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樹洞 |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2021-03-01 東北電力大學團委54陽光網

                                     投稿:侯思佳

城裡雖不比小鎮熱鬧,但往年也充滿煙火氣味,而今年結著冰花的窗子外寂靜一片,我皺著眉頭思索。

今年元宵清冷的過了頭,記憶中的小鎮在月亮西落時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

兒時和祖父母生活在歡樂祥和的小鎮裡,小鎮不同於城裡禁止燃放煙花,春節每一天無不是被爆竹聲淹沒的,元宵佳節更是如此。往年城裡還會掛街燈引人觀賞,但是今年因為疫情,街上精緻的彩燈只能顧影自憐。

小時候的元宵節怎麼過的,是「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是「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是「年到元宵燈火燃,龍騰獅舞夜難眠」……描寫元宵節盛況的詩文數不勝數,因為自從2000多年前的西漢有了元宵節開始,各朝各代都有無數文人墨客讚頌元宵以致給我們留下無數瑰寶,在東漢明帝時期更是出現了元宵賞燈的習俗並且一直延續至今,還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耍獅舞龍、踩高蹺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我最喜歡也最擅長的就是吃湯圓,但每年我都會有一個精緻漂亮的花燈,可能是一隻可愛的兔子燈,也可能是一朵漂亮的蓮花燈,或許是一個圓滾滾的西瓜燈,年年不同,不是出自我的手,而是出自哥哥的手。每到元宵節,我總是左手被哥哥牽著,右手拿著花燈一同去街上猜燈謎看煙花,兒時不知如何描繪街上盛景,如今想起,大概就是「元夜琴鼓奏,花街燈如晝」是「月色嬋娟,燈火輝煌」。每到元宵節傍晚幾乎家家都是全家一同到街上遊玩至深夜,夜晚被圓月、煙花、街燈三者共同照得透亮沒有一絲夜的黑。

而今日,你我雖然只能像姜夔寫的「而今正是歡遊夕,卻怕春寒自掩扉」一樣留守家中,少了些許元宵趣味,卻保證了自身安全,防止了病毒擴散。我透過還有冰霜的窗看天上銀盤般的月,耳邊似傳來一聲清雅的嘆息,或是年年可以抱著兔子看到似瀑布般煙花的美妙女子,今年沒能看到而垂下靈動的雙眸輕輕喟嘆。

月亮漸漸西落,我將視線投向碗中的湯圓,彎起嘴角想和你說,元宵快樂。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東風還未吹開百花,卻吹散了漫天的火樹銀花,吹開了這如夢的元宵之夜。點點星子鑲嵌在如墨的夜空中,環繞在碧玉盤般的明月四周,眾星捧月,將這綺麗的光揉碎了灑向人間。

華燈初上,街道上早已洋溢著軟糯香甜的味道,每一家的味道都不同,有花生味、芝麻味、紫薯味、水果味……甜膩膩地衝進你的心房,推著人們快點回家與家人團聚。這是湯圓的味道,也是團圓的味道、是響應「原地過年」的遊子思想的味道、是親人圍坐桌前推杯換盞的味道……它是人間的煙火味,是情的味道,是從千年前流傳至今的古味。

透過古味,那燈火輝煌,遊人如雲的古城跨過千年的歷史長河向你奔來。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晚飯過後,街上的人就多了起來,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有的小孩子被大人牢牢抱在懷裡,仰著小臉數起了星星;有的孩子拽著大人的手,迫不及待地在街上轉悠,他們的臉上帶著好奇與興奮,看著周圍的一切;有的孩子手裡攥著一小把煙花,忐忑地等待著煙花綻放。忽然「砰」的一聲,只見,煙花直衝天空,漸漸地舒展開來,形成了無數朵時而紅,時而黃,時而綠的繁花。然後,那煙火好似流星,從天而降,帶著諸神的祝福落在土地上,閃過最後一絲火光後,永遠的熄滅了。

火樹銀花下的人們,臉上大多帶著笑容,父母透過煙火看到了美滿幸福的家庭、年輕人透過煙火看到了一片光明的前途、老人透過煙火看到了闔家歡樂的太平盛世、情侶透過煙火看到了甜蜜美滿的生活、孩子透過煙火看到了夢幻美好的童話世界……絢爛火光中映著上元節的繁華盛景。

煙火旁邊的是幾盞小小的孔明燈,它們閃著暖暖的光,搖搖晃晃地在夜空中慢慢飛著,越飛越高,漸漸的消失不見了蹤影,悄悄地向天上的神仙轉達人們的心願。

元宵節的夜晚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白晝,煙花是我們的太陽,照亮了人間。

相關焦點

  • 詩詞文化: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原文]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出處]唐·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節日的夜晚沒有宵禁,城門鐵索大開,護城河橋上點綴的閃閃燈光,恰似天邊燦爛的群星降臨人間。「合」是密集,街燈照耀著城內的無尺繁華;「開」是曠遠,橋燈的無限延伸帶動了城外的節日氛圍。 詩句比喻精準鮮明,再加上這一「合」一「開」,一幅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的長安元夜燈火圖便完完整整地躍然眼前,使人如臨其境。
  • 筱青讀詩詞: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正月十五夜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索開」首聯描寫洛陽皇城端門燈火輝煌的熱鬧場面。「火樹」是指樹上掛了許許多多的燈,大部分以紅色為主,就好像樹著火了一般,所以叫「火樹」。「銀花」也是指樹上掛的彩燈和裝飾。
  • 筱青讀詩詞: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正月十五夜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索開」首聯描寫洛陽皇城端門燈火輝煌的熱鬧場面。「火樹」是指樹上掛了許許多多的燈,大部分以紅色為主,就好像樹著火了一般,所以叫「火樹」。「銀花」也是指樹上掛的彩燈和裝飾。
  • 關於傳統節日的唯美詩詞: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歐陽修2、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辛棄疾3、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4、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張祜5、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杜牧2、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秦觀3、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樂府4、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
  •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那些藏在古詩詞裡甜蜜而美好的情思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我們看到煙花,往往會被它吸引,也會為它的美麗而感到震撼。但煙花雖美,卻易逝去,可是在中國古代,那些詩人們,卻把「火樹銀花」的美景寫進了詩裡,留存至今,那是藏在古詩詞裡最甜蜜而美好的情思。
  •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唐代詠元宵節詩賞析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               ——唐代詠元宵節詩賞析
  • 讀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有感,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也許現如今的元宵節比唐代的要美麗得多了,也許唐代的爆竹煙花還不及現代花炮的十分之一,但讀著蘇味道的「火樹銀花合」,仍然令人對那時的元夜有一種難言的嚮往。或許正是有了平日禁夜的積累,元夜這晚才會顯得格外興奮。遊人們走過星橋來到城外,風中的暗香、悠揚的樂曲、醉人的月夜,然而,「火樹銀花」的燦爛,才是元宵之夜最具代表性的美,把它比作元夜的聖誕樹,也許並不過分吧?
  •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那些藏在古詩詞裡甜蜜而美好的情思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我們看到煙花,往往會被它吸引,也會為它的美麗而感到震撼。但煙花雖美,卻易逝去,可是在中國古代,那些詩人們,卻把「火樹銀花」的美景寫進了詩裡,留存至今,那是藏在古詩詞裡最甜蜜而美好的情思。
  •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
    元夕夜賞燈文/馬志民上元湖畔盡繁妝,火樹銀花飾殿堂。凝綠鳧鵝牽紫氣,射紅閃柳送豐祥。虹橋倒影水歡眼,錦閣交輝童話鄉。排架燈籠遊客仰,冰輪羞對滿城光。白鵝浮水,樹叢星閃,靚麗如宮殿。         射燈輪廓交輝遠。惹客醉、光時變。架上串紅千盞盞。拱橋浮影,林亭閃耀,羞月時遮面。
  • 火樹銀花合(詩畫河洛)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正月十五夜》的作者,就是唐代有名的「模稜宰相」蘇味道。  蘇味道當宰相多年,為政並無多大建樹,一味在各股勢力間遊走。
  •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 ——詠元宵節古詩詞賞析
    先看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是描寫長安城裡元宵之夜的景色。詩一開始,寫當晚的京都,地上滿城的花燈與空中燃放的焰火交相輝映,紅透雲天;護城河的橋上,點綴著無數明燈,萬燈閃爍,猶如天上的繁星。城門解禁,遊人像潮水一般地湧來,看燈者人山人海。從「火樹銀花」的形容,我們不難想像,這是多麼奇麗的夜景!
  • 「星橋」在何處?
    蘇味道詩云:「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此詩格律精切,風調清新,而意度閒雅,故一時傳為絕唱。其詩詠京城元宵盛況,但唐時京城除西京長安之外,還有東都洛陽。詩次句「星橋鐵鎖開」歷來解為城門大開,任人通行,將「星橋」釋為城河上的橋。城河自然是宮城皇城外的護城河,即御溝。長安宮城皇城外有御溝環繞,上有橋梁可通。
  • 火樹銀花
    【出處】       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解釋: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嬌豔的花朵一般;由於四處都可通行,所以城門的鐵鎖也打開了。
  • 成語故事:火樹銀花
    它和「燈火輝煌」都形容繁華熱鬧的景象,不過,「火樹銀花」側重於形容節日夜晚;而「燈火輝煌」不限於此。近義詞:張燈結彩、燈火輝煌反義詞:黑燈瞎火、漆黑一團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盡橋鐵鎖開。」譯文: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正月十五之夜,到處燈火燦爛。
  •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元宵節,等春暖花開,國泰民安
    無論是李商隱的「香車寶蓋隘通衢」呈現出的錦繡團簇,還是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裡的火樹銀花,都是人們對這個節日特殊情懷的寄託。更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合家團聚美滿,同慶佳節和美,團團圓圓相伴!
  • 火樹銀花汝州城 流光溢彩不夜天
    一元復始,2019的鐘聲敲響,當一抹陽光漸漸落幕,汝州城月光初露,華燈初上,萬家燈火,小城在新年啟程,進入不眠之夜。
  • 「火樹銀花」這麼美的成語,你可知道它的出處?你絕對想不到……
    「火樹銀花」比喻燦爛絢麗的燈光和焰火。特指上元節的燈景。那你可曾想過這個成語出自哪裡呢?應該很多人都沒有留意過吧。今天隨編者一起,尋找一下成語「火樹銀花」的出處吧。《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 「火樹銀花」出處也這麼美,源自蘇軾之祖—一位另類宰相的詩句
    其實,從三蘇往前追溯,他們的祖先蘇味道也是一位著名的文人,「火樹銀花」和「模稜兩可」這兩個成語都源自他,所以,他也有「蘇模稜」之稱。正月十五日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火樹銀花」這一成語就是出自第一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指的是長安城中燈火璀璨,高高的燈柱就像火樹銀花,元宵歡慶,城門大開,四處皆通。也從側面體現出了唐朝的繁盛景象。蘇味道不僅是一位詩人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蘇味道生活在唐高宗和武則天統治的時期。當時武則天強權,官員們人人自危,一不留神就會被貶乃至人頭不保。
  •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元宵節詩詞集錦〖第175期〗
    (2)煙花開在月枝頭,杯裡清歡抿去愁。此夜銷魂擎朗朗,何須計較又鉤鉤。火樹銀花新月現。人海如山側畔。       女美男俊隨肩。嬌妝素裹怡然。今夜繁華滿目,明朝好運盈天。敞亮燭光開戲曲,相聲快板繼情飄。兒孫納上金尊禮,老太瓷牙笑痛腰。幸福闔家歡喜日,今天更比去年標。
  • 火樹銀花汝州城 流光溢彩不夜天
    一元復始,2019的鐘聲敲響,當一抹陽光漸漸落幕,汝州城月光初露,華燈初上,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