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轟炸上海南站八十周年:被戰爭改變的城市交通格局

2020-12-24 澎湃新聞

八十年前的今天,1937年8月28日,日本加賀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對滬杭甬鐵路上海南站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無差別轟炸」,造成逃難乘客、車站人員等數百人傷亡,車站也從此廢棄。

10月4日,美國《生活》(

Life

)雜誌第3卷第14期上刊登了一名幼童坐在站內鐵軌上嚎啕大哭的照片(王小亭 攝),向全世界揭露了日軍的暴行。

南站慘案最具代表性的照片

這張《生活》雜誌宣稱有超過136萬人看到的照片成為揭露日本侵華罪行的典型影像資料,至今仍被廣泛使用,並曾引發日本右翼東中野修道等人所謂「擺拍」的質疑。

然而,此次轟炸慘案中人員傷亡的詳細情況以及車站、鐵路的財產損失問題並未引起海內外學術界的充分關注。因此,我們從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視角切入,對慘案的相關情況再作梳理,以此緬懷八十年前遇難的數百同胞!

上海南站位置圖。地圖來源:上海市土地局編:《上海市區域圖》,1932年

站房南立面(進站處)。資料來源:《鐵道》第1卷第2號,1912年11月

上海南站位於今黃浦區瞿溪新村內,1908年建成並投入使用,作為滬杭甬鐵路的始發站,與滬寧鐵路的上海站同名,因此地圖上一般標將其為「滬杭車站」以示區別,直到1916年滬杭甬與滬寧鐵路接通後才改稱上海南站。

淞滬會戰爆發前夕,上海北站就因緊鄰戰區而停止了客貨運輸,南站遂成為「遣送難民陸路交通之唯一出口」,由各中外慈善團體遣送離滬者「日有數千人」。早在8月中旬,《大公報》記者就曾發出警告:「看整個車站上擠滿了二三萬的人,倘若敵機來襲,這倒是極危險的事情,希望當局加以注意!」然而,悲劇還是發生了!

根據日本海軍檔案的記載,當天14點整(此為東京時間,中國時間為13點),4架96式艦載攻擊機從加賀號航空母艦上起飛,至50分在南站上空投彈8枚,其中4枚落在車站站房等中心區域,另外4枚落在機車房等外圍地區。13點50分與《字林西報》報導的13點45分最為接近,《中央日報》《申報》《大陸報》(The China Press)等報紙的記載則為14點以後。

日本海軍加賀號航母檔案。《上海方面戰鬥詳報 軍艦加賀》(自8月28日至9月25日),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120554800.

轟炸後的第二天,國民政府截獲並破譯了從上海發往天津和東京的日文無線密電,文中寫到:中方的報導指出南站「毫無軍事設備,又無軍隊」,但該站「在中國軍之兵站上,是重要地點,且為輸送之根據地」。所以,如果在面對記者團質問時,可以「告以死傷者之達多數,實屬惋惜,但是為作戰上之必要,無可如何云云,以應付之……如將來有轟炸南市之必要時,必勸告住民避開雲。」

日方關於南站轟炸案宣傳要領的密電。資料來源:臺北「國史館」蔣檔

因此,當天的《東京朝日新聞》發布了日本同盟社的報導稱:「大量炸彈完全命中了車站內為數眾多的中國士兵,除倉庫外,車站貨車裝滿的軍需物資也被炸得粉碎……車站內部完全被粉碎,二百碼的鐵軌完全消失,作為軍用車站的機能完全喪失。」同時該報導指出北站「潰滅以來,南站使中國增援部隊能到達本據點駐紮」。此外,9月1日的南京《中央日報》發文批判日方時,援引同盟社的消息稱被炸者「除十二小販外,餘均士兵,共百二十人,半死半傷」。

《東京朝日新聞》的報導

對於日方的狡辯,國民政府和中西媒體均予以嚴厲駁斥。在9月10日向國聯提出申訴並發表的「第二次聲明書」中,國民政府對日軍轟炸南站一案作了如下闡述:

八月廿八日日機十二架襲擊上海南市,南市人口稠密,系平民居住區域,絕無中國軍隊或陣地。日彈密集南站附近,死無辜平民二百餘人,傷五百餘人,罹難者均系候車離滬之難民,尤以婦孺為多。

事實上,像這樣的「空中屠殺」在京滬、滬杭甬鐵路沿線的松江、蘇州、嘉興、無錫、長安鎮等站都發生過,慘烈程度並不亞於南站,所以時人悲嘆道:

逃出了火線的難民,逃不過楊行、南站,逃過了南站的難民,逃不過松江、嘉興,逃過了松江、嘉興的,逃不過蘇州、無錫。可憐的逃難者,仍舊逃不出倭寇的毒手!

然而遺憾的是,無論是南站還是其他各站(楊行指的是吳淞至劉行公路上的汽車站),由於鐵路部門、各慈善團體、各種報刊都沒有留下具體的傷亡人數記載,因此筆者也無法作出精確的統計,乘客傷亡問題遂成為困擾課題研究的一大難點。但筆者仍從媒體的報導中提取了南站被炸案中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相關項:

淪陷時期,上海城市周邊有多條(段)鐵路被日軍破壞、拆除,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於上海南站及進站路軌的毀棄。

南站在8月28日被炸後停止了運輸作業,但在11月9日日軍猛攻南市時再遭轟炸,站內路軌被毀。當天14點後,南站又發生火災,「頓時烈焰高衝,不可嚮邇,火勢之猛烈,雖遠在租界之屋頂,亦能觀見」。11日下午,日軍第3師團步兵第68聯隊向上海市保安隊等部的南站陣地發起進攻,於16點25分佔領南站。因此,《申報》記者12月初的調查稱南站已全毀。

日軍佔領南市後,南站僅運送軍事物資。1939年8月,南站至日暉港站的幹、支線被日軍全部拆除,鋼軌用卡車運往虹口。自此,上海南站徹底消失,如今只剩下了南車站路、車站支路、鐵道路等地名遺蹟。

在檔案缺失的情況下,我們通過鐵路部門其他史料整理出的南站被毀前的部分固定資產價值:


南站平面圖(1935年)。根據李祥吉編:《上海鐵路南站簡志(1906-1990)》(1991年內部發行)改繪

1948年南站舊址的衛星影像。資料來源:天地圖·上海

上海南站的廢棄對城市的內外交通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抗戰勝利後,隨著城市經濟的復甦,城市交通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南市的對外交通流必須通過公共租界中區進出北站,從而造成了連接北站和南市的浙江路、西藏路等道路以及蘇州河上的橋梁出現嚴重擁堵。

1948年7月,上海市公用局呈請市政府重建南站「以利西南行旅與貨運」,對於恢復「南市固有之繁榮,亦深利賴」。但此時國共內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此議最終不了了之。

建國後,上海城市空間拓展速度加快,但全市仍只有北站一個客運站,其吸引半徑長達11公裡,超過了合理範圍,客流進出極其不便,而且節假日的客運量超過平日的一倍,超出了車站的正常負荷。這成為「文革」結束後迅速新建上海火車站(俗稱新客站)的決定性因素。

而作為客運車站的上海南站直到2006年投入使用,換言之,原上海南站被炸廢棄70年之後,上海才恢復了南北兩大客運站的鐵路運輸格局。

(本文作者嶽欽韜系上海師範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爭宵系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外語系講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娃娃「上海火車南站廢墟中的男孩」不堪回首的戰爭夢魘
    中國娃娃 1930年代中期,上海共有上海北與上海南兩火車站,上海北火車站因為處於戰區,運輸於8月中旬停止。因此上海南火車站成為上海唯一交通通道。8月28日下午1時45分左右,日軍展開對張華濱周圍要點展開轟炸。其中,日軍飛機十二架次轟炸機執行任務時轟炸了南火車站(日軍隨後辯稱為誤炸),而該轟炸當場炸死700人,後經中方清算,上海南火車站轟炸所犧牲的上海市民共達千人左右。慘劇發生之時,任職於美國赫斯特新聞社的新聞記者王小亭,拍下了這張照片。
  • ...追尋折磨父親的戰爭記憶——侵華日軍之子在廣島講述南京大屠殺
    新華社日本廣島7月23日電 通訊:追尋折磨父親的戰爭記憶——侵華日軍之子在廣島講述南京大屠殺  新華社記者華義  1945年8月6日,一顆原子彈從天而降,廣島從此成了一座悲情城市,而在那8年之前,從廣島等地啟程侵略中國的日軍在中國製造了南京大屠殺。
  • 淞滬會戰中被日軍轟炸的上海北站 這些鏡頭見證了侵略者的野蠻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日軍以30萬兵力武力入侵上海,當時的上海是遠東第一大都市,是當時的中國重要的經濟、工業基地,亦是當時的首都南京的門戶。日軍一旦攻陷了上海,那麼南京將失去屏障,從而中國軍隊在該會戰中投入了70餘萬兵力,以圖在該會戰中一挫日軍的銳氣。然而雖然兵力上大於日軍,但所投入的戰機坦克上卻明顯不足。
  • 侵華日軍之子在廣島講述南京大屠殺
    1945年8月6日,一顆原子彈從天而降,廣島從此成了一座悲情城市,而在那8年之前,從廣島等地啟程侵略中國的日軍在中國製造了南京大屠殺。22日,在廣島舉行的南京大屠殺史實展期間,侵華日軍山本武之子山本敏雄在一次講演會上講述了其父親歷的侵華戰爭和南京大屠殺歷史,呼籲人們珍惜和平永不再戰。更多的廣島人也意識到,這顆原子彈落在廣島並非飛來橫禍,實乃日本對外侵略種下的惡果。南京大屠殺80周年之際,名為「被封存的記憶,不再讓南京悲劇重演」的展覽15日至23日在日本廣島市舉行,展出了50多件南京大屠殺相關圖片、史料和實物。
  • 日軍計劃7天打通交通線,卻被一小城阻攔47天,東條英機被迫辭職
    到了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被美軍壓制的喘不過氣來。 日軍「一號作戰」出籠 在日軍節節敗退的時候,隨著美軍的推進,美國已經有能力依託中國的機場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這對日本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為了避免本土遭遇戰火,給原本處於劣勢的戰爭更加雪上加霜,日本大本營策劃了「一號作戰」計劃。
  • 大陸唯一在世飛虎隊員病危 70年前曾駕機轟炸日軍
    大陸唯一在世飛虎隊員病危 70年前曾駕機轟炸日軍 2014-09-25 08:46:53  飛過駝峰航線曾駕機轟炸日軍  據代慶標介紹,龍啟明1923年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順德,於8歲回到廣東老家。1942年,他參加了由中國航空委員會組織的留美空軍考試。隨後,他作為「留美空軍培訓班」的學生被送往印度和美國接受了為期4個月的轟炸、作戰科目訓練。1943年3月,20歲的龍啟明以優異成績獲得了準飛行員資格。
  • 一位上海市民83年前的戰爭日記:火車停在松江,日軍飛機來了,炸彈和...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上海把徐家匯站、南站、西站作為民用火車站。過了十幾天,上級命令我們京滬線的全體人員,到南京去集中。27日早上我們二百多名車僮全部從上海南站出發。戰爭開始後,所有上海到南京的民用列車都是從南站始發,繞道嘉興,然後從蘇嘉線到蘇州,再從京滬線到南京。只有軍用列車不繞道,直接從上海經過蘇州到南京。
  • 81年前的9月18日,日軍轟炸德化
    81年前的9月18日 日軍轟炸德化 81年後的9月18日 防空警報聲響徹德化上空 1939年9月18日,兩架日軍飛機連續在德化縣城進行三次轟炸,先後在位於德新街的舊銀行、三角街鬧市和南門街頭、興南街等人口密集的地方投彈六枚,當場炸死群眾47人,傷83人。德新街、三角街居民曾傳開、顏心望、陳苞興及煙店一工人被炸死。
  • 上海抗戰地圖正式上線:35個地標喚起這個城市的抗戰記憶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上海作為重要戰場有著諸多抗戰遺址。8年抗戰期間,上海許許多多老建築和地標,或與屈辱的歷史有關,或發生過可歌可泣的故事,或閃耀著紅色星火。地圖製作方在眾多地點中,選擇了35個有代表性的抗戰地標,全面展示和還原抗戰時期上海的不同面向,以喚起發生於這個城市空間中的抗戰記憶。
  • 上海遭受密集轟炸!《暴日侵滬戰區地圖》中的淞滬抗戰
    《暴日侵滬戰區地圖(Map show Japanese-Chinese warfre now in ShangHai)》是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期間,上海日新輿地學社出版的戰爭宣傳地圖。全圖大量使用英文,其目的,應該是向國際社會介紹918事變後日本對我國上海的蠻橫侵略。
  • 日軍為何敢發動侵華戰爭?看完日軍繪製的中國地圖就知道了
    日軍侵華戰爭,我們中國人是不會忘記的。日本鬼子從1894年就開始計劃這場侵華戰爭,甲午戰爭後,他們就掠奪了我們中國許多資源。這也主要是當時清政府的腐敗,1931年,日本鬼子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就開始了全面侵華。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要銘記的,不能忘記這段歷史。
  • 原子彈轟炸後百年不能居住?61年後廣島成發達城市,如何解釋?
    簡介:日本是人類有史以來唯一遭到核武器轟炸過的國家,而當時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投放了原子彈。原子彈的爆炸摧毀了廣島和長崎地表大部分的建築,對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最初的宣傳是原子彈轟炸過後的城市百年不能居住,但是不到61年,廣島和長崎雙雙成為發達城市。
  • 重慶較場口大隧道慘案:日軍的轟炸間接導致數千人死於窒息
    釣魚城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七七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成為陪都之後,重慶自然也成了日軍重點打擊的對象,因為重慶獨特的地理因素,空襲則成了日軍打擊重慶的首選。較場口大隧道慘案遺址1941年6月5日下午六點多,剛剛下過一場大雨,悶熱的天氣得到一定的緩解,重慶市民正準備吃飯納涼,然而此時悽厲的防空警報拉響了,已經經歷了日軍三年多轟炸的重慶市民對此並不陌生
  • 此人策劃一場戰爭,334架戰機轟炸東京長達2小時,說一句心酸的話
    一時間幾十萬日本人傷亡慘重,然而其實在這之前,美軍還曾策划過一場戰爭,造成的後果不會比原子彈轟炸輕,那麼這是什麼戰爭呢?據資料揭露,這便是美軍對日本首都東京實施的燃燒式轟炸,首先提出這種轟炸戰略的是柯斯蒂·李梅,他策劃這場戰爭。當時李梅將軍在提出這個方案之前,曾仔細了解過到東京的地形和天氣狀況,並且在此基礎上做出過精心部署。
  • 工作坊|上海所見的亞洲太平洋戰爭
    上海社科院歷史所現代史研究室主任馬軍近日在上海社科院舉行的「上海所見的亞洲太平洋戰爭」工作坊開幕式上回顧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他表示,隨著日軍開始全面控制城市,上海進入了近代以來政治上最黑暗的時段,但也隱約看到了轉機。半個多世紀以來,圍繞這場戰爭的研究從未停止。
  • 上海市民42年收集上百張日軍明信片 欲建展覽館
    市民陳金山收藏的《滿洲事變大畫譜》圖冊 /晨報記者肖允  晨報記者 葉松麗 實習生 郝雨晗  1932年,日軍轟炸上海,陳金山的爺爺開在上海老城區的染織廠毀於一旦  這段灰暗的歷史一直沉積在陳家人心裡,也萌生了陳金山多年後對日軍侵華史料的尋找。如今,他的手中握有多個日軍侵華的鐵證,其中不少還是日軍當年所留。包括大批日軍從中國發往日本各地的明信片,一本名為《滿洲事變大畫譜》的圖冊,則系統地記錄了日軍在中國發動的一系列主要侵略戰爭,其中就包括在上海發動的江灣戰役和廟行戰役。
  • 抗戰勝利75周年,這個地方特別值得一看
    2020年8月15日,是二戰勝利暨日本投降75周年紀念日,值此富有紀念意義的一天,我前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進行紀念。小貼士: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位於地鐵2號線錦繡路站,從機場/火車站均可通過軌道交通快速到達。來到地鐵二號口,出口的門楣上就清晰地寫著紀念館的名稱,順著出口走出地鐵,就可以很方便的到達。
  • 杜魯門打算投放原子彈時,為何不直接轟炸東京而是廣島?原因簡單
    二戰中期,日軍突然襲擊美軍太平洋基地珍珠港,隨即羅斯福總統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作為當時世界上的頭號強國,美國也捲入到二戰中來。不過也有相當資料揭露,其實日軍在偷襲珍珠港之前,羅斯福總統已經得到了此類消息,本來是可以做好準備減少傷亡的,但為了促使美國人民同意參戰,這才未做任何準備,這才有了日軍成功偷襲珍珠港事件的發生。不過這一切都只是小道消息,並不能讓人信服,但是美軍參戰之後,二戰的格局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動,特別是為了逼迫日軍早日投降,美軍在日本本土扔下了兩原子彈。
  • 回顧1941年日機轟炸西寧:改變青海歷史軌跡
    回顧1941年日機轟炸西寧:改變青海歷史軌跡     原標題:1941:日軍飛機轟炸西寧
  • 太平洋戰爭最慘烈戰役,美日殘酷對峙70天,日軍斷糧集體自殺
    1941年12月,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之後美日兩國在太平洋島嶼上展開了一系列島嶼爭奪戰。最著名的島嶼戰有瓜島戰役、琉磺島戰役、衝繩島戰役、貝裡琉島戰役等等。在這些島嶼戰中,貝裡琉島戰役又是最血腥慘烈的一場戰役,美日殘酷對峙了7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