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退休就在家追劇,周迅演得真好

2020-12-11 騰訊網

  一個像檸檬水,一個像伏特加;一個是柔軟的白,一個是濃濁的黑;一個飄逸靈動,一個剛烈無比。說的是林懷民和雲門的舞作《白水》《微塵》,雙舞將於4月12日、13日在廣州大劇院上演。2017年林懷民就宣布將於今年年底徹底退休,因此有傳這是他的「退休之作」,接受南都專訪時他笑說,《微塵》並非他的「絕唱」,演出排期決定的時候還沒想好退休的日子,但一個晚上都是自己作品在廣州會是最後一次;但這也不是他最後一次來廣州,今年年底,林懷民還會跟鄭宗龍、陶冶一起,在廣州大劇院帶來「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林懷民已經年過七旬,但看起來仍像「頑童」,會講很調皮的笑話,肢體和表情豐富,思維跳躍,完全不像將要退休的人。他說很多資深的舞者要和自己一起退休,諸如《水月》《九歌》《流浪者之歌》這些舞作都會封箱,「接下來就是鄭宗龍要去發展他的東西,雲門之前的作品不會重新再演,我的作品大家去看D V D就好」。他說退休後只想待在家裡,悶就看書,追劇也挺好的,《延禧攻略》《如懿傳》老早就追完,今年奧斯卡得獎作品也都看完了,「我從25歲離開學校之後,就沒有自己的生活。我人生有很多東西,可是少了兩個字———『家常』。我最近有在練習,才發現讓地板永遠乾淨都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對我來講是個工程,所以大概生活不會太無聊」。 採寫:南都記者 丁慧峰

  PartA

  微塵

  《白水》和《微塵》首演於2014年,《白水》是一張立霧溪的照片引發的舞蹈組曲,《微塵》則是林懷民直面天災、人禍、戰爭的沉重現實舞作。舞者在蕭士塔高維奇《第八號弦樂四重奏》摧枯拉朽的樂曲中表現人類的脆弱和無助。

  南方都市報:為什麼到後期做了《微塵》這樣沉重的舞作?

  林懷民:以前我的作品多是安靜的,實際上就是我需要這個安靜吧。但《微塵》的確是有感而發,我們看到電視裡邊那些難民,都很慘的,去到哪裡都被驅趕,所以在節目單裡寫「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蕭士塔高維奇這個音樂太強悍,太完美,開始我不敢去碰這個音樂,等到《微塵》這個題目才開始編,不知道這個音樂當初是怎麼想的,也沒有去看譜子,但越沒有這個框越好,編壞了就編壞了。巧合的是,剛開始編的時候我們去德勒斯登演出,演出前一天,算是風雨前的寧靜,我打開電腦,才看了蕭士塔高維奇《第八弦樂四重奏》的故事,原來他是在戰後不久在德勒斯頓用三天寫了這個曲子,當時整個古城被炸得斷壁殘垣,我整個人僵在那裡,他原來是在人生最恐怖最痛苦的時候,掙扎著寫出這個曲子,我的媽媽呀。

  南都:《微塵》算不算你最「重」的作品?

  林懷民:這個舞是對時代的回應。其實我是很「重」的人。後來我編了一些比較美麗的舞,自己有這種生命的需要,大概是這樣子。在我成長的年代,一切都必須是有力量的,在我悶的時候,就去聽一下《東方紅》,有個力量在那裡,在我內心有剛烈的東西,我是那個年代長起來的,必須要有力量。年輕的時候做了一些剛烈的東西,但不一定是最好的,剛烈的東西很容易,立即有戲劇性,我到了《微塵》的時候,一樣很剛烈,但沒有那麼直接、明顯。

  南都:當時《水月》用的是巴赫,《微塵》用蕭士塔高維奇,音樂對你的觸發還是那麼強烈?

  林懷民:我們這次用的錄音帶是俄羅斯的鮑羅丁四重奏版本,只有四個樂器,但力量像交響樂,很驚人。我們去歐洲演出,都受到很大的反響,大家感動得不行,糾結得不行,很多地方原想用現場演奏,但是都不行,因為時代的詮釋已經不一樣了,已經不是同一件事。《微塵》是很兇悍的舞,就是需要這個音樂的力量。

  南都:所以你很在意錄音版本?

  林懷民:當然。《水月》配的是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我先找馬友友,但馬友友的巴洛克風格太快了,只有米沙·麥斯基這個版本最適合。第一次演完之後,馬上就有很懂音樂的人來說,你為什麼為了動作故意把錄音放慢了呢?當然我沒有,因為有蹲馬步的動作,再延展出來需要時間,這是我的災難,被控訴把音樂放慢。我們後來請麥斯基跟我們同臺,他告訴我一件事很有趣,有一天他在咖啡廳喝咖啡,聽到這個曲子,他說怎麼這麼難聽,結果發現就是自己演奏的。他後來就又錄了一個版本,完全不一樣,年代久了,藝術家自己都要否定自己,但這是應該的。

  南都:你從去年開始做雲門45年的「舞作精選」,你有自己否定自己嗎?

  林懷民:每一個舞都千瘡百孔,每個舞看起來都不夠好,可以改善,但是無能為力,我真的曾經試著去改一些舞,根本改不起來,小的地方修來修去是可以的,但弄成不一樣不行,和麥斯基一樣,編的時候是一口氣帶著你走,現在弄怎麼弄都是假古董,不再是那件事情。

  南都:很難修改會不會也和舞者不同有關?

  林懷民:這個可以解決,不是舞者做得不好,不一定是改動作,但可以接近。有些舞者跳得非常好,越來越好之後恐怖的事情就會發生,太能幹了之後人就不一定在那裡了,就像說話說得太快了就根本聽不到了。辦法很簡單,你修兩三個地方,他就會留意起來,有警覺心就會好一點,為了修改的兩三個點全面的觀照就會不一樣。45年精選不是我一個人的回顧展,而是很多資深的舞者要和我一起退休,我就挑了他們最擅長的。這些舞者都是上世紀90年代以後進來的,所以我早期的作品比如《薪傳》就沒有選入。舞是我編的,可是這個舞是跟這個舞者是不能分開的,他們是跳得最好的,所以是不能改的。沒有那個人,那個舞對我來講是不存在的。

  PartB

  服裝

  2014年10月31日,雲門舞集訪問廣州,當時帶來的作品是《松煙》,距《白水》《微塵》首演還有20天時間,也就是在廣州大劇院,舞者們試了新作的服裝,這是林懷民邀請設計師馬可為舞者們度身定做的。

  南都:這次《白水》和《微塵》的服裝是馬可做的,你們是怎樣結緣的?

  林懷民:找馬可是最聰明的決定。我之前不認識馬可,只看過一些資料,就寫了信給她。我到珠海見到她,吃了一頓飯就回家了。馬可後來提出到臺北見舞者,跟他們一起待了三天。衣服後來做好帶回來,舞者都很興奮,每個人穿上後就開始上去做即興表演,一切就渾然天成了。

  南都:這次《微塵》的服裝會不會更特別?

  林懷民:《微塵》的衣服直到臺北首演前一天,才送到舞者們手裡。因為純手工,還要晾曬,馬可一度很著急,我自己倒沒有擔心,她想得出來,做得出來。剛收到時還嚇一跳,那個褲子是可以「站」起來的。然後舞者一跳,就又裂開了,這種裂開記錄了身體的動作,撕裂、破洞和磨損也記錄著身體的軌跡,衣服就跟舞者的動作屬性融合了。這次服裝的複雜性是雲門歷史裡從來沒有的。這衣服將來是要進博物館的。

  南都:你選擇合作對象都是這樣信任的?

  林懷民:其實我也沒有想那麼多,當初我要做《紅樓夢》,想請李名覺做舞臺設計,他作為中國人在美國舞臺美術設計界是坐頭把交椅。我知道這個人,知道他做的事,那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電郵,我就寫信請朋友在紐約幫我查電話本,上面有住址,就寫信給他。大師收到就說,你來談吧。就這樣為我們做了不得了的《紅樓夢》,後來又做了《九歌》。這個人決定了,剩下的事情就不用管了。我們之前做投影,也是手工做的拼貼,今天的很多東西太利落了,沒有人的味道,沒有生活的痕跡,沒有時間的感覺。

  南都:你到現在仍然更喜歡純手工的製作嗎?

  林懷民:我第一次去峇里島的時候,看到一個工人在砌矮牆,其實磚也沒有做得很精密,一點一點地砌起來,貼好一個再貼上去一個,但我坐在那裡看了一上午,工人當著我的面,砌好之後,在這邊看,又走到那邊看,然後把牆拆掉了,把我嚇死了,我說我們是藝術家?他才是藝術家。峇里島的人怎麼割稻子,男男女女拿一把很小的刀子,我們每一次割一把,他們每次只割一根,然後在那兒唱歌,我問唱什麼歌,他們說唱的是讚頌稻米娘娘懷孕了,他們是很開心才唱歌。然後他們怎麼曬穀子,割下來再紮起來,像向日葵一樣打開鋪在地上,你說他們農民有多大的文明,但他們的文化就在那裡。

  南都:現在的科技已經能做出更絢麗的投影,你選擇的時候有沒有哪些原則?

  林懷民:我大概1984年就開始用幻燈,好不容易買了個機器,一定要折舊到底。但是做這個工作時,我很清楚地知道你不能參加奧運會,全世界都在做這個,他們的機器比你了不起,所以我絕對不讓機器說話。我做的投影都是最簡單的,你用最單純的東西,就必須要做到最好,《稻禾》和最近的《關於島嶼》,都是我自己和工作人員一起做的,用了兩三百個小時,改來改去,都是手工運用電腦,很簡單像風景明信片,但是在英國拿到光明騎士獎,這是對舞臺設計和燈光最高的表彰。《白水》裡是水的變奏,影像怎樣做最大的發揮,我害怕機器,我害怕得不得了。

  PartC

  退休

  2019年是林懷民執掌雲門舞集的最後一年,明年將由鄭宗龍接任。林懷民說一些資深舞者會和他一起退休,而諸如《九歌》《流浪者之歌》《水月》等作品也都會封箱,之後自己就會享受「家常」,宅在家看書追劇。

  南都:你要退休了,但很多年輕人還沒有看過你的作品

  林懷民:舞團的演出行程通常是提前一兩年就已經排好了,其實是剛好排到《微塵》和《白水》。選《微塵》來廣州時,還沒有決定在哪一天退休,雖然退休很快要發生,但如今大家都以為是退休之作了。不過,一個晚上全是我一個人的作品演出的機會,大概就是最後一次了。

  南都:《白水》和《微塵》算是同期創作嗎?

  林懷民:是的,《微塵》只有20多分鐘,不能一個撐起舞臺,所以和《白水》一起演,但兩個確實是同期完成的,一起演也是很有意思。

  南都:像《流浪者之歌》這些作品,真的看不到了嗎?

  林懷民:封箱了,這些作品就統統蒸發了,《九歌》第一名封箱,《水月》門都沒有。接下來就是鄭宗龍要去發展他的東西,除非他想要演那再說,復刻重演大概很難。雲門之前的作品不會重新再演,我的作品大家去看D V D就好了,下面就要往前走。你以為每個人都要看《屋漏痕》?不,宗龍屬於年輕的世代,吃漢堡、打電玩長大的這一代觀眾,頭腦是不一樣的。我看中他們有新時代的新作品,所以才能夠跟大部分的廣大的群眾來溝通。

  南都:年輕的舞者們無法再現經典嗎?

  林懷民:比較難,是個大工程,現在這些老的舞者還在,我也還沒老到不行,再過五年之後,很難說。我們很想跳《薪傳》,我看臺北藝術大學的學生跳這個舞,每個拍子跟動作都對,可是那個身體太美麗了,出來不是那麼回事,以前我們要動員全身的力氣。你去看《紅色娘子軍》吧,她們會戴假睫毛嗎,對我來講,我們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走出來的人,有一個歷史的刻痕,那個東西很難保存,只好看D V D了,有些事如水流過了就過了,這是必須接受的。

  南都:真的有那麼難嗎?

  林懷民:再過幾年,新的人去編舞,舞者整個身體都不一樣了。是身體不一樣了,你跳舞的原料不一樣了,舞美可以複製,但身體沒有辦法複製,宗龍一定也有他對於舞者的要求。即使他也受過一樣的訓練,他要求強調的地方是不一樣的。新進來的人只有這個經歷,沒有之前雲門的經歷,就會很辛苦,也很可憐,去排的人更可憐。我很喜歡戴愛蓮的《荷花舞》,編舞的基本材料都在那裡,人笑起來的時候就是那個樣子,但沒有辦法復刻重演。

  南都:鄭宗龍有沒有和你談未來的方向?

  林懷民:他還沒有跟我談,我也不可以跟他談,原則上我們還有輩分關係,否則很客觀的表達都可能被認為是強烈的暗示。他想起的時候可能會找我,現在全心在做新作品。

  南都:那退休之後想幹什麼?

  林懷民:退休就是不想幹什麼,老實講我只想回家,不要再住旅館。我們好像很多姿多彩,但去每個城市房子都差不多,有些連房間都一樣,差別只有下不下雨。我只想在家裡,悶就看書,有一部小說《琥珀》我看了800頁。追劇也挺好的,什麼都追,《延禧攻略》老早就追完了,《如懿傳》也有看,周迅演得是真正好,還看了《大軍師司馬懿》,今年奧斯卡得獎作品我也都看完了。

  南都:這些藝術作品不會激發你新的創作衝動?

  林懷民:我不會一觸即發,退了就是退了。有人說你出來演講啊,但大家的理解度差很遠,尤其是年輕的朋友,我看他們的電動遊戲也覺得好好笑,不同的世代怎麼溝通,好辛苦,我還是回家追劇好了。我也不會寫小說,我寫1000字的稿子,要寫三個禮拜,我的思緒是斷掉的,思緒好時我找不到字,並且年輕朋友寫得那麼好,閻連科在那邊寫你還去寫什麼。在我從25歲離開學校後,就沒有自己的生活。我人生有很多東西,可是少了兩個字———「家常」。我最近有在練習,才發現讓地板永遠乾淨都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對我來講是個工程,所以大概生活不會太無聊。

相關焦點

  • 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宣布2019年底退休
    華夏經緯網11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雲門舞集」22日發表聲明,宣布藝術總監林懷民將於21日雲門基金會董事會同意林懷民的退休規劃,也同意 「雲門2」的藝術總監鄭宗龍於2020年接任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
  • 臺灣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西安「寫」《行草》
    中新社西安十二月四日電 (記者 冽瑋)臺灣現代舞蹈表演團體「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代表作《行草》,四日晚在古城西安上演。此前林懷民對媒體透露,雲門舞集代表作品《行草》從中國收藏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西安碑林中得到過靈感。   「雲門舞集」的名字取自中國傳統文化。
  • 林懷民:不讓雲門舞集成為「博物館」
    但對於臺下觀眾而言,心中卻泛起一種難言的傷感,在他們看來,這位雲門舞集靈魂人物的正式謝幕,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12月20日和21日,林懷民攜兩位中生代編舞家鄭宗龍和陶冶創排的《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將在江蘇大劇院上演。作為該劇年度巡演的收官之站,林懷民將在南京與所有熱愛他的觀眾告別:「沒想過會在這裡演完最後一場,就這樣鞠個躬,下臺。」
  • 「雲門舞集」林懷民 用《交換作》說再見
    「林懷民都要退休了,我居然還沒有看過『雲門舞集』?!」16日下午到晚上,到國家大劇院看《交換作》。《交換作》是現代舞,由臺灣「雲門舞集」和大陸「陶身體劇場」兩大超級舞團聯袂演出,三位國際級編舞家——72歲的林懷民、43歲的鄭宗龍加上34歲的陶冶,祭出各自原創新作——《秋水》《乘法》和《12》,為2019年這最後一季巡演收官。當日的活動豐滿從容。
  • 回首雲門45年經典 「林懷民舞作精選」即將全臺巡演
    臺灣著名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已宣布將於2019年底退休。他退休前的回顧展「林懷民舞作精選」將於11月16日起在臺北「兩廳院」展開,接著赴臺中、高雄、臺南巡迴演出,向觀眾呈現「雲門舞集」45年來的經典之作。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臺北11月15日電(記者吳濟海、劉歡)臺灣著名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已宣布將於2019年底退休。
  • 林懷民:雲門舞集必須走下去並且走得更好
    林懷民:雲門舞集必須走下去並且走得更好新華社臺北11月23日電(記者 趙丹平 杜瑞)「對退休以後的生活還沒有規劃,可能要花很長時間整理家裡幾十年的雜物,然後掃地、洗衣服、過日子吧。」臺灣著名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談到自己的退休生活時,用戲謔的口吻這樣說。
  • 卡通版雲門舞集極簡史&林懷民的《關於島嶼》
    還有鄭宗龍先生下一個「十年計劃」是什麼~~「雲門極簡史」及林懷民、鄭宗龍的專訪,自雲門舞集雲門舞集, 敲黑板,劃重點:1973年由林懷民在臺灣建團華人社會的第一個職業當代舞團1988年雲門舞集停運三年1999年成立雲門2團2008年雲門失火,成為轉折修建淡水雲門劇場2020年林懷民退休,鄭宗龍擬任藝術總監
  • 林懷民退休前最後的作品《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來杭
    雲門舞集和陶身體劇場,這兩個名字在喜愛舞蹈的觀眾心中一定不陌生。作為亞洲最傑出的現代舞團和中國當代藝術的先鋒力量,雲門舞集和陶身體劇場一直引領著舞蹈界往更高的方向發展。11月26日下午,三位國際舞蹈大師——林懷民、陶冶以及鄭宗龍出現在杭州大劇院,介紹《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這部舞作舞臺劇的臺前幕後。
  • 臺灣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談《稻禾》:我們都有共通的鄉愁
    新華社廈門10月14日電(記者付敏彭培根)13日晚,臺灣雲門舞集《稻禾》在廈門閩南大戲院上演,為今年兩岸藝術節打響「頭炮」。當晚演出結束後,雲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表示,《稻禾》已在全球演了一百多場,一些西方觀眾雖然不熟悉稻耕文化,卻也感動落淚,「原來,對農村,對人與大自然有機的互動是共通的,我們都有共通的鄉愁」。
  • 林懷民獻上退休之舞——《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 交換作》
    備受尊崇的編舞家林懷民今年年底將從他創辦的雲門舞集退休,告別之際他所推出的最後一套節目——《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 交換作》,12月20日至21日將在江蘇大劇院演完最後一場。由林懷民、鄭宗龍、陶冶分別創作的《秋水》《乘法》《12》屆時將相繼登臺,雲門舞者與陶身體舞者交換而舞,在不同風格的舞蹈中一定會撞擊出別樣的火花。
  • 臺灣雲門舞集《水月》北京首演林懷民:觀眾越來越好
    臺灣雲門舞集《水月》北京首演林懷民:觀眾越來越好【解說】8月25日,臺灣雲門舞集《水月》首次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這也是著名編舞家林懷民繼《行草》、《流浪者之歌》、《九歌》等之後,第五部亮相國家大劇院的代表作品。談及演出的感受,林懷民感慨稱現在北京的觀眾越來越好。
  • 林懷民「雲門」最後作品
    「夕陽」看見「秋水」 青春碰撞火花  即將退休的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正在策劃告別前的最後一套作品。  多年來,雲門舞集主要演出林懷民的舞作,罕有其他編舞家的作品。這一回,他打破慣例,安排雲門舞集和大陸知名舞團陶身體劇場互換編舞家,同臺演出。
  • 林懷民 退休就是能自己定明天幹什麼
    林懷民早已提前設定好統一答案:追劇、掃地和洗碗。在林懷民看來,要用兩年時間讓全世界接受自己卸任藝術總監這件事,一點都不輕鬆。4月18日至21日,林懷民的雙舞作《白水》《微塵》即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趁此機會,新京報記者對話林懷民,聊正式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之前的這兩年他都在忙什麼,以及聽聽他對鄭宗龍,對年輕一代舞者和雲門舞集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期許。
  • 作別「雲門」 林懷民:看風怎麼說,看水怎麼流
    據古籍記載,「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相傳存在於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1973年,林懷民以「雲門」為名,創辦臺灣第一個職業當代舞團「雲門舞集」。雲門舞集基本訓練包含現代舞、芭蕾、太極導引、靜坐、內家拳等,以包容東西方技術磨練出來的身體,透過林懷民巧妙的呈現,造就了享譽國際的雲門動作風格。
  • 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攜手《交換作》林懷民獻上退休之舞
    11月14日,雲門舞集和陶身體劇場兩大舞團帶來的《交換作》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舞蹈節。由編舞家林懷民、鄭宗龍、陶冶分別創作的《秋水》《乘法》《12》相繼登臺,雲門舞者與陶身體舞者交換而舞,在不同風格的舞蹈中撞擊出別樣的身體語彙,帶給觀眾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
  • 臺灣編舞家林懷民
    現在林懷民很少寫東西,還說自己退休後不寫傳記,因為寫得太慢,1000字的文章寫兩三個禮拜,「活不了那麼久」。眾人問林懷民退休後的打算,他總一本正經地回答:「耍廢」(偷懶荒廢)。「我最近練習追劇,我追得好極了。」他可以把追劇當成全天的工作,一口氣看完《如懿傳》《延禧攻略》,還補習了兩部《大軍師司馬懿》。  「這幾個劇都讓我很感動。」
  • 雲門舞創始人林懷民:看"九歌"能起雞皮疙瘩就滿分
    雲門舞創始人林懷民:看"九歌"能起雞皮疙瘩就滿分 ■ 新快報記者 陳煜堃/文 夏世焱/圖  日前,剛剛獲得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的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來穗舉辦講座。
  • 雲門舞集創始人收官作《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來寧上演
    龍虎網訊(通信員 李卉)2019年關,雲門舞集舞團的首創人林懷民將正式退休。退休以前,這位出名藝術家也拿出了一項重磅作品來畫上句點。而這部收官作品的非常後一站表演,也行將在南京的江蘇大劇院表演。12月17日下晝,《雲門舞集與陶身材戲院互換作》主創晤面會在江蘇大劇院舉辦。
  • 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舞蹈要面對觀眾(圖)
    年末,他為雲門40獻上「生日賀禮」《稻禾》。在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之際,雲門再傳喜訊:位於臺北淡水、造價6.6億新臺幣的雲門新址,獲得芝加哥阿法伍德基金會500萬美元的捐贈,將於2015年春季試運營。  年少時那些關於舞蹈的夢,自26歲創辦雲門舞集起,一樣一樣地實現了。林懷民卻說自己「不太有夢想」,因為「所有夢想最後都要變成計劃,計劃會變成小事」,然後「就被這些東西追著跑」。
  • 林懷民:雲門舞集代表作「行草」靈感源自西安碑林
    林懷民:雲門舞集代表作「行草」靈感源自西安碑林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2月03日15:42   新華網西安12月3日電(記者儲國強)臺灣現代舞表演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