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質量好價不貴 德國服飾成中國中產新寵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德媒稱,不僅德國的奶粉、刀具、汽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德國服飾在中國也越來越受歡迎。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指出,尤其是注重質量上乘的中產階級願意購買中檔價位的德國服裝。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1月26日報導,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網站一篇文章指出,「德國製造」的好名聲也讓本土服裝品牌受益,受到廣大中國消費者的追捧,尤其是逐漸增長、追求質量的中產階級願意購買德國品牌的服飾。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前10個月中國向德國針織及編織服裝發出的訂單比前年同比增加了約30%。

  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是德國著名體育用品製造商阿迪達斯的第二大市場。

  性價比高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指出,義大利或者是法國一些奢侈品牌,比如阿瑪尼、香奈爾等等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過於昂貴。而中檔價位、「德國製造」的服飾可以滿足逐漸增長的城市中產階級的需求,這些人希望質量優的外國貨。德國產品的質量在國際上廣受好評,許多中國消費者看中的是德國服裝精細的做工和上乘的面料。他們對假貨不感興趣,願意花錢買設計感強、質量好的正品。

  中國不僅僅是一個採購市場,也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消費市場,一名德國皮衣供應商表示:「20年前我們去中國買皮革,現在我們向中國賣出皮具」。

  消費力強

  根據「紡織中國在線」去年年末的一篇報導,在北京參加"德國時尚在中國"研討會的林德納襪業公司負責人林德納表示:"我們對中國市場非常有信心,……舉個例子,據統計,中國消費者平均每年購買7雙襪子,而德國消費者每年僅購買3雙。我並不是想說,德國襪子質量更好,因為事實上德國銷售的超過70%的襪子都產自中國。數據證明,中國市場的購買力更強,市場活躍度更高。"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指出,德國服飾雖然在中國獲得更多認可,但缺點是知名度不高,除了Hugo Boss或者是Escada,人們對其他德國品牌並不熟悉。

  「紡織中國在線」指出,義大利打底褲品牌Calzedonia,或者英國女裝品牌Self-portrait都是通過社交網絡打響知名度的典範。雖然這兩個品牌在國內沒有實體店面,但它們都是中國時尚消費者喜歡網購的品牌,消費者通過海淘或者代購進行購買。有圈內人士解釋道:「這些海外品牌通過贈送中國'網紅'服裝,或邀請其穿品牌服裝拍照片並發布,而獲得其粉絲的支持,這樣很容易就抓到一批有效客戶群體。這也是當下品牌開拓新市場很有效的、很流行的做法。」

中國是阿迪達斯主要市場之一

相關焦點

  • 中國大柚子成德國超市新寵 德媒:除了吃還能吸甲醛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德媒稱,在德國超市裡銷售的柚子都產自中國。這些水果看起來就像被氣吹起來的橙子,雖然吃的時候會削出一大堆果皮,但是吃起來的口感卻相當美味。但是很多德國人都不知道,柚子在中國不只是一種水果,同時還有很多其他功效。
  • 新型小家電成中產新寵 水槽洗碗機大受歡迎
    據報導,隨著中國經濟大踏步地向前,中國的中產階層的隊伍也將不斷壯大,到2020年,在經濟的強大驅動下,這一數字將達到7億。而伴隨這一群體的迅速崛起,家電市場消費趨勢也正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新型小家電成中產新寵  有調查顯示,中產階級更注重生活品質,消費時更看重產品使用體驗以及是否與自身生活方式相吻合,價格因素幾乎不會影響其購買決策。
  • 德媒:中國網絡「神話」德國 下水道等故事不實
    德媒:中國網絡「神話」德國 下水道等故事不實 2015-01-11 11:23:07   《南德意志報》2015年1月1日刊登一篇文章,題為《完美的德國神話》,配以兩個穿德國傳統巴伐利亞服裝的年輕女孩在中國山寨「啤酒節」上的照片。全文內容皆在指出目前流傳在中國網絡上的各種「德吹」文章的不真實性。  文章指出,中國人將青島下水道神話的故事,是不準確的。
  • 德媒叫囂「中國口罩五分之一沒法用」,本國同行都看不下去
    德媒叫囂「中國口罩五分之一沒法用」,本國同行都看不下去 2020-05-07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德媒:德國房地產受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青睞,首選城市法蘭克福!
    >在以上德媒報導中,提到現在在德國購房的除了中國富人外,也不乏有很多的中國的中產階級投資者。和富人拿出幾百萬歐購入好多套公寓出租不同,中產家庭是傾全家之力在歐洲購房。很多中產階級考慮購置德國房產,很大方面原因是為了孩子在德國上學,因為德國公立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完全不收學費。目前,中國購房投資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德國法蘭克福和柏林。然而,很多的投資者首選城市是法蘭克福而非首都柏林。
  • 德媒記者邂逅湖南常德「德國小鎮」 冀當地文化走進德國
    德媒記者邂逅湖南常德「德國小鎮」 冀當地文化走進德國 2018-10-20 08:12: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羅攀
  • 小龍蝦「橫行」德國柏林 德媒:「吃貨」要坐不住了
    參考消息網8月22日報導 德媒稱,在柏林,野生動物組織近日不斷接到人們來電,稱在該市蒂爾加滕區發現小龍蝦上街情況,其中最密集的是在西班牙駐德國大使館門前。不知道聽聞這一消息,會不會有人坐不住了呢?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8月21日報導,德國自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聯盟(NABU)8月17日稱,在柏林部分地區,小龍蝦(學名淡水龍蝦,也稱螯蝦)上街、橫行佔道。它們似乎在試圖擴展「地盤」。報導稱,有人在蒂爾加滕公園周圍的小道上看到它們,也有人在附近的西班牙大使館外門前看到它們。在蒂爾加滕公園裡看到小龍蝦並不奇怪,然而這次的數量之多,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關注。
  • 德媒:德國商家爭著使用支付寶
    來源:環球網德國《法蘭克福匯報》7月7日文章,原題為:德國商店紛紛向支付寶「開綠燈」。在歐洲旅遊購物的中國中產隊伍不斷壯大,正掀起購買潮:服裝、首飾、牙膏、蜂蜜、魚油……越來越多德國商家想給他們提供更便捷的購物環境。
  • 德媒細數德國給小費幾點原則:個位數就好別擺闊
    參考消息網1月22日報導 德媒稱,在中國就餐、出門打車等結帳時基本上就是支付消費金額,給小費不是很普遍的情況,更非必需。美國餐飲業給小費似乎更加普遍,且金額佔消費比例不低,因為大部分就職於餐飲業的人沒有底薪或底薪很低,很依賴小費收入。
  • 德媒:中國太天真,還在造高鐵,卻不知德國已造出自行車高速公路
    不過這一次德媒:中國太天真,還在造高鐵,卻不知德國已造出自行車高速公路。 目前的經濟發展來看,許多國家都已經開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了更為環保的城市發展方式,這不僅是為了能保護好當下的生態環境,更多的是讓人類在今後的發展中,得以永續的發展。
  • 德媒:包機把德國企業人員帶到中國 其他歐洲國家可借鑑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德媒:歐洲的「中國包機」需求巨大德國《商報》5月27日文章,原題:包機把德國企業高管帶到中國 儘管有入境限制,但面向德國企業高管的兩架包機即將飛往中國。該行動有望成為歐洲模式。按照原定計劃,第一架包機本來應在本月25日飛往中國。根據《商報》獲得的消息,這架包機推遲飛行,因為仍需要與中國地方當局就入境籤證進行溝通。而且,首架載有200名德國高管的飛機不再飛往上海,而是天津。下一班約200名乘客的包機航班也已確定,將於6月3日飛往上海。乘客除了德企高管及家屬,還有技術專家及一些滯留在德國的記者和外交官。對歐洲企業來說,包機行動是一種首創。
  • 德媒:西方人在救市,中國卻在賺錢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世界各國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最先從疫情衝擊當中恢復過來的國家,中國受到了很多目光的關注。德國記者又在發表玄學最近德國《法蘭克福報》在網站上發布了來自駐上海記者亨德裡克·安肯布蘭德的文章《疫情中的贏家》。這位常駐上海的外國記者對於後疫情時代的中國提出了不一樣的見解。
  • 德媒:外國品牌想在中國市場賣得好 要取個好名字
    德國《新創企業》雜誌11月12日文章,原題為「品牌該如何翻譯成中文?」中國的網絡「單身節」今年又創造了新的銷售紀錄,受益者包括不少闖入中國市場的「德國製造」品牌。對於許多初創企業來說,闖入中國大市場也是其重要目標。但與歐美市場相比,遠東市場還有一隻「攔路虎」——中文。
  • 德國中國商會呼籲德方為中企員工赴德提供便利
    中新網柏林10月27日電 德國中國商會當地時間26日發表聲明,呼籲德國聯邦政府積極採取措施,為在德中資企業員工赴德提供對等便利。但面對中國企業相同的赴德返工訴求,儘管包括德國中國商會在內的各方人士不斷努力爭取,一直標榜要求「對等開放」的德國政府卻至今不僅沒有為廣大中資企業管理層和核心員工提供任何便利,籤證、入境政策反而更加嚴苛,在德中資企業因此「復產復工」滯後,生產、經營受到影響,也對德國當地經濟的恢復造成不利影響,並最終可能會影響相關就業崗位的安全。
  • 德媒:中國人愛坐豪華遊輪 德企為拉中國客改變風格
    原標題 亞洲人摧毀德國造船業?德媒:德船廠靠中國遊輪生存參考消息網8月28日報導德媒稱,中國的遊輪市場蓬勃發展,馬來西亞豪華郵輪線路運營商雲頂公司收購了多家德國造船廠,出品的船隻將服務於蓬勃發展的中國遊輪市場。德國《商報》網站8月25日報導,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亞洲人摧毀德國的造船業,幾十年來,除了幾個例外,德國造船廠都沒有競爭力。
  • 德媒:中國探月計劃快趕上咱們了。德國網友:咱啥時候登過月球?
    嫦娥5號順利返航,德國媒體激動之餘開始吹噓自己。 中國嫦娥5號飛行器攜帶月壤成功返航,就在第一時間,德國明鏡周刊馬上刊登了嫦娥5號的新聞。在一系列常規報導時,就出了問題。 比如嫦娥5號降落的地方,德國媒體寫成了「蒙古國。」不過可能是德國人不清楚中國的地理,中國這邊是有內蒙古地區的。
  • 德媒稱人力三輪車成中國首都風景線:懷舊的遊覽項目
    參考消息網6月6日報導 德媒稱,近年來,在中國充滿現代化生機的現代大都市裡,街上的人力車漸漸又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6月3日報導,人力車在中國於19世紀末葉問世,最早的人力車只有兩個輪子,客人坐在後座上,由車夫跑步拉著走。
  • 德媒:兩名中國遊客在德國國會大廈行納粹禮遭拘捕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導 德媒稱,兩名巡邏警察5日上午向柏林中心區同事發出警報:他們看到兩名遊客在德國國會大廈前用智慧型手機拍照時擺出了行納粹禮的姿勢。這兩名年齡分別為36歲和49歲的中國男性遊客隨後被拘捕。
  • 香港中產階層再現移民潮 臺灣地區成「新寵」
    就在內地居民熱衷移居香港之際,香港部分中產階層卻急於逃離香港本地。據香港保安局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有3900名港人移民海外,較去年同期升8.3%。根據臺灣地區移民署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香港移民到臺灣地區居留的人數半年內增加5倍,到今年9月,暴漲到632人。
  • 中國遊客成德國旅遊業新寵 中文服務已非新鮮事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旅遊團將這裡設為旅遊必經之地,從各個方面增加中國遊客的購物體驗,已經成為這裡愈加關注的重點。為所有傳承了中國新年文化的亞洲人提供新年特別折扣,麥琴根名品村對中國遊客的重視,可見一斑。不知不覺中,在德國大城市的購物中心、旅遊景點看到中文告示、提供中文簡介和語音導覽,都已不是新鮮事。尤其是各大商城櫃檯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文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