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官職,雖然官居二品但卻比一品官都厲害,對此都羨慕不已

2020-12-19 騰訊網

前幾年,風靡一時的《甄嬛傳》吸引了眾多粉絲的眼球。在開篇的時候,剛好是雍正皇帝的選秀,而清朝的選秀統歸內務府管理,像甄嬛等人就是在內務府的安排下,通過選秀進入後宮的。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叫「官大一級壓死人」,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越是大官兒,手中的權力也就越大,對下級的管控力也就越強。無獨有偶,今天,便為大家舉一個「反例」。在清朝,有一個官職品級為「正二品」,竟比「正一品」混得還成功。且能擔任這個職務的官員,都不是一般人。

這個職務就是清朝的「總管內務府大臣」。

雖然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是,中國古代自漢朝以來,就保留著一個很好的傳統,即:國家財政和皇室財政分割開來。國家的歸國家,皇室的歸皇室,兩者井水不犯河水。內務府是清朝特有的一級機構,主要職責就是安排皇室的日常生活,所以,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它的存在。

比如:皇帝的飲食、起居、服飾、以及皇家莊園的收益等等,還有各地進貢禮物也歸屬內務府統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皇家富足四海,但是,皇家的錢卻並不能與國庫的錢劃等號。國家的錢是交給戶部管理的,而皇帝的錢,也被稱為「內帑」,是內務府管理的。

內務府的「最高長官」,被稱為「總管內務府大臣」,在職能上來看,他等同於皇帝的私人管家。

內務府大臣的品級為正二品,雖然,在級別上比那些正一品的大學士,以及正一品的六部尚書還差了很多,但是,作為皇帝的私人管家,他可是皇帝的心腹。內務府大臣通常有著「近水樓臺」的優勢,實際上,不是皇帝的心腹,也不會被安排在這一職務上,因此,這有其它官員無法比擬的優勢。

內務府大臣長期在皇帝身邊工作,特別容易得到皇帝的賞識和提拔,所以,在內務府工作,也被視為那個時代職場的「最佳跳板」。在清朝的歷史上,有不少有名的官員都曾在內務府工作過,比如:乾隆皇帝頗為喜歡的和珅、福康安,以及慈禧身邊的第一大紅人——榮祿等。

追溯到清早期,那時候的內務府,其職能還是比較簡單的。內務府成員源於滿族社會的「包衣阿哈」,系滿語音譯,「家僕」之意,「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僕」,簡稱「包衣」,也就是皇室奴僕。而內務府的主要人員,分別由上三旗所屬的包衣組成。雖然,他們也是八旗子弟,但是,地位頗低,只能服侍皇室。

起初,總管內務府大臣的官階僅為三品,之後,到了雍正年間才升至二品。這些人都是由皇帝親自任命的,從滿洲王公、或從滿洲侍衛中選拔上崗。

凡涉及到皇室所用的衣、食、住、行等相關事務,都由內務府承辦。而且,內務府的組織架構也很鮮明,各司一職,直屬機構有7司3院。內部主要機構有廣儲、都虞、掌儀、會計、營造、慎刑、慶豐七司,分別主管皇室財務、庫貯 、警衛扈從、山澤採捕、禮儀、皇莊租稅、工程、刑罰、畜牧等事。

另外,有上駟院管理御用馬匹,武備院負責製造與收儲傘蓋、鞍甲、刀槍弓矢等物,奉宸苑掌各處苑囿的管理、修繕等事,統稱為「七司三院」。內務府還有三織造處等30多個附屬機構,此外,還有負責管理太監、宮女及宮內一切事務的敬事房,這一機構也隸屬總管內務府大臣的管轄。

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廢帝溥儀仍居住在宮內,為皇帝服務的內務府,也得以保留。直至1924年,溥儀被驅逐出宮為止,清朝內務府才徹底從歷史舞臺上退場。

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在內務府工作呢?

其實,除了可以儘快得到晉升機會外,在內務府工作也是一個發家致富的好機會。內務府堪稱清朝最有「油水」的機構,沒有之一。雖然,內務府是給皇家辦事,但是,大家都知道雁過拔毛的道理,內務府官員們該撈得好處一分也不會少。

其實,皇帝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錢,所以,內務府的人則會使勁的賺外快。比如,皇帝在正餐名義上要用幾隻羊、十幾隻豬、幾百斤牛奶和時蔬,但是,實際上,他一人又能吃多少呢?所以,真正用於購買這些食材的錢,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而其餘的費用,都被內務府相關工作人員所瓜分了。

當然,這只是內務府五花八門的撈錢手段之一。除此之外,內務府最基層的員工,每人都能賺得盆滿缽滿,而作為內務府一把手的「總管」,究竟有多「肥」,想必大家也能猜測一二。其實,僅下面員工向他孝敬的銀子,就堪稱一筆大錢。

此外,總管內務府大臣經常把宮內寶貝「借」回家,但是,什麼時候歸還?就不確定了。

因此,總管內務府大臣甘居二品官員,因為,這個職務帶來的好處、權力是無限的,甚至,比那些一品大員好了不知多少。而且,那些一品大員要面對各種政治風險,但是,內務府官員每天卻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實在是滋潤非常啊。

參考資料:

【《清史稿》、《清經世文編》、《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紀》】

相關焦點

  •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
    宰相在我們心目中,這個官可以算是很大的官了,但是在唐朝宰相只屬於三品官,這個官雖然大,但不是最大的,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呢?唐朝實行的三省六部制,在李世民那個時候,三省的長官雖然只是當時的正三品級別,但這些人可以進入朝堂,討論國家的機密大事,所以當時的三省長官其實執行的就是宰相的職權,他們也是當時政府實權最大的宰相。
  • 古代最被低估的官職,聽起來像是芝麻大的小官,卻讓一品官員羨慕
    對於我國古代的官職,相信大家知道的並不多,無非也就是影視劇裡經常出現的宰相、知府、知縣、尚書這幾種。其實,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唐朝的正統官職足足有40多種,這還只是在職事官,還有成百上千的散階官員沒在統計之內,可見我們知道的這些官職只不過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 唐朝的三品官,已屬於絕頂級大佬,那麼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職?
    唐代的品級有別於清代,它沒有泛濫的那麼厲害。借用《康熙王朝》中孝莊太后給欲晉升吳六一為二品九門提督的康熙時所說的一句話:「三品官,多如牛毛,在這個京城你扔塊石頭,都能砸中個紅頂子」,在清代,三品官在京城都不算是高官,試想連順天府尹這一知府之職都是正三品官,三品算高嗎?
  • 正一品——二千石:秦漢與明清官制對比
    秦漢九卿有不同稱謂,這裡以漢制為例);地方郡守、郡尉(東漢末各州刺史、州牧也為二千石):二千石;丞相司直、護軍都尉、司隸校尉、西域都護、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郡都尉(西漢)、諸中郎將、光祿大夫、侍中、諸校尉(東漢):比二千石;(另外,在二千石和中二千石中間,還有一個真二千石的級別,對應官職不明
  • 如果把天庭的官職分為9品,楊戩、孫悟空、哪吒分別是幾品官?
    在古代各個朝代,對於官職等級的劃分都有所不同,而道教神話中天庭的官職體系雖然與凡間有相通之處,但由於神祇眾多,職能各有不同,官員等級更加複雜,不能和凡間對號入座,筆者根據自己的了解,來講天庭的官職劃分為9品,來跟大家一一講述像楊戩、孫悟空、哪吒這些著名神話人物大概是幾品官。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眾所周知,官員是有等級之分的,在許多人的印象裡,等級最低的是九品芝麻小官,等級最高的是一品大官。不過,清朝一品官員擔任的官職可能和大家心裡想得有點不太一樣,這到底咋回事呢?圖片:清朝一品官員劇照一、文官中的一品大官如果要詳細劃分,清朝官員的品級一共有九個大分類,分別是從一品至正九品,但每一個品級中又可以劃分兩類,分別是「正」與「從」。
  • 唐朝的正三品官,都是宰相級別的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這事裡面的門道有點深,簡單來說,皇帝為了永葆權力讓正三品成為實權宰相,而把一品二品官員供起來成為無實權的虛職。然而,官員們也不傻,於是一個更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一、為啥三品官成了宰相?先說說,為什么正三品官成了宰相。
  • 清朝享國268年,等級達到一品的官職有哪些?總督是幾品官職?
    清朝的制度大體上繼承明朝,稱為「清承明制」,官職制度也非常接近,今天小編來介紹一些很有趣的歷史知識,都知道清朝官職有分級別,從高到低是一品到九品,其中每品又分正和從兩個級別,那清朝前後268年,官職達到一品的有哪些?晚清經常提到的總督,又是幾品官職?
  • 古代的「一品大員」,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在古代的時候,雖然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是天下那麼大,光靠皇帝的家族是肯定管理不過來的,因此就出現了很多的官員,一開始官員的劃分不是那麼的明確的,是採取分封制度的,由皇帝來分封,把全國劃分成若干塊,每個子孫都能夠領到一塊,然後封地上的皇族,在當地招收官員,從而管理國家,但是後來發現這裡面有很多的弊端,因此清朝當時仍然採用的是漢魏時期的
  • 一品大員到底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說起古代的官職,我們經常說的就是幾品幾品的大員。在很多影視劇上我們經常看到七品縣令、一品朝廷大員等這樣的稱呼。對於這些官職,我們的感覺就是很多官員都有品級。其中級別最高的就是一品,很多人都覺得一品比較厲害。
  • 秦叔寶三品,程咬金從二品,李靖二品,徐茂公為何能官拜一品?
    瓦崗軍有兩員大將,一個名叫秦瓊,另一個名叫徐世績。秦瓊,字叔寶。徐世績,字懋功,隋唐演義類小說裡面的徐茂公,正史原型人物就是他。武德二年,徐世績投奔大唐王朝。李淵賜徐世績姓李,並且載入天子族譜,徐世績因此成了李世績。筆者為了行文方便,姑且用徐茂公稱呼李世績。徐茂公在正史上,是勇猛無比、足智多謀的全能型將領。
  • 解讀:古代的二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副國級!
    古代二品官又分正二品和從二品,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官品,分別是官制中九品十八級的第三級和第四級。正二品:【副國級】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
  • 唐朝的宰相大多都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又是何方神聖呢
    熟知歷史的朋友們大概都知道,在我國曆朝歷代,一品官的獲封是非常艱難的,除了剛建國的開國功臣,之後很難有官員再升到這個位置。因為這些官職到最後都變成了虛職,甚至是死後得到皇帝恩寵的一個標誌。
  • 清朝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原來有這麼大權力
    原來有這麼大權力學歷史的我們知道,從古到今每個朝代的制度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大同小異吧,因為這些都是圍繞著皇權的中心,不管那個管理者還是大官最後還是在皇帝的手下當值,回顧歷史上的一切,再看看現在這個任官制度,不過就從我們國家開始衰敗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來說,當時在清朝時代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有沒有仔細了解過那個朝代的官職到底是什麼樣子,還有在清朝時候官職和現在我們在行政的這些官員他們的級別有什麼區別
  • 「從一品」相比「正二品」差距有多大?說了你可能不信!
    在清朝的官職分類中,品級的劃分,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劃分方式。清朝官員的劃分,可以歸為九品十八級。一品到九品,每一品又分為正、從兩個級別。從一品跟正二品這兩個官階,在品級上,僅僅相差一個級別。甚至是否可以跟皇帝上奏,都跟他們的官階品級有直接的關係。那麼,從一品跟正二品的之間的差距,最直接的就是從它們可以擔任的官職上可以區分出來。以總督這個官職為例。從一品跟正二品的官階上,總督都可以擔任。但有一個區別。從一品官階上的總督,需要兼任兵部尚書,或者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職位,才屬於這一品級。
  • 狄仁傑官銜僅是三品——唐朝一品官是虛職,二品官沒人敢當!
    宰相的職位相當於現代的總理,輔佐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可身為宰相的狄仁傑官銜卻只是正三品,比起清朝動不動一、二品大員來說,顯得有點小氣。其實,唐朝的官階制度較為複雜,且政治因素居多,一二品官職更像是爵位有名無實。唐代官階分為九品,有職官,勳官與爵官之分。職官是實際官職,代表手中掌握行政權力。
  • 明朝各個官職對應的品級都是幾品?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一統王朝,自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從中央到地方設置了各級官職,每一個官職都有對應的品級,從正一品到從九品,都有相應的權力。 那麼,明朝的這些官職與品級你都熟悉明白嗎?它們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下面,筆者簡單來敘述一下。
  • 明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官職?真的屈指可數!
    正一品,中國古代歷史上官品等級的最高級別。古代官職分為九品,由正一品到從九品,共計十八級。在古代歷史上,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稱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稱為堂下官或參上官。正七品以下為參下官。就明朝時期,正一品的官職可謂屈指可數。比如明朝時期的六部尚書,只是正二品的官職。
  • 清朝的「一品」官職,放到現代是多大的官?看完後長見識了!
    縱觀我國的歷史,從古至今人們對於做官都有很大的熱情和嚮往,在人們的印象中,做官不僅意味著有了權力和地位,而且還會有很多來源不斷的財富,就會變得有錢,歸根究柢,這種思想都是從古代官員的貪腐傳承下來的,而且現代也有很多的官員腐敗。
  • 正一品官職最高嗎?在清朝,這9種爵位比正一品都要高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官員的等級有著深嚴的規定,官員的品級則代表了他們的權力和責任有多大,同時也用來量化定義官階大小及俸祿多少。而從漢朝以來,中國各大王朝一般都實行九品十八級制度,即使是清朝入關後,也沿用了這樣的官職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