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法師:怎樣跟佛相應?

2020-12-11 淨宗傳承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淨宗法師 - 怎樣跟佛相應?

03:15來自淨宗傳承

經常有人說「我念佛怎麼跟佛相應啊?」怎麼相應呢?一念信心,這就相應了。如果說「佛發四十八願,我也要發四十八願」,那恰恰不相應。就好像我們在大海邊,別人造好了一艘大願船,說「你上船,我載你過海」,你只要一步登上這艘船,不就跟船相應了嗎?如果你說「那不行,你這艘船是發四十八願造的,我另外也去發一個願來造船」,那就不相應了。你什麼時候能造成呢?法藏比丘經過五劫思惟發四十八願,又經過兆載永劫修行,造成了六字名號的大願船開來,說「你只要相信,只要念佛,一步跨上去就行」,這就叫「相應」,這就叫與佛心相應。而不是自己在那裡驕慢,扭捏作態。

不了解彌陀的願心,想說好話,但說出來的都不是好話。比如你說「我要發四十八願」,按說這是好話,但是不具備機法深信,一說出來,就好像吃了一個發黴的花生米一樣,要趕緊把它吐掉。以前,如果我們不了解彌陀的本願,聽別人說「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我也發四十八願」,我們都很羨慕他;如果了解了彌陀的本願,你就知道這屬於一種開玩笑的話。

法藏比丘經過五劫思惟,我們在這裡是五分鐘的熱度,一看經文四十八願,「我也發四十八願!我再補一條,發四十九願」,這叫什麼發願?兆載永劫的修行更談不上,我們是徹頭徹尾的常沒凡夫。法藏比丘發願,那是超越十方諸佛的願,「我建超世願」。我們今天在這裡講發四十八願,有點像浮誇風,像「放衛星」,別人說「我畝產一千斤」,你說「我一萬斤」,完全是搞虛假數字。

說到底,我們要明信佛智,不要驕慢、虛驕,不要有虛假、扭捏作態、矯飾之心。善導大師說「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就是外顯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不實之心,這樣不好。#念佛#

—— 選自淨宗法師《楷定記講記》

阿彌陀佛 邱忠均 | 版畫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相關焦點

  • 淨宗法師:跟佛打交道不需要戴面具
    淨宗法師- 跟佛打交道不需要戴面具03:50來自淨宗傳承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其實能認識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我們的真面目就是罪惡生死凡夫,我們在十方諸佛面前也會很坦然自在地承認「我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礙光就有這樣的作用,你原來戴在臉上的蠟做的假面具,佛光一照,一升溫一化,「啪」都流下來了,你整個的真實面目就顯現出來。
  • 淨宗法師:佛跟螞蟻、蟋蟀等不同眾生說話,無需同聲翻譯
    淨宗法師:念佛,就是在接收彌陀的信號彌陀的光明跟他的名號不是兩件事。彌陀的光明是看不見的名號、沒有聲音的名號;彌陀的名號是有聲音的光明。一、光明就是名號,名號就是光明。沒有看見,是因為你們「煩惱障眼雖不能見」,但是「淨宗念佛常放光明」。當然,你們念佛我也看不見,但確實是有光的。光有可見光,有不可見光,這並不稀奇。聲音也一樣,有可聞的聲音,也有不可聞的聲音,因為它有不同的波段。我們人的耳朵,聽到的聲音是有一定波段範圍的。在這個波段之上,像尖叫聲,就把耳朵搞聾了,聽不到了。
  • 淨宗法師:渡苦船已立 瀟灑過餘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蓮友問:淨土宗提倡「平生業成,臨終佛迎」,可是弟子障深業重,很苦惱,如果還有幾十年的壽命,這種等待很艱苦。有沒有辦法提前往生?佛會滿願嗎?如宋朝的瑩珂法師、青島湛山寺的女居士,他們是正好臨終呢,還是達到了某種功夫佛才來?淨宗法師答:本宗是講平生業成,臨終佛迎。不過,既然平生業成,倒不是說「幾十年的壽命,等待很艱苦」,等待什麼?多少事都來不及做,還在那兒等待啊?像我都不覺得等待,事情很多啊。你正好利用這一段時間勸人念佛。
  • 淨宗法師:對上佛的光 就是佛的人
    所以龍樹菩薩作這部《易行品》,他對諸佛菩薩的名號有一種強烈的信心,而且是完全歸投,毫無疑問。如果對諸佛菩薩的名號不能建立信心,就說明這個人是《無量壽經》裡講的「憍慢弊懈怠」。同時,他的智慧福德是不夠的,所以才把諸佛菩薩的名號小看了,以為跟世間一般的名號差不多,結個緣而已。這種人,他的善根還不夠成熟。
  • 淨宗法師:在一切皆空的世界裡該如何活著?
    淨宗法師答:這可能是對佛講的「一切皆空」不能完全正確地理解。如果能正確理解的話,應該怎麼活著呢?當然就像佛菩薩一樣活著了。因為這是佛講的,佛已經落實了一切皆空;像觀世音菩薩隨來就來,為什麼呢?他不受障礙。一切皆空是顯示無障礙,可是我們處處都有障礙。
  • 我們為何會念出佛來|One Minute
    是阿彌陀佛成佛,他以強大的願力為緣,讓十方諸佛讚嘆他的名號;他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讓我們聽聞到。所以,佛種從緣起。站在淨土門這樣解釋,很簡單。——開示:淨宗法師深度閱讀(滑動瀏覽,點擊打開)45 常做念佛拍手操,戰勝疾疫身體好44 最高級的禪定:躲在「南無阿彌陀佛」中43 名號所在的地方,就是佛所在的地方42 在這苦惱的世界,人生怎樣越活越好41 念佛人凡事都應先檢討自己
  • 31|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則聞名利益大於觀佛三昧利益,而念佛利益既然勝於聞名利益,當然勝於觀佛利益。第二,絕對念佛論。念佛的功德是絕對性、無能比較的。「正宗分」也就是定善、散善當中也時常出現「念佛」這個名詞,那「正宗分」所講的念佛跟「流通分」所說的念佛是相同或相異呢?這是一個必須要釐清的問題。
  • 淨空法師:我為什麼直到晚年才接受淨宗法門
    南陽來佛寺海賢老和尚知道,他這一生住在哪裡?你們以為他住在一個鄉下,一生是標準的農夫,這大家看的。我看的不一樣,我看的他住在華嚴,法身菩薩的境界,事理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你們能夠把他的光碟看上一千遍,用恭敬心、清淨心去看,一千遍之後,你就能看出來了,他住在四無礙的華嚴境界。
  • 淨宗法師:聞名念佛最幸福!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說:一個人生下來,一天走一千裡,過一千年,滿中七寶,布施於佛,得福甚多,但是不如有人於後惡世,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從福報來講的。如果從智慧來講,比如現在讀書,有人說:「我文化也不高,書也看不懂,聽法也聽不懂,跟人家一起學習,成績也不如人家,很苦惱。」
  • 今日恭迎淨宗十三祖印光法師誕辰紀念日!
    實際上,大師的淨土教義是集一千多年來歷代淨宗祖師之大成。選定淨土五經,確立淨土宗的根本經典。各宗都有本宗所依據的根本經典。歷代淨土宗祖師和善知識在弘揚淨土法門的過程中,自然形成了淨土三經一論,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和《往生論》,是淨土宗的正依經論。
  • 淨宗法師:極樂世界,天涯咫尺!
    法然上人講述,淨宗法師講解44念佛行者,彌陀如來、觀音、勢至等常來守護,如影隨形,不暫舍離;餘行不然。又,念佛行者,捨命以後,決定往生極樂世界;餘行不定。這是把念佛跟餘行相比。第一,念佛人常蒙彌陀等三尊來守護,如影隨形;餘行之人就沒有這種利益了。為什麼?因為念佛是彌陀本願之行。這就是守護與無守護的利益差別。第二,念佛人捨命之後決定往生,餘行之人往生不定。為什麼?念佛是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 淨宗法師:把父母託給阿彌陀佛,這是盡孝的極致!
    那麼怎樣孝養父母呢?最重要、最優先的就是把父母託給阿彌陀佛。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我們能做的非常有限,比如給父母奉衣食,早晚打個招呼,看望一下,這也是一種孝養的形式,但不是根本之道。這裡的「先」,就是「優先、重要」。孝養父母最重要的是讓父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也要靠阿彌陀佛的願力。
  • 淨宗法師:聖道諸宗 曲高和寡
    修學佛法貴在時、機相應,如果時代、根機和教法相應,證道就易如反掌;如果時、機和教法不相應,不僅費力多,也難以證道。「眾生本來是佛,即心即佛,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三學六度,三大阿僧祇劫修行……」,這麼高的調,有幾個人能跟得上?所以說「韻高而和者少」,只有地藏王菩薩、法藏菩薩、彌勒菩薩能跟得上。絕大多數人剛開始能跟一跟,後來就跟不上了,就啞聲了。所以,善導大師說「我身無際以來,共他同時發願斷惡,行菩薩道。
  • 淨宗法師|人總會犯錯,要給別人犯錯的機會
    文|淨宗法師 朗讀|佛平 佛忍 只給一兩次的機會,他也只能跟一兩次;一次機會都不給人,就沒有人會跟隨。 人總會犯錯。 人犯錯,也總會被指責、被批評、被輕視、被排斥,甚至被懲罰。如果人犯錯,被包容、被原諒、被遮掩、被洗淨、被愛,他會怎麼樣呢?
  • 【​淨宗學院誠邀全球淨宗大德同修】回向恩師常住世間 一心一德化解災難 ​非常感恩您,阿彌陀佛!
    『淨宗學院誠邀全球淨宗大德同修,每晚進入學院直播網站,進行同步誦經念佛共修祈福,以大眾集體共修之力、磁場,來拯救世界各地於危難之急!』經云:【一切法從心想生】,淨宗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也曾在學院教導四眾弟子:【今天這個大災難,怎樣才能夠化解?怎樣才能夠消除?唯有一心念佛!】導師又言:【淨宗同學這種集體念佛的善業,能夠消除眾生之惡業,能夠化解世間災難。我們得真幹,決定功不唐捐!】  現今謹遵 導師明確的教誨,淨宗學院從即日起,每晚全球直播法師領眾誦經念佛,誠邀全球悲心之士,能拔冗參與共修祈福。
  • 淨空老法師九秩壽誕 他老人家是怎樣過生日的呢?
    3月23日,農曆二月十五日,為本師釋迦牟尼佛涅槃日,也是淨空老法師90歲生日!在這裡,我們共同祝願敬愛的淨空老法師生日快樂!大公網副總編輯史利偉特別題詩祝福:福慧雙修真聖賢,淨公九秩鍔未殘。  淨空老法師俗名徐業鴻,1927年2月15日生於安徽省廬江縣,幼居福建建甌。抗戰時,求學於貴州國立第三中學,勝利後就讀於南京市立第一中學。1949年赴臺灣,服務於實踐學社,公餘之時研讀經史古文,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及佛學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獲得深刻啟發,不僅熟通佛教各派經論,對於儒學、道家和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學說,也廣泛涉獵。
  • 淨宗法師:阿彌陀佛為你想好了辦法
    老太婆認為女兒不懂,沒有跟女兒講明原因。她聽說要讀這部經才能往生,所以才一個字一個字地學經。學完之後,又有人告訴她要往生少善根不行,光誦經不行,咒還要會,咒要是不會也不行。她很著急:咒這麼長,也不知道意思,我這麼大年紀,背起來很困難。人家念《大悲咒》,她就眉頭皺,但是也只好硬著頭皮學。
  • 淨宗法師:如果說造罪受苦乃因果報應,還值得同情嗎?
    淨宗法師答:仍然是值得同情的。第一,我們作為凡人,往往有一種追求公平正義的心,甚至也有一分幸災樂禍,「某某人做不好的事了,就應該受報應」。這是因為我們具有人我的分別,認為他人和自己不相關。佛菩薩的慈悲心不是這樣,稱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菩薩看一切眾生如同一體。
  • 香港的淨宗道場——西方寺
    提起香港的寺廟,外地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寶蓮禪寺,而當地的信眾更多地會提到西方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寶蓮禪寺屬於香港的旅遊勝地,而西方寺則是以"成為香港重要的淨宗道場"為已任。在香港回歸大陸十周年之際,西方寺舉辦了新老方丈交接典禮,藉此機緣,我們來到了西方寺。
  • 淨空法師:八聖道分,又名八正道
    1 佛說《阿彌陀經》,無量法門裡面,佛只給我們說出一個綱領,這綱領就是三十七道品後面四科——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三十七道品,末後一個是八聖道分。八聖道分,又名八正道,它包括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2 第一個,正見。念佛法門,對於八正道的解釋,跟教下的解釋不一樣,跟禪宗的解釋也不一樣。