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動物,對伴侶的忠誠度要求也不同。有些動物夫妻雙方都不需要對對方保持忠誠,比如:貓,公貓不僅會到處與母貓交配,就連母貓也會與不同的公貓一起繁衍後代,科學家曾經從一窩小貓中發現5隻小貓,至少有3個不同的父親。
有些動物的一方需要對對方保持忠誠,比如:獅子,雄獅會通過武力角逐出獅王,而獅王則可以霸佔獅群中所有雌獅的交配權。反之雌獅只能與獅王交配。
也有一些動物,會保持較為穩定的「一夫一妻制」關係,比如:企鵝。但是不同品種的企鵝對待一夫一妻制的關係也不同。有些企鵝屬於一年內一夫一妻,比如:帝企鵝,雖然在這一年內它們會保持夫妻關係,共同撫養後代,但等到來年時,有75%的帝企鵝會「離婚」,重新尋找配偶。
而黃眼企鵝則屬於大部分終身一夫一妻制,只有7%的黃眼企鵝會中途更換配偶。
那為什麼動物會有如此不同的繁殖方式呢?
動物的繁衍方式
我們知道,大多數動物都是有性生殖,也就是必須尋找到另外一半才能繁殖後代。最開始,兩性都能夠生產大量的生殖細胞,並通過體外受精的方式孕育後代,這種方式至今仍被有些魚類和兩棲類使用,它們在生育後代時,雌性和雄性會同時在同一片水域產下生殖細胞,通過水流讓兩者受精。
但由於體外環境不安全,而且不能保證每一個受精卵都受精,因此有些生物在演化時,逐漸出現了一方孕育出數量較少的生殖細胞,而另一方孕育出數量較多的生殖細胞。
其中孕育較少生殖細胞的大多是雌性,這是因為雌性不僅要孕育後代,往往還要撫養後代。生育數量較少的後代,有助於提高後代的存活率。
然而雄性則採取另外一種繁殖方式,孕育較多的生殖細胞,通過廣撒網的方式讓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
由於大多數雄性不參與孕育後代以及撫養後代,因此對雄性來說,最為划算的事情就是在繁殖期時與多個雌性繁殖後代,這樣即使有一部分後代沒有存活,也有足夠數量的後代能夠傳遞自身的基因。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有許多動物保持著一夫多妻制地生活。
但是雌性也不是吃素的,有些雌性會在交配期時與多個雄性交配,這樣做的好處是讓自己的後代基因更加多樣化。
比如:同一窩小貓中有多個不同的父親,這樣做的好處是基因多樣性足夠豐富,即使有一些後代無法適應環境,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但是,一夫多妻制以及多夫多妻制的弊端在於:求偶需要浪費大量的能量;由於雄性不參與撫養後代,導致後代存活率較低。
因此,一些生物種群中,出現了一夫一妻制行為。
一夫一妻制的好處
相比於一夫多妻制而言,一夫一妻制的生物面臨的生存條件更為惡劣。比如:企鵝。許多企鵝生活在極其嚴寒,而且食物匱乏的南極地區,而企鵝在孵化後代時,需要始終將蛋保持在腳面之上,而這一過程需要長達幾個月。
企鵝將蛋孵化之後,幼崽又會需要大量食物維持生命。如果沒有雄企鵝參與到撫養後代的任務中,單憑雌企鵝的照顧,將無法有足夠多的後代能夠存活,該種群也會隨之而滅絕。
在這種生存淘汰機制之下,一些雄性照顧後代的個體被保留了下來,由於雄性的參與,使得後代存活率顯著提升,因此雄性照顧後代的個體基因才能夠被傳遞下去,所以該種群保持著一夫一妻制度。
據了解,有90%以上的鳥類屬於一夫一妻制,它們輪流孵蛋,共同撫養後代。
儘管大多數鳥類保持著一夫一妻制,但是研究表明一夫一妻制的鳥類雙方也會出軌,鳥類科學家觀察發現,同一窩出生的小鳥,可能擁有不同的父親,只是可憐的父親並不知情,因為雄性如果知道雌性出軌,很可能會棄家而去。
其實不只是雌性會出軌,雄性也會出軌,它們也會趁伴侶不注意去和別的雌性繁衍後代,只不過這種出軌是一時的,它們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巢穴中繼續撫養後代。
之所以一夫一妻制的鳥類也會出軌,對於雌性而言是因為出軌能讓自己所孕育的後代基因更加多樣化;對於雄性而言,出軌能讓自己留下更多的後代,而且自己還不用承擔照顧後代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