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cper Tekieli一天之內兩次登頂馬特洪峰,完成4條山脊

2020-12-12 戶外資料網

攀登

馬特洪峰

是大多數

登山

員的人生清單之一。但在一天之內登頂兩次,上下來回爬完馬特洪峰4條山脊,這可完全是另一個層次了。

8月4日,Tekieli攀登完Furggen山脊後,首次登上馬特洪峰頂峰。圖源:Kacper Tekieli

這樣子的攀登在之前也完成過好幾次--最開始的是1966年19.5小時內完成;之後著名的有Herve Barmasse 2014年冬季在17小時內獨攀完成。現年35歲的波蘭登山運動員KacperTekieli在本月早些時候也完成這項挑戰。

在Tekieli攀升過程中看到的馬特洪峰上部。圖源:Kacper Tekieli

8月4日清晨6時,Tekieli帶著一根20米長的繩子,幾把主鎖手和一個Micro T

RAX

ion滑輪,就開始攀登Furggen山脊(東南山脊)。他戴著安全帶,腰間繫著保護繩。

他說,「在Furggen山脊上有一個垂直的臺階。我用繩子綁在10米高的鬆散巖塔上。」在這一段的頂部,他試圖取回繩子,但沒有成功。「所以我放棄了繩子,」他說。「我別無選擇。」

在上午10點左右到達山頂後,他用了大約3個小時通過Hornli山脊路線(東北山脊)下山。2015年,他曾與波蘭人Adam Bielecki和

捷克

人Jacek 一起攀登過該路線。

從一APP上描述的Tekieli攀登路線的截圖

接下來,特基裡爬上了Zmutt山脊(西北山脊)。他在這個山脊上呆了六個小時,之前他從未攀登過,「Zmutt山脊路線稱得上是一次真正的

高山

探險,」他說。

在開始攀登Furggen山脊約14個小時後,Tekieli在當天第二次登頂馬特洪峰。短暫休息後,他通過Lion山脊(西南山脊)在3小時30分鐘內下撤回來。

他最終完成馬特洪峰四條山脊,兩次登頂的時間是17小時30分鐘。

儘管Tekieli一天24小時內登頂馬特洪峰兩次,攀爬4條山脊,這一成就令人矚目,但我們仍然可以找到更多具有挑戰性的紀錄:一天之內攀升並橫穿4條山脊,而且從相同的山脊下撤(而不是從條山脊攀升那條下撤)。1992年,

義大利

登山者Hans Kammerlander和

瑞士

嚮導Diego Wellig在23小時26分鐘內登頂馬特洪峰4次,成為首次完成這項挑戰的登山團隊。

最近一次也是之後唯一一次攀升4條山脊的挑戰是在2018年9月,瑞士登山員Andreas Steindl和義大利登山員Francois Cazzanelli以16小時4分鐘的成績打破了1992年Hans Kammerlander和Diego Wellig的紀錄。

馬特洪峰(Matterhorn),位於瑞士瓦萊州小鎮採爾馬特,海拔4478米,是阿爾卑斯山最美麗的山峰,也是瑞士引以為驕傲的象徵,以其一柱擎天之姿,直指天際,其特殊的三角錐造型,更成為阿爾卑斯山的代表,每當朝暉夕映,長年積雪的山體折射出金屬般的光芒。

文章來源於:ROCK AND ICE;編譯:想像尼泊爾

▼推薦閱讀▼

北美洲最高峰-德納裡峰登山探險計劃

2020年珠穆朗瑪峰(南坡)登山計劃

相關焦點

  • 第一次見馬特洪峰的時候 從沒想過有一天可以登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年前第一次看到馬特洪峰的照片,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有一天能夠站在它的山頂。2015年12月末,我在facebook上寫了2016年的願望清單,後來基本都實現了,其中就有登頂馬特洪峰。
  • 馬特洪峰(3):從博納蒂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在博納蒂開闢北壁直上路線的同年夏天,萊科•斯派德斯•朱塞佩•拉弗朗科尼(Lecco Spiders Giuseppe Lafranconi)和安尼貝爾•祖奇(Annibale Zucchi)用三天時間開闢了這段立柱上的第一條路線。最初是以器械攀登的方式完成,這條路線,尤其是前半部分巖石質地很差,落石頻發。
  • 馬特洪峰丨現代登山運動的新起點
    勃朗峰的坡度不大,無需高超的登山技術,早在1786年就被人類登頂了。馬特洪峰則像一座陡峭的金字塔一樣,它有四個山脊和四個面。巖石為片麻巖,而且坡度很大,因此在攀登過程中必須不斷努力尋找平衡。要想挑戰這座山不僅需要高超的攀登技術,更需要勇氣和堅強的毅力。由於這些因素,攀登歷史學家將首次登上馬特洪峰視為現代登山運動的起點。
  • 天梭榮耀開啟馬特洪峰首次登頂150周年紀念倒計時
    【2014年7月14日,力洛克訊】在瑞士極富傳奇色彩的地標馬特洪峰山腳下,瑞士著名鐘錶品牌天梭揭幕了為紀念馬特洪峰首次登頂150周年而特別設計的倒計時鐘,正式開啟為期一年的倒計時紀念活動。
  • 世界最難登頂的山峰,馬特洪峰,現代登山運動的靈魂之所
    這個世界最難登頂的山峰並不是 珠穆朗瑪峰 ,而是馬特洪峰。雖然4477米的高度只有 珠穆朗瑪峰 的一半高,但並不影響它成為 阿爾卑斯山 的象徵,現代登山運動的靈魂之所。早在各國人民對 珠穆朗瑪峰 痴迷戀不已前,登山愛好者就痴迷於馬特洪峰。
  • 四姑娘山么妹峰西南山脊登頂報告 更正:登頂者為美國人
    9月21到30號,Chad Kellogg和我完成了西姑娘山主峰么妹峰(6250米)西南山脊路線的首登。這條路線從海拔762米的熱帶雨林開始,往上走巖石越來越多,我們選擇在海拔4328米處的一花崗巖巖壁下建立大本營。這個巖壁高約610米,我們花了3天時間攀登。我們沿著一條垂直的裂縫路線交替保護攀登,難度達到了5.11,路線很複雜,高於A2,巖縫上長滿了雜草和苔蘚。
  • 山峰資料:馬特洪峰(四)[組圖]
    相關文章:山峰資料:馬特洪峰(一)[組圖]       山峰資料:馬特洪峰(二)[組圖]       山峰資料:馬特洪峰(三)[組圖]此前一年,貢納曾首次以solo的方式完成了大喬拉斯峰沃克山脊(Walker Spur)路線,但在「茨姆特之鼻」,這對繩伴用了四天時間才摸索出如何通過那罕見的仰角、傾斜的支點以及不太可靠的層狀巖體。「茨姆特之鼻」上的第二條路線開闢於首攀12年後,它被認為是這座山峰上最不友好的部分。
  • 英39歲雙腿截肢者登頂馬特洪峰,途中假肢掉落,撿回裝上繼續前行
    據8月8日《每日郵報》報導,一名在當年伊拉克戰爭中失去雙腿的英國退伍軍人尼爾·赫裡蒂奇(Neil Heritage)成功登上馬特洪峰(Matterhorn),是成為史上第一位膝部以上雙腿截肢的登頂成功者,途中他的假肢還曾掉落100多米,但在同伴的幫助下,他又找回了假肢裝上繼續前進,
  • 馬特洪峰上的榮譽之爭:什麼樣的首次登頂引起了百年爭議?
    他們不知道的是其中有4人活不過明天。7月13日清晨5點,7個野心勃勃的登山家已經出發。開始一切順利。中午12點左右,在目前hoernli小屋上方的一個地方搭了帳篷過夜。他們帶了三種繩子。一種相對較細,是標準繩,一種比較粗,笨重一些。
  • 平緩山峰仍有危險-近日兩美國人在馬特洪峰遇難[圖]
    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為人所知的山峰,海拔4478米,一柱擎天,造型獨特,風景優美,每年都吸引著眾多登山愛好者來此攀爬,但意外也時有發生。近日如此不幸再次在這裡上演,兩個美國人在下山途中因天氣能見度低而導致墜崖身亡。
  • 回眸馬特洪峰(終結篇):南壁上的新紀元
    2002年8月15-16日,他和拉瓦切託完成了南壁Pic Muzio上最苛刻的一條路線:Padre Pio Pray for Us(皮奧神父為我們祈禱),位於科尼茲路線和花兒刃脊中間。2004年3月,兩名來自瓦萊達奧斯塔的年青攀登者--馬西莫-法裡納(Massimo Farina)和赫維•巴瑪塞(Herve Barmasse,本文作者之一)--完成了這條路線的冬季首攀。
  • 古古VS馬特洪峰之攀登初體驗
    這次古古攀登馬特洪峰也是由此展開。從小鎮採爾馬特出發,古古和搭檔在6月9日徒步到達馬特洪峰腳下的木屋,從這裡眺望馬特洪峰感覺山體宏偉、蔚為壯觀。這次的攀登路線,是Dani Arnold在2015年4月22日創下的1小時46分鐘速攀馬特洪峰的路線。該路線難度很高,到了TD+的級別。ED(國際攀登難度法語評級系統):常用於阿爾卑斯山系與加拿大山區。對於多繩距路線,依據技術性、確保難易、巖質、暴露感、危險性等來說明整體路線的難度。
  • 採爾馬特(馬特洪峰倒影)
    既然這樣,行程就改為今天去打卡著名的馬特洪峰倒影打卡點,然後買明天一早的車票去 佛羅倫斯 咯。其實出門不遠就是一個火車站,在這裡買火車票可以直接登頂且最方便,但是由於樓主臨時做攻略且不詳細,所以去到了另一個更遠的售票處買了票。當時售票員還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說,你知道怎麼坐嗎,我說知道,她還是不放心的和我說了一下路線。當下確實覺得有點不妥。
  • 全球變暖加劇了馬特洪峰的冰雪融化,官方是否應該禁止攀登?
    今年到目前為止,已有6人在馬特洪峰死亡,上一年共有11人在嘗試登頂時死亡。這座海拔4478米高的山峰一直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山峰之一,據估計,自1865年首次登頂以來已有500多人死亡。 地質學家Raphael Mayoraz說道:「馬特洪峰不是一塊堅固的花崗巖,它是一塊頁巖(軟的,分層的沉積巖),它不是很穩定」。
  • 新疆人楊春風率隊登頂K2 打破近3年南坡無人登頂紀錄
    47歲的貴州人饒劍峰現任深圳特發地產總經理,目前已登頂10座8000米級山峰。來自昆明的張京川曾於2007年和楊春風一起登頂珠峰,他也完成了數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登頂。K2海拔8611米,是喀喇崑崙山脈的主峰,世界第二高峰,登山界公認的高難度山峰之一, 電影《垂直極限》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 深圳的這家老牌餐廳,居然讓我一天之內來吃了兩次
    清明小長假,回深圳辦事情,有一家店居然讓我一天之內去吃了兩次。吳先生說,這家店,當年他混跡深圳的時候就常是據點,當年,那可是有15年前之久了。去之前,我還在說,十幾年過去了,現在餐飲競爭這麼激烈,還在不在都不一定呢。沒想到,不僅還在,還讓我一天之內來了兩次。
  • 每年從北坡登頂的人,還沒南坡一天登頂的人多,因為我們考慮多!
    登頂珠峰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接下來就說說如何登頂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無論攀登哪座山峰的路線都不可能只有一條。珠峰也不例外,能夠徒步登頂珠峰的路線多達19條。但是強調一下,這裡說的19條登山路線,僅是相對於專業人士而說的。普通人的身體素質和耐力,甭說珠峰了,就是爬個幾十層的樓梯都困難。
  • 金冰鎬得主西北壁直上新線路登頂日烏且峰
    戶外資料網訊(www.8264.com)來自American Alpine Journal的消息,美國時間11月2日,美國人Kyle Dempster和蘇格蘭人Bruce Normand(老布)在我國四川貢嘎山區完成了一次很值得關注的攀登,他們二人沿西北壁直上線路(新線路)登頂了海拔6376米的日烏且峰,這也是該峰第二次被登頂,2003年英國人Roger Payne和Julie-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