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侯思佳
城裡雖不比小鎮熱鬧,但往年也充滿煙火氣味,而今年結著冰花的窗子外寂靜一片,我皺著眉頭思索。
今年元宵清冷的過了頭,記憶中的小鎮在月亮西落時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
兒時和祖父母生活在歡樂祥和的小鎮裡,小鎮不同於城裡禁止燃放煙花,春節每一天無不是被爆竹聲淹沒的,元宵佳節更是如此。往年城裡還會掛街燈引人觀賞,但是今年因為疫情,街上精緻的彩燈只能顧影自憐。
小時候的元宵節怎麼過的,是「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是「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是「年到元宵燈火燃,龍騰獅舞夜難眠」……描寫元宵節盛況的詩文數不勝數,因為自從2000多年前的西漢有了元宵節開始,各朝各代都有無數文人墨客讚頌元宵以致給我們留下無數瑰寶,在東漢明帝時期更是出現了元宵賞燈的習俗並且一直延續至今,還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耍獅舞龍、踩高蹺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我最喜歡也最擅長的就是吃湯圓,但每年我都會有一個精緻漂亮的花燈,可能是一隻可愛的兔子燈,也可能是一朵漂亮的蓮花燈,或許是一個圓滾滾的西瓜燈,年年不同,不是出自我的手,而是出自哥哥的手。每到元宵節,我總是左手被哥哥牽著,右手拿著花燈一同去街上猜燈謎看煙花,兒時不知如何描繪街上盛景,如今想起,大概就是「元夜琴鼓奏,花街燈如晝」是「月色嬋娟,燈火輝煌」。每到元宵節傍晚幾乎家家都是全家一同到街上遊玩至深夜,夜晚被圓月、煙花、街燈三者共同照得透亮沒有一絲夜的黑。
而今日,你我雖然只能像姜夔寫的「而今正是歡遊夕,卻怕春寒自掩扉」一樣留守家中,少了些許元宵趣味,卻保證了自身安全,防止了病毒擴散。我透過還有冰霜的窗看天上銀盤般的月,耳邊似傳來一聲清雅的嘆息,或是年年可以抱著兔子看到似瀑布般煙花的美妙女子,今年沒能看到而垂下靈動的雙眸輕輕喟嘆。
月亮漸漸西落,我將視線投向碗中的湯圓,彎起嘴角想和你說,元宵快樂。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東風還未吹開百花,卻吹散了漫天的火樹銀花,吹開了這如夢的元宵之夜。點點星子鑲嵌在如墨的夜空中,環繞在碧玉盤般的明月四周,眾星捧月,將這綺麗的光揉碎了灑向人間。
華燈初上,街道上早已洋溢著軟糯香甜的味道,每一家的味道都不同,有花生味、芝麻味、紫薯味、水果味……甜膩膩地衝進你的心房,推著人們快點回家與家人團聚。這是湯圓的味道,也是團圓的味道、是響應「原地過年」的遊子思想的味道、是親人圍坐桌前推杯換盞的味道……它是人間的煙火味,是情的味道,是從千年前流傳至今的古味。
透過古味,那燈火輝煌,遊人如雲的古城跨過千年的歷史長河向你奔來。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晚飯過後,街上的人就多了起來,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有的小孩子被大人牢牢抱在懷裡,仰著小臉數起了星星;有的孩子拽著大人的手,迫不及待地在街上轉悠,他們的臉上帶著好奇與興奮,看著周圍的一切;有的孩子手裡攥著一小把煙花,忐忑地等待著煙花綻放。忽然「砰」的一聲,只見,煙花直衝天空,漸漸地舒展開來,形成了無數朵時而紅,時而黃,時而綠的繁花。然後,那煙火好似流星,從天而降,帶著諸神的祝福落在土地上,閃過最後一絲火光後,永遠的熄滅了。
火樹銀花下的人們,臉上大多帶著笑容,父母透過煙火看到了美滿幸福的家庭、年輕人透過煙火看到了一片光明的前途、老人透過煙火看到了闔家歡樂的太平盛世、情侶透過煙火看到了甜蜜美滿的生活、孩子透過煙火看到了夢幻美好的童話世界……絢爛火光中映著上元節的繁華盛景。
煙火旁邊的是幾盞小小的孔明燈,它們閃著暖暖的光,搖搖晃晃地在夜空中慢慢飛著,越飛越高,漸漸的消失不見了蹤影,悄悄地向天上的神仙轉達人們的心願。
元宵節的夜晚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白晝,煙花是我們的太陽,照亮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