島西南角,一個叫做冨崎海岸的燈塔。作小詩一首,來表達一下當時的意境:

燈塔下、垂釣者;晚霞中,相愛人。

(這裡是情侶相依看日落的絕佳地點)

實拍石垣島冨崎海岸晚霞美景

潛水

石垣島向南的附近海域,是絕佳的潛水區域,海底美景盡收眼底。

石垣島周邊有幾個小島已對遊客開放。其中,個人覺得較有特色的島嶼有:西表島、由布島、竹富島等。

小島上的「名車」:水牛

這些島嶼上,還有一種水牛,它們不是餐桌上的美食,而是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由布島「渡海」水牛,以及竹富島「巴士」水牛了。

石垣島附近有一個西表島。在西表島旁邊,還有一個袖珍小島,名叫由布島。它距離西表島只有400多米,是被入海河的淤泥衝刷堆積而成的小島。兩島之間,只隔著一灣剛沒過腳脖子的淺海。每天,水牛都拉著載滿遊客的牛車,穿行於兩島之間。水牛車夫,會介紹每頭水牛的姓名、性別、年齡,甚至他們的性格脾氣。

牛車行至淺海中央,車夫們會拿出三味線,一邊彈著琴,駕著車,一邊唱著古老的民謠。

實拍由布島水牛過海

車夫告訴我們,這些水牛「猴精猴精」的。拉車久了,水牛們掌握了不少偷懶妙招。它們懂得控制渡海速度,調整每天渡海的總次數,從而減少拉客量。比如中午拉車時,水牛們會加快步伐渡海,早一點到對岸休息吃午飯;而接近傍晚收工前,水牛們又會特意放慢腳步,耗完最後一點時間,以避免多加一組客人上車。遊客們也被水牛們憨憨的小聰明逗樂了。

而在竹富島,「巴士」水牛撐起了整個島嶼的旅遊業。島上只有兩種交通工具,一種是把人送到村口的旅遊大巴,另一種就是帶領遊客參觀村落的「巴士」水牛。

在海島上,水牛是極其珍貴的資源。一頭水牛,既是農民耕地的好幫手,也是載重運輸的交通工具。等牛老了,牛肉還可以供島民們享用。因此在當地,擁有一頭水牛,就好比都市人擁有一輛名車。

實拍竹富島的「巴士」水牛與民謠趕車人

西表島的熱帶雨林

西表島有一個保存完好的熱帶、亞熱帶雨林。乘船、或者皮筏艇,沿著入海河道逆流而上,可深入西表島雨林,體驗海洋森林的神秘。

石垣島,是靜靜品味美景和美食,邂逅人間天堂的地方。無法用更多的語言,來形容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震撼。這種意境,如此首小詩,長存心間:燈塔下、垂釣者;晚霞中,相愛人。

今日旅日匠人原創書法欣賞

相關焦點

  • 曾經的琉球王國,雖然毀於戰火但依然看的出來當年的雄偉!
    但衝繩還有一個不一樣的身份,被人慢慢的忘記了,就是曾經的琉球王國。我對琉球王國的印象,來自朝鮮的一本書《陰晴史》,這本書是他出事中國寫的。裡面說到了一個重要的點。1879年,琉球國被日本給吞併了。琉球國王派使臣來中國,想讓清政府幫他們復國,但是並沒有如願。金允植把這段歷史記錄了下來,自己國家處在風雨飄搖當中。
  • 日本衝繩歷史:曾經的琉球王國
    至朱元璋時期,將該地美名以:琉球。琉球處在中國與日本之間,是海上貿易的交通要道。根據《中山世譜》的記載,琉球除同中國有朝貢貿易之外,還與日本、朝鮮、安南,暹羅、佛大泥、巡達、三佛齊、爪哇、蘇門答臘、滿剌加、佔城、呂宋等南洋國家有貿易往來,獲得了巨額利潤。1430年,明宣宗正式賜姓琉球統治者「尚」姓,中山王名為尚思紹,開創了第一尚氏王朝,也使得琉球正式歸為明帝國的藩屬國。
  • 琉球王國有復國的可能嗎?
    琉球群島是中國東海與菲律賓海的天然分界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貿易發達,號稱「萬國津梁」。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群島上的山南、山北、中山三國先後成為中國明朝的藩屬國。1429年建立統一的國家琉球王國,並得到中國的冊封,是中國明、清兩代重要的海外藩屬國。日本從1609年開始入侵琉球王國。1693年,琉球北部的奄美群島被迫割讓給薩摩藩。
  • 昔日的琉球王國 今日的美麗島嶼
    衝繩,與浙江、福建隔海相望,它還有一個更為古老和久遠的身份——琉球王國。從15世紀開始,明清朝廷多次對琉球王進行冊封;依靠著中琉朝貢貿易優勢,琉球創造出輝煌的東亞大航海時代,成為亞洲重要的海洋貿易樞紐。而在日本人心中,衝繩更是一片與眾不同的淨土,它位於九州南方的島群,屬於熱帶海洋氣候。有別於日本本島,衝繩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飲食跟歷史,這裡的生活步調緩慢,讓人感到舒適放鬆。
  •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吞併琉球王國的?
    琉球,位於中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多公裡,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組成。琉球曾經建立的有琉球王國,是曾存在於琉球群島的封建政權名,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
  • 琉球王國消亡史
    衝繩群島如一條珍珠項鍊散落在西太平洋的浩渺煙波中,在這些美麗的島嶼上,曾經有過一個古老的國家——「琉球國」。 一、海中名邦 琉球位於中國臺灣東北部海域中,北接日本九州,總面積大約為3600平方公裡。因為地緣相近,古代琉球與中國和日本都有密切的聯繫。在語言和生活習俗方面,琉球與日本更接近,但在禮儀文化上,琉球又與中國關係深厚。
  • 到底是誰毀滅了琉球王國?
    但衝繩還有一個身份,卻被人淡忘,就是遠去的琉球王國。我對琉球王國的第一印象,來自近代朝鮮使臣金允植寫的《陰晴史》,這部書是他出使中國的記錄。裡面提到一個細節。1879年,琉球國被日本吞併後。琉球國王派使臣來中國,尋求大清政府幫其復國,而未能如願。幾位使臣有國難回,漂泊無路。
  • 琉球舊影,看被日本侵佔並改名為衝繩的琉球王國
    這是一組上色老照片,記錄了舊時琉球的社會面貌。如今的這裡屬於日本,並改名為衝繩。但是在歷史上,琉球並非日本固有領土,而是一個獨立國家——琉球王國。衝繩是日本搶奪後的稱呼,之前在這裡的國家叫琉球王國,琉球王國在明清時期一直為中國的藩屬國。
  • 琉球王國——衝繩
    ~ 衝繩島在日本九州與中國臺灣島之間,由大小 100 多個島嶼組成,位於日本列島的最南端。玉泉洞王國村玉泉洞王國村以日本三大鐘乳洞之一的玉泉洞為中心,擁有10個主題的主題公園。衝繩獨特的隆起的珊瑚礁,在30萬年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玉泉洞,全長5公裡,規模居日本第二。其中景觀最為美麗的前890米已對外公開。
  • 琉球王國(衝繩)歷史那點事
    1609年薩摩軍隊進攻並控制了琉球王國,為了繼續得到貿易利益,表面上仍然把琉球作為一個獨立國家,讓其和中國繼續進行貿易。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開始覷視琉球﹑朝鮮以至臺灣等鄰國和周邊地區。其他小島並未明確包含琉球群島,琉球群島暫時由美國代管。在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注:該條約從未被中國政府承認)中,規定日本雖擁有琉球的主權,但行政權歸屬美國。1972年(昭和47年)5月15日,美國將衝繩行政權單方面交還予日本,但美軍仍然駐守其在衝繩建立的軍事基地至今。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儒家文化在琉球的影響
    琉球與中國交往五百餘年,從一個貧窮落後、孤懸海外的彈丸小島變成了享有「萬國津梁」美譽的國家,無疑跟琉球王國不斷地認知中華文化,吸納中國文化的精華有著不可忽視的關係。毋庸置疑,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是非常優秀文化,能為琉球王國所吸納,必然對琉球國家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消失的國度——琉球王國(二)
    由於金丸稱王屬於篡位,琉球朝臣無法與明朝政府解釋,於是乾脆讓金丸冒充尚氏皇族,更名「尚園」,遣人前往明朝請求冊封。第二尚氏王朝建立。在第三任國王尚真時期,第二尚氏王朝基本上徵服了整個琉球群島,「三省三十六島」局面形成。不過即便如此,琉球王國仍舊是一個小國,而其北方近鄰日本卻在不斷地強大。
  • 曾經是琉球王國的都城遺址,如今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首裡城公園】首裡城是古琉球王國的都城遺址,是衝繩群島的重要古蹟,並於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的守禮門是衝繩的象徵,也是首裡城的著名景點。守禮門始建於1528年,屋頂的中間掛著一塊寫著:「守禮之邦」的匾額,這是「琉球是禮儀之邦」之意,以代表琉球王國精神,文明,以及風度。就是守禮門名字的由來。
  • 琉球學者:琉球王國的主權當屬於宗主國的中國
    今日說法,琉球王國的主權應該屬於中國鐵證如山作者:環保志願摘要:世界上有很多的英屬、法屬和葡屬等海外屬地,我們承認他們的主權分別屬於英國、法國和葡萄牙。一個主權國家所擁有的基本特徵是獨立自主地、不受任何外來幹涉地處理其內外事務,維護國家尊嚴和領土完整的權力。因此,主權國不從屬於任何國家,也不受任何國家操縱而獨立行使自己主權的國家。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附屬國是名義上獨立,實際上在政治、外交、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從屬並受制於宗主國的國家。
  • 慢節奏的琉球王國——衝繩
    整個首裡城座落在那霸市東部的小山丘上,自1429年開始的500年間,這座紅瓦白牆的中日融合式建築物,矗立於「琉球王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中樞位置,守候了百年,從而承襲這琉球王國獨特的「歷史情懷」。日幣的兩千日元上印有的「守禮門」,有著「位在上方的美麗大門」之意。
  • 衝繩 與古琉球王國「一期一會」(1)
    在「二戰」時期,首裡城飽受戰火摧毀,但至今,兩尊威武雄壯的石獅依舊守護在這座曾經的王室城堡大門外。實際上,在那霸甚至整個衝繩,這種被稱為「琉球獅子」的形象幾乎無處不在。它們端坐在每一座宅院、商場、賓館甚至停車場大門兩側的牆頭,一隻嘴巴大張,另一隻嘴巴緊閉——據說,有了它們,便可以把厄運吐出門外,把幸福留在家中。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琉球的儒家文化之根
    古代琉球王國是位於中國東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被譽為「萬國津梁」。其所在的琉球群島位於中國臺灣島與日本九州島之間,孤懸海外,與中國的福建地區隔海相望。隨著對琉球相關歷史資料的整理和研究發現,中、琉兩國的歷史淵源頗深。琉球早在明代以前就與中國有交往。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明太祖派遣行人楊載出使琉球,致送國書。
  • 琉球的歷史,琉球王國是如何被日本一步步吞併的
    據說最早統治琉球王國的是琉球神話中創造天地之阿摩美久神的後代天孫氏,天孫氏在統治了25世後,遭遇臣子叛亂,最後由浦添按司舜天統一全國,歷史稱之為舜天王。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之後,琉球開始進入三山時代。三山是指分別位於琉球大島的南部、中部和北部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國,其中以中山最強,山北最弱。
  • 琉球群島唱響,驅逐外來軍隊,恢復琉球王國
    琉球群島分布圖因此,如何公正報導琉球的歷史和琉球的現狀,擺在媒體人面前有兩種選擇,要麼端正品德當一名保持正確思想價值觀的記者,要麼做一個外來政府的傀儡記者。下面讓我們聽聽《八重山日報》總編是怎麼說琉球人琉球事的。
  • 《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琉球人的漢文遺產
    在一八七九年被日本明治政府以「廢藩置縣」名義吞併之前,位於今天日本南端衝繩群島的琉球,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王國。和朝鮮、越南一樣,在中國的明清兩代,琉球王國也是中國的屬國,定期遣使赴北京朝貢,並接受中國朝廷的冊封,其官方正式文字亦是當時在東亞地區具有共通語地位的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