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口港向一流海港的歷史跨越——廣州港積極推進航運樞紐高質量...

2020-12-25 騰訊網

逐夢70年 · 廣州國企再出發

為展示70年來廣州國資國企服務國家戰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歷程與成果,展示新時代廣州國資國企的新擔當、新作為、新風貌,「廣州國資」微信公眾號舉辦「逐夢70年 廣州國企再出發」系列宣傳活動。

第10期 廣州港集團

1949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僅380萬噸;1999年,貨物吞吐量突破億噸;2010年,貨物吞吐量突破4億噸;2018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13億噸、貨櫃吞吐量2192.21萬標箱,兩項指標均位列世界第五位。

1949年前,廣州港規劃不全、設施陳舊、設備落後,貨物裝卸人拉肩扛;20世紀60年代,廣州港不斷增加大型龍門吊、機動搬運車等,港口裝卸作業逐步達到半機械化水平;如今,南沙四期自動化碼頭早已開工,廣州港各大現代化裝卸機種競相林立。

1949年前,廣州港5個碼頭中有3個木碼頭,航線少、船舶小;2004年,廣州港南沙港區一期工程投產,實現河口港向海港的跨越;如今,廣州港集團貨櫃班輪航線覆蓋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可停靠2萬標箱級的超大型貨櫃船。

廣州港。

滄海桑田,勇立潮頭。擊楫中流,力爭上遊。70年來,廣州港在一代代建設者的努力下,走過了一段波瀾壯闊、極不平凡的光輝歲月。

歸類改造結束客貨混雜

「土洋」結合實現半機械化

「登中國於富強之域,躋斯民於安樂之天」,20世紀初,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要在廣州建設一個「南方大港」並發展貫通中南、西南的水陸交通,使之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出海口和世界良港,但由於各種原因,這一設想未能實現。

1938年至1949年,廣州港口雖有修建工作,但斷斷續續、產能極低。在此期間,僅在黃埔建成了2個400米長的深水碼頭泊位和3座木碼頭及相應的道路、堆場。「黃埔新埠」就此形成,也就是黃埔港的前身。此後由於泥淤久積,也只可靠泊4000-5000噸級海輪。1949年,廣州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僅180萬噸,內河客運航線只有14條開航。

1949年以前,廣州港仍是一個規劃不全、設施陳舊、設備落後、主要靠人拉肩扛裝卸的落後港口。1953年,國民經濟開始好轉,廣州港順勢積極推進港口建設服務「一五」計劃。在港口建設方面,內港區建設主要是通過歸類改造為主,把以前雜亂無章的沿海(江)兩岸的破舊碼頭,集中成為河南、芳村、如意坊等幾個較規範的貨運碼頭,並新建黃沙貨運碼頭,結束了市區長堤一帶「三步一堆場,五步一碼頭」客貨混雜、交通擁擠的局面。而黃埔外港區,在400米碼頭的基礎上,先後續建了中碼頭和黃埔大碼頭等幾個萬噸級泊位。

廣州港。

與此同時,廣州港對出海航道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把原來只有-5米的航道浚深至-7米,使萬噸貨輪能直達黃埔港區,港口通航能力得到提升。

此外,廣州港積極推進港口裝卸機械化進程。20世紀60年代,廣州港通過「土洋」結合的辦法,在改造港口裝卸設備和碼頭設施的同時,不斷增加大型龍門吊、機動搬運車等,打破了裝卸設備簡陋、裝卸作業多靠人力和手推車的落後局面,港口裝卸作業逐步達到了半機械化的水平。

在20世紀50年代的歸類改造和60年代的改造擴建的基礎上,廣州港進一步加大碼頭建設改造力度。1975年12月,黃埔新港港區建成投產,港口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碼頭建設向專業化過渡

20年新增19個3000噸級以上泊位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之一,廣州港在1978年後經歷了巨大跨越和高速發展期。

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間,廣州港共投資30多億元推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在以改造老港區為主的同時,廣州港擴建了新的港區,先後建成黃埔新港港區7、8泊位,西基3個3.5萬噸級煤炭專業化泊位、新沙一期工程10個5萬噸級泊位、洪聖沙水2個水轉水泊位、汾水頭碼頭、海心沙碼頭、員村碼頭、淡水河危險品碼頭。

截至1998年,廣州港共有萬噸級泊位38個,20年新增通過能力2282萬噸,新增庫場面積77.8萬平方米,總倉容量超過160萬噸,實現了貨櫃、煤炭、散糧、散化肥貨類碼頭專業化。

在此期間,廣州港新建並投入使用3000噸級以上的碼頭泊位19個,新增通過能力近萬噸,並相應增加了倉庫、堆場、機械設備和公路、鐵路等設施。

20世紀80年代初,建成投產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西基煤炭專業碼頭和黃埔貨櫃專業碼頭,標誌著廣州港從半機械化向專業化、現代化過渡。

20世紀80年代末,新沙港區一期10個3.5萬噸級泊位工程開始建設,2000年,該港區10個泊位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不僅為廣州港增加1000多萬噸的通過能力,同時使廣州港的裝卸專業化、現代化的程度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其中新沙港區一期工程6-10泊位榮獲2003年「詹天佑土木工程獎」,成為華南地區首個獲該獎項的港口工程。

俯瞰新沙貨櫃碼頭。

可接卸2萬標箱級貨櫃船

南沙港區逐鹿大船時代

21世紀初,尤其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廣州港緊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準確把握航運業船舶大型化的趨勢,吹響了南沙港區的建設號角。

南沙港區。

作為廣州市「南拓」戰略的龍頭項目,南沙港區的建設開啟了廣州港海港建設的嶄新發展階段。2001年年底,南沙一期工程動工。2004年9年,南沙一期4個深水泊位建成投產。隨後,石化碼頭,南沙二期、三期,汽車碼頭、糧食碼頭陸續投產。15年來,南沙港區新增港口通過能力超過2.5億噸,相當於在南沙港區再造了一個「廣州港」。

南沙貨櫃碼頭變遷組照。

向海圖強,廣州港緊緊抓住中國和世界經濟高速發展期帶來的發展機遇,實現了加速發展。截至2018年12月底,廣州港的主體企業廣州港集團共擁有生產性泊位170個,其中貨櫃專用泊位25個、煤炭專用泊位5個,糧食專用泊位4個,汽車滾裝泊位4個,油品及液體化工專用泊位6個,其他通用泊位126個,配套駁船泊位76個;生產性泊位中萬噸級碼頭泊位62個,生產性錨地30個(其中最大錨泊能力30萬噸),泊位總長度25.6公裡。

拖輪船隊、「穿梭巴士」貨櫃駁船船隊以及連接內陸腹地的港口專用鐵路,為廣州港的集疏運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如今,1.8萬標箱至2萬標箱級的超大型貨櫃船均可在南沙港區靠泊作業,南沙港區儼然具備了應對大船時代的雄厚實力,在國際航運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日益凸顯。

班輪航線覆蓋400餘港口

打造華南航運樞紐服務國家戰略

珠江水系內河網絡與深水海港的連接點,發達的水網體系;港區可與全國密度最大的鐵路、高鐵、高速公路、航空和內河等立體交通網絡無縫聯接;廣州港集團憑藉獨特的江海聯運、海鐵聯運優勢,以及相對齊全的港口航運和物流要素,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廣東自貿區建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等,打造華南地區重要的航運樞紐。

南沙港。

目前,廣州港集團與馬士基、達飛、地中海、中遠海運等全球前10名班輪公司開展合作,貨櫃班輪航線覆蓋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廣州港集團共有貨櫃班輪航線154條,其中外貿貨櫃班輪航線109條,內貿貨櫃班輪航線45條,「 穿梭巴士」支線65條。

馬士基船舶。

廣州港與海上「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有貨櫃貨物貿易往來,貨物對接東南亞、紅海、中東、非洲等主要港口達60多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班輪航線達90條。廣州港已發展成為華南最大的非洲航線進出口樞紐港,非洲航線最多、班次最密,對促進中非貿易以及新興市場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2018年,廣州港集團相繼開工南沙四期自動化碼頭、南沙國際物流園等重點項目。華南第一個集卡無人駕駛和貨櫃裝卸遠程操控的自動化碼頭、更加「智慧」的現代化綜合物流樞紐和航運物流中心即將誕生。

2019年8月,首批交通運輸部智慧港口示範工程之一的廣州港集團「網際網路+」港口物流智能服務示範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該工程是2017年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公布的全國13個智慧港口示範工程中廣東省唯一獲批的項目。

鳥瞰南沙汽車碼頭。

2019年9月10日,以廣州港集團為運營主體的「廣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項目,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藉助該樞紐建設,廣州港將發揮南沙港區「自由貿易試驗區、保稅港區、國家新區」三區疊加優勢,進一步夯實在全國沿海港口主樞紐港的地位和門戶樞紐的作用,將廣州港南沙港區打造成華南多式聯運(水水中轉、海鐵聯運)示範區和東南亞地區對接泛珠三角地區、西南地區的海鐵聯運樞紐,進而成為連接中東歐地區最佳銜接點之一。

結語

海闊行百舸,深水好揚帆。當前,廣州港正以一種更加堅定、更加自信、更加豪邁的姿態前行,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標國際先進港航體系,高質量推進國際航運樞紐建設。

相關焦點

  • 廣州港集團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機遇 推動高質量發展...
    ,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李益波提到,近年來,廣州港發揮「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優勢,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引導主要船公司不斷增加新運力、開闢新航線,推動海絲沿線國家港口建立友好港口關係。廣州港與海上「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進行貨櫃貨物貿易往來,對接東南亞、紅海、中東、非洲等60多個主要港口,成為華南最大的非洲航線進出口樞紐港。
  • 歷史解密:南宋時期,刺桐港的航運地位為何能超越廣州港?
    海港作為區域海岸線的水域堡壘,憑海而立,因海而興,擁有經濟貿易流通與構建海防軍事體系的功能。在中國古代航海史上,廣州港、揚州港、明州港、刺桐港執全國貿易活動之牛耳。刺桐港拓寬了沿海經濟貿易區域,並提升了刺桐港的航運樞紐地位。宋廷為保障長期財源支持,任命專職市舶中央官員管理刺桐港的海內外貿易,以及客商、使團事務,同時提高了刺桐港的知名度!
  • 廣州港貨物和貨櫃吞吐量世界前五
    今年1-11月,廣州港完成貨櫃吞吐量2117.83萬標箱,貨物和貨櫃吞吐量均繼續穩居世界港口前五位,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排名上升至全球第16位。今年12月14日,白雲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實現7000萬人次的新跨越,預計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將達9000萬人次,航空及相關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
  • 打造國際航運樞紐 廣州裝上「加速器」
    符超軍攝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到了廣州的兩項「國際化」任務: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提升超大城市國際化水平。站在「十三五」的新起點上,廣州著力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將標杆的視野拓展至全球城市體系。
  • 廣州港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1.79%,未來琶洲至香港澳門水上...
    2019年全市港口建設項目149項,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南沙港區四期、南沙國際郵輪碼頭、新沙二期等工程按計劃穩步推進,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年內實現通航。2015年以來,廣州市提出建設「三中心一體系」、「三大國際樞紐」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運樞紐)建設。
  • 國際航運樞紐能級持續提升!一周新增兩條航線
    國際航運樞紐能級持續提升!繼5月15日南沙港區開通至北美溫哥華的新航線之後,5月17日,隨著"宏錦"輪順利靠泊廣州港南沙貨櫃三期碼頭,廣州港牽手宏海箱運合作的泰國柬埔寨航線RSK正式開通。RSK航線由宏海箱運獨家運營,每周一掛靠南沙港區,掛靠港序為宋卡-南沙-香港-基隆-臺中-東莞-香港-西哈努克-宋卡。
  • 打造北江航運樞紐中心!清遠推進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
    據悉,廣東省航運集團是以港口物流、投資、運營與管理及水上運輸,航道投資、建設、養護、運營與管理兩大主業的省屬綜合性大型航運龍頭企業,是國家第一批5A級物流企業和全省七家物流龍頭企業之一。近年來,省航運集團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客滾輪運輸營運商,營運著世界上規模最大、客位最多、技術最先進的高速客運船隊,擁有珠江流域最大的內河碼頭群和航線網絡。
  • 重磅|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
    到2035年,全面建成智慧綠色、安全高效、繁榮創新、港城融合的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天津港成為世界一流港口,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進一步提升,貨櫃吞吐量力爭達到3000萬標箱。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服務高效、港城融合發展的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加快建設北方國際航運樞紐,為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 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努力打造國企黨建的「海港樣本」
    進入「後一體化」發展新階段,集團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國際一流強港和打造世界級港口集群的要求,主動融入並對接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浙江「四大建設」、浙江自貿區、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積極推動我省「四港」聯動發展格局,緊緊咬定逐步實現建成全球一流的現代化樞紐港、全球一流的航運服務基地、全球一流的大宗商品儲備交易加工基地和全球一流的港口運營集團的「
  • 廣州港南沙港區交出這份成績單
    五年來,依託南沙自貿區的建設,廣州港南沙港區的發展一日一變、一月一新,營商環境更優、國際航運樞紐功能更強、國際航運要素更加集聚、港口基礎更加夯實。新增57條國際班輪航線,貿易通達全球200多個國家的400多個港口,成為輻射華南通達全球的世界級樞紐港區,得到客戶和外貿班輪公司的認可與青睞。是什麼讓廣州港南沙港區國際範兒十足?記者了解到主要依賴「六大蝶變」。
  • 今年廣州港淨增9條外貿航線
    作為暢通雙循環的重點樞紐節點,廣州港今年淨增9條外貿航線,截至目前共有120條外貿航線。  今年來,廣州持續推進世界一流港口建設,統籌疫情防控與港口生產,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1—11月,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81億噸,完成貨櫃吞吐量2141.4萬標箱,兩項指標分別暫列全球第四、第五。
  • 建設國際航運樞紐,看寧波如何發力?
    原標題:建設國際航運樞紐,看寧波如何發力? 「建設國際航運樞紐,是浙江自貿區寧波片區建設的重中之重。」昨日(9月22日),寧波市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 在專家看來,儘管寧波舟山港是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但離世界一流強港的目標還有不少路要走,「浙江自貿區擴區,為寧波舟山港打造世界一流強港帶來了新契機。
  • 千年廣州古港 築夢國際航運
    穿越時空,當下的「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承接千年傳奇與使命,為活力與熱情的港城添入幾分厚重的韻味。展開雙臂,擁抱世界。廣州航運中心,向歷史致敬,與夢想為伴,促世界相連。千年古港見證時代變遷1988年,剛從大連海事大學畢業的汪偉南下廣州,成為一名引航員。這位來自安徽桐城的青年人一做決定,便讓自己的人生路徑定位在南國海港,一轉眼就近30年。
  • 廣東港口群大整合:廣州港集團 深圳港口集團牽頭
    南都訊 廣東珠江港口群整合工作有了初步成果,並且要主動聯合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樞紐。    聯合港澳,共同打造國際航運樞紐    值得注意的是,答覆函提出:聯合港澳,擴大開放,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樞紐。以廣州港、深圳港為主,主動聯合香港港,加強珠江口灣區港口群的合作,不斷完善集疏運體系,推動與自貿區連接的鐵路、公路以及港口建設,打造灣區內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 小圈看年報|廣州港(601228)的全A成績單長啥樣?
    廣州港主要貨類裝卸量穩中有升,進口紙漿等新興貨類逐步增長,出口二手車等新業務正式啟動,完成全國首單二手車出口業務。海鐵聯運和「散改集」業務量不斷提升。 2.航運樞紐功能穩步提升。公司圍繞提質增效、資源整合等目標,深入推進內部改革調整,解決了同業競爭,完成東江口碼頭 100%股權、海港拖輪公司 15%股權受讓,企業壓縮精簡目標逐步實現。內部控制體系不斷優化,公司榮獲「2019 年廣東省 AAA 級企業管理創新示範基地」和國家 3A級企業信用認證。
  • 廣州港2019年貨物、貨櫃吞吐量穩步增長
    2019年,廣州港股份積極融入國家交通強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夯實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和高水平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基石,各項工作取得喜人成績。樞紐功能明顯增強南沙港區首次開闢美東航線,新增了北歐等航線,全年淨增貨櫃外貿班輪航線8條,航線總數達156條,其中外貿航線111條。
  • 廣州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出爐 申報廣州自貿港
    中國證券網訊 近日,市府辦公廳正式印發了《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廣州港要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航運樞紐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再上新臺階;積極申報設立廣州自由貿易港,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水上觀光特色旅遊品牌等。
  • 廣州港進一步實現與香港港、深圳港錯位發展
    廣州港集團董事長蔡錦龍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廣州港將進一步強化綜合樞紐功能,進一步實現與香港港、深圳港的錯位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國際競爭力,增加廣州、深圳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服務能力,與香港形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物流和配套服務體系。
  • 綠色智慧航運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我市大力推進北江航道擴能升級...
    北江(韶關至烏石)航道擴能升級工程於2015年經省發展改革委批准立項,1000噸級航道整治範圍為北江航道韶關百旺大橋至曲江烏石段,全長34.5公裡,主要包括新建孟洲壩、濛浬樞紐二線船閘。濛浬、白石窖、飛來峽、清遠等樞紐於2019年10月底建成通航,孟洲壩樞紐將於11月底實現通航,千噸級船舶從韶關通往佛山三水的平均航行時間將大幅縮短,從韶關市區沿北江黃金水道可直達粵港澳大灣區。
  • 南沙港:「後起之秀」衝刺國際航運樞紐 開闢新航線、集聚航運資源...
    上個世紀90年代,國際航運開始向船舶大型化發展,由於廣州的黃埔港等舊港碼頭水深條件不足,大型船舶無法通航,廣州港錯過了我國外貿發展最迅速的時候的機遇。在廣州港股份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宋小明看來,廣州港口的外貿發展歷程「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是在開發了南沙港後才開始重新出發」。南沙港坐落於廣州的南出海口,輻射珠三角經濟腹地,地理位置優越,其也是廣州唯一的天然深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