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網絡「神話」德國 下水道等故事不實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德媒:中國網絡「神話」德國 下水道等故事不實

2015-01-11 11:23:07來源:中國日報網作者:責任編輯:查雲帆

《南德意志報》2015年1月1日刊登一篇文章,題為《完美的德國神話》。

  《南德意志報》2015年1月1日刊登一篇文章,題為《完美的德國神話》,配以兩個穿德國傳統巴伐利亞服裝的年輕女孩在中國山寨「啤酒節」上的照片。全文內容皆在指出目前流傳在中國網絡上的各種「德吹」文章的不真實性。

  文章指出,中國人將青島下水道神話的故事,是不準確的。相信大家都看到過關於中國北部連降暴雨,北京,天津等地都有多處積水,而青島由於約100年前德國人承建的下水管道,全城無一處積水,並且下水管道附近還發現替換零件。其實,這個完美的神話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對於1914年的青島,全城只有五萬多居民,而今天青島市民超過450萬,當年德國人所修繕的下水管道只佔全城管道的3%,所以這些下水管道與「青島的德國奇蹟」並無關聯。

  新浪網站也刊登出關於德國廚房的文章,文章指出,德國人的廚房配備有完善的機器,如稱,溫度計,量杯等,每天家庭主婦下廚房都由同一場精密的「化學實驗」,其實這個也是誇大的說法。報導甚至指出,德國現在小偷也是槓槓的多,火車從不晚點更是無稽之談。類似的德國神話還有很多,比如德式閱讀,德國立法禁止學前教育,小學沒有作業等。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近些年隨著媒體網際網路的開放,要想博眼球就必須誇大事實,胡編亂造,斷章取義。完全沒有經過調查就憑著看熱鬧不嫌事大,食品安全問題被各大媒體一遍一遍的報導,網上流言四起,什麼地熱輻射會導致嬰兒畸形,蘑菇中含有重金屬,自來水裡全是毒,等各種為了抓眼球而生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飛速傳播。而揭露真想的文章往往卻得不到應有的關注。這也就不難想像,為什麼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德吹文章會在網絡上流傳至今。

  另一方面,德國確實是一個優秀的國家,無論是製造業,科研,教育產業,都體現出其民族認真,勤奮的特點。但是在德國生活久了,也會被德國人固有的固執,繁瑣的程序累的夠嗆。這個民族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但學習也不是盲目的崇拜,只有去偽存真,了解那些真正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優點,才能夠成長。

  要知道,德國也存在食品醜聞。德國一樣也會大型活動後垃圾滿地,2010年也發生過踩踏事件,年輕人天天坐車捧得大多數也都是手機,上各種培訓班的孩子也多的是,初高中的課本毫不誇張的說,知識點比中國教程多幾倍。不過這類消息往往抓不住人的眼球,當然也沒有人會報導。在這裡我提倡的並不是,中國媒體從此以後要天天盯著西方的缺點報導,而是更要關心西方社會在事情發生後的迅速反應以及彌補措施,如踩踏事件後現在德國對於大型活動的人流控制方法,如猥褻少年案發生後,美國,英國對於曾經有過猥褻行為分子的監管,對於法律漏洞彌補的速度。如德國對於孩子的因材施教,而不是所有人都必須上大學。

  很多歐洲人對中國的霧霾「指手畫腳」,殊不知,當年德國魯爾區也是汙染重災區,1962年12月,魯爾區首次遭遇霧霾危機。當時部分地區空氣二氧化硫濃度高達每立方米5000微克。當地居民呼吸道疾病、心臟疾病和癌症等發病率明顯上升。據統計,當月死亡人數同比猛增了156人。

  中國固然需要自我批判精神,但是媒體不應該繼續編造西方神話來挑起民眾對於自己國家的仇恨。任何人都覺得一定要出國,連小學都要去國外上,所有的父母都要孩子只吃「愛他美「。重建對Made in China的信任,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熱愛,才是我們應該從南德意志報這篇「完美的德國神話」中領悟到的。(信蓮)

相關焦點

  • 「青島下水道」德佔時期代理總督所修,非先見之明、實無奈之舉!
    多年來,每到雨季,尤其是新聞媒體報導了某地城市內澇的消息後,就會有「青島下水道神話」和「德國神奇油紙包」的傳奇故事被人不斷提起。這不,我國南方地區進入汛期、多地出現城市內澇後,緊接著「德國下水道粉」就出現了。
  • 劉斯郎:德國的下水道不堵?公知們都是怎麼騙中國人的
    作者信息:劉斯郎,去過二十多個國家的知名小粉紅,常常被網絡批鬥的95後自乾五。微信搜索公眾號:郎言志,關注更多精彩好文!有一個故事騙了整整一代中國人,而藏在這個故事背後的,是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真實的世界」。
  • 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青島 是因德國造下水道?
    有一種網絡熱傳的說法是,「德國佔領青島17年間,沒修別墅,沒蓋大樓,沒搞布滿噴泉鮮花和七彩燈光的廣場,卻費九牛二虎之力把下水道修了。100年以後,全中國都看見了一個從來不被水淹的青島。」3年前,有人在知乎提問「德國人修的青島老城區的地下排水系統,有那麼神嗎」,青島市城市管理局排水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喬全榮的回答獲得了兩千多個贊。最近,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油布包」說法明顯缺乏常識——「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者水泥的,不存在金屬元件。」還有專家分析認為,「油布包」傳說有可能是根據德國別墅的故事演繹的。
  • 德媒:質量好價不貴 德國服飾成中國中產新寵
    德媒稱,不僅德國的奶粉、刀具、汽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德國服飾在中國也越來越受歡迎。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指出,尤其是注重質量上乘的中產階級願意購買中檔價位的德國服裝。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1月26日報導,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網站一篇文章指出,「德國製造」的好名聲也讓本土服裝品牌受益,受到廣大中國消費者的追捧,尤其是逐漸增長、追求質量的中產階級願意購買德國品牌的服飾。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前10個月中國向德國針織及編織服裝發出的訂單比前年同比增加了約30%。  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是德國著名體育用品製造商阿迪達斯的第二大市場。
  • 民國時期青島「德國造」下水道,隔一段就有油包,內有圖紙和修復工具?
    德國人修青島下水道的故事,近年來一直是網絡熱點:中國城建人員在修下水道時,發現零件壞了,因找不到配件向德國人求助。德國人答:「不必擔心,附近3米內有備件。」人們就尋找,果真發現一個油包,內有圖紙、零件和修復工具,而且嶄新如初。
  • 德媒:中國探月計劃快趕上咱們了。德國網友:咱啥時候登過月球?
    嫦娥5號順利返航,德國媒體激動之餘開始吹噓自己。 中國嫦娥5號飛行器攜帶月壤成功返航,就在第一時間,德國明鏡周刊馬上刊登了嫦娥5號的新聞。在一系列常規報導時,就出了問題。 比如嫦娥5號降落的地方,德國媒體寫成了「蒙古國。」不過可能是德國人不清楚中國的地理,中國這邊是有內蒙古地區的。
  • 德媒記者邂逅湖南常德「德國小鎮」 冀當地文化走進德國
    德媒記者邂逅湖南常德「德國小鎮」 冀當地文化走進德國 2018-10-20 08:12: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羅攀
  • 德媒「政治化」「汙名化」中國抗疫成果 中國駐德國使館5度發聲駁斥
    原標題:德國媒體「政治化」「汙名化」中國抗疫成果 我使館怒斥  近日,德國部分媒體發表針對中國的有關新冠疫情的拙劣報導。我駐德使館數度發聲,表達強烈不滿和憤慨,怒斥這些做法只會加深成見、煽動仇恨。但是《圖片報》在4月17日繼續糾纏,對中國進行政治誣衊。  駐德使館再度發文駁斥,指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中方有力的抗疫措施以及為此付出的巨大犧牲,得到了中國人民的由衷理解、支持和擁護。中國的事情,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中國不需要外界任何人指手畫腳。關於病毒源頭問題,這個是科學問題,應該交由科學家和醫學專家去研究。
  • 德媒:包機把德國企業人員帶到中國 其他歐洲國家可借鑑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德媒:歐洲的「中國包機」需求巨大德國《商報》5月27日文章,原題:包機把德國企業高管帶到中國 儘管有入境限制,但面向德國企業高管的兩架包機即將飛往中國。該行動有望成為歐洲模式。按照原定計劃,第一架包機本來應在本月25日飛往中國。根據《商報》獲得的消息,這架包機推遲飛行,因為仍需要與中國地方當局就入境籤證進行溝通。而且,首架載有200名德國高管的飛機不再飛往上海,而是天津。下一班約200名乘客的包機航班也已確定,將於6月3日飛往上海。乘客除了德企高管及家屬,還有技術專家及一些滯留在德國的記者和外交官。對歐洲企業來說,包機行動是一種首創。
  • 德媒稱臺灣珍珠奶茶有毒 BoBoQ負責人反擊(圖)
    德媒稱臺灣珍珠奶茶有毒 BoBoQ負責人反擊(圖) 2012年09月10日 07:3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中小學新課標必讀書目—《希臘神話故事》
    今日推薦《希臘神話故事》作者:[德]古斯塔夫.施瓦布適合年級5—9年級內容簡介「希臘神話故事」是全人類不可多得、也絕不可能再生的文化遺產,是古希臘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全人類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圖丨網絡精彩推薦評論一希臘的神話和史詩是發展得最完美的人類童年的產物,具有永久的魅力。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 卡爾馬克思圖丨網絡評論二希臘神話是歐洲文化史上的一個最宏偉的成就,也便是歐洲文藝作品所*常取材的淵藪。
  • 德媒:中國人愛坐豪華遊輪 德企為拉中國客改變風格
    原標題 亞洲人摧毀德國造船業?德媒:德船廠靠中國遊輪生存參考消息網8月28日報導德媒稱,中國的遊輪市場蓬勃發展,馬來西亞豪華郵輪線路運營商雲頂公司收購了多家德國造船廠,出品的船隻將服務於蓬勃發展的中國遊輪市場。德國《商報》網站8月25日報導,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亞洲人摧毀德國的造船業,幾十年來,除了幾個例外,德國造船廠都沒有競爭力。
  • 各地下水道的傳奇
    雨季到來,全國各地又開啟了「看海」模式,而每每這種「城市內澇」出現,那些被大家「神話」了的德國下水道、日本下水道就會紛紛出現在大家的朋友圈中。小編不能否認,德國、日本的下水道工程用「宏偉」甚至「神奇」來形容都是不為過的,但是話說回來,中國的下水道真的就那麼不堪嗎?
  • 德媒:中國探月計劃快趕上咱們了。德網友:咱啥時候登過月球?
    比如嫦娥5號降落的地方,德國媒體寫成了「蒙古國。」不過可能是德國人不清楚中國的地理,中國這邊是有內蒙古地區的。又比如,德媒說嫦娥5號攜帶的樣本是月球「巖石。」但其實是月球土壤。隨後的報導中,德媒寫道「中國2020年才追上美蘇60年代的水平,說明他們依舊在起步階段,其航空技術仍舊有很大進步空間,但我們相信中國的步伐會越來越快。」隨後德國媒體開始「邀功」並且吹捧自己。德國媒體稱:「很高興看到,我們每年數億歐元的援助,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 德媒:德國房地產受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青睞,首選城市法蘭克福!
    目前來自中國的投資者購入德國房產主要用來出租,只有少部分供他們到德國度假時自住。>在以上德媒報導中,提到現在在德國購房的除了中國富人外,也不乏有很多的中國的中產階級投資者。很多中產階級考慮購置德國房產,很大方面原因是為了孩子在德國上學,因為德國公立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完全不收學費。目前,中國購房投資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德國法蘭克福和柏林。然而,很多的投資者首選城市是法蘭克福而非首都柏林。據德媒統計,2015年至2016年期間,法蘭克福向中國人出售的住房數量從原來500套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達到了1000套。
  • 德媒又來對臺灣指手畫腳?我駐德使館:「臺獨」分裂註定不會得逞
    對此捷克官員這種「強刷存在感」的行為,不僅中方堅決反對和譴責,捷克國內對某些官員的行為也發聲譴責,直言捷克某些官員是在假公濟私,以中國話題謀取利益、刷存在感。德媒也來湊熱鬧,我駐德使館嚴正聲明近來美政府與民進黨當局狼狽為奸串通一氣,近日阿扎訪臺便是最好的說明。
  • 中國製造業:「德」影重重
    德國出口至中國的匣子槍,在影視居中常被稱作「盒子槍」「王八盒子」德國軍火在中國一炮打響,德械裝備也成為舊軍隊高端戰鬥力的代名詞。1936年,德國顧問協助國軍創建3個「示範師」,俗稱「德械師」。神化之路但是很遺憾,德國製造對中國工業的影響這類厚重的經濟問題,人們的關注度不夠。人們喜歡簡單地用外國神話來凸顯自己的見識拔群,抨擊國內的發展頑疾。德國製造在中國顯露崢嶸之後,在坊間的扣扣相傳下,逐漸被神化了。
  • 德媒:兩名中國遊客在德國國會大廈行納粹禮遭拘捕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導 德媒稱,兩名巡邏警察5日上午向柏林中心區同事發出警報:他們看到兩名遊客在德國國會大廈前用智慧型手機拍照時擺出了行納粹禮的姿勢。這兩名年齡分別為36歲和49歲的中國男性遊客隨後被拘捕。
  • 德媒細數德國給小費幾點原則:個位數就好別擺闊
    參考消息網1月22日報導 德媒稱,在中國就餐、出門打車等結帳時基本上就是支付消費金額,給小費不是很普遍的情況,更非必需。美國餐飲業給小費似乎更加普遍,且金額佔消費比例不低,因為大部分就職於餐飲業的人沒有底薪或底薪很低,很依賴小費收入。
  • 德媒:中國太天真,還在造高鐵,卻不知德國已造出自行車高速公路
    不過這一次德媒:中國太天真,還在造高鐵,卻不知德國已造出自行車高速公路。 德國我們都知道本就是一個交通技術上的發展大國,中國的高鐵也是晚了德國和日本幾年,才得到了大量的運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