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與楊絳:你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趙彤彤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

本期故事關鍵詞:愛情

雖然有孫令銜的阻撓,但是錢鍾書並沒有放棄,他是個性格執拗的人,堅持要和阿季見面說一說,就坦誠地寫信約了阿季。這一次見面,錢鍾書心中既忐忑又著急,看到阿季後立即張口聲明:「我沒有訂婚!」阿季本來緊張得不行,聽到這麼直白的一句話就明白了,笑著回了一句:「我也沒有男朋友。」一見傾心,再見鍾情,剛好男未婚、女未嫁,在一起方不負大好年華。

-1-

1932年2月,阿季和好友一行五人出發,先由蘇州坐火車到南京,再坐船渡過長江,然後繼續坐火車到北平。2月27日晚,幾個人終於到了,老友費孝通已經在火車站等他們了。

踏過未名湖畔,阿季借住在燕京大學女生宿舍,他們五人還需要通過考試才能正式入學。考試之後,阿季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好朋友蔣恩鈿,孫令銜也要去清華,因為他有一位表兄在那兒念書,於是二人結伴同行。到了清華,孫令銜去找他的表兄,阿季就到女生宿舍古月堂去找蔣恩鈿,兩個姑娘見面後高興極了。蔣恩鈿得知阿季要借讀燕京大學後,就問為什麼不來清華借讀,阿季說借讀的事情都是孫令銜幫著幾個同學一起辦的。蔣恩鈿還是不放棄,一直遊說阿季來和她一起念清華。阿季一直是想上清華的,但是無可奈何兩度失之交臂,所以對蔣恩鈿說的她也很動心。

晚上,孫令銜來古月堂找阿季同回燕京大學,阿季見到了孫令銜的表兄錢鍾書。「這是楊季康。這是錢鍾書。」孫令銜簡單地為雙方作了介紹。未曾想,驚鴻一瞥,兩心相吸,竟一世相隨,也許這就是緣分來了。

多年後,錢鍾書曾經寫過一首詩,記下他第一次見到阿季時的感受:「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阿季面色紅潤,笑靨如花,一見面就虜獲了才子的心。阿季也在文章中寫過對錢鍾書的第一印象:「初次見到他,只見他身穿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滿身儒雅氣質。」

古月堂前,不知有多少才子佳人成就了好姻緣,這裡也是楊絳與錢鍾書的故事開始的地方,多年以後他們依然會時常想起此時、此景。

燕京大學的考試成績很快出來了,一起北上的五個人全部都通過了考試。阿季在蔣恩鈿的勸說下轉而借讀清華,其餘四個人都就讀燕大了。阿季邀約周芬一起北上,自己卻念了清華,將她一個女生留在燕京大學,始終覺得過意不去,但是好在周芬不計較,她學習刻苦,性格也很好,在燕京大學過得很開心。

在蔣恩鈿的全程幫助下,阿季辦理好了借讀清華的手續,阿季順利地開始了在清華的學習生活。

自從那天晚上在古月堂前匆匆相見,錢鍾書和阿季就對彼此念念不忘,不約而同地打聽對方,打聽的對象也只有孫令銜了。孫令銜聽錢鍾書打聽阿季,就明白這是上心了,但是孫令銜的至交好友費孝通也喜歡阿季,所以在錢鍾書問起阿季的時候,就說她有男朋友了,男朋友指的就是費孝通。當阿季跟他問起錢鍾書的時候,他也說錢鍾書已經訂婚了。

其實孫令銜說的,也不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因為錢鍾書確實有一葉姓未婚妻,是家中長輩做主的,只是他本人不同意。而費孝通呢,他喜歡阿季是一廂情願的事,阿季一直只當他是朋友。

緣分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阿季不遠萬裡來到清華,也許是註定要與錢鍾書相遇、相識,連一句話都沒有說,只是看了一眼,就好似姻緣天定。人的一生,要有多麼幸運,才能不早不晚,在時間剛剛好的時候遇見相伴一生的人。「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雖然有孫令銜的阻撓,但是錢鍾書並沒有放棄,他是個性格執拗的人,堅持要和阿季見面說一說,就坦誠地寫信約了阿季。這一次見面,錢鍾書心中既忐忑又著急,看到阿季後立即張口聲明:「我沒有訂婚!」阿季本來緊張得不行,聽到這麼直白的一句話就明白了,笑著回了一句:「我也沒有男朋友。」一見傾心,再見鍾情,剛好男未婚、女未嫁,在一起方不負大好年華。

從煙雨迷濛的南國水鄉,到落雪繽紛的北國之地,阿季走過了千山萬水,曠世情緣從金風玉露的相逢開始。1932年,阿季成為清華大學的借讀生,在她心之所向的理想學府裡讀書,還遇見了她的真命天子,北上之行是如此的美好。

-2-

1935年8月13日,楊絳與錢鍾書從上海啟程,遠赴英國。三姐閏康來送行,畢竟是去大洋彼岸,這一別就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錢鍾書的師友溫源寧和邵洵美也來送行,依依惜別。起航的號角聲響起,輪船慢慢地駛出港口。

後來,楊絳曾經在文章中寫道:「鍾書不足25歲,我24歲略欠幾天,我們結了婚同到英國牛津求學。我們離家遠出,不復在父母庇蔭之下,都有點戰戰兢兢;但兩人做伴,可相依為命。」

錢鍾書是公費出國留學,根據規定是不能攜帶家眷的,所以楊絳陪行是自費出國。登上P&O公司的郵輪後,楊絳和另外兩個女同學分到一個艙,與錢鍾書雖然同船卻不同艙。楊絳小時候坐過海船,而錢鍾書卻是第一次坐,在船上看什麼都稀奇,碰到颶風天,他還興致勃勃地牽著楊絳的手跑到甲板上看。

船至香港,他們吃到港式燒賣、小籠包;船過新加坡,有英國專員接待留學生,他們在那裡看到了海陸兩棲飛機;還有斯裡蘭卡的科倫坡,在那裡他們參觀了印度教的蛇廟,廟裡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蛇,陰森可怕,兩個人被嚇得落荒而逃,出來後又哈哈大笑。兩個人像在度蜜月一樣,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周圍的人也都知道他們是新婚。

海上行船,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暴風驟雨。在船上,楊絳第一次看到了海葬,有人將死者投入海中。

有人說,旅行是最能夠檢驗兩個人是否適合結婚的。因為在旅行的奔波勞累中,人的本性、缺點會被完全暴露出來。海上的日子是枯燥的,但是錢鍾書和楊絳兩個人新婚蜜月,並不覺得旅程漫長,反而很開心能夠一起吹海風、看日出日落,他們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和聊不完的書。這就是他們初次一起旅行的狀態,日後也成為他們的婚姻生活相處之道。

當然,他們也第一次經歷了吵架,說來也是讓人發笑,學者夫妻吵架也是因為知識。那一天兩個人在聊天,說起了法文「bon」,楊絳聽了錢鍾書的讀音,就隨口笑說他有鄉土音,不正宗。本是一句戲言,但是學究錢鍾書卻堅持認為楊絳的讀音才是錯誤的,於是兩個人開始爭論起來,誰也不服誰。唇槍舌劍地吵了半天也沒有結果,於是他們去找了一個同在船上的法國太太來評斷,這位臨時的「裁判」認真地聽了兩人的發音之後,認為楊絳的發音是正確的。

送走了法國太太,兩個人都坐下了,誰也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不知是誰的肚子叫了一聲,原來已經到午餐時間了。他們看著對方笑了起來,對於自己剛才的幼稚行徑,他們回過頭想想,都覺得很好笑。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口音問題,怎麼值得爭執半天呢!他們牽起手往餐廳走去,剛才不愉快都煙消雲散了。

夫妻之間遇到事情,不要急於去爭誰是誰非,否則難免會有口不擇言的時候,容易傷了感情,像楊絳夫妻這樣就很好,吵過也就過了,他們依舊相親相愛。包容和理解是婚姻中最重要的,沒有完美的人。浪漫愛情的結局是婚姻,而步入婚姻又讓激情消退,過好平淡的婚姻,才是守住了愛情,不負婚禮上的白頭之約。

-3-

搬入新家的第一晚,楊絳學會了用電灶和電水壺,對付著熱了些食物吃。第二天,兩個人就開始收拾規整新家。擦拭家具,收拾衣物,把書都放到書架上,兩個人又累又甜蜜,這才開始有了家的感覺。這天一早,錢鍾書還為楊絳準備了早餐,而且從此時開始,都是他來做早餐,做好之後才叫楊絳一起吃。

安頓下來之後,楊絳就開始琢磨給錢鍾書做些好吃的補補,楊絳過去從沒做過飯,也只能摸索著來。錢鍾書最饞紅燒肉,楊絳就想做一頓試試。彼時,還沒有滿天飛的菜譜,也沒有網際網路可以查,所以只能問同學。留學的朋友俞大縝、俞大絪和幾個男同學都不擅長做菜,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自以為的紅燒肉做法。

第一次做紅燒肉,楊絳想要把肉切成小塊,但是又沒有合適的刀具,於是她用一把鋒利的食物剪刀把肉剪成亂七八糟的小塊。隨後,她按照朋友們說的辦法,把肉放到鍋裡煮。火被開到最大,急火煮肉,水幹了肉還是硬的,於是她再加冷水繼續煮,可憐那些肉反倒越來越硬了,味道就更不用提了。

雖然第一次做紅燒肉失敗了,但是楊絳沒有氣餒,而是積極總結經驗教訓,打算第二次嘗試。她回想起小時候媽媽做肉用的不是太大的火,於是她改用小火做紅燒肉。這一次做紅燒肉,楊絳一次性多放了些水,水開後撇去了浮沫子,然後加上了一種雪利酒,僅有的幾種調料都適量放。雖然不是正宗的紅燒肉,但燜煮出來的味道總算是可以了,錢鍾書吃了直說好。

從此,楊絳買來的雞肉、鴨肉、羊肉一律照此做法,小火燉煮,味道都還不錯。漸漸地,她觸類旁通,煮、煎、炒、燉都學會了。兩個沒做過飯的人,總算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後來說起這段故事,楊絳總是笑著說:「我們搬家是冒險,自理夥食也是冒險,吃上紅燒肉就是冒險成功。」錢鍾書感念妻子做飯辛苦,曾題詩相贈:「捲袖圍裙為口忙,朝朝洗手做羹湯。憂卿煙火燻顏色,欲覓仙人辟穀方。」

-4-

1937年春天,錢鍾書早早地就去牛津婦產醫院為楊絳訂好房間,還預約了接生大夫。醫院離他們家不遠,步行十多分鐘就到了,楊絳會定期去做檢查。原本找醫生的時候,醫院的人看到他們夫婦是東方人,就問錢鍾書是否介意醫生的性別,而錢鍾書的回答是:「要最好的醫生!」大多數西方人覺得東方人守舊,但是在錢鍾書的心中,妻子和孩子的健康是大於一切的。

根據斯班斯醫生的推算,預產期大概在5月12日。這個日期非常湊巧,因為在1937年5月12日,阿爾伯特加冕成為新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所以斯班斯醫生就笑說楊絳可能會生一個「加冕日娃娃」。到了預產期的日子,這個中國寶寶一直沒有動靜,又過了一個星期,寶寶還是遲遲不來,看來她對於成為「加冕日娃娃」毫無興趣。醫生建議楊絳住院觀察。

1937年5月18日,寶寶終於有動靜了,陣痛開始,醫生給楊絳打了一針,讓她先睡一覺養精蓄銳。19日,楊絳開始分娩,她用盡了全部力氣,寶寶還是沒有出來,最後還是助產醫生用產鉗把嬰兒夾了出來。這是在牛津出生的第二個中國寶寶,因為哭聲洪亮,大家都叫她「Miss Sing High(高歌小姐)」。

當楊絳再次睜開雙眼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了,醫生親切地詢問她的身體狀況,還誇她是個勇敢的女人。女兒被包裹在法蘭絨布中,像一個小粽子,甜甜地睡著。小護士很健談,低聲和她說些昨天分娩時發生的事情,還問她為什麼不大聲喊叫。楊絳淡笑著回答,既然喊叫也會疼,那就省點力氣吧。

錢鍾書得知生了個女孩,特別高興,護士把嬰兒抱出來給他看,他高興地說:「這就是我的女兒,我喜歡!」但是醫院不讓他探視楊絳,他很著急,從家裡到醫院,他已經來了四趟,而且都是用走的。楊絳起初是因為麻醉沒有醒過來,醒來後也昏昏沉沉的,沒有力氣說話,到下午終於有力氣說話了,就叫錢鍾書坐車回家休息。

婦產醫院的床位緊張,一般產婦也就住三五天,至多十天,可是楊絳因為身體太虛弱了,每每要出院的時候就出問題,所以在醫院住了23天,幾乎是在這裡坐完月子了。出院的那一天,錢鍾書燉了雞湯給楊絳喝。雖然廚藝不好,但是他也在認真地學著去照顧妻子和女兒。楊絳感動極了,不禁會想如果錢鍾書的家人知道會怎樣吃驚,畢竟他的書呆子形象太深入人心了。

原標題:《你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楊絳與錢鍾書(一)| 春風十裡初相遇
    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之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待我。——錢鍾書《圍城》有的愛情,始於初見。茫茫人海中,相遇已是不易,相守到老更是艱難。錢鍾書後來寫有一首詩,回憶他跟楊絳的初次見面: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即使春風把花香吹遍整個清華園,也不如那個女孩薔薇般的嬌靨讓人心動。很快,他寫信相約楊絳再次見面。工字廳內,一向孤高清傲的清華才子說:「我沒有訂婚。」
  • 費孝通對楊絳念念不忘,可是楊絳心有所屬,一生只愛錢鍾書
    有事實為證:1、1928年,楊絳17歲,她一心要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清華招收女生,但南方沒有名額,楊絳只得轉投蘇州東吳大學。有男生追求楊絳,費孝通便對他們說:「我跟楊季康是老同學了,早就跟她認識,你們『追』她,得走我的門路。」什麼,你們沒有聽出這句話的曖昧?那我只能說你們沒有暗戀經歷,沒法聽出費先生的言外之意。
  • 錢鍾書和楊絳:有一種愛情叫「世間始終你好」
    民國時期出過很多著名伉儷,錢鍾書和楊絳是其中一對,他們的故事沒有梁思成和林徽因、徐志摩和陸小曼那麼錯綜複雜,也不像胡適和江冬秀,魯迅和朱安那樣包辦婚姻,是很多人眼中理想的愛情。他們是幸運的,茫茫人海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在彼此最美好的年華相遇。他說,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他說,遇到她之前沒想過結婚,娶她之後從未後悔過,她說她亦然。
  •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我是單身;楊絳:我也沒有男朋友
    事情是這樣的,由於錢鍾書和楊絳都是清華園裡的名人,所以當時關於他們的緋聞很多。有人說,錢鍾書在老家早已訂婚,也有人說,楊絳不僅在東吳大學有男朋友,在北京追她的人也有幾十個。不過,當命定的姻緣從天而降,錢鍾書選擇大膽追愛,楊絳也決不學小女生扭捏作態。錢鍾書首先開口澄清道:「外界傳說我已經訂婚,這絕對不是事實,你千萬不要相信。」
  • 七年「唐詩日課」,掀開錢鍾書楊絳夫婦的書齋日常
    錢鍾書沒有參加1975年《唐詩選》的修訂工作。此時他65歲,剛剛完成《管錐編》的初稿。無論如何,從之前的「強餘與役」,到後來的大加刪改,這段過程應是讓他感到不快的。或許,正因為看到錢先生「有志難伸」,楊絳先生才主動提議,請錢先生為她和錢瑗選一個唐詩的私家選本。周絢隆說:「錢先生講過,楊絳先生是最才的女、最賢的妻。的確是。
  • 錢鍾書、楊絳兩先生與人文社古典部的友誼
    在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文社」)隆重推出一部重要的新書《錢鍾書選唐詩》,以此表達我們對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深深的懷念。《錢鍾書選唐詩》由人文社古典文學編輯室(以下簡稱「古典部」)承擔整理、編輯,這是古典部與錢鍾書、楊絳兩位先生善緣的續篇。錢、楊兩位先生與人文社古典部有著深厚的友誼,回顧歷史,這段友誼可以上溯至上個世紀50年代《宋詩選注》的編輯出版。1952年,錢先生受鄭振鐸先生之邀加入新組建的文學研究所,並承擔選注宋詩的工作。
  • 新書嘗鮮|《若無相欠 怎會相見》之錢鍾書致楊絳:你是我幸福的所有...
    有的是: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愛是永恆的信念。好的愛情,是你通過一個人看到整個世界;壞的愛情,是你為了一個人捨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唯有愛和深情不可被辜負。-零-如此星辰如此月錢鍾書和楊絳,屬於最幸運的人。
  • 楊絳,這個時代最惦記的隱士
    錢先生往往憑自己的性情、喜好說一些話,但楊先生很溫和,善於應對各種場合,各種情況。」錢鍾書的愁是有道理的,他不能想像,沒有楊絳,他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病中,錢鍾書向楊絳交代,他死後不留骨灰,不設靈堂,懇辭花籃,不舉行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楊絳說:「我自己,這樣辦得到;你嘛,就很難說了。」錢鍾書說:「那就要看我身後的人嘍!」
  • 楊絳與錢鍾書:世上最好的愛情,是一見鍾情與你相伴攜手共白頭
    因為錢鍾書的伯父沒有兒子,按照習俗,錢鍾書從一出生就被過繼給了他的伯父。周歲「抓周」的時候,因為他抓到一本書,因此才有了「鍾書」這個名字。而事實也證明,日後的錢鍾書真的與文學創作有著割捨不掉的緣分。11歲的錢鍾書,上了東林小學去學習。然而不久之後,養育他的伯父便去世了。
  • 錢鍾書在上海的最後住所
    楊絳在她的《我們仨》中曾經寫道,一九四九年,錢鍾書「叔父命錢鍾書三弟媳攜子女三人來上海,住辣斐德路。適傅雷夫人之友有空房,在蒲石路蒲園,錢鍾書與我及女兒錢瑗即遷居蒲石路蒲園。」在龐薰琹的女兒龐濤的印象中:「那時我們知道新近住在樓上的錢伯伯與錢師母是非常非常忙的大學者,絕對不能去打擾……」所以,她們幾乎沒有再往上登一級臺階,生怕有什麼閃失。
  • 錢鍾書與楊絳,他們的日常才是高級秀恩愛
    自由戀愛的典範兩人初見,只匆匆一瞥,甚至沒有說話,但當下都彼此難忘。錢鍾書寫信給楊絳,約在工字廳相會。一見面,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答:「我也沒有男朋友。」當時八十多歲的楊絳來回奔波,辛苦異常。病來如山倒,1997年3月錢瑗病逝。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何等沉重的打擊!但是,想想還在病榻上的丈夫,已經孱弱如紙片人的楊絳將失女之痛深藏,打起精神,全身心地照顧錢鍾書。錢鍾書後期病到只能靠鼻飼進食,楊絳親自做各種雞魚蔬菜泥,燉各種湯,雞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沒有,魚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
  • 錢鍾書是被神化了,還是被低估了?
    1948年,學術專著《談藝錄》也在上海出版,這更讓錢鍾書名聲大噪。那時候,楊絳在上海很有名,她不僅教書還寫劇本,有三齣戲已經公演。以前別人介紹錢鍾書時,都會說這位是楊絳的先生。而《圍城》和《談藝錄》面世後,他們夫婦的社會地位就倒過來了,大家都會介紹楊絳是錢鍾書的太太。兩次「錢鍾書熱」之間,他沉寂了將近30年。
  • 楊絳今日凌晨去世 與錢鍾書關係生前作品盤點
    這位表兄不是別人,正是錢鍾書。  楊絳初見錢鍾書,只見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渾身儒雅氣質,「蔚然而深秀」。而楊絳更有一番神韻。她個頭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溫婉和藹,人又聰明大方。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彼此竟相互難忘。  然而,孫令銜莫名其妙地告訴錢鍾書,說楊絳有男朋友,又跟楊絳說,他表兄已訂婚。錢鍾書寫信給楊絳,約她相會。
  • 思想是不出聲的語言——「人中之龍」錢鍾書
    1919年,8歲的楊絳曾隨父母到錢鍾書家去過,雖然沒有見到錢鍾書。由於伯父錢基成沒有兒子,按照慣例,錢鍾書一生下來就過繼給了伯父。他剛滿周歲時「抓周」,抓到一本書,因而取名為鍾書。四歲時,伯父開始教他認字。後來進私塾,伯父嫌不方便,乾脆自己教他。每天下午授課,上午伯父則出去喝茶,給一銅板讓他去買酥餅吃,給兩銅板讓他去看小人書。錢鍾書玩得非常開心,逐漸染上了晚起晚睡、貪吃貪玩的壞習慣。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我問他,如果你生在五四時期,你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胡適、魯迅、陳獨秀還是隨波逐流的芸芸眾生?現在宋詩研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這正是錢先生留給我們豐頤的遺產。《管錐編》剛出版時,我有個同學用了一個暑假看完了它,並寫了一篇讀後感寄給了錢先生。然後他來找我,要我跟錢先生談話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問一句他的讀後感寫得如何。
  • 與鍾書古月堂前初遇、蘇州酒館訂婚、玉泉山上同遊 | 楊絳事跡三
    從古月堂前初次見面、到工字廳坦露心跡、到相互間頻繁傳遞詩文書信、到見家長並在蘇州酒館訂婚、再到玉泉山上攜手遊玩……短短兩年,他們倆之間沒有曲折離奇的回憶,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浪漫,相遇、相知、相戀顯得自然又平淡,這可能就是緣分吧。
  • 兩年前的今天,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百歲老人楊絳逝世
    所以後來才有筆名楊絳。(楊絳家人合影,後排左二為楊絳)1932年(21歲),楊絳從蘇州東吳大學畢業後,入讀清華大學。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錢鍾書。兩人一見如故,侃侃而談。說起男女朋友的事,錢鍾書急切地澄清:「外界傳說我已經訂婚,這不是事實,請你不要相信。」楊絳也說:「坊間傳聞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門弟子『七十二人』之多,這也不是事實。」兩人怦然心動,一見鍾情。
  • 學者陸建德談《圍城》: 錢鍾書的語言功夫對現代漢語有貢獻
    1937年意氣風發的方鴻漸,1938年回國任教清華的錢鍾書夫婦……昨日的方鴻漸或許就是你我生活中的某一瞬間。2019年4月13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原所長、《文學評論》原主編陸建德受邀來到清華大學,圍繞著錢鍾書小說《圍城》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陸建德結合自己對錢鍾書的印象以及與楊絳的交往經歷對這部經典之作進行了解讀。
  • 《錢鍾書選唐詩》:一份「錢選楊抄」的獨特唐詩選本
    原標題:《錢鍾書選唐詩》:一份「錢選楊抄」的獨特唐詩選本今年為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最近,一部由錢鍾書選定、楊絳抄錄的唐詩手稿,經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並正式發布。該書定名為《錢鍾書選唐詩》,是近四十年來未對外公布的一份「錢選楊抄」的文獻,同時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唐詩的獨特選本,目前該書已全面上市。
  • 範旭侖︱楊絳對錢鍾書筆記的襲用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第一輯),商務印書館2014年5月出版楊絳學術文章的論點論據大多源自錢鍾書的筆記。楊絳的襲用是雙重的,襲用錢鍾書的筆記,襲用錢鍾書筆記裡的引據。這裡列舉刊登於《文學研究》1957年6月號的《斐爾丁在小說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和《文學評論》1964年6月號的《堂吉訶德和〈堂吉訶德〉》的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