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兩個字,讀起來心中就會生出溫潤的感覺。顧名思義,穀雨就是「播谷降雨」是也。天文學規定,太陽在黃道上運行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一般落在每年的4 月19 日到21 日。《群芳譜》記載:「穀雨,谷得雨而生也。」當空中雨絲更密的時候,當枝頭的鳥鳴更歡的時候,當滿眼綠意更濃的時候,我們終於迎來這一個萬物生長的季節。
《蝶戀花》南宋 範成大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清新明淨的江南春景是不是讓你心曠神怡呢?當今的工作生活壓力壓得你喘息困難的時候,是不是羨慕古人有閒情逸緻感受春天的每個時刻呢?
春夜喜雨 杜甫 (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降雨,潤澤萬物而不語,也許這就是春天會被眾多文人墨客喜歡的一大原因吧。不張揚,不喧洩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嗎?
《嘗茶次寄越僧靈皎》北宋 林逋 白雲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穀雨春。靜試恰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 瓶懸金粉師應有,筯點瓊花我自珍。清話幾時搔首後,願和松色勸三巡。 穀雨茶也是很應景,自然少不了吟誦一番。詩中描述的茶葉自然就是如今聞名中外的西湖龍井。真是雅興配好茶,美景配佳人啊!
《穀雨》清 鄭板橋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同樣是飲茶,鄭板橋似乎感受更豐富一些,茶香四溢品嘗過後忽然想作畫,寥寥幾筆就把穀雨時節的山竹等景象勾勒得意味十足。
「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其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穀雨時節,人們種瓜點豆、春耕備耕。身在城市也少不了「關心糧食和蔬菜」。在梨花、杏花盛開的山坡,在楊柳新綠的溝谷,一派生機中播種開始了。樹林間布穀鳥兒聲聲,大地上忙碌的身影點點。穀物下種, 應運而生,滿懷希望。
《穀雨》 宋 朱槔 天點紛林際,虛簷寫夢中。 明朝知穀雨,無策禁花風。 石渚收機巧,煙蓑建事功。 越禽牢閉口,吾道寄天公。
《牡丹圖》 明 唐寅 穀雨花枝號鼠姑,戲拈彤管畫成圖。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顏色無。 古往今來好的畫師、詩人都有很多春天的作品,雖然已經非常好,但是真的感受到了春天,總感覺還差一點點。詩作中也包含了自己對春天的讚美與感悟。
《採茶歌》 清 乾隆 前日採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今日採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苜然。 雲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無事迴避出採茶,相將男婦實勞劬。 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穀雨臨明朝;雨前價貴雨後賤,民艱觸目陳鳴鑣。 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激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 話說乾隆經常與農民一起種地、趕農時。因為在我國古代農業是非常重要的社會活動,長治久安必須管理好農業。
《題伍彬屋壁》 唐 廖融 圓塘綠水平,魚躍紫蓴生。要路貧無力,深村老退耕。 犢隨原草遠,蛙傍塹蘺鳴。撥棹茶川去,初逢穀雨晴。 一字一句之間,只要細心揣摩,用心感受就可以聽得到古代文人們在穀雨時節的思想與感受。 雖然我們有工作、家務在身,但是我們也可以叫上親朋與父母子女一起去野外擁抱這個可愛的春天,畢竟春已過半,再等可要等一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