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朽葉家的傳說》:櫻庭一樹筆下魔幻現實主義的灰色演繹

2020-12-12 M暮雪1993

《赤朽葉家的傳說》號稱日本版的《百年孤獨》,若不是冠著這樣一個名頭,單單看它的書名,大概會讓人誤以為是一本普通的日本小說。

讀過之後會發現,這本書整體受《百年孤獨》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背景架構的龐大,奇幻具象的交織,時光交錯的魔幻……編織了赤朽葉家三代人的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櫻庭一樹,個人認為是日本非常有靈氣的一位作家,她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善變」,這裡的「善變」可不是貶義詞,而是指她的風格多變。

因為,在她的作品中,你總能找到不一樣的看點,比如《我的男人》風格較為陰鬱,《荒野》風格又比較小清新。雖然這本《赤朽葉家的傳說》有很多人在說對《百年孤獨》模仿的很拙劣,但我認為雖然是受到其很大的影響,但也有她的細膩所在,更重要的是這也算日本文壇對於魔幻現實主義寫法的一個重要嘗試。

01《赤朽葉家的傳說》與《百年孤獨》的對比

《百年孤獨》是一本世界巨著,也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同時它的寫法也影響了世界很多寫作家,當然櫻庭一樹也被它深深吸引,而後創作了《赤朽葉家的傳說》,但她其實並沒有一味的模仿。

①宏大的時代架構中女性責任命運的異曲同工

《百年孤獨》中描繪的是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而《赤朽葉家的傳說》描繪的則是三代人的故事。兩部作品都是放在各自的社會背景下用魔幻的手法講述現實的社會,其中的人物也大都是紛繁複雜的,但同時又是獨特深刻的,分別刻畫出不同的女性但同樣對於家族責任的擔當。

以《百年孤獨》中的老祖母烏蘇拉與《赤朽葉家的傳說》中的「萬裡眼夫人」赤朽葉萬葉為例,窺探兩部著作人物的異曲同工之處。

老祖母烏蘇拉是維持布恩地亞家族繁榮的核心所在,她善良、寬厚、嫉惡如仇,如同家族的守護神一般的存在。

她丈夫布恩地亞在沉迷於發明,不顧家業,她選擇毅然承擔起家長的責任。得以讓整個家庭依舊保持井井有條,持續繁榮。

再看「萬裡眼夫人」赤朽葉萬葉,她雖然是普通工人收養的「山裡人」,但她在嫁入赤朽葉家時命運便發生改變,她有一雙「萬裡眼」,可以看到未來的事,也正是如此,她幫助赤朽葉制鐵渡過了十年後爆發的石油危機。成為赤朽葉家族的當家主母。

兩本著作中還有其他人物都具有異曲同工之處,但通過這兩個人物我們會發現,這兩個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卻命運相似的女性在東西方各自的家族中都勇敢地肩負起命運的擔子。

②逃脫不了的家族命運觀

《百年孤獨》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奧雷良諾上校為了馬貢多的自由而不停地起義,而在《赤朽葉家的傳說》中我看到了赤朽葉毛毬為了心中的自由而叛離。這兩個為了自由而不斷努力的人物隔著時空心心相惜。

雖然他們在為了自由而不斷的在屬於自己的戰場上努力拼搏,但在這兩個家族中似乎都有著逃脫不了的命運,《百年孤獨》中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都逃離不了「孤獨」二字,而《赤朽葉家的傳說》中赤朽葉三代女性卻始終都難以得到真正的愛情,櫻庭一樹將「孤獨」這個魔咒巧妙地轉換成赤朽葉家族中的另外一種魔咒,那就是「愛情」。

正如赤朽葉三代繼承人赤朽葉瞳子所說 :「如果我和豐壽繼續交往,年後順利結婚,那麼我不就是赤朽葉家族中唯一一個戀愛結婚的女子,這是外婆和媽媽都不曾經歷過的。」

因為櫻庭一樹是個女性作家,所以在這裡她對於愛情的感覺是相對細膩的,對於男性來說,事業無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對於女性來說,感性的愛情才是生命的重要部分,所以這個類似於詛咒的存在,在這裡加入了感性的成分,雖然表面不同,但是本質其實一致的,都是逃脫不了的家族命運觀的一部分。

③櫻庭一樹細膩視角下的魔幻推理之異

縱觀整部作品來說,櫻庭一樹的《赤朽葉家的傳說》並不能完全稱之為是魔幻現實小說,特別是在後半部分,第三代人赤朽葉瞳子出現時,逐漸地就進入了推理小說的階段,在看過前兩部分情節的跌宕起伏過後,推理場面的出現,也可以讓讀者為之一振,這兩種寫法的融合更有可讀性,但是若將他完全看成是推理小說的話,那多半也是會令人少許感到失望的。

《百年孤獨》是一部典型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感的著作,整個作品呈現出來的感覺是有著高屋建瓴的氣魄,並且也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但是櫻庭一樹作為一個女性作家,她的情感更加的細膩入微,所以整個作品呈現出來之後更加關注人物的感情世界。

雖然從整個的故事架構上來看的話,《赤朽葉家族的傳說》呈現出來的也是一個非常宏大的家庭時代背景,但是,從故事的主線上來看,主要還是圍繞家族女性的感情世界為主要路徑開展。所以可以看到,其實這兩部著作還是有著比較大的差別的。

所以,整體看下來,雖然不可否認的是櫻庭一樹確實收到《百年孤獨》的很大影響,但是她很巧妙的將其融入到日本當下的時代背景當中,將三代人的故事用魔幻推理的方式將其演繹成一代人的灰色命運,不由得讓人眼前一亮。

02三個時代背景下三代人的一代灰色宿命的共同演繹

櫻庭一樹說:「世界是由臺階構成的,只會骨碌碌繞一圈,又回到原來的地方。」

櫻庭一樹本身帶有宿命論的這種想法,其實正是她對於世界的看法與解釋,所以可以說《赤朽葉家的傳說》中三代人最終走向同一灰色宿命的演繹,其實也是她自己內心灰色世界的深情演繹。

①「最後的神話時代」中魔幻色彩的現實演繹

這時是1953年-1975年,原始的日本尚且充滿著浪漫的魔幻主義色彩。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這個時期的主人公「萬裡夫人」也就是赤朽葉萬葉同樣也是具有魔幻色彩的。她擁有「萬裡眼」,可以看見未來,但是卻無法讀書。她的身世撲朔迷離,既是棄兒,被普通的工人收養,但她與眾不同的外貌以及能力,卻彷佛是神話中的人物。

直到,她被選定為當地名門望族的妻子,這既讓人們費解,也令她自己費解。但是再魔幻的神話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現實而搭建的,就如同萬葉一般,她魔幻的身世以及經歷,其最後也是為了現實而鋪墊,

名門望族朽木葉家族是以鋼鐵行業立足的,但是工業與農業自古以來就有摩擦,所以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對於自然水土的毀壞。他們也是害怕的,害怕受到當地神靈的懲罰,所以選擇萬葉這個傳說中的神靈的後代來進行彌補。

這個故事既魔幻又真實,從女性的視角來看,萬葉看似好起來的生活卻依舊逃不脫灰色的命運安排,丈夫的出軌,兒子的早逝都令她性格發生變化,更重要的是她有著這魔幻的「萬裡眼」卻依舊逃不脫「愛情的詛咒」,與自己的愛情華麗錯過,無奈肩負朽木葉家族的責任。

②「巨大與虛無的年代」中現實色彩的自由演繹

日本的這個年代是在1979年-1998年,若說上一代人有著只要好好工作就能成功的強大信念不同,在這個年代中到處都充斥著一種巨大的虛無以及困頓中,當時的日本還處在二戰的陰影中,所以整體表現出來的就是對於未來的困惑與不安

所以,櫻庭一樹在這個階段中,賦予了書中人物不同的典型特徵,比如:同性戀者、暴力少女、雙面少女、孤僻少年等等。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釋放內心的虛無與煩躁。這個時代的年輕人,用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在這個虛無煩躁的年代中橫衝直撞,他們渴望著可以抓到一些什麼,渴望著不切實際的夢想與追求。

赤朽葉毛毬便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典型,她是熱血的叛逆暴力少女,傳奇地打下自己的整個「江山」,成年後,她為了自由,將自己的一切時光都用在自己的漫畫事業上,她渴望著自由。

但是,現實總是猝不及防地撕裂夢想的存在,伸出手將那不切實際一舉拉回軌道,赤朽葉毛毬在哥哥的辭世之後,猝不及防地承擔起家族的重任,倉促的招婿,倉促的接過家族的重擔,不僅延續了「愛情」的魔咒,更再也無法隨意逃離尋找自己內心的自由

③「未來」,中規中矩平靜中的灰色演繹

書中的第三部分時光便來到了2000年-未來,這部分比起前兩部分顯得中規中矩,平淡平靜又平凡。但是,我覺得正是這樣的環境中才能夠更好的審視自我。

這部分的主人公赤朽葉瞳子,是個平平無奇的富二代小姐,她沒有祖母的魔幻能力,也沒有母親的現實追求,她可以說平平無奇。

就連當年風靡全校的風雲少年,在多年後也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職員,每天也不過是糾結在離職、在職的思考當中。

在這樣看似平靜毫無波瀾的時代中,其實印刻著前面幾代人的努力與奮鬥,瞳子最後通過不斷地推理尋找真相的過程中,漸漸地明白了自己的責任所在,其實也是在暗示我們,越是在這樣看似平淡無奇的時代中,越要尋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價值所在。

對於瞳子,櫻庭一樹沒有寫明她的一生,至於她是否與自己目前心愛的男子結婚生子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在她明白以及選擇承擔起家族責任的那一刻,其實她的命運我們已經可以想見。

櫻庭一樹的宿命論中她對於自我世界的灰色演繹折射到整部作品中,故事的最後,她並沒有告訴我們人到底為什麼要活著、應該如何活著,我想這個其實並沒有唯一答案,唯有自己去尋找。

03結語

《赤朽葉家的傳說》雖然沒有像《百年孤獨》那樣風靡全球,但這部作品不僅為日本文壇注入一絲新的活力,更加為我們展現出來一個宏大細膩的魔幻推理著作。

而作品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我想也不僅僅是追隨著時代潮流去看自己,更重要的是在平靜中尋找真正的自我與價值所在。

相關焦點

  • 《赤朽葉家的傳說》:櫻庭一樹筆下魔幻現實主義的灰色演繹
    雖然這本《赤朽葉家的傳說》有很多人在說對《百年孤獨》模仿的很拙劣,但我認為雖然是受到其很大的影響,但也有她的細膩所在,更重要的是這也算日本文壇對於魔幻現實主義寫法的一個重要嘗試。,當然櫻庭一樹也被它深深吸引,而後創作了《赤朽葉家的傳說》,但她其實並沒有一味的模仿。
  • 赤朽葉萬葉看到在空中飛翔的男子,在十歲那年夏天——櫻庭一樹
    在作者的筆下,社會的貧富差距變成可視的模型,最富有的赤朽葉家在階梯的頂端,被紅葉包裹,神秘而尊貴。而下層社會則是黑煙濃濃的鋼鐵城。紅色與黑色的一念之間,就是天堂和地獄。這棟紅色大宅有大半掩蓋在山林及土堆之中,彷佛被巨人之掌壓入柔軟的地面般,微微傾斜地座落在山頭。屋頂上耀眼的紅瓦片和紅褐色的大門相互輝映。每到夏天。
  • 赤朽葉萬葉看到在空中飛翔的男子,在十歲那年夏天——櫻庭一樹
    在作者的筆下,社會的貧富差距變成可視的模型,最富有的赤朽葉家在階梯的頂端,被紅葉包裹,神秘而尊貴。而下層社會則是黑煙濃濃的鋼鐵城。紅色與黑色的一念之間,就是天堂和地獄。這棟紅色大宅有大半掩蓋在山林及土堆之中,彷佛被巨人之掌壓入柔軟的地面般,微微傾斜地座落在山頭。屋頂上耀眼的紅瓦片和紅褐色的大門相互輝映。每到夏天。
  • 薦書 | 赤朽葉家的傳說:這就是日本的《百年孤獨》!3代赤朽葉家的傳奇!
    【編輯推薦】1.讀三代赤朽葉家的女性傳奇,歷一場日本文化的世紀之旅。3.日本書店大獎年度十大暢銷書,直木獎、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決選作品。4.《赤朽葉家的傳說》被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韓語、波蘭語等多種語言暢銷世界。4.故事的開頭部分就佔據了我心目中日本小說的至高峰。——宮部美雪(日本國民女作家)5.我就是為推薦《赤朽葉家的傳說》才來擔任直木獎評委的。
  • 8.7分,一本集魔幻、青春、懸疑於一身的小說,好看到停不下來
    這是魔幻現實主小說《赤朽葉家的傳說》中的故事背景,而前文中提到的赤朽葉家則是故事的主舞臺。在日本直木獎作家櫻庭一樹的筆下,三代女性的命運在赤朽葉家鋪陳上演。在時代變遷中,共同譜寫了一場波詭雲譎的家族歷史傳奇。豆瓣上這本書好評如潮,評分高達8.7,有的讀者表示自己花了四個小時一口氣讀完,有的讀者認為這本書值得五星推薦。
  • 作家專題——櫻庭一樹
    櫻庭一樹自由作家。以山田櫻丸的名義擔任遊戲腳本,之後在1999年的第一回法米通大賞以櫻庭一樹的名義獲獎。
  • 《赤朽葉家的傳說》萬葉 3歲被拋棄 25歲被綠 靜默向上而活的女人
    寫在前面的話:《赤朽葉家的傳說》是日本作家櫻庭一樹的作品,作品講述的是三個女人:姥姥萬葉、媽媽毛球以及我與家族變遷的故事。3代赤朽葉家的傳奇,3個時代的裂變。在三代人中最打動我的是我的姥姥萬葉,她和村子裡的人都不一樣而且還擁有"看見未來"的超能力,像她這樣的女人原可以活得轟轟烈烈,可外婆萬葉卻靜默地接受了命運安排的一切,在她身上可以窺見生活在外婆時代的女人們面對不公命運時的隱忍與力量,如果沒有外婆也就不會有赤朽葉家的傳說。
  • 魔幻現實主義來到中國之後
    他說,由於找不到合適的概念加以界定,就先借用德國文藝評論家佛朗茨・羅關於魔幻現實主義的提法吧。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為一種獨特的創作手法出現在拉丁美洲,是拉美作家長期探索本民族文學特色的結果。他們一方面在古老的印第安文化遺產中尋根,一方面借鑑歐美現代派作家的一些創作手法,探索表現拉美現實生活新的手段。
  • 淺析魔幻現實主義
    比如,同樣以「魔幻現實」聞名而斬獲諾獎的莫言就曾在訪談中提到,創建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的過程,馬爾克斯帶給了自己重要啟發。 筆者以為,莫言指出的「文學領地」概念,應看作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的一大特點,是「魔幻現實」中的「現實」。這個領地是孕育思想的領地,是獨有的,鮮明的,也是狹小的。
  • 姜文電影:敘事困境下的鏡頭魔幻現實主義策略
    現實主義一詞,最早見之於1850年代對法國畫家庫爾貝作品的評論。庫爾貝不從時俗,按照實際生活的面貌作畫,被當時巴黎官方評論家們譏諷為「現實主義」作品。庫爾貝為表示自己的抗議,索性扯起了現實主義的旗幟。現實主義是批判的。這是法國無政府主義創始人蒲魯東最早提出的論斷。所以,現實主義也被稱作為批判現實主義或黑色現實主義。
  • 早期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發端
    魔幻現實主義被視為「20世紀中葉以來流行於拉丁美洲的文學流派」。實際上,魔幻現實主義並非僅流行於拉丁美洲,它的藝術疆域也不只局限於文學。和巴洛克、現代主義等世界性的文藝思潮一樣,魔幻現實主義是一個錯綜複雜的概念。早在1973年舉行的伊比利亞美洲文學研究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圍繞魔幻現實主義這一主要議題,展開激烈而充分的討論,卻難以達成基本共識。
  • book|赤朽葉家的傳說
    書名|赤朽葉家的傳說作者|櫻庭一樹
  • 莫言:超越魔幻現實主義的「夢幻的現實主義」從何處來?
    原標題:莫言:超越魔幻現實主義的「夢幻的現實主義」從何處來?   新華網杭州12月3日電(記者馮源)灰色的西便裝,白色的襯衫領子整齊地翻出在灰色的羊毛衫領口,頭髮梳向腦後,微眯著雙眼,這位形象可親的「中年大叔」就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  2日,莫言首次來到浙江大學,受聘杭州文藝顧問。
  • 【免費送書】五車書巷210409,世界大師原典文庫精選,赤朽葉家的傳說,夏目友人帳等
    《赤朽葉家的傳說》作者:櫻庭一樹出版:2020-04評分:8.6公眾號:五車書巷赤朽葉家的女人們,在時代的滾滾狂潮中,迎來了各自光怪陸離的命運。▼
  • 魔幻現實主義來到中國之後
    他說,由於找不到合適的概念加以界定,就先借用德國文藝評論家佛朗茨・羅關於魔幻現實主義的提法吧。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為一種獨特的創作手法出現在拉丁美洲,是拉美作家長期探索本民族文學特色的結果。他們一方面在古老的印第安文化遺產中尋根,一方面借鑑歐美現代派作家的一些創作手法,探索表現拉美現實生活新的手段。
  • 淺析魔幻現實主義
    比如,同樣以「魔幻現實」聞名而斬獲諾獎的莫言就曾在訪談中提到,創建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的過程,馬爾克斯帶給了自己重要啟發。 筆者以為,莫言指出的「文學領地」概念,應看作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的一大特點,是「魔幻現實」中的「現實」。這個領地是孕育思想的領地,是獨有的,鮮明的,也是狹小的。
  • 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把這種文體稱為「神話,魔幻以及其它非同一般的現象」。魔幻現實主義(magical/magic realism)指的是一種將魔幻因素(magic elements)自然融入現實背景的流派,多見於文學作品,不過也用於電影和視覺藝術(visual arts)領域。
  • 未來的若干可能——魔幻現實主義的流行性考察
    1925年,表現主義進入晚期,德國評論家弗朗克·羅在自己的一本評論表現主義晚期繪畫的評論集中,第一次使用了「魔幻現實主義」這個名詞。這個名詞剛剛出現的時候,它所泛指的是一種屬於表現主義晚期的繪畫風格。而在同一時期,義大利的批評家也使用了「奇妙現實主義」這個詞來表述同一種風格。而魔幻現實主義,在繪畫方面,是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的一種。和很多主義一樣,魔幻現實主義也從繪畫漸漸走到了文學之中。
  • 一文告訴你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
    它還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巨製,用魔幻和現實相結合的方式來展現一個家族的歷史,使小說具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特點。這部小說的問世,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種新型文學表現方式,影響了世界各國文學家的創作。魔幻現實主義的特點魔幻現實主義是一種文學流派,起源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主要作家以拉美地區為主。
  • 新聞微博:慎用「魔幻現實主義」
    多加佐料 吳之如繪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其「魔幻現實主義  作為一種文學表現手法,20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於拉美文壇的魔幻現實主義,在故事敘述中糅合了想像、神話和傳說,通過象徵、意識流和蒙太奇等手法營造神秘氛圍,旨在以神秘的氣氛和荒誕的故事情節呈現和諷喻複雜的社會現實。  其實,在微博寫作中,類似的寫法比比皆是,如:村裡有個孤兒叫Nasa,經常奔跑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來啦——」,儘管村裡連根外星人的毛都沒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