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葉尼塞河流域發現了羯族?共1000多人,或為中國史上呼揭人

2020-12-12 西部人文地理

我們的史籍有時很奇怪,讀它,總會給人這樣一種感覺,即在某地忽然會冒出一個民族,然後,就把那個地方叫做這個民族的起源地,由此,再引發一些學者的爭論,產生很多的說法。匈奴、鮮卑、突厥……等等,這些民族都是,都會遇到我們上面說到的這些情況。

這中間的主要原因是,一個民族的起源一定是多源的,尤其是匈奴、鮮卑、突厥等等為些民族,在歷史本來就是民族集團,而不是單一民族。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明白和懂得的,但在具體研究這個事兒的時候,就把它「忘」了,或許出於某種學術成果的考慮,就想將其「定」在某一個地方。這樣做不科學也讓人難以理解,甚至是完全錯誤的。

我們把匈奴、鮮卑、突厥等等留在以後的文章,今天只說說曾經在史上很有名的、至今都讓某些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羯族。

2010年,在現今的俄羅斯境內葉尼塞河流域,人們發現居住著一群「高鼻多須,深目睕睕」的人,專家們據考證他們是羯人後裔Ket,現存1219人。這個消息將讓很多人一下子聯想到了,十六國後趙時期的石勒,他是上黨郡武鄉縣(今山西榆社縣)人,為羯族部落首領周曷朱之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奴隸皇帝。在他民族成分一欄裡,人們毫不猶豫地添上了這樣兩個字:羯族。

這個民族是怎麼來的?史籍將他們指向了比十六國更為久遠的呼揭國。呼揭國,漢時西域國名。呼揭,亦作呼偈、呼得。呼揭國是呼揭族所建立的政權,其範圍約在阿爾泰山南麓一帶。公元前176年,呼揭國被匈奴人徵服,並且以單于子弟為呼揭王。《史記·匈奴列傳》:匈奴人「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匈奴與呼揭並不是一個民族,呼揭成為匈奴是因為他們被徵服了。顏師古注《漢書·陳湯傳》時,引東漢人服虔的話說:「呼偈,小國名,在匈奴北。」

專業的答案是這樣的:自東漢至魏、晉,呼揭人通過逃亡和隨匈奴內遷,先後進入漢區。有研究者認為,西晉末年,呼揭人形成為我國北方的統治民族之一。呼揭族即後來在十六國建立後趙政權的羯族。一群人在歷史的長河裡,逐漸發展為一個民族,當然是有可能的,我們問題在於:呼揭人到底是不是羯族?

呼揭人長期遊牧於阿爾泰山內外,這裡是阿爾泰語系諸民族的發源地,因此,呼揭人的語言無疑屬於阿爾泰語系。他們的國被滅後,但人民應該是還在的,其結果無非有這樣三種:能夠抵抗或者還有戰鬥力的,要麼投降要麼開拓新的領地,這一部人應該以軍隊為主;不能抵抗的就會成為他國的附屬,這部人中分兩種情況,一是被遷移至他地,是以青壯年為主的;二是被留在原地,是以婦女兒童和老弱病殘為主的。

古代的那些部落被吞併,一般都會採取後兩種手段,不管是遷走了的,還是留下來的,都會迅速被同化,尤其是留下來的婦女們則會成為徵服部落軍人的妻子,時間一久,也就成了徵服部落的臣民,和對方沒有什麼兩樣了。

呼揭人也不會是個例外,這也給葉尼塞河流域發現的那些呼揭人後裔有了歷史的出處,在那個年代裡,羯人相對保持了戰鬥力的軍隊,只有向北才是一條生路,北方天寒,不適於生存,卻是最大的生存空檔,向東向西向南都是行不通的。歷史在這裡成了一種假設,但也很合情理。另外一部人則被遷發至蒙古高原等地,留存在原地的當然就會被匈奴人迅速同化了。

然而,在讀史時,我們卻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即是西漢晚期,匈奴勢弱內亂,分立為五個單于:呼韓邪單于﹑屠耆單于﹑呼揭單于﹑車犁單于﹑烏藉單于。五單于互相爭鬥,後為呼韓邪單于所並。這個呼揭單于會不會是被匈奴同化了的呼揭人後裔呢?

歷史上,冒頓在趕跑月氏、兼定烏孫的同時,也徵服了位於阿爾泰山南麓的呼揭國。對於呼揭,後來匈奴置有「呼揭王」鎮守該處。呼揭單于統轄的是匈奴西北部地區,應該說多少與呼揭人是有一些關係的。另外是三國時,在匈奴呼揭單于統轄的區域出現了一個「呼得國」,《魏略·西戎傳》中說,這個小國在「蔥嶺的北,烏孫西北,康居東北,勝兵萬人」,這個區域已經與當初的呼揭國相去甚遠了。因此,有學者估計,其國民應該是匈奴呼揭王的後代,而不是最初的呼揭人。

一個民族的歷史就這樣變得含糊不清了,讓人分不清誰是誰。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翻翻石勒的檔案。石勒的祖先是匈奴別部羌渠部落的後裔,祖父名叫耶奕於,父親周曷朱(又名乞翼加),都曾為部落小頭目。石勒健壯而有膽量,雄武而又愛好騎射。曷朱性格兇狠粗暴,胡人們多不親近他,於是,他常常讓石勒代替自己監督治理群胡,各部胡人都喜愛信任石勒。石勒稱帝後,追封周曷朱為元皇帝。他們就是當時所說的羯人。

《魏書》卷九五《羯胡石勒傳》中說:「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因號羯胡。」可見被稱之為羯,一方面是因為居於羯室,另一方面在於其都是與匈奴有著淵源的「雜胡」。

這個時候,即使能說羯人與呼揭有關係,但已經關係不大了。

王仲犖認為:羯人是石國(粟特族之一)人,白種人、崇祆教,同匈奴不是一個部落;又據《魏書》有者舌國,《隋書》有石國,都柘折城,即今天的塔什幹。據此推斷,石勒的祖先可能就是石國人,移居中原後,遂以石為姓。

童超認為羯人是中亞康居人,他們是康居(羌渠)遊牧人。兩漢時期,康羈屬匈奴,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隨匈奴東來,轉戰於蒙古草原,其後又隨之南遷,逐漸內徙於上黨武鄉一帶。因為他們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稱:「匈奴別部,羌渠之胄。」

我們分析,尼塞河流域發現的所謂羯人後裔Ket可能是呼揭人的後裔,他們可能是我們前文中講到的「西王母族」的分支,曾經的西王母古國的民眾後裔,是白種,一個非常久遠的民族。而石勒的族屬應該是羯族,西晉時期的雜胡,它們的族源是不清的、混雜的,因為他們曾讓中原百姓苦不堪言,便有了「羯」這個名稱。

「羯」表示公羊,最早是指「脾氣衝動暴躁的羊」,但後世則多指被騸過的公羊,在極力發展人口的古代,人們不可能用這樣一個字為自己族命名。石勒之族被冠之以「羯」,應該說多少是有些「報復心理」的存在的,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還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民族,戲充其量不過是當時匈奴族的一個白種分支(或部落)。事實也是當時的人們用「羯胡」來泛稱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

這樣一說,羯人就基本上與呼揭人沒有什麼關係了,但從揭到羯,在中國北方消失了的,一定是被融合了的。(文/路生)

相關焦點

  • 巖石中的神話——《俄羅斯葉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巖畫研究》
    自舊石器時代以來,人們就已經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和遷徙,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古代文化,而人面像巖畫就是其中之一。俄羅斯的巖畫根據分布範圍和類型特點可以劃分為16個大的分布區,其中有14個位於西伯利亞,涵蓋了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而人面像巖畫則主要集中於葉尼塞河及其支流安加拉河、託姆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地區,並與中國北方內蒙古、寧夏以及美洲西北海岸的人面像巖畫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
  • 黠戛斯人:葉尼塞河流域文明的開創者
    這是一位詩人對柯爾克孜族先民黠戛斯人的熱情謳歌。在祖國北方遼闊的大地上,風霜雨雪造就了這個勤勞、堅強而又智慧、勇敢的民族。他們同其他民族攜手並肩,為葉尼塞河流域的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黠戛斯民族源流黠戛斯的古譯名是「堅昆」。《新唐書》載:「黠戛斯,古堅昆國也……或曰居勿,曰結骨。」
  • 在葉尼塞河冬泳是一種什麼感覺?沒去遊過的人很難體會得到
    俄羅斯的冬季是出了名的嚴寒,但你要認為俄羅斯人到了冬季就只會躲在火爐邊喝伏爾加可就大錯特錯了。由於俄羅斯人自小就生長在嚴寒之地,所以對寒冷有天然的適應能力,下圖是一張來自騰訊國際新聞的圖片報導。葉尼塞河是世界第八大河,是俄羅斯水第一大河,平均徑流量為19830立方米每秒,是我國黃河年徑流量的約11倍。眾所周知。由於俄羅斯主要以平原和高原地形為主,而且地勢呈南高北低、東高西低之勢,因此發源和流經俄羅斯的河流大多數都是向北流向了北冰洋,例如西伯利亞三大河流鄂畢河、勒拿河、葉尼塞河都屬於北冰洋水系。
  • 葉尼塞河是俄羅斯一條頗具特色的大河
    俄羅斯最大的河流是葉尼塞河,年平均流量為 1.98 萬立方米 /秒。它位於亞洲北部,起源於薩彥嶺與唐努山的峭壁間,由大葉尼塞河與小葉尼塞河在克孜勒附近匯合而成。 長 3 467 公裡,流域面積達 258 萬平方公裡。
  • 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上的大河之一:葉尼塞河
    葉尼塞河(俄文:Енисей,英文:Yenisei)是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上的大河之一;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亞河流之一(其他兩個是鄂畢河和勒拿河)。其上遊原屬中國,稱為謙河。葉尼塞河起源於蒙古國,朝北流向喀拉海,其流域範圍包含了西伯利亞中部大部分地區。若以色楞格河-安加拉河為源頭計算,全長5539千米,是世界第五長河。上遊湍急,多急流、洪水,周圍人口稀少。中下遊因地形平坦,凍土廣布,多沼澤溼地。低緯流向高緯,有凌汛。
  • 俄哈卡斯共和國設立「葉尼塞河日」
    新華網伊爾庫茨克7月16日電(報導員逯鳳勤)俄羅斯哈卡斯共和國總統維克多·濟明日前籤署總統令,確定從今年起,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為「葉尼塞河日」。據俄新社16日報導,設立「葉尼塞河日」,是為了引起社會各界對葉尼塞河生態問題的關注。
  • 葉尼塞河,西伯利亞水量最大的河,流入北冰洋
    值得一說的是,小葉尼塞河出了蒙古進入俄羅斯後,流淌於唐努烏拉山以北。唐努烏拉山是俄羅斯圖瓦共和國與蒙古烏蘇布省的界山,圖瓦共和國在我國還有一個著名的叫法——唐努烏梁海。 大葉尼塞河與小葉尼塞河在圖瓦共和國首府克孜勒附近匯流,以下河段稱為葉尼塞河。
  • 西伯利亞三大河流:水量都大於黃河,流域內有多個北亞遊牧民族
    看世界地圖,我們會發現位於中國和蒙古北方,先屬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有著三條世界級的長河,自西向東依次是: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三條大河。流域面積299萬平方千米 ,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2300立方米/秒,是黃河平均流量的5倍多。該河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是西西伯利亞的主要運輸通道,每年上遊約可通航190天,下遊約可通航150天,許多船隻可從上遊沿河出海,穿越北冰洋進出,與俄羅斯歐洲部分進行物流溝通。鄂畢河流域,工農業發達。河流上遊的新西伯利亞、巴爾瑙爾和加拉幹達等城市是俄羅斯主要的工業和製造業中心。
  • 這個民族曾不可一世,幾乎將漢人滅族,如今世界僅俄羅斯存千餘人
    在五胡亂華時期,有個人的存在,將漢人「兩腳羊」的命運終結了,即便是統治北方的少數民族再也不敢再如此壓迫漢人了,這個人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民族英雄——冉閔大帝!冉閔大帝反抗的是壓迫漢人最狠的後趙,後趙的建立者是石勒,一個傳奇一般的少數民族統領,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奴隸皇帝。
  • 深入西伯利亞、探秘葉尼塞河
  • 俄羅斯還有多少通古斯後裔?一千多萬,佔俄羅斯人口十四分之一!
    提到努爾哈赤,很多人會想到通古斯野豬皮。為啥呢?努爾哈赤的祖先來自於西伯利亞的通古斯族,而努爾哈赤就是野豬皮的意思。如今,多年過去,俄羅斯還有通古斯族後裔嗎?每日漢字編輯一查資料,發現還真不少,能有一千多萬!
  • 安加拉河,葉尼塞河水量最大的支流
    俄羅斯西伯利亞河流,葉尼塞河水量最大的支流。源出貝加爾湖,先北流,後折向西,流經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南部。安加拉河在斯特列爾卡村附近注入葉尼塞河。主要支流有伊爾庫特河、奧卡河、伊利姆河等。沿河多急流險灘,水力資源豐富,河口處年平均流量5,100米立方米/秒。
  • 論流量、流域面積和長度,伏爾加河在俄羅斯進不了前三名
    俄羅斯最有名的河流是伏爾加河,但是無論是徑流量、流域面積和長度,伏爾加河在俄羅斯只能排第四名!因為前面還有不為人知的三大河流呢。 俄羅斯主要河流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有並行的三大河流,這三條大河分別是額閉合、葉尼塞河與勒拿河,直觀來看,這三條河流就比伏爾加河要長,支流更多。那麼果真如此嗎?
  • 俄羅斯遊記24:葉尼塞河的美景,不禁讓我背起了唐詩
    在葉尼塞河碼頭等船渡河來克市的第一天上午,我和鑫驅車來到了這個廠子,到了葉尼塞河這個小碼頭,前面就有一輛車排隊過河,一會我們後面又排了一輛大車和一輛小車。葉尼塞河上登上船後,當時正值俄羅斯的深秋,微風吹來,要比岸上涼些,有些人就鑽進了車裡,而我由於是初次到訪,河面、天空和兩岸的景色早已把我吸引,首先是天上的雲,在這裡總感覺雲層比咱們國內要底
  • 這條河流域面積超過長江黃河之和,水卻白白流向大海,太可惜了
    原標題:這條河流域面積超過長江黃河之和,水卻白白流向大海,太可惜了感謝提問,在正式答覆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出答案:葉尼塞河歸於世界大河之一,是俄羅斯水最大的一條河流,均勻徑流量為19830立方米每秒,換算成年徑流量約為6300億立方米,是我國黃河年徑流量的約
  • 重慶考古專家走出國門 發現俄羅斯哈卡斯首個舊石器時代遺址
    這樣的經驗,也讓俄羅斯人讚嘆不已。」工作人員說,準確地判斷地層,才能準確地翻閱歷史這本浩如煙海的「巨作」。而近年來,市文化委加強了一帶一路沿線的文化服務,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了包括文化藝術團隊互訪、文化旅遊、考古發掘等各方面的合作。因此,最終促成了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與俄羅斯的合作。
  • 俄羅斯在西伯利亞三大河,全部流向北冰洋
    可如果算上額爾齊斯河的長度,鄂畢河長度則為約5410公裡,排名世界第六。鄂畢河以東是葉尼塞河。葉尼塞河有兩個源頭——大葉尼塞河與小葉尼塞河。小葉尼塞河發源於蒙古北部,進入俄羅斯後在唐努烏拉山以北流淌。大葉尼塞河發源於俄羅斯與蒙古邊界的俄羅斯一側,兩條河流匯合於圖瓦共和國首府克孜勒,以下河段就稱為葉尼塞河。
  • 中國歷史曾出現過「白種人」,殺了百萬中原百姓,後裔出現在河南
    但羯族連遊牧民族都算不上,他們是「寄生」民族,靠給匈奴人當奴隸、當僱傭軍來生活,羯族是給匈奴幹活出苦力的,他們還沒有匈奴人厲害。羯族當時在中國被稱「職業匪寇」,到處燒殺搶掠。他們沒有自己的政權,也沒有自己的家園,一輩子生活在匈奴的奴役之下,充滿了動蕩和不安。
  • 把20萬漢族女子當「雙腳羊」的羯族
    西晉滅亡以後,中國北方開始了五胡亂華時期,羯族就是屬於當時五胡的一支。羯族是匈奴的一個部落,是匈奴的奴隸部隊,在西晉滅亡後在中原建立了後趙政權,歷史上那個殺人魔王石虎就是羯族的傑出代表。匈奴的大部分部落屬於典型的黃種人,但是羯人具有深目、高鼻、多須等典型白種人的特點,至於他們是從哪裡竄出來的?有的學者認為他們是西域胡人或者大月氏人,也有學者認為他們是中亞康居人的後代,反正不管是從哪裡冒出來的,羯人卻是相當兇殘好戰。
  • 地理科普|地形圖看世界流域面積最大十條河流
    鄂畢河通常以卡通河為源頭,長度在3650千米,如果以發源於中國新疆的額爾齊斯河為主源,則長度有5410千米,流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額爾齊斯河也是中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水系。鄂畢河河口處年平均流量1.27萬m/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