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瓦人的小木屋

2020-08-20 孫新勤

圖瓦人的小木屋

2017年9月份以來,由於工作的原因,我一連四次橫跨巍峨的阿爾泰山脈。尤其是在嚴冬季節進入大山腹地,這樣的機會是許多攝影「發燒友」夢寐以求的,不可想像的,自然而然的讓朋友們就有那麼一點的「羨慕嫉妒恨」了。

在工作之餘,我拍了圖片,寫了短文,讚美了阿爾泰山的四季,謳歌了那山、那水和那景。今天,我想說說「那人」——圖瓦人,還有「那屋」——小木屋。只有這樣,似乎才能算是比較全面的、比較系統的向朋友們介紹了我心中的聖地、遊人的天堂、上帝的後花園——喀納斯

圖瓦人是世代居住在喀納斯湖區、是我國56個民族之外的少數民族。傳說圖瓦人是蒙古大汗鐵木真的後代,是成吉思汗西徵使遺留下的一隻部隊,或者說是一個部落。他們善騎馬、善滑雪、善歌舞,勇敢強悍,古樸敦厚,依然保留著比較原始的遊牧和狩獵的生活方式。

每年7月份左右,圖瓦人都要集聚在一起舉行一次「敖包節」。這個時候,平日裡寧靜的喀納斯湖畔彩旗飄揚,人歡馬叫,熱鬧非凡,人們進行賽馬、射箭、摔跤、歌舞等娛樂活動,盡情抒發他們心中的快樂和喜悅。

喀納斯是圖瓦人冬季的定居點,每年春暖花開的時節,他們就趕著牲畜去高山上牧草更加豐厚的夏牧場放牧。深秋時分,又回到喀納斯。每年的10月25日,圖瓦人將在這裡舉辦「點燈節」。傍晚,人們點起柴堆圍坐在周圍,舉行隆重的祈禱儀式,期盼這個嚴冬能夠平安度過。儀式結束後,人們各自回到小木屋,點亮油燈,這是一年中辛苦勞作的結束的標誌,隨後,大雪就封山了,這裡就成為冰雪的世界了。本人的拙作《冬日喀納斯,童話裡的仙境》,就描寫了冬季喀納斯的美景。

圖瓦人有一個美好的家園,那就是用原木壘起的小木屋。小木屋非常別致,極具有歐洲風格。星羅棋布地散落在山谷河畔,炊煙飄搖、奶酒飄香;小橋流水、古樸自然。小木屋成為喀納斯和圖瓦人獨特的標誌,青山綠水環抱的草地上一座座小木屋排列在那裡,裝點了綠油油的草地,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村落,這就是圖瓦人的家園,圖瓦人世世代代在繁衍生息,延續了民族的根、鑄就了民族的魂。

圖瓦人的小木屋和喀納斯湖交相輝映,融為一體,構成了喀納斯獨居魅力的人文、民族風情。一棟棟、一排排的小木屋和成群結隊的牛羊,與高山、森林、草地、藍天白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構成了自然文化景觀。春夏秋冬四季,喀納斯、小木屋呈現這人們眼前的景致都不相同,給人們的視覺感受,心靈體驗也不相同。

圖瓦人的小木屋它不僅僅是阿爾泰山的一道風景線,也是攝影家、畫家心中的聖殿、創作的源泉。人們鍾愛圖瓦人豪放、英武的性格、獨特的生活習俗,更喜愛小木屋的外形、色彩和幽靜。這一切都給人們帶來創作的靈感和激情,許多著名的佳作都出自喀納斯,出自小木屋。

喀納斯、圖瓦人、小木屋,我永遠以忘懷的天堂,儘管多次前往,始終都有是第一次神往的幻想。儘管這裡的山山水水都有我的身影,但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屋,依然使我魂牽夢縈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晚上在禾木,住圖瓦人的小木屋,沒想到卻發生了狀況
    禾木村還是由保持著最完整民族傳統的圖瓦人集中生活居住地、是著名的圖瓦人村莊之一,因此有「神後花園裡的自留地」美譽。我們是從185團的白沙湖過來,通過禾木公路到禾木景區的售票處,也就是去禾木村的入口。禾木公路全長約49公裡,「景中有路,路邊有景」,成為新疆最美公路之一,這個可以跟我們後面走的獨庫公路媲美。
  • 晚上在禾木,住圖瓦人的小木屋,沒想到卻發生了狀況
    禾木村還是由保持著最完整民族傳統的圖瓦人集中生活居住地、是著名的圖瓦人村莊之一,因此有「神後花園裡的自留地」美譽。一個小時後,我們來到了禾木村,終於看到了小木屋,想想今天晚上能住圖瓦人的小木屋,心裡很開心,可後來發生的事,且讓我們意想不到。
  • 崇山峻岭中神秘的圖瓦人
    對外開放旅遊之前,由於處於1500--2000米海拔的阿爾泰深山之中,外界知之甚少,這支少數民族部落就是圖瓦人,喀納斯景區是唯一的聚居地。圖瓦人在國際社會被確認為一個獨立的民族,俄羅斯甚至還有一個圖瓦共和國。喀納斯的這支民族部落,操著蒙古語,習蒙古文字,也有的講圖瓦語,但沒有文字,住蒙古包也住俄羅斯風格木屋,放牧牛馬,很少有羊,善於滑雪打獵,誦經拜佛,很有些薩滿教遺風。
  • 禾木,中國僅存的三個圖瓦人村莊之一,無法抗拒的原始美景
    禾木村是著名的圖瓦人村莊之一,也是僅存的3個圖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納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遠和最大的村莊,以蒙古族圖瓦人和哈薩克族為主,其中蒙古族圖瓦人有1400多人。這裡的圖瓦人保持著最完整的圖瓦人民族傳統,他們的木屋散布在山地草原的平地上。
  • 中國有2000人生活在「神的自留地」上,圖瓦人的來歷誰知道?
    圖瓦人的來歷至今為止,仍沒有搞清楚。有說,他們是蒙古族的一個分支,是成吉思汗帶過來的;有說,他們是俄羅斯的一個少數民族,由西伯利亞遷移過來的;甚至還有說,圖瓦人很可能是印第安人的祖先。通過查閱資料,我似信非信地替圖瓦人描了個以下脈絡:從北匈奴人--鐵勒人--突厥人--鮮卑人-蒙古人,最後分支出圖瓦人。上述脈絡最大的可信點是,這些族人都在阿爾泰地區繁衍生息過。他們之間戰爭著,生活著、通婚著、遷移著……不論怎樣,雖然圖瓦人屬於哪個民族還未有定論,但是在中國版圖西北角上的禾木村,他們至少在這裡已經生息了幾百年。
  • 新疆雪山腳下的小木屋 白哈巴的世外桃源
    作為阿爾泰美麗的雪山腳下圖瓦人村落之一,白哈巴的美與禾木、喀納斯稍有不同,有點接近北歐風情。雪山腳下的世外桃源前往白哈巴是一件充滿了挑戰的事,由於交通不便,位於中哈邊境的這個小村落頗有一些與世隔絕的意味。與禾木、喀納斯等不同,白哈巴雖然也是圖瓦人的村落,但它的美卻更加細膩,需要走得更近才能體會。
  • 白哈巴村 | 西部第一村 尋跡神秘的圖瓦人
    【點睛】村莊在林深處,林中有溪流潺潺而過,馬群在樹蔭下懶洋洋的散步,圖瓦人的家—一座座圓木搭建的小木屋散落在山坡上、溪谷邊,房屋前都有一個木柵欄圍起的院落,地是草坪,自然生長的野花是裝飾。
  • 位於邊境的小山村,圖瓦人在此聚居,美麗、原始、古樸
    一棟棟古樸的小木屋、成群結隊的牧群,還有高聳的雪峰、廣闊的森林、草地與藍天白雲,被稱為「東方的小瑞士」。我們的汽車在森林中穿行,流經的河水清澈見底,沿河邊的平地上散落著圖瓦人的木屋和圍欄這些小木屋也充滿了圖瓦人傳統而又古樸的遊牧民族特徵
  • 這裡是圖瓦人的家鄉,「神的自留地」,家家戶戶掛著成吉思汗畫像
    一棟棟古樸的小木屋、成群結隊的牧群,還有高聳的雪峰、廣闊的森林、草地與藍天白雲,被稱為「東方的小瑞士我們的汽車在森林中穿行,流經的河水清澈見底,沿河邊的平地上散落著圖瓦人的木屋和圍欄,夕陽的餘暉把遠處的雪山變成了一座金山
  • 邊境線上的白哈巴村,三個圖瓦人村落之一
    《中國地理》把白哈巴村評為中國最美的八個小鎮之一,圖瓦人獨特的民族服飾、宗教崇拜及風俗習慣也受到很多人的青睞。它是僅存的3個圖瓦人村落之一(禾木村、喀納斯村和白哈巴村),整個村子是五彩的,紅、黃、綠、褐,層林盡染,遠處阿勒泰的皚皚雪峰,不論哪個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幅完美的油畫。
  • 圖瓦人的「點燈節」
    □ 宋伯航  在新疆喀納斯湖畔生活著一支神秘的圖瓦人部落。在喀納斯村和與其鄰近的禾木村,居住著蒙古族圖瓦人1500多人。其使用的語言是圖瓦語,是中國現存的稀有語種,隸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直接再現了古突厥語分化前的許多語音現象,對研究古突厥民族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 白哈巴村,還不來這「西北第一哨」拜訪最後的圖瓦人嗎
    白哈巴村是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的一個小村子,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八個小鎮之一」。位於阿爾泰山山地平原上,向西與與哈薩克斯坦的土地接壤,所以又有著「西北第一哨」的稱呼。白哈巴村的居民以圖瓦人為主,當地古老的風俗習慣已經流傳了數百年,至今依舊存在。
  • 什麼是圖瓦人?
    圖瓦人的歷史圖瓦人這一稱呼多見於中國近現代歷史。1914年,除唐努烏梁海南部一小片地區被外蒙古佔領,成為今天的庫蘇古爾省外,北部其他地區則在俄羅斯的「保護」之下獨立,名為烏梁海共和國,首都定於別洛薩斯克(意為「白沙皇城」)。1914年西方探險家繪製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地圖(圖片:Wikipedia)▼
  • 古樸的木屋、成片的白樺林,這裡便是傳說神的自留地——喬木村
    它是圖瓦人集中生活的居住地,也是僅存的3個圖瓦人村落中最遠且最大的村莊。禾木村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滿了原始味道,小橋流水,炊煙嫋嫋……古樸的山村景致,像喀納斯湖一樣充滿神秘色彩。小木屋是圖瓦人的標誌,被稱為「木格楞」。木屋大半截埋在土裡用以抵擋大雪封山期的嚴寒,房頂用木板釘成人字型雨棚,房體用直徑三四十公分的單層原木堆成,既保暖又防潮。木屋內的平頂與尖頂之間用來儲藏食物和飼料。
  • 走進原始的北疆小木屋,一個美如童話的地方,體驗喀納斯的冬天
    這裡所有的房子都是原始的北疆小木屋,村子周圍有山巒森林,景色並不亞於旁邊的禾木和白哈巴兩個著名的村落,在村中觀光、攝影、體驗圖瓦民俗十分不錯。而且,這裡如今開有好多家民宿,在遊玩喀納斯湖景區時,這裡是最實惠的住宿選擇。
  • 新疆|禾木村裡住著圖瓦人,村落與美景,安靜美好!
    禾木村即是禾木景區位於新疆布爾津縣喀納斯是圖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是僅存的3個圖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納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遠和最大的村莊,這裡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滿了原始的味道。村裡被中間一條大路分成兩邊,兩邊就是圖瓦人的家。也有民俗,這裡早晚溫差很大,中午熱,到了晚上卻是另外一個季節。每個院落裡都種著一些花草,抬頭就是蔚藍的天空,老鷹在自由的飛翔,小錕還學會了辨別老鷹與小鳥的飛行方式。
  • 秋天去新疆禾木,看色彩斑斕下的小木屋,下雨天遇大霧會錯失日出
    出門後天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將路邊舊的小木屋淋成黃黑色的線條,與新做的小木屋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此強烈的對比,天空與大地的對比、樹林與小木屋的對比、湖水與山川的對比,色彩是如此的跳躍豐滿,像九月的桂花蜜一樣醉人。
  • 新疆「最美」的村:比哈爾濱還靠北,還在住木屋,如今成了景觀
    稻子的緯度為北緯48度,這個緯度比北緯45度的哈爾濱還要北,是每年秋天最美的季節,稻子村保持著最完整的民族傳統圖瓦人的生活習慣,他們依然住在木屋裡,生活在草原上。最適合用靜謐和美麗來形容稻子樹,稻子川從東北流向西南,原始村落和大草原和諧地與自然融為一體,遠處有山峰,附近有草原,那裡有一間散落在草原上的小木屋。
  • 似人間仙境、是僅存的3個圖瓦人村落之一!適合自駕、可帶寵物!
    在我國和哈薩克斯坦交界的邊境,隱藏著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落,它就是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鐵熱克提鄉的白哈巴村。它與哈薩克斯坦的東錫勒克相距僅1.5公裡,所以,這裡也被稱為「西北第一村」,這裡的邊防哨所,也被稱為「西北第一哨」。
  • 似人間仙境、是僅存的3個圖瓦人村落之一!適合自駕、可帶寵物!
    在我國和哈薩克斯坦交界的邊境,隱藏著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落,它就是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鐵熱克提鄉的白哈巴村。住人的小木屋旁,就是圈養牛、羊、馬等的牲畜,外圍還有木質的柵欄圍成了一個個小院落,錯落有致的散落在叢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