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託著王石們登頂珠峰,他們會死在珠峰

2020-12-17 陳明聊體育

知道嗎?你花3萬美元到6萬美元,也就是20萬起,最多不到40萬人民幣,就可以登頂珠峰?但託著你登頂的夏爾巴人,卻往往死於雪崩。

珠穆朗瑪是山峰,珠穆朗瑪是賭博。每個春天,都有人花大錢要登頂這8848米。92年前,喬治·馬洛裡和安德魯·厄爾文,為了第一次登頂珠峰,獻出了生命。1953年,艾德蒙·希拉蕊和丹增諾蓋首次登頂珠峰。迄今為止,有4000人登頂珠峰,死了300人。這其中有王石這些商業登山者,也有很多登頂過20多次的夏爾巴人,珠峰是他們的飯碗。生於珠峰,死於珠峰。

Gyalsen Dorjea,28歲,四次登頂珠峰。他也是「拴繩的夏爾巴人」,他用繩子和梯子幫助那些花了錢的客戶登頂珠峰。

Andreas Friedrich,54歲,德國定線員,訓練兩年後,2013年登頂珠峰。「登頂珠峰,就得準備到極致。」

尼泊爾一面的大本營,海拔5364米。登山家門會在這裡待幾周,適應缺氧和寒冷。

Phurpa Tashi,45歲,夏爾巴人,21次登頂珠峰,這是個紀錄。「每一次登頂,我都感覺驕傲,看到別人成功也感覺幸福。」

Tracee Metcalfe,42歲,美國醫生,2013年登頂。「一般來說,醫生停留在大本營。我登頂的時候還得保持頭腦清醒,不然沒有機會幫助他人。」

Richie Hunter,31歲,紐西蘭嚮導,「我的挑戰是,讓攀登者保持心氣,多有正能量。」

相關焦點

  • 萬科創始人王石:登頂珠峰體驗過瀕死狀態 如入天堂
    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日前在一則視頻中稱,曾在登頂珠峰下撤的途中曾體驗過瀕臨死亡的感覺,感覺被太陽照著,臉發熱,懶洋洋的,想坐下來休息。這種狀況差不多持續了半個小時,他才從那種幻覺中出來。王石說,根據心理學的調查,瀕死體驗就好像進入天堂一樣。
  • 剛剛,他們成功登頂珠峰
    登頂後將進行哪些工作?隊員們登頂後,會在山上待多長時間,做哪些工作呢?黨亞民介紹,這一次登山隊員登到峰頂以後,大概會待一個多小時。「以往的那個峰頂的登山,他們在峰頂上待的時間都比較短。那麼這一次待一個半小時已經是極限了,主要就是(考慮到)大家帶的氧氣,就是還有一個人在峰頂的那個承受的能力,風也非常大,氣溫也比較低,就是不能待的時間太長了。」
  • 王石——52歲登頂珠峰,有些事再不去做就晚了
    在商界,王石是經營房地產業務的第一批人,也是房地產界最早涉及戶外運動的人。趁著還能動,去西藏在戶外運動中,王石酷愛登山。曾經為摩託羅拉做廣告,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峰。他曾因腰椎問題,被醫生預言可能下半身癱瘓,最好不要活動,要坐在輪椅上。但他說:「我現在還可以動,不想因怕癱瘓就早早的坐上輪椅,我一定要去一次西藏。」
  • 52歲的王石都能登頂珠峰 我們年輕人是不是也能做到?
    今年5月份,8名攻頂隊員忍受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天氣,期間還面臨著失溫、凍傷甚至被風捲走的危險,最終成功登頂珠峰,完成了珠峰頂峰的測量任務。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王石登頂珠峰作為普通人,我們也希望能登上珠峰,成為數千位登頂者中的一位。但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很難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攀登珠峰在電影上看看就好。
  • 從王石、黃怒波到賈鋒,中國企業家為何熱衷於登珠峰?(爬山和管理有...
    文|本刊記者 陶小然攝影 | 宋強與登珠峰相比,企業才是企業家們一生要登的「山」,沒有盡頭。攀登、險境、抉擇、無助、放棄,超出局限,登山過程幾乎與經營企業會遇到同樣層層的人生考驗。8000米線一直衝擊著登山活動的高危險係數、死亡概率和救援難度。體驗登山的華耐董事長賈鋒則認為,企業才是他一生要登的「山」。
  • 這筆危險的生意 讓想做「王石」的人擠滿了珠峰
    2015年起,他開始帶隊攀登珠峰。除了珠峰,他的公司還提供瑪納斯魯峰(8163米)等高海拔山峰的攀登服務。這樣的戶外探險公司,在中國如今有一二十家。著名企業家王石登上珠峰是2003年,那時王石52歲,成為當時中國年齡最大的登頂者。王石登頂後的十年,也是中國商業登山日益爆發的十年。五六十歲挑戰珠峰,再不是什麼稀罕事。
  • 王石回憶兩次登頂珠峰,一次進入幻覺,一次雙眼失明
    王石在《財約你》專訪中提到他兩次登珠峰   2003年5月22日14點37分,52歲的王石成功登上珠峰,成為當時中國登頂珠峰年齡最大的一位登山者。王石曾經因為腰椎問題,被醫生預言可能下半輩子要在輪椅上度過,當時的他就想:「我現在還可以動,我一定要去一次西藏。」
  • 大佬登珠峰往事:女老闆包直升機飛大本營,王石下山後短暫失明
    2003年5月22日14點37分,52歲的王石成功登上珠峰,成為當時中國登頂珠峰年齡最大的一位登山者。2010年5月22日,59歲的王石攜手56歲好友汪健登頂珠峰,再次刷新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者的年齡記錄。第一次登頂時由於天氣不好,身體也筋疲力盡,他曾想「如果我這次能活著回去,我不可能再來登山了。
  • 萬科王石挑戰珠峰成功!普通人攀登一次珠峰需要花多少錢?
    自1953年紐西蘭登山者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登頂珠峰起,約2000人成功登頂,同時有近300人葬身於風雪中。登一次珠穆拉瑪峰損失一套房?珠峰攀登需要哪些部門審批?珠穆拉瑪峰需要交費用嗎?當然是要交費用的。登珠峰有兩條線路,一條是中國北坡,一條尼泊爾南坡。相當於北坡,南坡登頂產業更加成熟,所以更多人選擇從南坡登頂。
  • 最低20萬就能登頂珠峰,死了11個人他們卻在屍體旁自拍
    攝影:範波寒風中身著厚重登山服的登山者們,在花費大量時間等待登峰的同時,也經受著生與死的考驗。眾所周知,登珠峰是自然界難度最高的挑戰之一,珠峰海拔8500米以上的區域,氧氣含量只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一,大氣壓使體重感覺達到10倍,人體的器官也會受到極大的壓迫。
  • 數億網民共同見證珠峰登頂:飯都吃不飽了,攀登珠峰還有意義嗎?
    此次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登頂,是闊別45年前中國人首次將戰標帶至珠峰峰頂後再測量,在接下來的2到3個月的數據測量後,珠穆朗峰的高度8844.43米又會再次進行更新,同時,此次歷經艱辛登頂的精準測量數據將為分析地殼運動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 登頂珠峰,怎麼成了「絕佳廣告」和朋友圈的炫耀?
    【新民晚報·新民網】一位上海醫生登頂珠峰,展示著帶有醫院院標的旗子;一位銀行從業人員,登頂珠峰之後,展示著繡在衣袖上的某金融協會的標識……這段時間,不少人的朋友圈中,被各種來自珠峰頂上的照片刷爆了。而在炫耀的背後,是近日珠峰上的「人山人海」,以及不斷上升的死亡人數。珠峰頂上「人山人海」,不幸的是,死亡人數也在攀升。
  • 王石:「我對錢非常在乎,但很警惕成為暴發戶!」他兩次登頂珠峰,均...
    證券時報社長兼總編輯何偉(左)對話萬科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 (宋春雨/攝)對話視頻連結請點擊:王石:企業家要接受挑戰,如何看待灰犀牛、黑天鵝?萬科創始人王石曾在52歲、59歲的時候兩次登頂珠峰,鮮為人知的是,這兩次均遭遇致命危險。
  • 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又增三位攀登者登頂珠峰
    在中國人首登珠峰60周年之際,深圳攀登者又送出一份賀禮!北京時間5月28日9點許,深圳山友厲偉、顧文婷、李曉林三人登頂珠峰。其中,李曉林2019年從南坡登頂珠峰,他是深圳第四位南北都登頂的山友。至此,深圳登頂珠峰的人數已達35人,共計39人次(包括重複登頂者),其中包括27名男性和8名女性。從業餘登山的角度來說,是全球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城市。
  • 他們冒著死的危險登珠峰, 究竟看到了什麼?
    珠峰大本營,指為了保護珠峰核心區環境而設立的保護地帶,位於海拔5200米,與珠峰峰頂的直線距離約19公裡。 這裡有帳篷供登山者和遊客入住,還有旅館、茶座、商店甚至郵政所;門前都有太陽能電池板,提供晚上照明。登山者在大本營休整後,可繼續進行登珠峰之旅。 珠峰大本營位於絨布寺南方,由一群帳篷旅館圍成,中間樹立一面國旗和一面珠峰保護區旗幟。
  • 他們冒著死的危險登珠峰,究竟看到了什麼?
    每年的4月初到5月底間,是珠峰登頂的最佳時機,因此,這期間大本營裡駐紮著來自全世界的登山好手。眾多戶外的世界著名品牌的帳篷群五顏六色散落在空曠的大本營地上,比較壯觀。到達與離開:開車從日喀則走到絨布寺就必須停下,登山者和遊客換乘馬車或徒步7公裡前進到珠峰大本營。現在也可以直接開車到大本營了。最佳季節:4月-6月和9月-10月最佳。此時為攀登珠峰的最佳時節。
  • 《攀登者》首映高口碑,他們兩度登頂珠峰,每步都是人類精神
    即將在9月30日正式上映、由上影傾力帶來的電影《攀登者》聚焦了一群特殊的人群:珠峰攀登者,還原了一段少為人知的歷史,以東方敘事展現了中國精神。 昨晚(9月23日),電影《攀登者》舉辦全球首映會,邀請了諸多大V參與首映禮,第一批影評出爐,從網曝影評來看,影評人們對此片給出了高度好評,增加了觀眾們的期待。
  • 人們為什麼喜歡挑戰珠峰?
    我們先說說夏爾巴人,他們在喜馬拉雅山脈土生土長,是全世界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的民族,全世界的登山者都需要找他們做登山嚮導,以及做菜、當背夫、提供協作。2003年,52歲的王石成功登頂珠峰,成為當時國人中登頂珠峰的最年長者,一時風頭無兩。為了登頂珠峰,王石準備了四年。為了適應高海拔的環境,他循序漸進挑戰了一個又一個高山,從3000米到5000米,然後7500米,最後才挑戰珠峰。
  • 數億網民共同見證珠峰測量隊登頂,登上「雪山之巔」意義何在?
    此次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登頂,是闊別45年前中國人首次將戰標帶至珠峰峰頂後再測量,在接下來的2到3個月的數據測量後,珠穆朗峰的高度8844.43米又會再次進行更新,同時,此次歷經艱辛登頂的精準測量數據將為分析地殼運動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 為什麼大佬都愛登珠峰?
    幾百人在不到三天的時間之內爭相往一個只有桌球臺大小的頂峰聚攏,於是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珠峰上一時間開啟了「堵車模式」。 擁堵對於登山者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他們必須放緩步伐,這大大延長了他們衝擊頂峰所用的時間,一些遇難的登山者必須在花費10-12個小時登頂之後,再花4-6個小時返回,這樣做疲勞感和耗氧量也會顯著增加。「只要有決心,傻子都能登上珠峰,關鍵是要活著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