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兩年新增 3.1 萬家海外日料店,超過一半開在中國 | 好奇心小數據

2020-12-14 好奇心日報

日料在中國市場受歡迎已經很長時間了,上海 2006 年就有 2000 家日本餐廳。最近幾年中國內地市場依舊維持了較高的增速。

《日經新聞》引用日本農林水產省和外務省 2017 年的調研數據稱,2015-2017 年間,日本之外的地方一共新增了將近 3.1 萬間日本餐廳,其中超過一半是開在中國內地。

而且中國不單是開設日本餐廳增速最快的市場,也是保有量最大的地方。按照日本農林省的報告,目前中國的日本餐廳佔據了亞太區的 58% 的份額、佔全球的比例也達到 1/3。

日本農林水產省給出的「日本餐廳」概念相對寬泛,這與調研方式有關係。日本的海外外交機構通過電話號碼簿、餐館網站對日本餐館數量進行統計。這種調研方式對餐廳運營者、菜單上的菜品都沒有嚴格的要求,中國街頭常見的味千拉麵、各種賣豬扒飯的日料餐廳都算。

而中國餐飲白皮書統計的結果則是去年中國內地日本餐廳數量大約是 3.5 萬家。

上海、北京、深圳、杭州、成都等一二線城市是日本餐廳最聚集的地方。江戶前壽司創始人姜炳升 2016 年接受採訪時稱,2006 年他們在北京開設第一家門店時,北京的日本料理門店還相當少,十年後漲到了 1500 家。

他還提到上海的增速更驚人,從 2006 年的 2000 多間增長至 2016 年的近 7000 家。除了上海消費習慣因素,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上海一直是最多日本人居留的中國城市。根據日本外務省的數據,在上海的日本人曾經在 2012 年達到人數的高峰 5.7 萬人,2014 年還有 4.7 萬人。

在日本餐廳在中國快速擴張的同時,它們選址也開始從街邊轉移到了核心商場內。這暗示了單店利潤的提高,使店家能承擔更高昂的商鋪租金。一處北京購物中心招商負責人稱,日料的優勢在於,避免增加佔地面積的同時,抬高客單價。傳統中餐難以企及 300-500 元的客單價。

這一趨勢在今年更加明顯。更多計劃進入中國市場的拉麵館、迴轉壽司店、高端日料店選擇了人流量聚集的商場,包括上海興業太古匯、北京 apm 等。

上一次日餐廳大量進入中國市場還是 2004 年左右的事情。部分今天看來相當熟悉的日資品牌開始向海外市場擴張,包括朝日啤酒、Kikkoman 醬油,也包括連鎖餐飲門店。但一直到 2006 年為止,2 萬多家日本海外餐廳大部分都是壽司店,或者供應壽司的餐廳。

CoCo 壱番屋、Pepper Lunch、吉野家、民居食屋等連鎖餐廳也開始進入中國,它們首選城市依舊是北京、上海、深圳這幾個市場,然後再往二三線城市擴張。根據仲量聯行去年做的一份中國餐飲市場調研報告,吉野家經營業績在二線和四線城市依舊保持強勁增長。

有人把過去十多年時間內日本餐廳在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歸功於日本在文化旅遊內容方面的輸出,以及中國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這些可能為客單價較高的日本餐廳提供了擴張的動力。

華創證券在 2015 年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及,2012 年前後中國餐飲市場呈現兩級分化,中國餐飲市場逐漸轉化為以大眾餐飲為主的紡錘形結構,消費者口味的轉變使湘菜、川菜餐廳批量關店,取而代之的是素菜、粵菜、日料、西餐等餐廳。而後二者通常也是高端餐廳分類裡的常客。

2015-2017 年間,中國餐飲行業的增長基本上維持在 11% 的增長幅度,但人均消費水平在過去幾年有了新的變化,整體消費餐飲的價格在上升。中國人一年花在外出就餐上的消費超過 2852 元。

在大眾點評的上海熱門餐廳排行榜上,第一名就是人均消費 299 元的日料店,在首頁 15 家餐廳裡人均消費排第二,第一是人均 346 元的一家日式燒肉餐廳。

另外根據《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 2017)》顯示的數據,去年中國日本餐廳增速在餐飲品類中排名第四、高於粵菜。按收入計算,日料餐廳達到 1610 億元,排在粵菜、江浙滬菜系以及韓國料理前面。

但快速增長的日本餐廳可能也將面臨市場飽和的情況。大眾點評、美團的數據顯示,今年在日料店鋪數佔全國 1/10 的上海,一共關店超過 2200 家,降幅達到 27.5%。

製圖/馮秀霞

題圖來自:Pixabay

相關焦點

  • 日本餐廳在亞洲受歡迎,中國兩年新增日料店超七成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和外務省的調查顯示,2017年亞洲的日本餐廳數量達到約7萬家,比2015年增加了2.4萬家,增至2013年的2.5倍,佔到全球整體的約6成。  分地區看,中國內地是亞洲市場上日本餐廳數量增長最快的,從2015年的約2.3萬家增至2017年的4萬多家,增長超過7成。增長第二快的是中國臺灣,兩年內日本餐廳數量增長了69%。截至2017年韓國有約1萬家日本餐廳,增長了14%。  也有個別城市出現了日本餐廳數量減少的情況。
  • 蘋果在全球開了第 497 家店才開到臺北,為什麼這麼晚?好奇心小數據
    蘋果宣布以臺灣人喜愛坐在樹下聊天喝茶為設計主題的蘋果直營店,臺北蘋果店的標語寫成了「有閒來坐」。這是蘋果在全球開設的 497 家店,臺灣地區的第一家蘋果直營店。也是繼杜拜、新加坡之後,今年蘋果進入的第三個新地區。兩個月前,東南亞第一家蘋果直營店終於在新加坡最繁華的商業街烏節路開業。這聽起來不太對。
  • 中國移動開賣5G+系列咖啡;今年新增1.2萬家火鍋企業
    數據政策:海關總署:解除美國禽肉進口限制;商務部:上周豬肉批發價格下降1.9%;我國2019年新增超1.2萬家「火鍋」企業;阿里雙11吃貨大數據:廣東人消費近10億元。 行業動態 中國移動開賣5G+系列咖啡 據中證網消息,在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媒體溝通會上,中國移動咪咕公司副總經理顏忠偉介紹,將在11月14日重磅推出咪咕5G零售機器人,販賣咪咕咖啡5G+系列飲品,包括鴛鴦系列5G+4G咖啡、果酸系列5G+AICDE咖啡等
  • 美國現有 3.3 萬家咖啡店,生意不好做了 | 好奇心小數據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3.3 萬家可能是一個需要注意的數字。市場研究公司 Mintel 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 年美國市場的咖啡店數量接近 3.3 萬。作為精品咖啡火起來的主要陣地,過去兩年,紐約、舊金山、俄勒岡波特蘭等人口密集城市地區推動了咖啡館的大量湧現,如今美國市場的咖啡店數量比五年前增加了 16%。如此繁榮的景象並不完全是一件好事。
  • 和民退出中國內地 日料卻在逆勢增長
    這也是疫情發生以來,首家從中國內地撤退的日本企業。   3月1日,和民集團旗下品牌之一的 「饗和民」深圳萬象城店正式結束營業,這也標誌著和民正式全面退出中國內地市場。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和外務省2017年的調研數據稱,2015—2017年間,日本之外的地方一共新增了將近3.1萬間日本餐廳,其中超過一半在中國內地。據美團點評聯合餐飲老闆內參發布的《中國餐飲報告2019》指出,2018年,全國日料門店數達到近10萬家。   其中,一二線城市日料門店佔比達到64.9%。
  • 大數據告訴你:上海開一家高端日料店該如何選址
    當你想實踐自己夢想時估計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在何處開一家怎麼樣的餐館呢?為了回答這些問題點評研究院推出系列開店選址報告。跑了魔都超過12萬家餐館信息,篩選出了評分在80以上的高評價餐廳並對其進行詞頻分析後發現,「料理」一詞高居榜首,魔都人民對料理愛得深刻,於是第一期的開店選址報告我們決定從高端日本料理入手。
  • 日料小店在鬧市密集開出
    而最近兩年時間,街頭小巷譁啦啦冒出很多日料小店,面積不大,僅有十來張甚至五六張臺位,消費比較輕鬆隨意,完全可以一個人踱進去點份鰻魚飯或豚骨拉麵,喝上一瓶波子汽水,運氣好的話,還能碰上年輕的小老闆親自料理並陪你聊會兒天,就像熱劇《我的前半生》裡頭的醬子日料店一樣。
  • 象印銷售額縮水一半,沒中國遊客日本免稅店就不行了?好奇心小數據
    按照,銷售增長算是陷入了停滯期,主要是因為過去兩年可以依賴的免稅店渠道跌得厲害。2016 財年,公司來自免稅店的銷售額只有 19 億日元,幾乎比上一年的 36 億日元少了一半。更何況,隨著日本品牌意識到中國市場的潛力、開始將海外業務的重心往這裡轉移之後,很多東西即使不去日本,你現在也能在國內通過電商等其他渠道買得到了。比如,同樣是做燜燒罐和保溫杯,膳魔師從 1995 年就通過港日合資公司打入了中國市場,象印則要到 2003 年。
  • 1.2萬家日料店,上市公司虧損超3000萬,三文魚「沉冤得雪」後呢?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表示,目前不能肯定三文魚是否為新冠病毒感染源。也有多位專家分析,魚類作為低等生物,還未發生過魚類傳染人類病毒的情況。但是,這份"委屈"三文魚已經不得不"吞下"了。日料店一夜回到"解放前"除農貿市場,受打擊最直接的應該就是日料店了。據了解,受影響程度大小取決於餐廳是否主營三文魚及生食類產品。
  • 兩年關店1236家店,全球擁有4萬家店的賽百味究竟鬧哪樣
    2014年開始,賽百味走向大規模虧損;2015年,賽百味於美國本土開911家店,卻關閉877家;2016年,又關了359家店,遭遇歷史首次店鋪負增長。看著這些令人心驚的數據,參某不禁思考:這個以擴張速度聞名全球的快餐界巨頭,為何會在加盟之路上窘迫至此?
  • 遭遇疊加暴擊之後,日料店該怎麼活下去?
    根據日本駐華大使館的最新調查數據,日本料理店近些年來在中國的數量迅速增加,從2013年的1萬家左右增加到2019年的近6.5萬家。正當日料高歌猛進的時候,新冠疫情發生了,偏生冷食的日料當頭一棒,不少知名日料店直接宣布關門。6月12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
  • 海底撈底料業務上市 營收兩年漲16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頤海國際營收超50%來自海底撈的關聯交易,而海底撈近年來的快速擴張也帶給頤海國際整體營收的快速增長,兩年累計增長168%。實際上,海底撈已計劃擴張門店,計劃於4年內開超過300家店。截至今年上半年,其國內門店不到150家。
  • 10年開1萬家奶茶店 娃哈哈「趕晚集」還有攤位?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2日電(張燕徵)生產AD鈣奶的娃哈哈賣奶茶了! 6月1日,娃哈哈奶茶微信公眾號宣布,近日在福建晉安、廣東中山、廣西防城港三地新開了3家「娃哈哈」奶茶店,並披露深圳、東莞、江西南昌等8家門店即將開業。事實上,在剛過去的5月,娃哈哈已密集新開了9家線下茶飲門店。
  • 杭州瘋開日料店 從日本請來的師傅月薪高達3萬
    後來,他帶著老人給的秘方回到杭州開店,一時間火爆朋友圈,每到晚上8點,200碗限量的拉麵都能全部賣完。今年以來,杭州開出了好多日本料理店,光中山路上就有21家日料店,既有經營炸豬排、壽司、拉麵的專門店,也有人氣爆棚的居酒屋。大批日料店的興起引人側目,而業內人士則認為,目前跟風做日本料理的人太多,未來一兩年內日料店洗牌在所難免。
  • 西貝莜麵村要開10萬家店是天方夜譚嗎?
    回到標題,10萬家店意味著什麼?我看到一組數據,其中羅列了麥當勞、百勝和7-11的成立時間和門店數,最多的7-11全球有6萬家店(在這裡我不多講,大家自己去查詢)以此,質疑西貝能開10萬家店嗎?批評這就是一次完全是營銷行為。在這裡先問個問題,有沒有公司旗下超過10萬家餐飲店?
  • 一年新增2萬家依然扛不過「十店九虧」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1月29日,今年新增奶茶企業超過兩萬家,但吊銷、註銷的企業共3478家,同時,奶茶行業中經營異常企業數達到2.18萬家,業內盛傳十家奶茶店九家虧。奶茶店創業兩年,至今未收回成本甜甜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為了照顧家庭,她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回到重慶,不想放棄事業的她選擇了當奶茶店老闆娘。回憶起創業過程,甜甜說,雖然是開奶茶店,但不是都是「甜」的,也有一把辛酸淚。
  • 疫情衝擊下,2-3月我國紡織服裝新增企業同比減少50.9%
    【來源:美通社】北京2020年3月24日 /美通社/ -- 近期,疫情在海外許多國家蔓延,對全球紡織產業發展帶來影響。在逐漸成為疫情新「中心」的歐洲,各大奢侈品公司決定關閉多個工廠;與此同時,國內疫情雖然正在逐步得到控制,但根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儘管我國紡織服裝製造市場開市復工已經半個多月,但受疫情影響,2-3月企業新增量同比下滑50.9%,不少服裝線下店導購為緩解客流量減少的問題而轉向線上直播。
  • 受疫情拖累的三文魚背後 近年我國日料店猛增
    火熱的日料經濟日本農林水產省(MAFF)在2017年的統計顯示,當年在全球範圍內(除日本以外),日本餐飲店已超過10萬家,約為11.7萬家。與2015年統計時相比,增幅約為30%。同時,自2006年日本農林水產省開始統計以來,這一數字是原來的5倍。該統計每2年進行一次。
  • 天眼查大數據:今年前10月新增電商相關企業超133萬家 同比增70%
    崔夢玲在演講中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今年前10個月新增的電商相關企業已經超過了133萬家,同比去年增長了70%以上。我國今年前10月已經新增9.5萬家跨境電商的相關企業,同比去年增長了79%。她介紹,除此之外,今年還是直播電商的元年。
  • OYO酒店兩年布局320城運營超1萬家 低佣金免加盟費或成盈利短板
    印度酒店品牌OYO,正在中國市場瘋狂擴張。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OYO酒店2013年在印度成立,2017年11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深圳開了第一家門店,其後在全國多地迅速擴張。據其官網數據,目前OYO在中國進駐的城市已經超過320座,酒店運營數量超過了1萬家,客房數量逾50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