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行「港珠澳大橋」特別郵票 線條間展現粵港澳融合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解說】當地時間10月26日,香港郵政宣布一套以「港珠澳大橋」為題的特別郵票及相關集郵品將於10月30日正式公開發售。

  【解說】該套特別郵票一共分為四張,以港珠澳大橋的中英文名稱作為設計重點,分別印上代表香港的H和「港」字,代表珠海的Z和「珠」字,代表澳門的M和「澳」字,以及代表大橋的B和「橋」字。這些字母和文化與背景的格線圖案交織成細緻的網絡,象徵著公路網絡之間的緊密連貫,為社會發展注入全新的動力。同時,票面上印有三地地標性建築,在整體風格統一的設計理念下保持各個城市的特色。最後在「橋」上進行整合,寓意著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地進一步融合。在首日封上,其特別郵戳將港、珠、澳、橋四個字的線條結合到一起,以直線的形式貫穿其中,其理念也與三地融合保持一致。這套四枚郵票由藝術家陳伸及其女兒陳彥設計,面值分別為2港元、3.7港元、4.9港元和5港元。

  【解說】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此次為紀念大橋通車,還特別發行了一套聯合紀念套折。該套折由中國郵政牽頭,聯合香港郵政及澳門郵電共同印製。在整體風格保持一致的背景下,三地設計各具特色,與大橋的三方建設相呼應。香港郵政高級經理(集郵推廣)李振宇表示,大橋的開通有劃時代的意義,郵票的設計也與大橋一樣,希望在整體的融合上,保持三地特色,以各自的角度全方位展現港珠澳大橋的偉態。

  【同期】香港郵政高級經理(集郵推廣) 李振宇

  三地在一個很緊密的溝通之下,希望在這九枚郵票之下,在整個小版的角度,去呈現不同的角度,從設計和藝術成分去展示港珠澳大橋各個不同的部分。三地都是用橋、島、船去表達主體設計,所以我們呈現不同的角度去表達。

  【解說】該套特別郵票及相關集郵品將於10月30日正式公開發售。聯合紀念套折也將在中國郵政、香港郵政和澳門郵電同步發售。

  記者 張致超 香港報導

責任編輯:【於曉】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在哪買?購買入口
    中國郵政將於10月30日正式發行《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一套3枚!  (3-1)J 青州橋  港珠澳大橋紀念郵票第一圖展現了橋結構的代表——青州橋。青州橋是港珠澳大橋中跨徑最大、主塔最高的通航孔橋,橋體上的「中國結」造型與畫面前景的三地地標性建築(香港會展中心、珠海大劇院、澳門大三巴牌坊)形成呼應,寓意三地緊密相連。
  • 港珠澳大橋有什麼意義?真正作用有哪些?
    歷經5年規劃、9年建設,前後歷時14年,總長約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根據相關規定,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可通行車輛包括: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計程車、貨運車輛、跨境私家車等。10月19日,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票價公布,港珠線和港澳線兩條線路日間正價票均為58元,夜間正價票均為63元。  如今,生活在香港、工作在深圳的陳偉崙,已經開始暢想周末帶家人前往珠海度假。陳偉崙覺得,乘坐大巴的費用在幾十元左右,「還是可以接受的」。
  • 港澳與內地聯合發行港珠澳大橋題材明信片(圖)
    中新網3月22日電 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消息,香港郵政3月22日宣布,以「中國郵政-香港郵政-澳門郵政聯合發行:港珠澳大橋」為題的郵資已付明信片將於3月24日推出發售。  港珠澳大橋預計於2016年通車,這項重要基建將有助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區融合和社會經濟發展。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意義特別重大
    從設計到開通,港珠澳大橋前後歷時35年!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三個意義特別重大!   1、基建狂魔,再破世界級難題   港珠澳大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建設難度之大,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也被英國《衛報》評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港珠澳大橋通行指南(時間+規則+條件)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主橋設有珠海一個收費站,收費站有20條收費通道。在大橋收費站進行現金支付時,需使用人民幣,非現金結算以人民幣計價。此外,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也將開通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非現金電子支付方式。同時,內地ETC和香港快易通也正常使用,將根據每天的匯率自動轉換扣費。
  •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圖片來源:遼寧衛視)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述紅 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這座大橋如巨龍騰躍在伶仃洋的上空,將港珠澳三地緊密相連,打開一個全新的時代。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驅車僅需30分鐘的車程。
  • 如何挽救港珠澳大橋?
    必須承認,當前各界人士對港珠澳大橋前景的質疑,也並非沒有清醒、客觀的聲音,尤其是一些官員、學者的觀點值得深思:一是他們認為港珠澳大橋建晚了二十年,如今珠三角西部的貨物要通過大橋經香港「出海」的已不多。二是港珠澳大橋沒有實施「雙Y」(加上深圳)方案,未能提高大橋使用率,降低了大橋的經濟、社會效益。
  • 專訪梁振英:港珠澳大橋開通是粵港澳發展重要裡程碑
    中新社珠海10月24日電 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是粵港澳共同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專訪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  中新社記者 唐貴江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是粵港澳共同發展的重要裡程碑!」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23日在珠海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這樣表示。
  • 港珠澳大橋將推動粵港澳成世界級灣區數十萬億經濟效益正在路上
    被稱為「世界奇蹟」的港珠澳大橋,幾乎牽動著粵港澳三地所有人的視線。香港青年袁梓朗就密切關注著大橋的一舉一動。在聽說大橋通車的消息後,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前從香港去澳門,主要是乘船,航行時間大概一個小時。大橋開通以後,時間能縮短一半左右。」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
  • 這就是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  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  總長約55公裡  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  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首次實現了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連接,極大地縮短了三地間的距離。通車後,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從3個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這對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保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港珠澳大橋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中國第一例集橋、雙人工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
  • 港珠澳大橋模型亮相廣東科學中心
    港珠澳大橋模型亮相廣東科學中心  南方網訊(記者鄒長森 通訊員吳晶平)12月29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模型在廣東科學中心展館亮燈。即日起,觀眾到科學中心即可通過展項近距離一睹港珠澳大橋的風採和了解這一「超級工程」背後的科學技術。  在展項沙盤上,一條氣勢恢宏的「巨龍」橫跨伶仃洋,緊密連接起粵港澳三地。模型清晰生動地展示大橋工程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二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
  • 港珠澳大橋什麼時候通車?港珠澳大橋通車時間(受益股)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工程。  大橋全長55公裡,集橋、島、隧於一身,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裡,有3座斜拉橋,橋體全部採用鋼結構,相當於64座艾菲爾鐵塔。海底隧道長約6.75公裡,是全球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 直擊丨一橋飛架粵港澳,港珠澳大橋這筆「帳」該怎麼算
    2017年的最後一天,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亮燈,大橋上的三座通航孔橋和人工島,連同香港、珠海、澳門組成一串絢麗的珠鏈,跨越伶仃洋,點亮大洋上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首個落腳點,港珠澳大橋從提出想法到最終建成,歷時14年,期間幾經波折,伴隨無數期待的同時也有多方爭議。
  • 港珠澳大橋只是「面子工程」?官媒發文反駁
    近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的第28期金臺沙龍上,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李學鋒談及區域經濟發展問題時特別強調,把港珠澳大橋說成「面子工程」是與實際不符的。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不僅使得香港、澳門、珠海三地之間的路程及通關檢查時間大大縮短,吸引車流、人流、資金流等往來,更能通過觸發整體發展的協同效應,使得大灣區的發展將越來越像一個城市那樣高效協調。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一周年!
    作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通道,大橋的開通使港珠澳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廣闊的伶仃洋,由此天塹變通途。一年來,每逢周末、節假日,越來越多香港居民選擇經港珠澳大橋自駕車來內地旅遊、探親、經商。據統計,截至9月底,1353.44萬人次旅客和71.71萬輛次車輛經港珠澳大橋口岸進出境,最高峰時日均超過10萬人次。
  • 港珠澳大橋開通一周年:「車暢人旺」譜寫融合發展「灣區新篇」
    新華社廣州10月23日電 題:港珠澳大橋開通一周年:「車暢人旺」譜寫融合發展「灣區新篇」  新華社記者王攀 周強  金秋時節,伶仃洋海天一色,港珠澳大橋凌波飛架三地,寬闊整潔的橋面上,車流、客流穿行不息。
  • 中國2018年發行的全部郵票圖片|改革開放.港珠澳大橋
    2018年,中國郵政共發行郵票37套,其中編年號郵票34套,個性化郵票2套,賀年專用郵票1套。 該文共85張圖片。 2018年為新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同時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中國郵政均發行了紀念郵票。
  • 我是港珠澳大橋,今天通車了!
    新華社快訊: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23日上午在廣東珠海舉行。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戰略意義何在
    圖片來源網絡港珠澳大橋是一條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作為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項目,港珠澳大橋自2009年開工以來就備受關注。這個計劃中長達29公裡的大橋估計耗資20億美元,約127.3億人民幣,建成後將成為僅次於龐恰特雷恩湖橋和寧波杭州灣大橋、膠州灣大橋的世界第四長橋。建成通車後,預計從香港到珠海的時間將由3個多小時大大縮減為半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