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桃子種植基地。
8月3日,走進眉山天府新區貴平鎮龍江村,曾經撂荒的山坡上,成片的桃樹正茁壯成長,滿目蔥翠。
龍江村有這般綠意盎然的景致,源於該村在脫貧攻堅進程中,對「既要生態建設又要產業發展」的思考。據該村黨支部書記劉樹林介紹,前些年,村裡年輕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一些土地沒人種而撂荒。後來,該村通過土地流轉,引進種植大戶,帶領村民發展桃子產業,不僅美了山村,更富了村民。
生態產業美村莊
龍江村下轄17個村民小組,有1608戶、5303人。「沒發展桃子產業前,村民靠種植水稻、玉米、紅薯等傳統農作物維持生活。」劉樹林說,因為種地掙不到多少錢,很多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村子一天比一天冷清。
轉機出現在2014年,常年在外經商的村民朱澤強返鄉種桃樹。「當初,我想的是桃樹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高,而且投產早、效益較高,希望通過種植桃樹,給我們這個小山村帶來一些改變。」朱澤強說。
朱澤強的想法得到了村上的大力支持。村委會邀請技術人員進村規劃,統籌整合土地流轉,同時,對朱澤強進行果樹栽培、修剪等技術指導。
經過多年發展,朱澤強的桃子種植基地成為省農科院的示範項目。「目前,我們的桃子種植基地發展到700多畝,種植了9000多株桃子,每畝產量3000斤左右,包含胭脂脆桃、油桃、白花桃等多個品種。基地的桃子,品質好、口感好、儲藏時間長。」朱澤強說。
在朱澤強的帶動下,當地村民陸續種上了桃樹。如今,該村桃樹種植面積10畝以上的大戶有27戶,已脫貧戶種植桃樹的有23戶。
越來越多的村民種桃樹,逐步推動了龍江村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放眼望去,田間地頭、房前屋後都是桃林,整個村莊綠意盎然,越來越美。
助農增收奔小康
發展桃子產業,在扮靚鄉村的同時,還讓村民進一步增收致富。
村民付水容的丈夫有心臟病,不能做農活,曾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付水容種了1畝多的桃樹,每年收入1萬多元,她在朱澤強的桃子種植基地上班,一年能掙6000元左右,加上土地流轉租金4000元,一年下來,有2萬多元的收入。依靠桃子產業,付水容一家順利脫貧。
和付水容一樣,建檔立卡貧困戶餘群英也依靠桃子產業脫了貧。餘群英的丈夫患有肺氣腫,女兒是殘疾人,以前,一家人都靠種地為生,生活困難。現在,她一邊在家養殖家禽,一邊在朱澤強的桃子種植基地務工,加上土地流轉金,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了。
桃子產業成為了該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依靠桃子產業,該村已脫貧戶戶均年增收15000元。在朱澤強的桃子種植基地,有務工人員100人,其中已脫貧戶20餘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
「有了產業,返鄉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村裡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劉樹林說,下一步,龍江村將以桃子產業為依託,引導更多村民發展經果林,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村民收入。
來源:眉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