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歐洲科學院院士劉康: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

2020-12-17 中國江蘇網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了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

作者為歐洲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美國杜克大學教授

作為改革開放初期留學美國,並長期從事中國問題研究的學者,對於中共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有關環境和生態的決策,我感受很深。中共十八大報告第八部分專門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把美麗中國與中國夢結合起來:「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的決策,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通常在聆聽政策報告和政治家講演時,主要關注的是宏觀的戰略和政策的內容和具體措施,往往不太重視這些政策的話語和形式所傳達的信息。多年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和國際傳播的經驗體會,讓我對話語表達更為敏感。

通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的話語形式,來闡述「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意義和最終目標,這就是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在中共十九大即將開幕之際,中國媒體圍繞著「生態文明」做了大量總結。在新華社的綜述裡,一幅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正在神州大地鋪展。一場關乎億萬人民福祉、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色變革,已經開啟徵程。這幅圖景包括:2015年,西起大興安嶺、東到長白山脈、北至小興安嶺,綿延數千公裡的原始大森林裡,千百年來綿延不絕的伐木聲戛然而止;中國的庫布奇,一個曾經的「死亡之海」沙漠,如今已經變成植被覆蓋率超過50%的「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到2020年,森林、草原、溼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補償將實現全覆蓋。

建設生態文明的政策綱領,正是針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強調要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或許我們應該把眼界更拓寬一些,把「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作為生態文明的更高目標,從單純對自然環境的關注,提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高度。習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做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 就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描繪藍圖。他提出要「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體現的是對人類文明的尊崇,對歷史傳承的尊崇。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點,更把美麗中國和中國夢與人類文明融匯為一體。在我看來,生態文明、美麗中國、中國夢,都應該放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這樣一個宏大的中國方案中來理解和傳播。

中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城市面貌的改變是最引人矚目的。城市是歷史與文明最集中的空間。我們關注生態文明建設,不能不特別要關注城市的生態文明,尤其是城市作為人類集中居住和歷史傳承空間這兩大特點。都市生態文明是一篇大文章,文明和歷史不僅僅是博物館和高樓大廈、大型商場,而是讓人們真正生活在歷史中,被文明、被歷史傳承環繞,每一個街道、每一座房屋,都讓百姓們能夠「詩意地棲居」。這是城市生態文明的起點,也是目前中國最需要的新思維之一。

相關焦點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推動綠色發展 彰顯道路自信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我國全面實現現代化勾勒了清晰的藍圖。報告中「生態」一詞出現43次,「環境」一詞出現29次,「資源」一詞出現13次,「綠色發展」一詞出現4次。全文十三個部分裡,有三個部分論述了「綠色發展」有關內容。
  • 6 名中國學者入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我們希望和你一道,理解中國以及全世界科研生態的發展與變化。 我們在工作日的每天早上為你推送「科研圈日報」。點擊這裡可以查看往期內容。(基金委) 6 名中國學者入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 【十九大 理論新視野】建設生態文明 打造美麗中國
    作者:黃娟 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黨的十九大報告不僅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標、新要求和新部署,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更是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陳述:科學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科學認識和把握這個新的重大政治論斷,對於深刻理解中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貫徹落實十九大提出的戰略部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按「兩步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至關重要。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在長期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確定了不同階段的最低(基本)綱領和目標,並根據社會主要矛盾來確定自己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務。在十九大之前黨有五次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進行判斷,並將其作為主要依據確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的教訓。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七個...
    央視網消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等華人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2019年當選歐亞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植物表觀遺傳學研究。Howard Chang分子生物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個人動態調控組中心主任、霍華德·修斯醫學(HHMI)研究員。
  • 中國建築師董功當選法國建築科學院外籍院士
    11月26日,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授證儀式在巴黎舉行,中國建築師董功接受了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證書和證章,並發表了題為《回歸建築》的演講。來自法國及國際建築界、文化界、教育界知名人士近百人出席儀式。董功發表演講。董功在演講中說,近年來,中國的城鎮化在加速推進,質量和速度給了建築師很大壓力。
  • 中國科大名譽教授安東·塞林格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正式對外公布,中國科大陸夕雲、葉向東、楊金龍、俞書宏4位教授,以及常進、陳學思、相裡斌、吳宜燦4位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譽教授安東·塞林格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讀書筆記丨堅持生態理念 共建美麗金華――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美麗浙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省域探索,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確保不把違法建築、汙泥濁水、髒亂差環境帶入全面小康,要實現天更藍、地更淨、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城鄉更美麗的目標。金華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有著豐富的生態資源,近年來紮實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同時,通過構築「浙中生態廊道」,為金華百姓提供了很多優質生態產品。
  • ...建設美麗中國—— 「中國漁都」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座談...
    近日,由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發起的「中國漁都」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王健會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尹偉倫,河南省軍區原司令員盧長健,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黨委書記、秘書長季林,駐馬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中國漁都」常務副指揮長戚存傑,駐馬店市人大副主任、汝南縣委書記彭賓昌,開元資本董事長、「中國漁都」顧問陸躍平、河南省漁業協會會長馬留功等出席座談會,為項目綠色發展建言獻策。
  • 院士全英文介紹中共十九大精神
    面向南開大學在校外籍專家和留學生院士全英文介紹中共十九大精神11月3日,南開大學舉辦專題座談會,向在校外籍專家和留學生介紹中共十九大精神。「過去五年,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僅發生在經濟領域,更涉及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嚴純華在報告中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基本情況、十九大報告精神及亮點以及南開大學當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任務。
  • 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科學院院士姚重璞一行到臨猗縣考察
    圖源網絡黃河新聞網運城訊11月27日,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姚重璞、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通訊院士王龍一行來到臨猗縣,就生態農業發展情況進行考察調研。於鵬飛說,臨猗縣是山西省唯一的平原縣和「大運城」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產業特色鮮明、營商環境良好,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希望姚重璞院士能對臨猗生態農業、現代農業發展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積極助推臨猗農高區創建、農產品深加工和智慧農業發展,為百姓帶來更多實惠。
  • 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姚重璞一行到臨猗縣考察調研
    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姚重璞一行到臨猗縣考察調研 2020-12-01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十九大回聲|專家談】十九大報告: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路線圖
    >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第一,必須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 【聚焦盛會 直通北京】十九大報告清晰描繪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
    ,祖國發展日新月異,繼往開來,十九大開啟中國偉大復興新徵程。這次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不僅濃縮了五年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經驗與啟示,還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一直到本世紀中葉的宏偉藍圖。十九大代表楊昌江說:「步入新時代就預示著我們民族和國家將由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是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和美麗,這個美麗是在過去的基礎上新加的,新加的這個美麗僅僅是二字但是意義非常重大,在建設現強國的新徵程上美麗既是需求也是要求
  • [黃浦]格致初級中學:喜迎十九大 放飛中國夢
    [黃浦]格致初級中學:喜迎十九大 放飛中國夢時間:2017/9/30 13:56:24 來源:東方網教育頻道    作者:夏荔 仇佳華    選稿:陳樂 為迎接十九大的召開和國慶68周年,格致初級中學以「喜迎十九大 放飛中國夢」為主題開展了教育活動。
  • 遵義播州區「喜迎十九大·百名學者進西坪」活動今天啟動
    央廣網遵義10月12日消息(記者陳屹)10月12日上午,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在播州區西坪鎮舉行「喜迎十九大·百名學者進西坪」採風活動。受邀的上百名省、市、縣歷史文化學者將深入西坪歷史文化、傳統文化保留地進行探尋,以推動當地生態文明建設和傳統文化保護,促進民生發展,喜迎黨的十九大召開。
  • 傅伯傑院士榮獲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洪堡獎章
    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EGU)於10月22日公布了2020年聯合會獎章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傅伯傑研究員獲2020年度 EGU「洪堡獎章」。該勳章以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的名字命名,授予那些在發展中地區開展造福人類和社會的研究,在地球科學、行星或空間科學領域取得卓越貢獻並產生重要國際影響的科學家。傅伯傑院士因在黃土高原土地利用結構與生態過程、生態系統服務與生態恢復方面的創新成果及領導全球乾旱生態系統研究的卓越成就而獲得這一殊榮。
  • 中國建築師獲頒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證書 曾設計「最孤獨圖書館」
    由於這座圖書館建築孤零零矗立在空曠的沙灘,被網友稱為「中國最孤獨的圖書館」。其面積約450平方米,主體是一個兩層的閱覽室,座位呈階梯狀,向海的一面是大落地窗,每一位坐下來看書的人都能有平等的看海機會。(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新華社巴黎11月26日電(記者劉金輝 胡雪)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授證儀式26日在巴黎舉行。
  • 第五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議程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沙班·西納尼(Shaban Sinanaj 阿爾巴尼亞科學院院士):《培拉特紫色聖典》:東西方之間的歷史橋梁 3.陳 來(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教授):認識傳統的意義 2.美國國家人文與科學研究院院士):西方文明、中國文明與生態文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