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高鐵時代以來,短短10餘年十年,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幹線高鐵網絡,運營裡程,在建裡程都居全球首位。高鐵極大的改變了經濟地理格局,廣大內陸省份依託高鐵拉近了與沿海城市的距離。內陸城市再起飛,高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高鐵已然成網,但在中長期規劃的八縱八橫鐵路幹線網絡中,事實上只完成了其中的超過50%。多條規劃中的幹線高鐵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設或準備之中。如備受關注的呼南高鐵就是八縱通道其中的一條。北起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南至廣西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基本平行於京廣大通道,與普鐵時代的焦柳鐵路基本對應,但線路明顯更長。是聯繫內陸6省區的幹線。
而呼南高鐵似乎是各條高鐵幹線中線路走向爭議最多的一條線路,除了南北兩端,中部三省河南、湖北、湖南境內的走向都有爭議。由於高鐵的巨大帶動作用,沿線城市無不趨之若鶩,積極爭取高鐵過境。現河南境內呼南幹線已通,但洛陽、南陽仍在積極爭取呼南豫西通道。湖南境內多段都還處於未開工階段。今天重點來研究下呼南高鐵湖北境內走向。
呼南高鐵從鄭州至襄陽段與鄭渝高鐵共線,因此襄陽是呼南高鐵進入湖北的第一站,也是湖北段的起點,從襄陽往南,爭議就來了。涉及利益關係城市有荊門、荊州、宜昌幾個城市。其實就是從襄陽至常德段如何走向的問題,看圖說話,最直線的距離無疑是襄陽-荊門-荊州-常德走向。如果如此走向,線路最短,也照顧到了人口大市,歷史名城荊州,本也無可厚非,重要的變數就是宜昌。
宜昌、襄陽是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中西部明星地級市,是地級市中經濟發展較好的典型代表。其中宜昌市人均水平更高,宜昌地處鄂西,長江三峽要衝。地理位置極佳,非常適合擔當湖北省的省域副中心,宜昌也不辱使命,全市GDP可媲美一些省會城市。既然是副中心,就必然要有相應的政策,高鐵走向無疑就是考慮的重點。在這一點上,湖北省無疑做的及其到位,兩個副中心襄陽和宜昌都將被建設成為加強型的高鐵十字。宜昌是呼南高鐵和沿江高鐵兩條幹線的正十字。同時還有與鄭渝高鐵的聯絡線。
因此,由於宜昌的省域副中心屬性,呼南高鐵正線像河南境內繞道省會鄭州一樣,湖北境內繞道省域副中心宜昌,棄直取彎,顯然是為了更高層次的戰略規劃。
但荊門荊州也不比失落,呼南過宜昌先過荊門再西向宜昌,荊門到荊州的荊荊高鐵同樣在考慮範圍之內,並將近期開工建設,荊荊高鐵也是湖北省獨資修建的高鐵。雖然錯失呼南正線,但荊荊高鐵可作為呼南高鐵的鄂中複線。前文已述,呼南正線西向取道宜昌,荊常高鐵將很難再被落實,但荊州同樣有望建成高鐵十字。荊荊高鐵未來從荊州往南,有望連接嶽陽,成為京廣複線的一部分。在某些版本的高鐵規劃線路圖中已經出現荊嶽高鐵的走向規劃。
因此呼南高鐵湖北雙通道將是襄荊宜常和襄荊荊嶽,而不會是荊州連接常德,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宜昌副中心地位,已經確定正線為襄荊宜常的情況下,荊州常德已沒有連接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