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的湖北省鹹寧市,依託獨特地理孕育出獨特的山水溫泉,滋養出獨特的溫泉文化,而依靠發掘深厚的文化內涵,又給鹹寧的溫泉產業帶來了巨大的附加值———
應泉而生 實至名歸
出乎記者意料,在武漢傅家坡長途汽車站買到的去鹹寧的車票上印的卻是武漢至溫泉,坐在記者旁邊的一位鹹寧人張先生解開了記者的疑惑:「溫泉是鹹寧一張靚麗的名片。鹹寧市政府所在地因溫泉而得名溫泉鎮。」
張先生告訴記者:40年前,溫泉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沒有具體地址,只是一個基層組織的名稱,叫「溫泉大隊」,當時該大隊所在的淦水河中有不少自然泉眼。泉眼周圍有一圈巨石把河水隔開,起著天然屏障的作用。幾個泉眼的溫度和深度各有不同。每到寒冬臘月,尤其春節臨近,當地居民不分老幼,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裡,泡個滿足,神清氣爽迎接春夏秋冬的又一輪迴。
「鹹寧應泉而生實至名歸。」張先生的話得到了鹹寧市國土資源局地熱水管理站站長聞育林的證實。說起鹹寧溫泉,聞育林如數家珍:「我們鹹寧的溫泉號稱『華中第一泉』是有原因的。全市溫泉資源非常豐富,6個縣市區均有地熱資源分布;蘊藏量也很豐富,僅城區溫泉日產地熱水就可達1.5萬餘噸;水溫適中,一般在45至53攝氏度,且富含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醫療價值和美容保健作用。」
目前,全市共成地熱井約60口,平均日開採量約30000立方米,主要用於醫療、服務、養殖、科研和居民生活等方面。鹹寧溫泉開發潛力大,利用前景廣闊,是鼓勵開發的礦產資源。2006年9月,鹹寧市被中國礦業聯合會批准命名為「中國溫泉之鄉」。
溫泉文化 底蘊深厚
曾幾何時,鹹寧的溫泉異常火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車來泡溫泉的人可真多,絕大多數是外地牌照。」說起鹹寧的溫泉,在本地開了20年的士的彭師傅對此記憶猶新。
但是,當鹹寧周邊的湯池溫泉和天沐溫泉都風生水起的時候,作為湖北最負盛名的老牌溫泉,卻落伍了。「關鍵是沒有挖掘溫泉的文化內涵,僅停留在『澡堂子』的水平。」鹹寧市委常委、副市長李亞華坦言。
李亞華介紹說:專家認為,大體上溫泉文化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洗浴的文化,也就是泡湯的開始;第二階段為沐浴加遊戲的文化;第三階段為沐浴加休閒的文化,突出溫泉是休閒旅遊療養場所;第四階段即保健養生的文化,是當代最新、最高層次的溫泉文化,是隨著人民群眾對健康的理解和重視而產生的,它表示健康養生是一種大眾化的活動。而前些年鹹寧的溫泉開發還一直停留在第一個階段。
「鹹寧的溫泉資源要煥發青春,還需要添加一些新的文化元素。」李亞華說。
我們已經在流經市區淦水河的溫泉泉眼旁邊專門修建了供市民「泡湯」泡池,這也是鹹寧獨特的「泡湯」文化的一種體現。李亞華笑著說。
「文化軟實力也是競爭力,而且是更重要的競爭力。」2007年初,鹹寧市委、市政府形成突破性發展溫泉文化產業的思路,一座以溫泉文化產業開發為主題,佔地54.6平方公裡、投資200億元的溫泉文化旅遊生態新城已呼之欲出。
鹹寧市旅遊局副局長餘珂告訴記者:「等到這些溫泉資源不同層次地開發起來,形成差異化互補的格局,鹹寧溫泉和溫泉文化產業將會形成一種集群效應,成倍數增長。」
特色匯聚 產業興旺
各溫泉項目在大力挖掘、推廣溫泉文化之時,鹹寧市委、市政府也在大力推廣溫泉文化,通過整合和策劃鹹寧溫泉旅遊資源和文化資源,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首屆中國鹹寧溫泉文化國際旅遊節」、 「美在鹹寧————中國溫泉之都」攝影大賽、「中國溫泉之都————魅力鹹寧」錦繡山水繽紛遊、「中國溫泉之鄉」樹碑儀式等活動大大豐富了鹹寧溫泉文化的內涵;鄂南民俗風情歌舞《夢尋鹹寧》演出、全國著名詩人「極沐楚天詠溫泉」詩歌大賽、「有朋自遠方來」盛大歡迎音樂午宴等,也將文化與旅遊有機結合,提升了鹹寧旅遊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擴大了鹹寧地方特色文化的影響。
極具鹹寧地方文化特色的大型鄂南風情歌舞詩《夢尋鹹寧》融入了山、竹、溫泉、桂花等鹹寧特有文化元素,利用提琴、嗚嘟和盆鼓等本地樂器,展現了「挖山鼓」和「拍打舞」等民間傳統藝術。劇目共分《山情》、《竹趣》、《泉韻》、《花神》等幾個部分,各章節之間轉換流暢,精彩紛呈,情節動人,散發出濃鬱的泥土芬芳和醇厚文化韻味。
「《泉韻》是大型歌舞詩《夢尋鹹寧》的點睛之筆,也是對鹹寧溫泉文化的一次生動再現。」鹹寧市文體局副局長王建華告訴記者,在這幕中,不僅在唱詞中對溫泉的內涵進行了形象的總結:滿腔熱情是生來的品格,蜿蜒坎坷都步態婀娜;瀟瀟灑灑滋潤春華秋果,婷婷嫋嫋傾倒南北賓客……
「鹹寧的溫泉文化並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大』文化理念,《夢尋鹹寧》就是溫泉與民俗文化的結合。鹹寧享有『五鄉』美譽,是全國著名的楠竹之鄉、薴麻之鄉、桂花之鄉、茶葉之鄉和溫泉之鄉;還有九宮山、赤壁古戰場、向陽湖等歷史文化載體,這些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鹹寧市委書記黃楚平對打造鹹寧獨有的溫泉文化特別有信心。
黃楚平表示:「溫泉如果沒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是極容易被高端複製的,也許你只要擁有足夠的資金,仿照其他成功的企業,就可以做出一個硬體、造型幾乎一模一樣的溫泉產品。」因此,黃楚平認為,鹹寧溫泉的最大優勢在於本身擁有赤壁三國歷史文化,山水文化,桂花文化,向陽湖名人文化,汀四橋、黃袍山等地紅色文化,鹹寧竹文化,鄂南茶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等資源豐富的文化優勢。
「我們還將投資億元組建鹹寧文化產業園,集中力量創造一批《印象赤壁》、《夢尋鹹寧》、《九宮風情》等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精品,大力挖掘鄂南地方特色文化,重點整理提升鹹寧的非遺文化。」黃楚平說。
調查手記
用文化創意提升溫泉產業發展水平
魏勁松 柳 潔
當前,溫泉正逐步形成和整合為一個產業,帶動一些地區區域休閒旅遊產業的全面發展。
如今,國內許多溫泉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利用獨特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等特點,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品牌。如何用文化創意挖掘溫泉產業的附加值,不斷出新,研究溫泉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從而研究利用溫泉整合休閒業的文化新項目,已經成為實現溫泉休閒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助力。令人高興的是,鹹寧溫泉這一新的溫泉文化品牌也正在形成。
溫泉正成為鹹寧的城市新坐標。一座以溫泉文化產業開發為主題的,佔地54.6平方公裡、投資200億元的溫泉文化旅遊生態新城也已呼之欲出;溫泉正成為鹹寧地域文化和歷史文化交融發展的載體。赤壁三國歷史文化、汀泗橋紅色文化、桂花楠竹之鄉的生態文化等與溫泉文化匯聚碰撞,用一個大文化的理念,豐富了鹹寧的城市精神,使得鹹寧的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一個國際服裝節,把大連推向了世界;一個國際風箏節,把濰坊推向了世界。通過分析文化資源,比較優勢,鹹寧打出了溫泉牌,推出了溫泉文化節,通過溫泉和溫泉文化的酣暢噴湧,鹹寧溫泉文化品牌越來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