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學者新發現植物「活化石」穗花杉,可追溯至1.6億年前

2020-12-13 環京津新聞網

新華社南京7月13日消息,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發現一類新的植物「活化石」:穗花杉。這類植物至少可以追溯至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且形態沒有明顯變化,對人類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主要參與者之一、中科院南古所博士董重介紹,所謂生物「活化石」,是指一些延續了上千萬年的古老生物。與它們同時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絕滅,只有它們獨自保留下來,並留存著過去原始的特性。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活化石」,都保留有很多珍貴的演化信息。

(a,b)中-晚侏羅世道虎溝生物群穗花杉化石; (c,d)現生穗花杉; (e,f) 中-晚侏羅世道虎溝生物群穗花杉化石重建圖

此次,研究團隊在我國內蒙古寧城道虎溝村的侏羅紀化石層中,發現了兩枚穗花杉化石。這兩枚化石約有1.6億年歷史,保存了遠古穗花杉枝、葉、芽、種子等重要結構。這些結構的樣貌與現代穗花杉幾乎完全一致。進一步的形態分析表明,化石裡的遠古穗花杉可以歸入現代穗花杉屬植物。這說明,現在的穗花杉是一類延續了至少1.6億年的古老植物。

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原題為《中美學者新發現一類植物「活化石」》)

相關焦點

  • 約有1.6億年歷史! 學者新發現一類植物"活化石"
    約有1.6億年歷史! 學者新發現一類植物"活化石" 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發現一類新的植物「活化石」:穗花杉。這類植物至少可以追溯至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且形態沒有明顯變化,對人類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約有1.6億年歷史!學者新發現一類植物「活化石」
    記者今日(7月1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發現一類新的植物「活化石」:穗花杉。這類植物至少可以追溯至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且形態沒有明顯變化,對人類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你見過穗花杉嗎?它竟是植物「活化石」
    ,穗花杉和銀杏一樣,是名副其實的植物「活化石」。化石上清楚保留了植物的枝、葉和種子,科研團隊研究發現,這些形態特徵和現生穗花杉非常相似。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董重告訴記者,他們對化石中帶種子的枝進行了宏觀和微觀的形態分析,確認可以把它歸到現在穗花杉屬裡,這就說明現在的穗花杉起源時間至少是中晚侏羅世,大概是1.6億年前,這一植物一直保留下來了,而且它的形態是沒有什麼變化的
  • 寧波首次發現3億年前泥盆紀的「活化石」植物
    林海倫 攝  最近,寧波市象山縣發現了植物中的「活化石」———松葉蕨,它開始出現於3億多年前的泥盆紀,比植物「活化石」銀杏更為古老,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最原始的陸生高等植物。  「松葉蕨冬季最低的生存溫度是8℃—10℃,寧波不在它的分布範圍之內,現在發現了它,的確很意外!」我市植物專家林海倫說。
  • 它,至今已有1.2億年歷史,和恐龍齊名,被譽為植物中的活化石
    它的名字叫瓦勒邁杉樹,於1994年在澳洲被發現,一經發現便在植物學界產生了極大的震撼。經過科學家的鑑定,這種樣子奇奇怪怪的樹狀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至今已有1.2億年的歷史。1994年,瓦勒邁杉樹現生植物群被發現,它的樹皮長得十分奇特,仿佛巧克力泡沫,樹葉仿佛蕨類植物,和樹幹一起呈螺旋狀生長,長度最高可長到125英尺高。在此之前,植物學家們一直認為這個物種已經滅絕,僅僅通過化石對其樣貌有所了解:根據化石顯示,該物種可追溯至9100萬年前,大約200萬年前,瓦勒邁杉樹銷聲匿跡。
  • 浙江象山發現心臟葉瓶爾小草 為數億年前活化石
    繼去年11月在象山海島首次發現3億年前的活化石松葉蕨後,昨天,寧波市著名植物專家林海倫在象山的牆頭鎮又發現另一種數億年前的活化石——心臟葉瓶爾小草。這種珍稀的小草,為浙江省首次發現。林海倫說,前不久,他穿越一片毛竹林時看到幾棵小草,每棵只有一片小小的葉子,還帶有細長的孢子穗,應該是十分古老的蕨類植物。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這棵1.6億歲的銀杏,樹木的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細胞幾乎一致。「這對研究銀杏植物的演化以及恢復侏羅紀時期的古環境,有著重要意義。」王永棟說。  近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 植物界的活化石,孑遺植物:水杉
    Cheng):裸子植物杉科。落葉喬木,小枝對生,下垂。葉線形,交互對生,假二列成羽狀複葉狀,長1-1.7釐米,下面兩側有4-8條氣孔線。雌雄同株。球果下垂,近球形,微具4稜,長1.8-2.5釐米,有長柄;種鱗木質,盾形,每種鱗具5~9種子,種子扁平,周圍具窄翅。
  • 四川文旅新發現 | 宜賓發現上萬株3億歲的植物!
    就連恐龍的誕生和滅絕都只是它們生命中的一小段插曲在最近的全省文旅資源普查中宜賓興文發現了一種木本蕨類植物——桫欏這種植物堪稱植物界的鼻祖它起源古老的冰川時代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億年很難想像,就是這樣一種青蔥美麗的植物卻已經歷經了上億年的滄桑。專家介紹,在約1.8億年前,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一樣,同屬「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草食性恐龍最喜歡的植物就是桫欏。
  • 6億年前的蟲子長什麼樣?南京古生物學家新發現
    6億年前的甕安生物群中,有一類胚胎狀化石表面上長有奇怪的螺旋狀線圈,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長期以來學界有各種假說,但均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牽頭的國際團隊,通過高解析度顯微CT和同步輻射顯微斷層成像技術,對這類化石的內部結構進行了研究,最終破解了其身世之謎。
  • 非洲沙漠裡的「活化石」植物,只有兩片葉子,卻可活上兩千年!
    百歲蘭這種植物相當罕見,估計親眼見過它的人不多。別看它貌似長有一堆葉子,實際上只有兩片葉子。而且就僅靠這兩片葉子,它們活過上千年時間,故又被稱為「千歲蘭」。世界上最珍貴的活化石植物,年齡可達2000歲!
  • 有些植物被稱為活化石,那麼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活化石定義是一般先發現化石再發現活體,或活體與確認的化石屬同一種且同時存在。關於植物活化石植物活化石,是指在在地球史上出現過,而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方已經絕跡,只有在某些狹小的地區保存下來的植物。例如銀杏、杜仲、金錢松、珙桐、紅豆杉等樹種。
  • 我縣發現「植物活化石」野生龍蝦花
    圖:野生龍蝦花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筆者在雙牌陽明山的萬和湖畔遊玩時,偶然在林中小路邊發現一叢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野生龍蝦花。  據悉,在一億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龍蝦花曾經在地球上蓬勃生長,但到第四紀大陸冰川時期,大部分地區的龍蝦花都滅絕了。因此一直被認為是我國張家界武陵源地區特有植物的龍蝦花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稱。今年7月,野生龍蝦花在張家界之外的郴州市桂東縣被首次發現。這次在陽明山發現的龍蝦花,為我國第三處、永州市第一次發現的野生龍蝦花。
  • 市值最高的十大孑遺珍貴植物
    ,這些植物的形狀和在化石中發現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遠古祖先的原始形狀。桫欏的莖直立,中空,似筆筒,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桫欏是古老蕨類植物,可製作成工藝品和中藥,還是一種很好的庭園觀賞樹木。
  •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綠藻:已有10億年歷史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美媒稱,在中國發現的有10億年歷史的綠藻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綠藻。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2月24日報導,由於發現了一種新的古代海藻,科學家或許距離確定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何時開始形成又近了一步。科學家們在英國《自然·生態學與進化》雜誌上描述了這種植物的化石。
  • 那些被稱為「活化石」的物種,真的停止進化了嗎?
    換句話說,這些活化石生物跟它們數千萬年前乃至上億年前的祖先們相比沒有什麼變化。一個典型案例就是鱟,鱟作為海洋中造型奇特的動物顯得與其他生物格格不入,它們的歷史已經有4.5億年了。今天的美洲鱟與1.4億年前生活在侏羅紀的達爾文鱟相比,在造型上幾乎沒有區別。它們是已經停止進化了嗎?這是不是意味著一個成功的物種誕生後甚至不需要太多改變,靠苟就能千秋萬代,走上物種巔峰?
  • 遼寧建昌出土1.6億年前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圖)
    遼寧建昌出土的1.6億年前最古老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中華侏羅獸近日獲英國《自然》雜誌認可哺乳動物的「老祖先」—中華侏羅獸化石發現:億年化石2009年在遼西「破土」8月25日,國際權威刊物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中美科學家關於真獸類哺乳動物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發現了迄今為止發現的哺乳動物最古老的「曾祖母」,並將其正式命名為「中華侏羅獸」。
  • 2020年1-6月家電行業中美出口貿易指數113.17
    為直觀反映中美經貿摩擦對輕工行業出口貿易的影響,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編制輕工業中美出口貿易指數。輕工業中美出口貿易指數以輕工業季度累計對美出口額為基礎數據,指數以100為臨界值,高於100表示貿易額高於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前(2017年)同期水平,低於100表示貿易額低於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前同期水平。根據中美貿易數據的可獲取性,輕工業中美貿易指數每季度發布一次。
  • 桫欏有「蕨類植物之王」「活化石」的稱號,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桫欏有「蕨類植物之王」「活化石」的稱號,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若你家鄉有這種植物,記得千萬不要破壞它,它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除了人類和動物外今天小吳為大家介紹一種珍稀的植物,這種植物叫做桫欏,它有「蕨類植物之王」「活化石」的稱號,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別名臺灣桫欏、蛇木、樹蕨,是一種蕨類植物,有「蕨類植物之王」美稱,桫欏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桫欏的莖直立,中空,似筆筒,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
  • 麗水發現新植物!和恐龍同時代 屬國家珍稀瀕危物種
    2018-06-22 10:44 | 指尖麗水粗齒桫欏近日,景寧林業局「景寧蕨類植物調查研究」課題組在景寧石印山公園和金仙寺後山發現桫欏科植物——粗齒桫欏新分布,這是麗水市範圍內的新記錄。桫欏科植物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是迄今發現的唯一木本蕨類植物。在約1.8億年前,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並稱「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恐龍滅絕,桫欏獨存,故桫欏又有「活化石」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